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wǎng) > 今日新聞 > 正文
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68位。
隆姓淵源較多,主要說法有源于春秋時期隆邑、毋將氏、姬姓、苗族十二宗,蒙古族滿都拉圖氏源于滿族愛新覺羅氏等等。隆姓人口以前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交界處以及東北地區(qū),歷史名人有明代御史隆英、明代令尹隆成等,F(xiàn)在主要居住在山東,湖南,湘西,重慶,四川,廣西等地。
源于春秋時期魯國隆邑。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根據(jù)史籍《姓氏考略》上的記載,隆邑,原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屬地,故址在今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一帶,一說在山東省泰安市鄉(xiāng)城,有待進一步考證。后來居住在隆邑的主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隆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毋將氏。出自古代君理名言,屬于以名言警句為氏。據(jù)史籍《公羊傳》中記載:“君親無將,將而必誅”。就是后來的“人臣無將,將而必誅焉”,也就是“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在古代,“將”字,就是“逆亂”之義,含有兇妄之意!叭顺紵o將,將而必誅焉”,就是說為人臣子者,不得叛亂謀反,若要逆亂,就是無赦死罪,必得誅殺。例如,在歷代朝廷對庭下以及外駐軍隊首領(lǐng)的詔令之中都有這樣一條極令:“大將在外,必命文臣監(jiān)。若專制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一當斬!人臣之罪,莫大欺君;如奏報盡欺罔,殺降人難民冒功,二當斬!人臣無將,將則必誅!”“毋將”,就是“無將”,即告戒不要背叛朝廷。毋將氏,就是取“人臣無將,將則必誅”這句警世名言而為姓氏,多為軍旅首腦之后裔。毋將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西漢末期著名的執(zhí)金吾。漢成帝劉驁執(zhí)政末期,毋將隆奏封事言:“古老選諸侯入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國邸,以填萬方!逼浜鬂h成帝竟然立定陶王為太子,毋將隆遷翼州牧、潁川太守。到了漢哀帝劉欣即位后,毋將隆以高第入為京兆尹,終遷執(zhí)金吾。毋將隆為人中矩,執(zhí)守原則,直言不懼,漢哀帝以毋將隆前有安國之言,左遷為沛郡都尉,遷南郡太守。王莽年輕時十分仰慕毋將隆的名氣,每每意欲與其交往,而毋將隆深知王莽為人,不怎么愿意依附,始終與之保持距離,王莽為此非常忌恨。漢哀帝駕崩后無子繼承帝位,王莽遂迎立中山王劉衍即位,是為漢帝。漢帝年幼,太后稱制,大司馬王莽獨攬朝政,認為報復毋將隆的時機已到,便暗中指使大司徒(丞相孔光)彈劾毋將隆?坠馀c毋將隆在漢成帝時期曾為立太子事政見不同,二人之間有怨隙。此時孔光為討好王莽,便向漢帝污蔑毋將隆以前為冀州牧時,對中山馮太后不恭,制造獄冤,陷害無辜,不適宜在朝中為官。漢帝認為馮太后是自己的祖母,當年毋將隆的作為便是侵犯了自己的皇權(quán),故而不能再在朝做官的。于是漢帝準奏,罷免了毋將隆的所有職務(wù),將他全族一起流徙于嶺南荒蠻之地(今廣西合浦)。在此之后,毋將隆的后裔子孫有改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隆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廣西隆氏。事過一千七百八十八年后,清朝的廣西嶧縣縣令張玉樹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農(nóng)歷7月,在嶧縣周營村為毋將隆立了一通意味深長的簡字石碑,上書:“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漢執(zhí)金吾,毋將隆故里!
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豐隆,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豐隆,亦稱雷師,原稱祭司中的雷師,實際上就是春秋時期楚國設(shè)置的軍制官位,專職負責槌擂戰(zhàn)鼓。在典籍《屈原?離騷》中對豐隆有描述:“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痹谪S隆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豐隆氏、雷師氏,后有省文簡化為單姓隆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姬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夫楚隆,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楚隆,全名叫趙楚隆,是春秋末期晉國執(zhí)政上卿趙襄子的家臣,由于趙襄子是晉國的六卿之一,因此臣楚隆也成為晉國大夫,他以謀略著稱。周元王姬仁二年(晉出公姬鑿元年,越王勾踐二十三年,吳王夫差二十二年,公元前474年)農(nóng)歷11月,越國圍攻吳國。晉國按與吳國的和約應(yīng)當出兵援救吳國,但晉國大夫趙襄子對些年來吳國四處張牙舞爪很反感,根本就不想再費氣力去支援如今已經(jīng)沒有指望了的吳國。楚隆問趙襄子:“咱們晉國歷來與吳國親昵之極,但你卻猶豫不前,這是因為什么呢?”趙襄子回答道:“黃池之役的時候,先王晉定公姬午與吳王闔閭曾有約定,商定兩國要共同進退。今越國圍攻吳國,咱們新繼位的晉出公不敢廢舊約,因此要出兵敵之,其實此戰(zhàn)非晉國力所能及的,再加上中國目前正在鬧糧荒,我因此而猶豫不決。”楚隆想了想說:“干脆就將這個情況讓吳王夫差知道,怎樣?”趙襄子奇怪地反問道:“這樣行嗎?”楚隆笑了笑,十分有把握地說:“請您嘗試一下就知道了。”于是趙襄子乃前往戰(zhàn)場。他先到越軍營地,對越王勾踐說:“吳國冒犯你們越國多次矣,聞您越王親自率軍討伐,其他諸夏之人莫不欣喜,唯恐君志之不從。請讓我進入?yún)擒娭嚳匆豢!痹酵醍斎煌饬。趙襄子進入了吳軍營地后對吳王夫差說:“我們的國君都已老死,我的陪臣楚隆成天忙于準備輔佐新君。雖然黃池之役時您與我父親趙簡子(趙鞅)在齊國有盟約要‘好惡同之!覀儑灿须y,我不敢憚勞。您與越國之戰(zhàn)非晉國之所能及也,具體情況讓楚隆與您詳說吧!眳峭醴虿钸B忙回答:“寡人不佞,不能事越,以為大夫憂,拜命之辱!比缓筚浗o趙襄子一簞(圓竹盒)真珠,后來又派使者問趙襄子:“句踐生時忌憚我,因此我死不得啊。不過,我如果要自殺了,晉國的太史令蔡墨將會怎么記錄?”趙襄子對答:“太史什么也不會記的!比绱艘粊恚顓峭醴虿罡杏X到自己與晉國沒任何關(guān)系了。楚隆就是以吳國盟友的頹廢態(tài)度從反面嚴重地影響了吳國的斗志,使吳國意識到晉國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意圖再來幫助自己了,因而使晉國輕易擺脫了吳國這個包袱,由此徹底打擊了吳國上下,為一年后越國徹底滅亡吳國掃清了障礙。楚隆后來還輔佐趙襄子成功地滅了智氏家族勢力,促進了趙、魏、韓三家結(jié)盟,為后來的“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chǔ)。周天子畏懼三家的實力,不得已下詔冊封三國國君為諸侯,從此開始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戰(zhàn)國局面。在楚隆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楚隆氏,后省文分衍為單姓隆氏、楚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自古代終隆山。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古代,“隆”字又專指南方,并用于地名,后專指終南山,因此稱其為終隆山。這在典籍《淮南子??真訓》中有記載:“終南作終隆。”在終南山的住民之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隆山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隆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滿都拉圖氏,源出爵位官稱,漢義“興隆”,實際上就是主管商業(yè)貿(mào)易的官稱,后有以漢義漢化為漢姓者,稱隆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吉林通志》、《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中華姓府》中記載:⑴.滿族盧如火氏,滿語為Luruhuo Hala,亦稱隆克力氏,本赫哲姓氏,世居黑龍江下游,后多冠漢姓為盧氏、隆氏。⑵.滿族完顏氏,滿語為Wanggiya Hala,據(jù)史籍記載,以部為氏。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建國,為金國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謂“王甲部”,世居完顏、訥圖氏、喀拉沁氏、英額、佛阿拉、新京等地。所冠漢姓為汪氏、王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趙氏、顧氏、瀛氏、魁氏、雍氏、艾氏、隆氏等。該支隆氏始祖為完顏?隆萬杭愛,他是明朝時期的女真族人,也是故金國宗室苗裔,傳說他生而勇敢,曾誓殺百虎,結(jié)果最后被老虎咬傷而亡,故其子孫皆供奉騎虎人“老影”,在完顏?隆萬杭愛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隆氏。⑶.滿族凱隆氏,是滿族脫譜姓氏之一,世居齊齊哈爾城(今黑龍江齊齊哈爾),后多冠漢姓為隆氏、闞氏等。
源于姬姓。河北山東交界處的隆氏,原姓龍。元末明初,燕山大都督總營公,因戰(zhàn)亂確守臣節(jié),其后裔兄弟三人因禍起不測,由龍改隆,自天津市武清楊村遷移到沾化、利津、諸亮三地,其中諸亮絕嗣。利津、沾化隆氏延綿不絕,至今已二十二世。利津縣一世祖--隆伯亮,字子明,以子貴獲封奉政大夫。二世祖--隆英,字俊杰,明永樂春秋中戊子科舉人,真定府南宮知縣,山西監(jiān)察道御史,廣西按察司簽事。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在壯族、苗族、土家族、佤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隆氏族人分布。歷史上以前兩種說法占絕大多數(shù)。
源于赫哲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吉林通志》記載:赫哲族盧如火氏,亦稱隆克力氏,世居黑龍江下游一帶地區(qū)。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Luruhuo Hala。清朝中葉以后,赫哲族、滿族盧如火氏多冠漢姓為隆氏、盧氏等。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多少分 分數(shù)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yī)學院多少分 分數(shù)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信息安全技術(shù)應(yīng)用專業(yè)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yè)學院司法警務(wù)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數(shù)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無人機應(yīng)用技術(shù)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