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珍,女,1939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街道朱北社區居民。
董桂珍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活動,每年主動捐資捐物奉獻愛心。她的老伴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并在多次戰役中榮獲一級戰斗英雄,老伴去世前叮囑董桂珍用他的撫恤金助學,董桂珍老人年事已高,身患癌癥十多年,每月退休費3千多元,但她仍義無反顧地遵照老伴遺愿,拿出30萬元撫恤金為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義安鎮下莊小學建立了“李生秀圖書室”,圓貧困地區孩子們的求學之夢。
一、義務講師,默默耕耘
2007年4月6日,董桂珍被朱北社區黨委聘用義務教授黨課,她始終堅持每年為社區黨員干部講授黨課。為了使黨課通俗易懂,她查閱了大量學習資料,準備講義,有時甚至備課到深夜。朱北社區結合“三嚴三實”教育活動,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董桂珍同志主動向社區黨委提出申請要為社區黨員講黨課,她由淺入深,講事實擺道理,結合實例給轄區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別致的黨課,令在座的全體黨員受益匪淺,深刻領會到堅持走群眾路線,反對“四風”不僅要內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
六一兒童節前夕,董桂珍同志又為轄區20余名兵娃娃講述了老伴與無數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的抗戰故事,聲情并茂的為兵娃娃們再現了祖國這塊紅色土地上曾經上演的一幕幕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語重心長的囑咐孩子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不怕犧牲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的,你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愛祖國、愛父母,不要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要懂得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中要做到簡樸,時讀完的課外書可以留著捐給貧困山區里的學校,讓那里的孩子們也能看上課外書。上學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好去建設我們的祖國!”參加活動的孩子們不僅受到了紅色教育,同時也度過了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六一兒童節。
二、熱心公益,志愿服務
退休后,董桂珍也十分熱愛社區事務,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2006年云南發生地震,四川發生重大水災,2008年汶川大地震,董桂珍同志主動把家中新買的棉被、毛衣、羽絨服捐給災區群眾。而從2007年起至今,每年“六一”兒童節,董桂珍都會自己出資,為轄區兒童購買書包、鉛筆盒等學習用品,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將來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到了“九九”重陽節,還為貧困老人購買節日禮物,祝福老人幸福安康。
三、熱愛社區,履行職責
多年來董桂珍積極參加社區事務,默默發揮余熱,在居民群眾中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社區黨委換屆選舉工作中,董桂珍在黨員群眾的推薦及社區黨委的審核下,被推選為選舉委員會的組長。年過七十的董阿姨,腿關節有病痛,行走不太方便,盡管如此,她老人家的工作熱情仍然十分高漲,在被推選為選委會組長后,她認真學習選舉文件精神,積極聯系黨員群眾認真聽取基層意見和建議。為做好社區黨委換屆選舉工作,她與醫院預約好的膝關節置換手術一推再推,最后把手術日期推遲到黨委換屆選舉后。她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激發了轄區黨員群眾參與社區事務的熱情。
四、贈送黨旗,代代相承
她十年如一日,真心誠意為周邊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卻忘記了自己已是76歲的獨居老人,曾做過乳腺癌、膝關節置換手術,同樣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和照顧。2011年在社區開展的幫扶結對活動中,董桂珍與轄區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員旅的學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3月5日,董阿姨為學員們上了一堂特殊的黨課,重溫入黨誓詞,并贈送黨旗給學員們,讓黨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學員們十分感動,表示會牢記肩負的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五、不忘重托,捐贈書屋
3月31日早7點,董桂珍攜同家人踏上了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義安鎮的路途,去實現老伴未完成的遺愿??建立愛心書屋。董阿姨的老伴叫李生秀,13歲參軍,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三大戰役,流過血、負過傷,身上還留有彈片。他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是共產黨培養人民教育養育了我,我要回歸農村,到農村去做一件幫扶工作,建立愛心書屋。”
經過與義安鎮鎮領導商議,確定捐贈學校為下莊小學,愛心捐贈的圖書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童話、中外文學經典、兒童百科、學習字典等共計748本圖書,下莊小學將書屋命名為“李生秀愛心書屋”。在捐贈儀式上,董阿姨講到:“黨和人民給了他撫恤金,我不能作為己有,到農村去實現他的承諾,把錢用在刀刃上,做一件有益于人民的事情,造福農民后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我們全家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要像火炬傳遞那樣一棒一棒傳遞下去,這是我們全家的承諾,無怨無悔,這就是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
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奉獻而非索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董桂珍同志始終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去關心、幫助他人,默默實踐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和信念。
董桂珍同志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被豐臺區評為治安志愿者金牌獲得者;2009年建國60周年評為豐臺區先進個人;2011年度被豐臺區評為孝星;同年又由豐臺區推薦到北京市,在北京市萬名孝星活動中被命名為孝星。被評為最美豐臺人。
張德華,男,196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下崗職工。2009年4月?2013年11月任路北區文化路街道山西南里社區黨總支書記。自2005年4月從事社區工作以來,始終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一身正氣、一心向黨、一心為民的服務精神贏得了社區黨員、居民的贊譽。山西南里社區2009年被評為市科學發展示范家庭模式推廣先進單位,2010年獲路北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市文明社區,2011年榮獲河北省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社區、河北省千萬婦女“爭創‘三新’大行動助力三年大變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社區”。2012年榮獲路北區“志愿服務先進集體”。2013年被評為“唐山市文明社區先進集體”。
2009年4月剛剛擔任山西南里社區黨總支書記的張德華就趕上社區2樓2門203室(原名宋秀珍)宋俠靜為兒子馮炳章(原名馮光)求學進京上訪,當得知這一情況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當晚10點30分驅車進京尋找母子二人。當看到宋大姐母子二人時心感震驚,心想母子倆跑這么遠上訪一定有訴求,一定要幫助她們母子倆解決困難。于是他先安撫母子倆住進旅館,母子求學心情迫切不愿意配合,就耐心細致的和她們母子交談了解情況,當時可能沒得到母子的信任。談到凌晨3點20分母子倆執意要回唐,我左右為難、既考慮她們母子的安全、又不想讓母子倆花錢、又怕忙碌一天的司機連夜返唐路上出現事故。他百般勸阻母子倆就是不聽,最終走出了旅館。出于對母子的關心,他又立即和在唐社區工作人員聯系,打探母子的消息,次日8:00社區工作人員告知母子安到家,才把懸著的心放下。
從此他便以每月均200元的方式進行幫扶,關注母子倆的生活和上學方面的事情,為了能讓馮炳章得到同齡孩子上學待遇,及時向上級領導反饋母親為兒子求學的愿望,他多次結合有關部門和孩子應在的唐山市第十中校長范林清探討如何解決孩子入學問題。還通過個人的關系找唐山市教育局局長李全民,說明母子求學的渴望訴求、探討尋求解決辦法。經多方協調最終馮炳章返回盼望已久的學堂。母子求學的愿望實現了,圓了孩子上學的夢。
2010年2月春節將至,身為社區書記的他,為關心母子倆的生活,多次入戶給母子倆送去衣物和慰問品。在一天晚上入戶時,正趕上正在學習的馮炳章給他開的門,當他走進屋內發現漆黑一片,原來孩子是點著蠟燭學習,孩子求學的過程是那么的艱苦,在家里學習環境又這么差。他想不能因為沒電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因此親自聯系供電等有關部門,研究解決供電的問題。原因是因為母子倆交不起電費被斷電,經核查拖欠電費687.9元。如恢復用電、電表安裝費300元、預存電費200元,共需1187.9元才能恢復供電。他知道社區經濟緊張,但還必須解決母子倆用電問題,他從家中先拿來錢墊付了供電所需的金額,保障了母子的生活用電。光亮照亮她們的住所也照亮母子倆的心靈,同時也堅定了孩子對學習的信心,經過馮炳章的不斷努力,考上了唐山一中并當選了班長。
在2012年3月2日據居民反映母子倆很少出門,孩子也沒上學,他馬上帶領工作人員進行入戶了解情況,得知母子倆患感冒已有幾天了,母子倆萎縮在一個床上、蓋著厚厚的棉被,分別發燒38.7和39.5度,立即安排人員給母子倆買來暖壺和食品等生活用品,并讓會計拿來1000元作為購買藥品和食品的補助資金。
在交談中他感覺室內有點涼,發現沒有供暖設施。經了解是因生活困難多年未交取暖費,暖氣片被供熱部門拆除。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保障孩子的健康、保障室內供暖正常。他結合供熱部門有關領導,根據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方法解決供暖問題。利用周日的時間親自找來安裝工人和部件、暖氣片等給母子倆解決了冬季供暖問題。
2013年8月8日上午宋俠靜、馮炳章母子來到了社區說:馮炳章高三年級的返校報到時間在8月10日,由于家庭困難交不起上學的各種費用,找到了他給予幫助解決,不然孩子面臨輟學。他知道孩子學習好、智商高,一但輟學結交社會閑雜人員,有可能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更大的危害。當時他就說:“你們娘倆放心,我盡最大努力和唐山一中校領導聯系,哪怕我自己拿錢也一定讓孩子上學”。當天下午他聯系派出所社區中隊長潘娜一同驅車趕往唐山一中找到學校領導,把馮炳章的家庭情況和在學校學習情況進行了結合,希望校領導考慮馮炳章好學上進的基礎上,能否在獎學金和減免學雜費等生活費補貼方面予以照顧。通過合理的建議協商,校領高度重視決定免減馮炳章在校的各種學雜費,并每月給500元補助作為生活費。
8月9日下午5點20分,他去馮炳章家中告知馮炳章可以正常報到。母子倆百感交集的說:“剛才我們娘倆還說呢,張書記現在還沒有來,恐怕這學上不了了”。當馮炳章得知可以報到上學便暗下決心,絕不辜負大家希望,使學習的信心更加堅定,在馮炳章刻苦努力下考上了廣西大學,為了鼓勵孩子他給了1000元錢作為學費,圓了孩子的大學夢。
兩根針頭扎進靜脈,一股鮮血通過軟管進入干細胞分離機,然后輸回體內。10月19日,文安縣首例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欒長寶在河北省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成功采集懸液181毫升。10月24日,文安縣為欒長寶舉行了歡迎會。
今年31歲的欒長寶是文安縣大留鎮花木廠村的普通村民,現為文安縣一建公司職工。2013年經常參加無償獻血的他,留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許下一個生命承諾。經過三年的等待,今年4月份的一天,正在塔吊上工作的欒長寶接到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的通知:與一位血液病人初配相合,他非常激動的回復同意做高分辨檢測。
“我之前不了解獻血時我也不知道捐獻造血干細胞是怎么回事,也沒太放在心上。”欒長寶說,接到配型成功的電話后有些擔憂,害怕捐獻對自己的身體有影響,通過上網查資料,發現對身體健康沒有影響,同意繼續做檢測。
據了解,“愛心公益達人”欒長寶家祖祖輩輩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父母都已60多歲,生活淳樸簡約,常年以種地為生,他有兩個兒子大的6歲,小兒子剛剛5個月,家庭條件并不富裕,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他時做些零工掙錢養活一家4口中。
盡管生活比較艱難但在公益道路上欒長寶從未停止腳步,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他不顧家人反對,冒著生命危險獨自一人趕往汶川,幫助災區人民做安置房的建設一呆就是10多天。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后,他第一時間乘坐飛機,帶著愛心人士捐款籌集的1萬多元藥品,連夜趕往災區,開展救援工作,從廢墟里挖人,由于道路中斷用擔架往外抬送傷員,后期幫助廬山中學蓋板房,搭帳篷,做消毒工作這次整整干了17天。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參加文安縣“愛心企業聯盟”組織的各項活動,對于做公益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能夠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就做,幫助別人自己也快樂,其他什么也沒想過。”
8月份,好消息傳來,欒長寶和病人高分辨檢測相合。9月1日,捐獻前體檢并順利通過后,欒長寶說:一定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戒煙戒酒,把最好的生命種子送給患者。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10月15日欒長寶安排好妻子和不足五個月的小兒子的生活,把母親送到廊坊的醫院就醫,只告訴他們要出差,瞞著家人,在廊坊市紅十字會、文安縣委、衛生局和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的歡送祝福下,前往省會石家莊采集醫院開始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前的動員準備。
到達醫院后,開始打動員劑,欒長寶出現了肌肉酸痛等反應,“來的路上紅十字會的志愿者給我講了很多造血干細胞的知識,我知道這是正常反應,志愿者全程陪著我,我很感謝他們。”欒長寶說。
10月19日8時,欒長寶開始捐獻,經過3小時20分,順利采集完畢,共采集181毫升懸液。“我希望患者早日康復,開始幸福生活。”欒長寶祝福患者。
深州泰和醫院院長韓廣泰為欒長寶作詩祝福。“欒布重義得封侯,長安紙貴有緣由,寶兄善行承家傳,美名天下獨逍?。”
10月20日,欒長寶從石家莊回到廊坊,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看望住院的母親,并告訴了母親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父母看到兒子無恙歸來,并沒有責備他,父親告訴他,“兒子你是好樣的!”
“小時候父母就教育我,無論如何,能幫助人的就幫助,不要袖手旁觀,要對得起自己良心,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我希望他們長大后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他人。”欒長寶說。
據了解,欒長寶是中華骨髓庫第6024例,河北分庫第305例,廊坊市第10例,文安縣的第一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