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永根家庭三代同堂,水永根曾任杭州路第一小學校長、楊浦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督學,是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楊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浦民間歌謠”代表性傳承人。妻子顧紅震,是廠退休工人滬東塊組長和小區的樓組長,她不辭辛苦,甘當志愿者,盡心盡力為他人服務。女兒、女婿從事教育工作,外孫在高中求學。他們家庭和睦,勤于學習,積極進取,深受單位、鄰里和社區的好評,水永根家庭曾榮獲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楊浦區“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一、終身悅讀、互動學習
“終身悅讀、互動學習”是他們家庭的學習理念。在水永根的影響下,一家人逐漸養成了“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慣,形成了“悅讀、互動、交流”的讀書氛圍。該家庭的好做法是:單位的書報費全用來訂報刊、雜志;稿費全用來買專業書、人文、科技類書籍;晚餐后的“走步”鍛煉結束后,各自回房間讀書、學習;家庭微信群里發信息,介紹新書,交流體會,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悅讀??踐行??反思??提高”,成了全家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二、感悟知識,探求實踐
一家人,白天,在各自崗位上勤奮工作;夜晚,各忙各的??讀書、看報、做作業,讀、思、摘、錄,知識在學習中積累,智慧在思考中生成。休息之余,還拉琴、吹笙、下棋、練書法、做手工藝,各學其藝,各得其樂??家庭人文氣息濃濃,藝術趣向深深。閑暇之時,一家人或參觀,或聽講座,或參加藝術沙龍活動,或外出旅游……通過各種途徑去獲取知識、感悟文化,提高素養 。
我是保師附校南校區三年級五班的班主任李紅艷。自從踏進保師附校的大門,我聽到一個最多的詞那就是“家人”。從此讓我知道在工作中也能找到像家一樣的感覺。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家庭。
我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全家人相互關愛,老人愛護包容子女,我們做子女的更是對老人傾注了全部的愛心來孝敬老人。我們的家鄉是阜老區,每個家庭成員骨子里都帶著山區人民的勤勞和樸實。公公是干了一輩子的老教師,現已退休。曾榮獲過“市級優秀勞動模范”獎,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深知在山區,要想讓孩子們有出息,再苦再累也得讓他們上學。”也就在他們那個文革的年代,別人都不讓孩子上學,這位老人卻用每月一兩塊錢的工資,供出了四個大學生。現在的每個孩子都在縣城和市區工作。也正因為此,兒女們非常孝順,敬重父母。在當村也是出了名的幸福家庭。正因為父母的勤勞,影響著這個大家庭的每個成員。
一、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對待工作,我一直是勤勤懇懇、努力工作。把教室布置成像“家”一樣溫馨。對待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們一樣,教他們做人,希望他們成才。對領導分給的每一項任務,盡全力做好。我是2012年來附校的,曾接待過市教科所的聽課,受到領導們的好評,去年接受學校臨時派給的《愛牙護齒》主題班隊會,獲得優秀主題班隊會獎。今年的11月份我校迎接各縣校長團的聽評課活動,我被臨時受命。因時間緊,任務急,來聽課的60多名校長均是各縣教育界的專家,我倍感壓力重重。但經過幾天幾夜的備課,再加上附校語文大教研組這個堅強后盾,我們頂住了壓力,在當天呈現了一節具有現代氣息的小組互助展示課堂。贏得了當場聽課老師們陣陣掌聲。孩子們的成果更是喜人,自這學期起開始正式寫作文,到目前為止,我班已經有11名同學的作品被編入《全國優秀小學生作文選》中,其中一名同學的《有趣的課間活動》榮膺“語文周報杯”第四屆全國語文素養大賽的三等獎,我也被授予“全國寫作教學成果銅牌獎”“優秀輔導教師”的稱號。
二、以德育人,努力營造學習型的家庭氛圍
在生活中,我深刻地認識到,父母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時我們對待父母,好東西一定留給老人一份,吃飯時讓長輩先吃,我們再動筷子等等,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尊重長輩。我女兒在附校南校區一年級一班學習,她性格開朗活潑,對待學習是個非常認真的小姑娘。每天放學到家就得6:30,我開始做飯,孩子就到學習桌前忙著她的作業了。吃過晚飯后,我們就都找學習桌報到了,一起檢查作業,討論問題。每天我和孩子的必修課就是書法描紅,爸爸當裁判,誰的字好,孩子就會到墻上的打分表上加分。最后一項必修課就是讀書,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通常孩子做完作業后,我們都會坐到她身旁看自己的書。孩子性格活潑好動,開始時坐不住,一會兒爸爸這個啦,一會兒媽媽那個了,我們總會示意她選自己喜歡的書去讀。逐漸的她也能模仿大人和我們一起暢游書海。我家是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我愛人是高中的老師,我們留給孩子最多的就是書,屋里有三個書架,擺滿了各種書籍,樓下還有一個小書庫。孩子自小就在書里長大,從撕書開始到拿著書玩,再到看著書樂。孩子最讓我感動的時候也有,有一次該睡覺的時候,孩子忽然告訴我:“媽媽,今天我們數學做了個小測試,我錯的挺多的,不過已經都改過了,我想再做一張小卷子。”我說:“明天再做吧,太晚了。”在孩子的堅持下,我聽著她讀題的聲音睡著了。醒來后,看到她卷子做完了,燈也不知什么時候關的。更讓我感動的是,每當我接一項講公開課任務時,家里就成了我最好的備課場所,孩子就當我的學生回答問題,我愛人在一旁當聽課專家,評價我的課堂。就說剛剛結束的校長團來我校聽課,我準備的是《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用我師傅梁永勝老師的一句話說,“課講得非常成功,讓他們挑不出大的漏洞。”成功的背后除了在學校一遍又一遍的試講,在家里也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練,包括我的每一句話的語氣聲調,我愛人也幫我揣摩到位,當我講完這一課后,不僅學生掌握的牢,就連我家的小姑娘,也能把小興安嶺四季的美說得頭頭是道。
每當周六日的時候,就是女兒最開心的時候。我家住在高開區,樓下就是名暢園廣場,廣場內植被非常多,孩子就可以自由的擁抱大自然了。對于家庭教育,我曾反復讀過《卡爾.維特的教育》、《蒙臺梭利的教育》、還有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的敏感區》。深知幼兒早期教育尤其是0到六歲前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也知道,大自然能教給孩子很多東西,所以我們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發現。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對著小花產生興趣,她低頭看著花,問我們花的中間是什么?上面的小粉又是什么?花的結構,就在我們聊天中教給孩子了。另外,趕上放假,女兒大概在不到兩歲就跟著我們爬很遠的山下地,每天最少往返一次。小家伙開始是讓大人換著抱,后來,鍛煉的她都是自己上山,下山。到了深山里,捉蝴蝶,捉螞蚱,山間的小溪里捉泥鰍,看小魚,都是她的最愛。所以孩子有一個非常棒的身體!不但動作敏捷,力氣大,而且大山還鍛煉了女兒有一個堅強而不服輸的性格。
三、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和愛人和眭相處,互相尊重體貼。在精神生活上給老人家體貼和安慰,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享受到晚年之福的樂趣。兩位老人在老家阜,家有上千棵棗樹,幾百棵核桃樹,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工作,誰也沒在他們身邊。也曾多少次說過,把樹包出去,不種了。老人舍不得這一輩子積攢的樹,總在說:“趁我們現在還能動,不給孩子們找麻煩,等實在動不了了再說吧。”我們也就勉強同意了,其實這二老已年過七旬。所以趕上農活忙時,我們每周五開完會后就驅車趕往阜老家下地干農活。都說當老師的節假日最多,按說放假應該去旅旅游,好好玩玩,我們很少去,一放假,尤其是寒暑假,我們肯定在老家的棗樹林里忙活著。有人曾問我婆媳關系最不好處了,你是怎么做的呢? 按我婆婆的話說,“親還親不夠呢,哪還有時間拌嘴啊!”老人們非常明事理,什么事都給我們做好了榜樣!所以我們也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樣。為了使女兒能夠更加健康快樂成長,我們夫婦二人一方面潔身自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做出榜樣,生活儉樸。在物質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嚴于律己。以言行影響女兒,為女兒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
一個家庭加上豐富的文化生活則是一種文明。不管是收入多還是收入少,不管是學歷高還是學歷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處,心疼每一個親人,這就是開心家庭。我們遵紀守法,在社會是好公民,在單位是好員工,在家里就是好父母。如果對家庭,下一個定義那就是一句話:“家和才能萬事興”!也希望我們這個和諧的家庭為社會獻出一定的正能量!
在中國這片熱土上,放眼國稅系統,提起攸縣國稅局陳陵局長三口之家的求知求學的激情,是少有人不知不曉的。他兒子陳奕東,今年14歲,曾獲得全國奧林匹克數學賽大獎,而今用電腦寫作文做題目,在當地中學生中被稱為有名的“小霸王”。他妻子譚玲,本科學歷,現在市天元分局管理一科任副科長,由于學習鍥而不舍,不僅成為了全局的業務尖子,而且連年被單位授予佳獎和先進工作者。至于他本人更是廣為人知,20多年的從政生涯,從一個普通的農村稅收專管員,到32歲就任了縣級局局長至今,他的每一個成長腳步,無不打下了“不斷學習進取”的烙印。三口之家的學習成就和客觀事實,順然地成為了全市國稅系統創建“學習型家庭”的成功的先進典范。
“觀念決定行為,學習是不斷超越自我的階梯。”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推動世界進步的主要是。觀念對于人們的行動無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其行動都會受到觀念的制約。在中華文明國度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等不少詩言警句,成了無數學子志士奮發向上為民族振興而無不遵循的古順。
陳陵,作為中國當代一個血性男兒,他從學生時期到參加工作到成家立業,在生活中不斷摸爬滾打,在實踐中自我鑄成的一個信念,那就是“觀念決定行為,學習是不斷超越自我的階梯”。這也成為了他人生上進求索的法寶。特別是他從為人之夫到為人之父,對待自己和家庭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于藝術一樣,全心投入、鍥而不舍,并不斷追求超越自我。他經常告誡自己和家人,個人的學習就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項目,而是一個永無盡頭的持續不斷的過程。他工作之余“床上教妻床下教子”,賦予“終身學習,學無止境”的理念。這種精神動力的給予,是對妻子和兒子的一種無盡的關切與真愛。正是因為這種理念,轉換了妻子和兒子學習行為前的觀念。作為學生時期的兒子,他將改善自己從改善心智模式開始,把刻苦學習的過程作為自己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正在工作的妻子,正是這種觀念的影響,她用“不學無術,不進則退”的危機感,經常勉勵自己不斷學習進步。
觀念決定行為。陳陵的學習之家,通過重視學習和實踐,不僅實現了他們在工作、事業和家庭上各個階段性的戰略目標,而且更是順應了21世紀“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新潮觀念。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