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 [唐] 唐朝皇帝,中國古代十大賢君(599~649)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后晉封為秦王,先后率部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
高祖李淵 [唐] 唐朝皇帝(566~635)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出身北周貴族,七歲襲唐國公。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即皇帝位于長安,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唐軍消滅江南輔公?勢力,一統天下。玄武門事變后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于李世民。貞觀九年(635年)農歷五月,李淵因病駕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歲,廟號高祖,謚號太武皇帝,葬于獻陵。人物生家世背景李淵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的后裔,世代顯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西北),一說是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祖籍邢州堯山(今邢臺市隆堯縣)。李淵的祖父李虎,在西……[ |
孝恭 [唐] 唐朝宗室,大將(591~640) 李孝恭(591?640年),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唐朝宗室,大將。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父親李安,隋朝時任領軍大將軍,唐初封為西安王。貞觀十四年(640年),李孝恭暴病而死,時年五十歲行軍元帥武德初,以趙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又任荊湘道行軍總管,用長史李靖計,擊降蕭銑,并遣李靖等招降嶺南各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軍元帥,率李靖等諸將,鎮壓輔公?,破廣陵、丹陽,定江南。拜揚州大都督。貞觀初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元王。左光祿大夫李淵當年攻克京師后,拜李孝恭為左光祿大夫,不久又任其為山南道招慰大使,帶……[ |
廣 [漢] 中國古代十大名將,十七史百將傳(?~119) 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今秦安縣北)人。他的先人李信是秦國的將領。李廣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在玩耍的時候,也以騎射做游戲,跟別人比賽勝負,久而久之,便練就了一身能騎善射的好功夫。西漢文帝(劉恒)十四年(前166),匈奴以14萬大軍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的身份從軍擊匈奴。因為他熟練的騎射技法,射殺了不少匈奴首級,所以被封為中郎。漢景帝時,李廣任隴西郡都尉,不久又升任騎郎將。在息吳楚二-隊叛亂后,被調出長安,擔任上谷郡(今河北懷來東南)太守。在這里幾乎每天與匈奴打仗,為此典屬國公孫昆邪哭著對皇上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但他自恃武藝高強,屢次跟匈……[ |
? [唐] 十七史百將傳(773~821) 涼武公李?(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代中期名將,為西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謀略,善騎射。因家族背景任協律郎、衛尉少卿等職。 從小慈孝過人,李晟死后,與兄李憲堅持為父廬墓三年。歷任太子右庶子,坊、晉二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太子詹事。元和十二年(816年),任左散騎常侍、鄧州刺史、御史大夫、隨唐鄧三州節度使,奉命與田弘正、李光顏等人討伐割據淮西的吳元濟。于次年(817年)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定淮西。戰后以功拜檢校尚書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八州觀察使、上柱國,封涼國公。后任武寧節度使,大破叛亂的李師道,連……[ |
日? [漢] 漢武大帝(前134~前86) 金日?(jin mì dī)(前134年―前86年),字翁叔,是駐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 ,漢武帝因獲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賜其姓為金 。后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病重,托霍光與金日?輔佐太子劉弗陵,并遺詔封?(dú)侯。昭帝即位后,他擔起了輔佐少主的重任,鞠躬盡瘁,死后被封為敬侯,陪葬茂陵。金日?在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少數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孫后代因忠孝顯名,七世不衰,歷130多年,為鞏固西漢政權,維護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 父死降漢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天,漢武帝派遣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一萬……[ |
仙客 [唐] 唐朝宰相(675~742) 牛仙客(675年-742年),涇州鶉觚(今甘肅靈臺)人,唐朝宰相。牛仙客早年曾為縣中小吏,后為隴右營田使佐吏,歷任洮州司馬、河西節度判官,成為河西節度使蕭嵩的心腹。蕭嵩拜相,薦牛仙客為節度留后,后升任節度使。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牛仙客改任朔方行軍大總管,賜封隴西郡公,后入朝為工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進爵豳國公。后來,牛仙客升任侍中(左相),兼兵部尚書。牛仙客任相期間,凡事依從李林甫,遇事不敢裁決。天寶元年(742年),牛仙客病逝,追贈尚書左丞相,謚號貞簡。早年經歷牛仙客早年曾在鶉觚縣擔任小吏,受到縣令傅文靜的器重。傅文靜后升任隴右營田使,牛仙客……[ |
充國 [漢] 西漢著名將領(前137~前52)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今甘肅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 ,西漢著名將領。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性,漢武帝時,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出重圍,被武帝拜為中郎,官居車騎將軍長史。漢昭帝時,歷任大將軍(霍光)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后將軍,率軍擊敗武都郡氐族的叛亂,并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昭帝死后,與霍光等尊立漢宣帝,封營侯。后任蒲類將軍、后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宣帝采用趙充國的計策,定羌人叛亂,并進行屯田。次年,諸羌投降,趙充國病逝后,謚號壯。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 |
? [漢] 涼州三明,十七史百將傳(?~179) 段?(jiǒng)(??179年),字紀明。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段會宗從曾孫,東漢時期名將。與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并稱“涼州三明”。段?少時學習騎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舉為孝廉,為憲陵園丞、陽陵令,有治理之才。后入軍旅,戍邊征戰十余年,歷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議郎、并州刺史、破羌將軍。與羌人作戰先后達一百八十次,斬殺四萬人,最終定西羌,并擊滅東羌。以功封新豐縣侯,食邑萬戶。建寧三年(170年),段?被征入朝,歷任侍中、執金吾、河南尹、司隸校尉等職,他黨附宦官,為其捕殺太學生,因而得保富貴,增邑四千戶,并兩度任太尉。光和二年(179年)……[ |
晟 [唐] 唐朝將領(727~793) 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后,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削弱了唐王朝的統治,致使唐德宗逼迫外流。后來,唐德宗之所以能回鑾長安,全賴著名的愛國將領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公元727年,出生在今臨潭縣。18歲投于河西節度使王忠嗣軍中任裨將。由于他武藝高強、作戰勇猛,被王忠嗣稱為“萬人敵”。后來,在邊鎮疊州(今迭部)等地屢立戰功,先后被遷升為左羽林大將軍、試太常卿等職務。公元769年,吐蕃軍圍攻靈州(今寧夏靈武),李晟率輕兵千人,突破吐蕃后方大震關(今眠縣清水溝),迅速逼向臨洮城(今臨潭),燒毀吐蕃糧草,迫使吐蕃大軍撤退。解除了靈州之危,李……[ |
官桀 [漢](前140~前80) 上官桀(前140?公元前80年),字少叔,西漢隴西上?(今甘肅天水)人。漢武帝、漢昭帝時大臣。少為羽林期門郎。有才力,累遷未央廄令、侍中、太仆。官拜左將軍,與李廣利統率漢軍,北拒匈奴,西征西域,拓疆守土,戰功顯赫。漢昭帝即位,與桑弘羊、金日?、霍光等同授漢武帝遺詔輔佐少主,封安陽侯。元鳳元年(前80),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因毀立之事,欲“謀殺霍光、廢漢昭帝、立燕王劉旦”,與霍光政見相左,事敗被族誅。獲信封侯上官桀,是隴西上邦人。年輕時做羽林期門郎,跟隨漢武帝去甘泉宮,趕上大風,車不能前進,就解下車蓋讓上官桀拿著。上官桀捧著車蓋,雖然風很大卻并沒有被車落下;……[ |
抱真 [唐] 十七史百將傳(733~7947) 李抱真(733年?794年7月2日 ),本姓安,字太玄(一作太元 ),河西人。開府儀同三司安修仁玄孫、司徒李抱玉從父弟。李抱真以山東三州訓練有素的軍隊, 外抗叛軍 ,內安軍士,“為群盜所憚”,為維護大唐安定與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李抱真沉斷有計謀, 禮賢下士, 只要聽說有才能的人, 一定派人以謙辭、厚幣去尋訪,如果尋訪后發現沒有什么特長, 則以禮相送。當全國形勢有所好轉,尤其晚年時, 他追求享受, 大起臺榭以自娛, 又相信長生不老之說, 以致死于丹毒,年六十二,追贈太保。早年經歷 李抱真本姓安,是武德年間的功臣安興貴的后代,世居河西之地。李抱真為人沉慮……[ |
軌 [晉] 前涼政權實質上建立者(255~314) 張軌(255年-314年),字士彥,安定烏氏人。西漢常山王張耳的十七世孫。晉朝時任涼州牧,是前涼政權實質上建立者,張?、張茂皆為其子。314年去世,晉謚曰武公。至其曾孫張祚時,被追謚為武王,廟號太祖。世舉孝廉張軌 ,字士彥,安定烏氏人,是西漢常山景王張耳的第十七代孫。家族世代舉孝廉,以專攻儒學著名。張軌的祖父張烈為曹魏外黃縣令,父親張溫為太官令 ,母親為隴西辛氏。 張軌年少聰明好學,很有才能聲望,姿態儀表文雅端莊,與同郡人皇甫謐關系很好,隱居在宜陽的女幾山。西晉泰始初年(265年),張軌繼承叔父恩蔭的五品官。中書監張華與張軌談論經義以及政事利弊,十分……[ |
維 [三國] 三國時蜀漢大將軍(202~264)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后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 |
舒翰 [唐](?~757) 哥舒翰(?-757年),突厥人,唐朝名將,官任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章事,封爵西郡王。哥舒翰屢破吐蕃、占領石堡城,奪取九曲,成立了宛秀、神策二軍。哥舒翰嗜酒如命,醇酒美人,時時相伴,以致身虛;也曾向唐玄宗極言王忠嗣無罪,請求用自己的官爵來贖王忠嗣的罪。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被安祿山俘虜,安慶緒大敗之后,逃往鄴城固守,臨行前,將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唐將全部殺害,唐代宗贈太尉,謚曰武愍。人物生家世出身哥舒翰,突厥人,突騎施哥舒部落首領的后裔。哥舒翰的祖父名叫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哥舒翰的父親名叫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赤水軍(今甘肅武威縣)使。哥舒翰……[ |
芝 [漢] 東漢書法家,草圣(?~192) 張芝,生年不于漢獻帝初三年(約公元192年),字伯英。漢族,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人。東漢書法家。涼州三明之一大司農張奐之子。出身官宦家庭。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于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圣之稱。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張芝與鐘繇、王羲之和王獻之并稱書中四賢。張芝,生年不于漢獻帝初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瓜州縣淵泉鎮(今甘肅酒泉市瓜州縣四道溝老城一帶)人,字伯英。勤學好古,淡于仕進。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時人尊稱自為“張……[ |
俊 [宋] 南宋四元帥(1086~1156) 張。1086?1156),字伯英,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南宋名將。 建中靖國元年(1101),時年16歲的張俊為三陽(今天水西北)鄉兵弓箭手,“宣和初(當為政和六年,1116)從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門源東南),始授承信郎”,成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兆谀┠,參與鎮壓京東、河北起義軍。靖康元年(1126),抗擊金兵于東明縣城(今河南蘭考北),以功已升至武功大夫。五月,從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種師中進援被金軍圍攻的太原(今屬山西),種師中兵敗榆次(今屬山西),張俊率所部數百人突圍南逃。十二月,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進至大名時,張俊隨信德(今河北邢臺)知府梁楊祖率……[ |
羌 [晉] 十六國時期前秦將領(?~379) 鄧羌(?―約379年),安定人,十六國時期前秦將領、官員。鄧羌有勇有謀,升元年(357年),進擊羌族首領姚襄,獻計激怒敵軍,自己詐敗,誘敵深入,擊斬姚襄。之后隨苻堅定并州張,與猛將張蠔交鋒,以計擒之。受任御史中丞,與王猛協作,整肅長安治安,大見成效。再劉衛辰部,苻柳等之亂。于石門大破燕軍十萬,又跟從王猛攻打前燕,曾與張蠔、徐成策馬持矛,突入燕軍,打敗慕容評十余萬燕軍。晚年定蜀地叛亂,并擊敗代王拓跋什翼犍等。此后事跡史書無載。鄧羌除了驍勇善戰,還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堅庶長子苻丕兵法。人物生貶任太守永和十二年(356年)二月,前燕皇帝慕容俊派部……[ |
囂 [漢](?~33) 隗囂(?-33),字季孟,天水成紀(今秦安縣北)人。出身隴右大族。年輕時在州郡做官,以知書通經而聞名于隴右。劉玄更始政權建立后,隗囂叔父隗崔,兄隗義及上?(今天水市)人楊廣,冀(今甘谷縣)人周宗等合謀起義響應劉玄,興漢滅莽。隗囂迫于形勢,也趁機起事,占領襄(今通渭縣城),殺王莽鎮戎(原天水郡,治襄)大尹。大家共同推薦他為上將軍。隗囂建立割據政權后,號召天下人民共同討莽,發誓忠于漢室。更始元年(23)七月,上將軍隗囂等諸將領向各州牧、部監、郡等發布檄文,列舉王莽罪狀,共同誅伐。于是隗囂興兵10萬,攻破雍州城,殺死雍州牧陳慶。繼而率兵攻占安定、隴西、武都……[ |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茖W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