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與“現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的歌詞觸動了很多人的心靈,“詩和遠方”指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總是讓人憧憬,讓人熱血沸騰;而現實生活難免重復單調,充滿壓力與挫折。
有人說,心中要有“詩和遠方”,夢想還是要有的;有人說,還是現實點好,不要整天做白日夢;還有人說夢想與現實總是有距離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到達“詩和遠方”的彼岸。
以上材料對追尋夢想的廣大青年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立意
1.用心書寫夢想與生活。
2.以遠方之夢想,活世俗之人生。
3.生活在別處,兼得魚與熊。
優秀作文
心懷夢想,奮力前行
生命中,有眼前的茍且,也有想要的詩和遠方,二者其實缺一不可。而我們的生命,也是由夢想與現實構成的。于夢想中,我們能夠汲取到激勵現實的力量;于現實中,我們亦能夠通過步步前行實現夢想。惟有心懷夢想之期盼,肩負現實之責任,才能于生命中行穩致遠。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所以我們要心懷夢想,感受生命之美麗。夢想不是虛無飄渺、毫無意義,它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未來前行的激勵。司馬遷若沒有夢想,又怎能忍受身陷囹圄的現實之辱,發憤著書而就《史記》;曹雪芹若沒有夢想,又怎能忍受現實之饑寒,嘔心瀝血而就《紅樓夢》;一代代革命志士若沒有夢想,又怎能忍受戰爭的殘酷、歲月的艱辛,開辟中國之新生道路。夢想,是漫漫黑夜中的一點亮光,它給人以希望、給人以方向,讓人于現實的磨難中體味到生命的美好,獲得奮進的力量。
但解決不了眼前的茍且,詩與遠方永遠遙不可及,所以我們要把握現實,承擔生命之責任。夢想雖美好,但若脫離現實的努力,一切只是空想。只有準確認清現實、勇于承擔責任,一步步腳踏實地,才能到達星辰之高度。“Fast”天眼望遠鏡之父南仁東,用雙腳走遍山村泥土為望遠鏡選址,用日復一日的潛心鉆研造就望遠鏡的誕生。這樣偉大創新成果的背后是他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他對現實的付出最終成就了他的夢想、國家的愿望。現實或許沒有夢想中的絢爛美麗,但它是通往夢想的唯一途徑,如同英雄志士們不斷付出汗水與熱血才造就新中國的誕生,一代代科學家夜以繼日的鉆研與奮斗才造就中國不斷的科技創新,我們惟有勇敢地擔起責任、在現實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才能走進夢想深處。
沒有夢想的希望與激勵,我們難以在現實奮斗中明確方向、獲取力量;沒有現實的付出與前行,我們難以最終走上夢想之巔。夢想是對現實的指引與激勵,現實是對夢想的實踐與實現。在*的中國,我們更要把握好現實與夢想的關系,作為新青年一代,心懷民族夢想、堅定個人信仰,以腳踏實地、進取付出的努力鑄就新征程上的圓夢之路。低頭是現實的責任,用以承擔;抬頭是美好的未來,追夢前行。
夢想因現實的努力而賦予價值,現實因夢想的激勵而擁有希望。無論是過往還是當下,無論是國家還是民族,惟有心懷夢想與希望,于現實中承擔責任、勇于前行,才能鑄就更加美好的未來。
幾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在享受著這些巨大成就的同時,“中國式速度”“中國式力量”“中國式創造”等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這些代名詞書寫著*輝煌中國的崛起和國民新風范樹立的嶄新篇章。
當然,我們在為這些成就感到驕傲時,也應看到它們背后的問題。“中國式”,一個帶有國家名稱的詞匯,本應充滿了自豪與榮耀,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國人群體性行為被貼上“中國式”標簽,如“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教育”“中國式插隊”等等。在各種各樣的“中國式”問題面前,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是旁觀者,應一起努力從“中國式”標簽中尋找存在的問題,讓“中國式”成為先進、有中國獨特魅力的代名詞,彰顯中國的正能量。
當今“中國式”:
——熱詞“中國式”素材與運用示例
1.“中國式不服”
科技不僅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更是騰飛之翼。一批“中國式不服”的科研工作者不顧偏見與質疑,用不同的方式堅持著“中國智造”的信念,攻克行業核心技術壁壘,打破國外壟斷的窘境。
素材呈現:
林偉明,十八年鉆研,只為那根金屬導管
林偉明是我國航空航天金屬導管技術領域的著名專家。長期以來,金屬導管先進塑性成形技術裝備被發達國家所壟斷。在一場科技交流會上,有專家提出:“我國金屬導管彎曲成形裝備及技術全部依賴進口,能不能自己搞出來。”這句話“打中”了林偉明,他在一瞬間明白了自己的目標:要做出一種能和發達國家競爭的高端裝備!他毅然投身研發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十八年如一日堅守在科研崗位一線。通過不懈的研究,他帶領的團隊突破了20項行業共性技術難題,擺脫我國在該領域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局面,成功實現自主可控。“我們的使命是為中國制造補短板、填空白。不論何時,我們都會把科技創新視為第一要務,這一點不會變,也不能變。”林偉明堅定地說。
運用示例:空間科學、人工智能、四代核電、量子通信……年來,中國科技創新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轉變,越來越多的中國研究正挺進“無人區”。“要我創新”變“我要創新”,越來越成為全民族的一種自覺。被人稱為“一根筋”的林偉明,19年來初心不改,專注于做好一件事。他帶領團隊用堅韌不拔、勇于創新的精神攻下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關,打破了國外在航空航天等領域金屬導管先進塑性成形技術裝備的封鎖和壟斷,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科研工作者的“不服故事”。
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
科技報國,鑄造國之重器
突破電控核心技術壟斷,讓高端液壓技術落地中國……年來,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一次次勇攀科技高峰,收獲累累碩果。團隊成立了均年齡不足30歲的“三高”試驗隊,率先開展在高溫、高原和高寒區域的極端環境下發動機的各項性能測試。為獲取更精準的數據,他們主動將發動機高原試驗從海拔4100米提高到5200米,一次次打破紀錄,挑戰極限。他們先后完成260個發動機品種、幾十萬組數據的采集整理和標定工作,申報各項技術專利90多項,建成了發動機運行數據庫,為中國內燃機行業打破國際壟斷作出了重要貢獻。
運用示例:多年來,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從未停止創新的步伐,不斷刷新發動機各項性能測試的紀錄,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從而奠定了中國柴油機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這僅僅是中國科研事業的一個縮影。在中國,有一群懷揣強國夢的年輕人,發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潛心鉆研關鍵技術,只為在世界舞臺上與競爭對手一決高下。正是因為不服,他們追求卓越,不放過每一個微小的細節;正是因為不服,他們肩負民族振興重任,創造出一項項屬于中國的核心技術。
“科技”與“倫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22年11月發布的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能生成任何主題的原始文本,能像人類一樣交流。美國89%的大學生用ChatGPT做作業,效率大大提高;巴黎政治大學禁止所有師生使用ChatGPT,防止學術欺詐。這類人工智能技術,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機遇,但同時也伴隨著很大的風險。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立意
1.緊跟時代步伐,迎接時代變化。
2.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3.筑夢中國,以變應變。
4.信息洪流時代,理應學會獨立思考。
5.“兼收并蓄”,不斷提高辨識和利用科技的能力。
6.不要在人工智能與信息洪流中迷失自我。
優秀作文
科技向善要靠法規與倫理約束
ChatGPT,讓學生的作業效率大大提高,卻也容易產生學術欺詐。人們享受著諸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科技發展的成果時,也在被動接受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并在亡羊補牢中奔忙不已。一場關于科技的倫理革命、法規革命確實很有必要。
從長遠看,回答好科技如何糾偏、怎樣向善的問題,更是一種未雨綢繆。想必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驗:手中的線越放越長,人對風箏的駕馭感就越來越弱。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人類生活,如果說過去的科技還是精英化的,那么在當下以及更遠的未來,則是大眾化的、普及化的。
這意味著,科技將觸及更多未知領域,諸多可預見、不可預見的風險正在加速集聚。比如,臉書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一個項目中,兩個聊天機器人竟然自行發展出了人類無法讀懂的語言。比如,有科學家預言一百年內人類就可以向“神人”邁進,而就在去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其負外部性正加速溢出,甚至超出了人類可控的范圍。如果不能防患未然,我們就無異于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鑒古知今,察往知來。引導科技向善,我們必須弄清科技是如何“作惡”的。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原罪”一說,如今顯現的種種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當一種新技術、新業態萌芽時,本身自然存在不完善之處,但各路人馬在利益的驅使下一味地搶占先機,甚至亂加利用,勢必催生一系列亂象。而監管舉措的出臺、法律法規的制定、社會共識的達成等,往往帶有一定的滯后性,這在無形中加劇著技術的野蠻生長。就拿20世紀的科技發明來說,從核武器到塑料袋,很多都是毀譽參半。這正反映出科技改變人類社會的深刻之處,一旦“韁繩”套得太晚,這匹“野馬”就要橫沖直撞,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科學的意義,永遠在于展現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為人所用,而非讓人類自毀長城。其間的尺度,完全存乎人心。在面對科技時,我們不能不保持敬畏;在利用科技時,我們既需大智大勇又需至纖至悉。也正是因為要管住“人”,所以科技向善不能空談,必須以科技倫理尤其是嚴苛規則來捍衛。就比如,谷歌曾因將用戶“同意”選項設定為“全局默認設置”,被處以5000萬歐元的天價罰款。說到底,人是科技的尺度,價值觀決定著科技的方向。未來新技術還會層出不窮,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勢必越來越多。只有完善規則、管好人心,我們才能充分享受科技紅利。
如果說科技決定了一個時代的起跑速度,那么價值觀則決定了它最終能跑多遠。永遠不要淪為技術的囚徒,始終恪守著法律法規、公序良俗,堅信“技術為體、文化為魂”,人類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