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廉潔”,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貪污腐敗,不收受賄賂。人們總會覺得,那是掌權人的事,是領導干部的事,離我們普通員工太遠了。再談到另一個主題詞“規矩”,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國家的規矩就是法律,那些沒有做到“廉潔”的人就是站到了法律的對立面,觸犯了法律,破壞了規矩,就要受到應有的制裁。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工作,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經常會在新聞中聽到某某領導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這讓人們在驚訝之余,從內心深處反思“廉潔”,反思“規矩”份量。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一小部分人,影響不到大局。可我認為,朱者赤墨者黑,這些腐敗行為一旦形成風氣,對社會、對國家危害無窮,想糾正肯定要傷筋動骨,對國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隱患,甚至是危機,千里之堤就會毀于蟻穴。所以,新一屆中央在旗幟鮮明反腐敗的同時,從出臺“八項規定”開始立規矩,是治國興邦的英明之舉。
當然,腐敗分子是極少數,廉潔自律仍然是社會主流,在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好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現在我就說說我身邊的好規矩。
我來到英智康復時間不長,只有兩個多月,但我能深深的感受到英智康復的一些好規矩。記得剛到公司入職的時候,人力資源部的同事帶我參觀院區,第一個跟我介紹的就是電梯,她說:“小孫,咱們公司現在在醫院里面辦公,整個樓只有一部電梯,因為很多病人都是坐輪椅的,雖然沒有硬性規定員工不能乘坐電梯,但大家都自覺的走樓梯,把電梯讓給病人用。”聽她說完我心里有點不信。由于辦公室在六樓,所以每天上下爬樓梯也是挺累人的。于是我暗中觀察,每次看到公司的領導不論是上班、下班、去餐廳或者其他事情,就算電梯停在一樓沒人乘坐,他們也都是自覺的走樓梯。看到一次兩次我覺得是偶然,可每次看到都是這樣,我心里就在反思,為什么領導們不乘坐電梯呢?他們就算坐電梯也沒人說什么啊!不過,現在看來領導們的以身作則,為英智帶出了一個好規矩,現在員工們除了搬運重物外,基本沒人因為不想爬樓梯而坐電梯。雖然沒有白紙黑字的形成規章制度,但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看”出一個慣、一個好規矩,這是一個更加讓人心悅誠服的一個方法。
從一件小事能看出一個公司的風氣,一件小事也能體現出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以身作則的領導,是員工的榜樣,所以每個員工都會以主人翁的態度,去自覺維護公司的榮譽。
由于我們是做康復醫療的,每個病人住院的時候基本都是臥床的,在醫生、護士的精心治療與護理下,病人逐漸康復,給一個家庭減少了負擔,讓病人看到了希望。就在前不久,一位重癥患者經過英智醫生護士的精心治療,已經基本康復,恢復了生活自理能力,康復病人家屬找到主治醫生表達感謝,送過來2000元的紅包,那個主治醫生婉拒了三回,可家屬硬是在醫生查房的時候,悄悄的放到了醫生的辦公桌上。這位醫生發現后第一時間上交給了公司。在現在這個醫療資源緊張的時代,給醫生送紅包成了一個“潛規矩”,但我們的醫生也有自己的“規矩”,兩個規矩之間的差距就是道德與良心。這種守“規矩”的人,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
我驕傲,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好醫生;我驕傲,因為我們有好的風氣;我驕傲,因為我們有無處不在的好規矩。
“廉潔”、“規矩”,看似很空洞、很高大上的一個詞語,但并不是只有在大事面前才可以表現出來,在日常生活點滴小事中體現出來的才是最真實的。身邊的人與事影響著周圍的每一個人,我們要做到不因惡小而為之,不因善小而不為。多體會好人好事,做到朱者赤。從我做起,讓“廉潔”、“好規矩”永遠在我們身邊流傳。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健康的細胞才能組成健康的機體。作為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家庭,必定要給社會提供健康的細胞。良好的家風是各種規矩的集合,它對工作有積極的作用,勤勞、孝順、節儉、好學、自強這些淳樸的家風轉化到我們工作之中后就是工作講職業道德。老老實實做人,扎扎實實干事。做到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樂于奉獻、辦事公道。認真嚴肅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按照領導的要求干好每一項工作,做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下面聽聽不同年齡段的同事們講講屬于他們那個年代的家風和規矩。
1、50年代的故事--買西紅柿
我生于50年代,小時候媽媽給我1毛錢,讓我去買西紅柿。到了國營小合作社一看,西紅柿分成很多種堆放,有5分一斤,2分一斤,1分一斤搓堆的。這是我第一次去買西紅柿,看見5分一斤的又大又招人喜歡,自然就買了5分一斤的,一毛錢稱了2個,高高興興地拿著回家了。到家后,我媽一看就急了,說:“這哪行啊,一毛錢好幾天的菜錢那,就買倆西紅柿?”把我訓了一頓,要我回去換。我含著眼淚回去換,好說歹說,售貨員勉強同意更換了,但是換什么呢?我犯了愁,后來一想,應該是換的越多越好吧,就買了1分一斤搓堆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10斤西紅柿扛回家。我媽一看,又急了,扛回來的西紅柿一半都是壞的,基本不能吃了,又把我訓了一頓。媽媽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后來我慢慢懂得:無論是小家還是大家,一分錢要掰成兩半花,勤儉持家,家才能長久,要愛惜福分。
2、60年代的故事--一只鉛筆盒
我生于60年代。家里兄弟三人,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年9月1日開學,爸媽召集兄弟三人,說新學期開始了,大家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每次學校組織的期中、期末考試誰能考滿分,就獎勵誰一個鉛筆盒。那時候孩子們的文具就隨便的放在布袋里,鐵質鉛筆盒簡直就像現在的IPAD一樣,吸引孩子們的眼球。于是我們兄弟三人都暗暗努力,一定要考滿分,爭取拿到鉛筆盒當做獎品。我有了動力,從第二天起,每天第一個到學校,復舊功課,預新功課。刻苦努力,最后到期末考試的時候,我一下拿了三個滿分。而哥哥和妹妹都沒拿到。家長兌現了獎勵,給了我三個漂亮的鉛筆盒。我把三個鉛筆盒分別給了哥哥和妹妹,因為哥哥每天放學要做飯,比我忙;妹妹又最小,我應該關心妹妹,哥哥和妹妹都拿到了鉛筆盒,一家人其樂融融。爸媽因此還表揚了我,首先說我學習認真努力,積極追求上進;二是說我懂得謙讓和關愛,把自己的快樂和別人分享就能變成雙倍的快樂。
3、70年代的故事--大孝和小孝
我是70年代生人。兄弟幾人成年后,有一次我們給母親過生日。我們幾個歲數大點兒的都先到了,有的給媽媽買了健身器,有的給媽媽買了皮大衣,媽媽很高興。到了吃飯的時候,最小的小妹才匆匆趕到,她說因為工作太忙,給媽媽祝壽來晚了。但是慶幸的是把領導交給的工作圓滿完成了,還受到同志們的稱贊。媽媽聽了很高興,說你們來陪陪我就很開心,買的禮物我也很喜歡,很高興,但是對我最大的孝順就是你們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事業有成,這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大的孝道。
4、80年代的故事?一件皮袍
我生于80年代,我媽媽小的時候家里很窮,舅姥爺經常接濟姥姥家,特別是有件事讓媽媽記了一輩子。那是在三年自然災害的一個冬天,舅姥爺在機關單位把自己的口糧節省下來,晚上下班后頂著寒風送到姥姥家。路上有一條河,舅姥爺怕河水弄濕了干糧,就把自己唯一的一件皮袍脫下來包好干糧,然后頂著皮袍渡過河去。到了姥姥家,舅姥爺把皮袍和口糧都留了下來。后來姥姥家實在太難過了,就把舅姥爺留下的皮袍也當了。媽媽說就是靠著舅姥爺給的這些東西,她們一家人才度過了那個難熬的冬天。
后來我們家的日子慢慢好起來了,但媽媽始終沒有忘記舅姥爺的恩情。舅姥爺家里無論有什么事,媽媽都會責無旁貸的站出來,從時生活上的接濟,到孩子上學找工作,到舅姥爺離世操辦,媽媽都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媽媽用實際行動告誡我們兄妹這樣一個道理:無論到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舅姥爺的恩情,要知恩、報恩、感恩。
好作風離不開好家風,好的家風家規,是良好社會風氣的基礎。作為公務員,應把家風建設作為黨風、政風建設的前提,以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爸爸,普通的農民,歲月的滄桑刻在了他的臉上,生活的磨礪染白了他稀稀疏疏的幾根頭發,但是就是這位地地道道的老農民卻給了我們一生的財富。
爸爸沒有多少文化,據說他只上到高小,但是,爸爸全力支持我們去上學并用他僅有的知識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記得上學時,家里條件很不好,但爸爸常說的是:“閨女,好好念書,不管你們讀到哪兒,我砸鍋賣鐵也供你們!”于是老爹是第一個給我們讀故事的人,第一個教我們寫名字的人……
爸爸沒有多少文化,卻用樸實言行影響著我們!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臨春節的數九寒冬,我們全家人吃著玉米渣兒的粥和媽媽千方百計炒出來的老咸菜,奇怪的是爸爸:一直教育我們“吃飯時不說話”的他在一次次偷笑,我們面面相覷,連老媽也一臉的茫然。仗著時爸爸最喜歡我,我撒嬌地說:“爸,您有啥高興的事兒呀?”爸爸一下子變嚴肅了,說:“好好吃飯!”正在這時,村里的大喇叭響了起來,竟是村里有人把要辦喜事的東西丟在路上了,正著急呢!聽完廣播,妹妹瞪著大眼問:“辦喜事的東西是什么呀?是很多的肉吧,咱家要是撿到就好了!”“對呀!說不定還有喜糖呢!”我也附和著。是呀!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如果能吃上頓肉,吃上塊糖,就是饕餮大餐了。正在我們討論時,爸爸卻站了起來,一臉的嚴肅。
爸爸什么時候回來的我不知道,直到有人登門感謝我才知道那東西是爸爸撿到了,廣播后爸爸原封不動地給人家送了回去,面對那家人真誠的謝意,爸爸一個勁兒地說:“應該的!應該的!”送走那家人,爸爸看看我摟著我說:“二閨女,你覺得爸爸這樣做對嗎?”我一時不知道怎么回答,見我沒說話,爸爸又說:“真把那些東西留下可以給我閨女改善一下……”“可是咱們也得想想那家人,這年月,誰家也不富裕,人家辦事還等著用呢!是不是?”爸爸看了看我,又說:“再說了閨女,這些東西咱們真的留下吃了還是那個味嗎?咱老吳家可有“(1)不偷不搶,做誠實的人;(2)不蒙不騙,做善良的人”這樣的家訓,記住了嗎?”說完,爸爸摸摸我的頭,那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誠實”的重量!
爸爸對“誠實”的詮釋深深地影響了我們,“做誠實的人”一直是我的追求,當了媽媽之后也教育兒子做人要誠實,記得第一次把姥爺的故事講給兒子聽時,兒子眼里寫滿了敬佩,那時“誠實”倆字已在兒子心里悄悄發芽兒,所以,當兒子在小區拾到錢包,他能等一個多小時一直等到了失主時,我一點兒也不感到新奇,我為兒子感到高興,也為老爹高興!
如今,我們姐妹都已經成家立業,這些年雖然我們不是大富大貴,但是我們一家人的內心卻是富裕的!再看爸爸,已經74歲了,但還在用樸實的言行繼續影響著他的子女、孫輩,相信還會影響到他那未曾謀面的重孫……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