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適逢被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誕辰400周年。
開年之際,一部歷史正劇《于成龍》在央視一套熱播,且收視率節節攀高。這部由中央電視臺、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央紀委中國方正出版社、山西影視集團等聯合出品的電視劇,為當下這個時代注入一股正能量,掀起全國性的“于成龍熱”。
2017年央視開年大戲《于成龍》正在熱播。該劇以被清康熙皇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的生功業為主線,講述了他45歲時出仕,心懷“修身、齊家、治國、天下”的豪情壯志再現了這位“廉吏之師”胸懷社稷、心系民生、清廉淡泊、蒞事忠勤的為官風范,為康乾盛世的到來樹立了弊革風清的時代風標。
為官當學于成龍,學習他面對惡勢力,不顧個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揭露社會上的黑暗面和各種弊端。短短23年間,從七品知縣到兩江總督,時時充滿驚險傳奇、處處經受生死考驗,但那種不徇私情、為民請命,胸懷社稷、心系民生,不畏權貴、赤膽忠心,卻為后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為官當學于成龍,學習他那種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建國之才、效國之行的高尚情操。從小胸懷愛國情,立下報國的遠大鴻鵠之志,苦練報效國家的本領,積極投身報效祖國的宏偉大業之中。為了國家的利益,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哪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為官當學于成龍,學習他清廉淡泊、苦節克貞、鞠躬盡瘁的工作作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正廉潔。立足本職,勤勤懇懇,恪盡職守。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安排的具體工作要排定時間表、路線圖,夯實責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質保量、不折不扣完成。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傳承中華文化,是古為今用,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開掘三百三十多年前發生于清代于成龍的故事,是以他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為今人樹立典范和榜樣,更是對中華文化優秀基因最根本的傳承,對中華審美風范最基本的依循。《于成龍》的播出,必將會感染更多的觀眾。他的遠大政治抱負,必將激勵黨員群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為社會提供正能量。
日,電視連續劇《于成龍》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引起不小反響。雖然三百三十多年過去了,時代發生了巨大變遷,但于成龍的精神仍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于成龍》講述了一代廉吏于成龍從中年出仕到成為兩江總督的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劇中的一系列生動故事,再現了這位清朝廉吏的感人風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羅城六年,他布衣草鞋,把自己完全融入當地民眾之中。他沒有當官的架子,做官的排場,他心中裝著百姓,為百姓日夜操勞。他做到鄉間問貧、田間耕作、深入匪巢、緝捉盜賊、反冤案、救助孤兒。他不畏權勢、嫉惡如仇,嚴整吏治、革除積弊。他不允許增收火耗、勒索民眾、不允許饋贈上官,對官僚權貴犯法亦嚴懲不貸。他自己長年忍受離母別妻拋子的生活和精神孤獨,從山西老家鄉下到廣西羅城上任六年,隨后升調湖北黃州,十多年沒回過一次老家。他老母思兒心切,叫孫子走了兩個月,步行數千里去湖北看望
他,但他整天忙于公務,兒子也只住了幾天就回山西。他兩袖清風,無東西可讓兒子帶回去給老母和妻子。
于成龍生活在封建王朝官場,但他自甘淡泊,清正廉潔,不愛錢、不收受禮品、不納妾、不住毫宅、不吃宴會,布衣粗食、節儉清苦、簡樸出行、秉公辦事,與老百姓憂樂與共。在江南任上是“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因而親切地稱他作“于青菜”。于成龍于任上病逝,人們在他的寢室看到的只是“青燈布幔,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無長物”。當然,于成龍是忠于那時的皇帝和朝廷的,但是,他卻贏得了百姓贊譽。今天,我們的個別干部忘記初心,理想信仰喪失,家族集體腐敗,大搞政績工程,禍害一方百姓等等,甚至帶病提拔,很值得我們驚醒和反思。
我覺得《于成龍》給我們的啟示至少有這么四點:一、多讀書,加強自身修養,以天下為己任。二、勇于擔當,敢于到艱苦的地方創業。三、
以民為本,心系百姓,從老百姓中尋求辦法,造福百姓。四、“打鐵還需自身硬”,廉潔正氣,一塵不染,從嚴治吏。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從來有“清官情結”,“匹夫有責”,出現了許多好官。今天,我們共產黨也有許多模范人物值得學習,像楊善洲、焦裕祿、谷文昌等等,可以說也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和發展。各級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手中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當為民做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強調,要堅持共產黨人的價值觀,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要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黨的高級干部要做表率等等。愿我們的黨員干部從我們黨的先進人物和《于成龍》中汲取營養,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為“兩個一百年目標”做出新的貢獻。
1617年秋,于成龍生于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來堡村(今屬呂梁市方山縣)。他的一生極具傳奇性,45歲出仕,從廣西羅城到湖北、福建、直隸、兩江等省區,從七品知縣到封疆大吏,23年的為官生涯中一路勇斗“強龍”和“地頭蛇”。
他為官清廉,造福百姓,政績卓著,被民間敬稱為“青天”。值得一提的是,他與山西同鄉、康熙帝師陳廷敬惺惺相惜,其曾孫后來與陳廷敬的孫女喜結連理。
也許,會有人不解,像這樣的廉能第一、文武兼備之士,到底是如何練就的?呂梁這片熱土給了他怎樣的滋養?
永留清白在人間
1月7日清晨,雪后的呂梁市方山縣天氣晴朗。迎著朝陽,記者行至峪口鎮橫泉村南,拜謁于成龍墓,在方山縣文物旅游局李耀東及村民岳金的協助下,常緊鎖著的大門打開了,只見石牌坊上刻有康熙御書“高行清粹”,兩側立著石人石馬等,墓前為龍頭御碑。眾人駐足凝望,深深施以三叩首。大門兩側展室陳列著于公畫像、墓內所用的碗扣白灰松香及后人為于公寫的書籍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春,于公像時一樣,吃青菜喝稀粥,夜以繼日辦理公務。老人家積勞成疾,身體一天比一天差。這年農歷四月十八日清晨,他準備去辦公,卻疾病發作,遂吩咐了緊要的公事,老總督就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關頭,背不倚椅,端坐而逝,終年68歲。當時的人們也注意到這一細節,認為于公的修行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仿佛高僧圓寂一般。
《于成龍傳》作者王振川說,于公一生嚴以律己,積德行善,信奉天理良心。去世后,其官邸木箱中僅一套官服,別無余物。生前他曾說,生就喜歡過布衣蔬食的生活,衣食問題只要能免于饑寒即可。
山水人文相輝映
拜罷于公,記者趕往該縣北武當鎮來堡村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園。
《于成龍》攝制組在呂梁拍攝期間,該園區曾提供群眾演員組織、場景搭建及演職人員食宿,被授予特別鳴謝單位。園分為故居區、中華廉吏廣場、廉政文化展覽館及住宿餐飲區,其中22間窯洞即國內首家以傳播廉政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
廣場中心矗立著于成龍銅像,旁邊是高大的千年桃葉衛矛樹。看守園區的李大爺說:“桃葉衛矛本屬灌木,長成這種參天大樹極其罕見。衛矛的枝葉、果實還具有殺蟲去腐功效。”
古語有云,“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在此園內能生長出這樣的樹木,令人倍感神奇和應景。
往東穿過一道門,便是于公及子嗣舊居,院內一角設計有于公武的場景雕塑,墻上有“崇學善武”四個大字。屋內陳列著當年于家人用過的家具和工具。
園區負責人高林清是地道的方山人,他依托于公故里,投資建設了這座集廉政研究、教育、體驗、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園區,并創辦成立于成龍研究會,組織編寫傳記故事,搜集于公遺物,他整理的于氏家訓被中紀委網站采用發表。
同時,政府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園區大力支持,到訪者日益增多,一些部門還組織黨員在此舉行宣誓儀式。兩年,該園已免費接待來客10多萬人次,并掛上了呂梁市廉政教育基地等牌子。
在高林清看來,于公致力于維護天下太,有著更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核心不是教你怎么賺錢,而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傳遞”。他希望將園區建成為于成龍故居文化旅游目的地、于(魚)成龍廉(蓮)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于成龍傳統廉政文化研究教育體驗基地,“方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境內有三晉第一名山北武當山,廉政文化園就在其山腳下,加上風景優美的南陽溝景區,可謂山水人文相映成輝,若以文化旅游扶貧,可帶動當地脫貧致富,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安國寺內苦讀書
于公認為,社會大眾公認的道理即“天理”,而一個人拋開私欲和偏見,所呈現出來的心態即“良心”。學者們認為,他的根源和行為養成,與其在故鄉的生活磨礪分不開。
他曾住寺讀書六年之久,儒佛兼通的安國寺住持純天給了他很多照顧。“安國寺幾乎就是于氏家廟。其家族在捐資建廟的同時,還熱衷于撫恤孤貧、賑濟災荒等公益事業,這無疑對其形成產生重要影響。”王振川表示。
《于成龍》劇中場景安國寺便在此拍攝。1月8日,記者來到離石區西10公里的烏崖山麓,只見寺院周圍群山環抱,松柏叢生,且有飛瀑清泉。安國寺創建于唐貞觀年間,現存大雄寶殿、銅塔樓、萬佛閣、觀音樓及于清端公祠、于成龍讀書樓等。讀書樓就在偏院的清靜之處,二層設有蠟像,還原了于公與住持交談及苦讀詩書的情景,一層則是于公生事跡展。
離石以于公為榮,倍加推崇,很早就有學者專家潛心研究。離石作家王永泰所著《清官于成龍》被改編成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在央視播出后反響強烈。
從2003年開始,離石區先后投資5000余萬元,完成安國寺道路、綠化等基礎建設和古建搶救維修,重點對于成龍讀書樓、于清端公祠等進行了修繕和布展,著力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品牌。,離石區成立于成龍廉政文化研究協會、安國寺于成龍廉政文化景區建設管委會,并加大挖掘和歸納整理工作。
8日下午,記者在呂梁學院宿舍區探望了于公次子于廷勱的后人、86歲高齡的于銀元老人。“我們家族向來講求樸素,以耕讀傳家為傳統。老人們經常提到要積德行善,多做好事。”這時,他找出《于氏宗譜》譜系圖、《于氏族規家訓》復印件,“你看,家訓中第一條即孝為百行之原。有了孝才可能做到廉,而且要邊學習邊實踐才會達到真正的能。”
誰知文吏有武略
“無論在兵荒馬亂的羅城,還是三藩之亂涌動的黃州、武昌,于公皆能文能武,靠的就是在北武當山上打下的武學底子。他還與一位道教隱士結下深厚友誼,學成了精湛的醫術。”高林清介紹道,北武當山在唐朝時就是道教圣地(全真教龍門派道場),全真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龍門派講究苦己利人。
高林清說,從龍門派字輩排序看,于公排第十輩,道號臨清,論功夫數一數二。因“理學”學派的主張和全真道主張非常接,而于公在北武當山上耳濡目染,自然積聚了理學和道家文化的精髓。康熙說于公“為學務敦實行”,盛贊這才是真理學。
結合相關記載可知,于公的相貌特點是身材魁梧、臉色發紅、鼻梁高挺、胡須茂密,非常威武,和關公的模樣有幾分相似。王振川說,在湖北黃州發生的大型叛亂中,作為老年多病的文官,于公獨自手刃48人,充分說明他從小練過武功且有實戰經驗,張朝珍巡撫曾贊嘆他“以文吏而擅武略,屢著奇勛”。
王振川又分析道,于公少年時除學儒家經典外,還要學明朝的特有教材如《大明律令》《御制大誥》,因此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識及案例。黃州捕盜便是于公生最精彩的故事,他捕盜斷案如神,時常微服私訪。于公則向人表示,自己辦案子并不“神”,只是個“誠”字而已。
由此可見,于公的各種觀念,來自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這種文化,到現代仍然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豐富寶藏。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