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藝術化地表現了郭明義幾十年如一日,愛人如己,甚至愛人超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在他先后獲得的部隊學雷鋒標兵、鞍鋼勞動模范、鞍山市特等勞動模范、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鞍山市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之外,這部電影為郭明義這樣一位普通但卻光彩照人的中國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樹立了一座樸素的豐碑。它像一面鏡子,讓每一位觀眾的靈魂得到震動,也讓我們各種“皮袍下的小”更加無地自容。
影片中由侯勇扮演的郭明義,無論是外形、氣質、行為,都最大限度地還原和接了生活中的郭明義。
那性格的軸,那笑容的憨,那心腸的熱,那生活的簡單,那語言的通俗,都為人物塑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而影片也沒有過多地去追求戲劇性的沖突,虛構大起大落的情節,渲染大悲大喜的情緒,而是老老實實地選擇了郭明義生活中各種感人的事跡,用從容的手法還原出來,用生活本身的樸實來打動觀眾、感染觀眾。
無論是他作為“業余”翻譯向外國公司討回賠償,還是幫助白血病少女獲得新生;無論是他三次將自家彩電送給別人,還是將一生中工資的一半都資助了他人;
無論是他20年獻出超過自身血量10倍多的鮮血或是先后資助180多名特困生,每一個看似凡的行為、看似細小的事情,都不動聲色地托舉出一個像金子般閃亮的靈魂。這部影片是《闖關東》等著名電視劇的編劇高滿堂先生的編劇作品,盡管這類影片創作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英模”話語體系慣性的某些制約,但是影片已經盡可能還原出生活的質感。而它的美學意義也恰恰體現在,當生活能夠打動你的時候,尊重生活就能打動觀眾。過多的技巧性修飾、過多的因果邏輯演繹出的戲劇沖突,常常讓本來感動人的生活變成矯情的故事。
這部影片,對于郭明義的性格、心理的內在性揭示雖然不夠充分,但是卻用大量“無私奉獻”的事跡,串聯起郭明義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通過郭明義的家庭關系、社會關系展示了他樸素的價值觀。當別人以為他瘋了、傻了的時候,他嚴肅地提醒對方:你雖然有20年黨齡,但也許你已經20年沒有看黨章了吧?當孩子問他為什么總能發現比自己家庭更困難的人的時候,他淡然地回答,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見;當妻子責怪他對家庭照顧太少對別人關心太多的時候,他會略顯慚愧地回答,看到別人比我們更苦更難的時候,我總不能把頭扭過去,裝作沒有看見吧?……他的價值觀就是這樣樸素,一方面是一種道德關懷,愛人如己;一方面又是一種政治信仰:做一個共產黨員,就要能夠讓人看得出來!現實生活中,一個共產黨人是否能夠被群眾看出來,看出來他是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于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來說,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嚴肅的考驗。在革命年代,成千上萬的先烈用生命和鮮血的代價換來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合法性,而今天,無論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或是郭明義這樣的普通共產黨人,將如何用我們對待利益、對待名利、對待人民的態度、方式和行動,來體現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郭明義提供了一個范例。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電影仿佛明鏡高懸,“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見。”
今天學校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郭明義》這部電影,通過觀看電影,我才真正領會到毛*曾經說過:“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名話的真正含義。影片中的郭明義就是這樣一個人,用自已的實際行動默默做著好事,是一名名符其實的當代活雷鋒。
通過觀看《郭明義》,我不禁為郭明義的種種事跡所感動,腦海中總是浮現出他每次捐血的情景、為貧困孩子捐款的場景以及他的女兒每次回家只能睡在狹窄過道里的場景,他對別人的慷慨與他自已個人的清貧比起來顯得如此的耀眼,而他不求任何回報的行為更加折射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杰出品質:共-產-黨員是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是助人為樂的,共-產-黨員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郭明義是一個凡的人,一個普通的人,也是一個偉大的人。郭明義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愛崗敬業,堅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有了這個基礎,他才能更好地奉獻社會,感染身邊的人。其次,郭明義心中不僅有小愛,愛家庭、愛孩子、愛妻子,更有大愛,愛祖國、愛人民,這種愛充滿力量,深深地感染了大家。郭明義在先進事跡報告會中講了這么兩句話:“30年來,我經歷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確:一個共-產-黨員,要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這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任何理由。”“這些年來,我從事的工作都很凡,所做的事情也很常,都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
是呀!30多年來,郭明義堅持不懈地弘揚雷鋒精神,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扎扎實實,在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業績,是黨和人民群眾眼中的“雷鋒傳人”“愛心使者”。
鞍鋼一個普通養路工人郭明義,從部隊到地方,從工廠到家庭,十六年來只圖奉獻,不求索取,讓人從不理解到理解,由觀望到積極參與,成為以實際行動學雷鋒的標兵,他圖的是什么呢?并不是功名利祿,只是一份心安,一份良知,一份普通中國人的普通而偉大的情懷,一份凡但生動的人生答卷,一記擲地有聲的回音。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優勝劣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規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傳承。同樣,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追求,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向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胸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奉獻。
電影《郭明義》觀后,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當年的雷鋒精神,少年時代曾唱著歌兒的學習,無論社會還是校園里一再提倡,不知幾何時,這種樂于奉獻的精神被歲月沖淡了顏色,經濟利益至上的今天,我們的精神家園里還有些什么?我們荒蕪了什么?我們還會不會記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殷意?
人的渺小是相對的,精神的映射卻是無窮的。螺絲釘精神,哪怕在他人眼里顯得傻、哪怕穿著不時髦,哪怕學問不高深,但其心靈的美是擋也擋不住的。
被譽為當代“雷鋒傳人”、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遼寧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用其內斂而摯熱的愛,彰顯一個普通工人階級的高尚情懷,他不說什么,不圖什么,不奢望什么,但正是這些不介意,讓他無意中見證自己凡中的偉大,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見證了“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這句話。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淡漠教育多少,我們將來的社會發展就會被貽誤多少,這是無須爭辯的事實。前人曾經是歷史的主人,我們是時代的主人,后人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以人類的精神層面關系到社會的內涵和風氣,人文底蘊更是我們潛移默化中體現的一種本質。奉獻精神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的精神,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郭明義已成為當代人心目中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多幾個郭明義這樣的人,我們的國家何愁不更加興旺?我們的民族何愁不更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央視春晚,見到了郭明義充滿笑容的臉,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國家對凡人的重視。紅色,不但是中國國旗的顏色,不但是心的顏色,更是我們國家自強不息、努力發展的底色。《郭明義》這部電影,實為教育意義的大-片,旨在激勵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熱情謳歌時代精神。不斷弘揚雷鋒精神和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楷模郭明義,把雷鋒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中國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