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世界小姐張梓琳在央視《朗讀者》中,為女兒深情朗讀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溫暖的文字再加上張梓琳溫柔的嗓音,道出了無數女生初為人母時的心聲。昨日,張梓琳在接受微信群訪的時候分享了很多讀書心得、育兒體會。同時,她表示不少粉絲留言稱受到節目影響開始買書。
張梓琳:朗讀對于嬰兒來說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在《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時,張梓琳和全家人包括10個月大的女兒,坐在電視機前靜靜聆聽她的朗讀表演,女兒一會兒看一下電視,一會兒看一下坐在旁邊的媽媽,好像聽懂了媽媽為她朗讀,為她傾注了所有的愛。采訪中,張梓琳坦言道,“在經歷了那次朗讀之后,更加意識到了朗讀行為背后的意義,之前對女兒更多的關注,是生活方面的細節,而這次朗讀之后,女兒聽得很認真,嬰兒也可以聽懂媽媽的朗讀,對于嬰兒來說,朗讀是交流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朗讀者》掀起全民朗讀熱潮
張梓琳透露在自己的微博里面有不少粉絲留言稱,“看了《朗讀者》后,有很大的讀書的沖動”、“其實已經很久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讀書,但是看了這個節目之后,仿佛又有了學生時代對于讀書的那種沖動”,甚至還有網友留言已經在去買書的路上。對于《朗讀者》的開播掀起全民朗讀熱潮,張梓琳坦言,“這個對于欄目組,還包括董卿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因為他們如此費心,盡心盡力地去做好這檔節目,我也相信他們也是為了讓大家重拾這個朗讀的慣,在現在這樣一個多媒體時代,讓大家重新的回到這種紙質書籍的喜愛,我覺得這事特別棒的一件事情。”
自從《朗讀者》開播以來,周六晚上收看這個節目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昨天晚上八點,我們一家人鎖定央視一套,靜待《朗讀者》播出。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依舊一襲白裙,依舊笑容綻放,依舊口吐蓮花……這一期的主題是“選擇”。
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華彩,每個人生都面臨多樣的選擇。演員王千源選擇自己熱愛的電影角色,成就影帝夢想;托福滿分的耶魯學霸秦?飛,選擇回國做“大學生村官”,將青春奉獻基層;著名作家麥家,選擇小心翼翼陪伴兒子度過焦躁的青春期;著名演員徐靜蕾的人生,因為選擇堅強而更加精彩;“漢字叔叔”理查德選擇為漢字貢獻所有;曾是醫院院長的郭小,選擇了做國內唯一一所紅絲帶學校校長,為艾滋病兒童提供教育。這些選擇使他們走向不同的人生。
愛跟自己較勁的王千源,一次重要的選擇讓他因電影《鋼的琴》獲得影帝殊榮。王千源朗讀的內容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托福滿分的秦?飛熱愛腳下的泥濘,從耶魯大學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國到農村做一名大學生村官,他的舉動影響了一個精英群體。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煉,它會使人的脊梁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秦?飛朗誦的內容是遲子建的《泥濘》。
著有《風聲》《暗算》的作家麥家,一度與叛逆期的兒子關系緊張,兒子曾經對他關了3年的房門。3年,1095天,作為父親,麥家選擇堅持陪伴,堅持教育,不放棄開導兒子,不放棄對他的培養。麥家朗誦的內容就是他為兒子寫的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話語里是沉甸甸的父愛。
為什么徐靜蕾要選擇當演員?是什么機會使她決定導演一部電影?導演不同類型片子的背后,她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這又給她帶來怎樣的影響?徐靜蕾朗誦的是史鐵生的《奶奶的星》。
美國漢學家理查德?西爾斯,一個美國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國漢字來源演變,為此常常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心氣卻一如少年,他被網友親切地叫做漢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時,我會打電話給朋友說再見;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無疑問我會電腦化《說文解字》。”1994年,漢字叔叔44歲時,一場嚴重的心臟病讓他走到了生命的邊緣,讓他對畢生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了清晰的判斷。理查德?西爾斯朗誦的是劉禹錫的《陋室銘》。
郭小是校長,也是父親。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目前擔任紅絲帶學校校長,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里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這里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朗誦的是英國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的《如果》。
今天,在和英語小組成員討論的時候,無意間討論到老師要求看的電影。《朗讀者》被大家公認為很好看的一部電影,并一致認為電影的最后的一部分很深刻,不過可惜我還沒來得及看。
回到宿舍我立刻翻開了這部吸引眾人的電影,故事情節環環相扣,連貫性很好,并且電影以一種回憶式的方式上演,現實和記憶的結合的很密切,很容易時觀看者在腦海中形成故事的整體。
整部影片圍繞朗讀者展開,電影開始的片段,看著基本跟一部亂倫片差不多,兩個相差接二十歲的男女主角,開始了一段不正常的戀情,一種以性開始的戀情。但是認真觀看的朋友們,不難發現,女主角到后來要求男主角在做愛前,必須的先給她朗讀一段故事。看到了朗讀,你可能和我一樣,以為自己已經開始抓住故事的主線。不錯,這確實是故事的主線,但是光開始那些東西,我們還很難把握準到底女主角的這個慣和表達一部電影有什么關系,還有故事究竟想表達什么。故事慢慢進展,男女主角關系開始破裂了,男主角感覺自己不受重視,自己回絕同學們替他過生日的要求,來陪女主角一起,但女主角卻不聞不問,還因為一些小事無辜亂發脾氣。但此時的女主角也為自己要被升職調離,而感到困惑。兩人不歡而散,結果此次離別卻是一次長時間的分離。
下一次的見面卻是在一次法庭上,男主角已是一個法律系的大學生了,而女主角卻是被審判者,理由是她為納粹黨做過衛兵,在一次意外的火災中,在猶太人被關的教堂失火了,按照人性的標準,衛兵們應該開門救那些人,但是他們沒有。在一份當時這六名衛兵上報的報告面前,其他幾個衛兵開始團結起來一起說是女主角主使報告也是她寫的。所以法官要求女主角驗筆跡,但是只有坐在下面的男主角知道,女主角不會寫字。奇怪的是女主角沒有驗筆跡,她卻出人意料的說了句,我看沒有這個必要了,報告是我寫的。在今天聊天的時候,有同學也說了,她為什么不肯說自己不會寫字,而承認是她寫的呢?我想這也正是全片把朗讀者這個意思升華的階段,女主角由于不會寫字,但她有很愛文學,或則她是一個自視很高的人,她不愿承認自己不會寫字的事實,所以慣了聽別人為自己朗讀,來弱化看不懂書這個缺點,這也是為什么她在納粹營里,在和男主角交往時要求他們為她朗讀。而她承認報告是她寫的很顯然還有一個原因,對一個不懂法律的人而言,她根本就不知道她承認這個報告是她寫的需要付出多么慘痛的代價。這也是從一個衛兵的角度,重新闡釋納粹,對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朋友的人而言(可能當時她有親人),為納粹工作只是因為那份工作工資更高,殺死那么多人也只是因為沒有那么多的牢房給新來的犯人,需要騰出房子來,在她看來如此正常的一切,確是在常人眼中如此恐怖的景象。這也使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說一個納粹軍官拒絕承認自己的罪行,在他眼中那只是在服從命令,做自己職責份內的事情,文章的最后還提到了一個政治的方向偏離,比人心險惡還要可怕萬倍,我覺得從影片中也能看到一些類似的地方。
朗讀還在繼續,女主角坐牢了,生活對她而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混混沌沌。直到有一天,男主角回到家,開始直面自己內心的愧疚,他開始是用磁帶朗讀書本,并把磁帶和錄音機給女主角寄過去。從此女主角也重新開始燃起了對生活的信念,在幾次收到磁帶后,她從《牽著狗的女人》開始學著寫字,逐字逐字的學,并開始給男主角寫信,在受到了很多信之后,男主角并沒有回任何一份信。一次又一次對男主角可能回信的期待,變成炮灰之后,女主角似乎是迷失了。到最后女主角出獄監獄前,監獄方面給男主角打了個電話,希望他給女主角找一個工作和住的地方,之后男主角來到監獄,兩人終于見了面,面對眼前白發蒼蒼的老人,男主角還是問了一句,你會想起以前嗎?這句話道出了男主角一直沒有過來看女主角和他當時沒有去幫女主角的原因,她無法接受女主角在納粹時期犯下的錯。而當面對這個問題時,女主角以為是兩人在一起的日子,在她的內心中,還是一如既往的認為,那只是她的工作,她并沒有犯下如此大的罪。這似乎也是在告訴我們一種朗讀中的誤讀,沒有她的經歷就不要把自己主觀的認識強行加在她身上。最后女主角選擇了自殺,并把她的遺產留給了那個大火幸存者的女兒,還在遺囑中寫到和麥克說聲HELLO,這似乎開始告訴我們那是一種重新認識,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則她不愿再面對這已經不屬于自己的塵世,因為這里沒有人可以理解她。
故事的最后,男主角來到美國來完成女主角的遺愿,在面對那位火災幸存者的女兒的時候,她跟他說了那么一段話,奧斯維辛不是什么大學,也不是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那里有的只是苦難的生活。也許影片是想告訴我們,不管是作為遇難者還是實施者(衛兵),他們的動機,他們的苦難其實不是我們所能體會,所能朗讀的。我們要的不是去批評,去判斷,而是留歷史一個真相,給已故者一份安寧。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