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的《丑陋的父親》全文:
在我童年的時候,父親是一座只可仰望的大山,是我心目中頂天立地的英雄。
父親加起來上了不到兩個月的學,卻識得不少字。父親熟讀《三國》《水滸》《說岳》《說唐》,不但可以一字不落地講《隆中對》《舌戰群儒》《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準確地說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及岳武穆帳下“四槍八大錘”的綽號和姓名,甚至還曾私底下質疑過“隋唐第二條好漢”應該是使梅花亮銀錘的裴元慶,而不是持鳳翅鎦金鏜的宇文成都,他的學問深不可測大得驚人,淵博得讓我高山仰止。
酷暑的夜晚,停電是常態的鄉村根本無法入睡,戶外“乘涼”是最好的排遣。父親一張竹椅,一把蒲扇,一壺粗茶,在我家院子的大槐樹下講《三國》,常常圍滿虔誠的聽眾,甚至還有鄰村的三國迷打著一雙赤腳步行十多里慕名前來聽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的那幾段《三國》講了不知有多少遍,大槐樹底下的聽眾不但一個都沒有減少,反而有水漲船高之勢。持家有道的母親曾打算趁父親講座時去聽眾中兜售一些瓜子、汽水、冰棍、涼茶、西瓜之類補貼家用,被父親暴怒地制止,這一度讓尚不知生活艱難的我對“不要讓幾毛臭錢玷污了學問”的父親肅然起敬。
父親講《三國》時的樣子很神氣。尤當講到“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時,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樣的風流倜讜瀟灑不羈,我熱血沸騰不時產生幻覺:把父親頓時等同于諸葛亮、劉備、曹操那樣的牛逼人物,為自己能有一個這樣的父親慶幸不已。我小時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后繼承父親的“三寶”??那竹椅,那蒲扇,那茶壺,也能宣講三國,擁有一槐樹底下求知若渴的聽眾,那一定會是世界上最風光最榮耀的事情。
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村里第一個“下海”做生意的父親頗是賺了一點兒錢,蓋了村里也是鄉里第一棟三層高的小樓,那是父親一生中最為華彩的時刻。蓋樓時,不知有幾百年的老槐樹砍掉了,我想要阻止卻不敢說出口,從那時起,也砍掉了我有關童年的許多記憶。
老槐樹被砍掉之后,父親不再喝茶,開始喝酒,我逐漸感受到了父親的膨脹。父親原本喝小半杯白酒就臉紅,聽說李白“斗酒詩百篇”后,開始貪上了杯中物;父親原本吃不慣辣椒,了解到毛澤東“不吃辣椒不革命”后,開始拼命地吃辣椒;父親原本也不抽煙,從一本地攤雜志上看到鄧小煙癮奇大,從此開始學抽煙。抽煙、喝酒、吃辣椒,本來只是個人喜好,極凡的一件事情,父親非要把這些生活慣上升到一個自己根本無法企及的高度,一定要把自己跟那些文豪和偉人聯系到一起,在他自以為是的觀念里,貌似那些不抽煙不喝酒不吃辣椒的村民,似乎就要低人一等一般。
父親常常不自覺地表露出這樣一種荒誕的情緒,這在他還是村里的首富時,村民們還可以忍受或者繼續敷衍他。遺憾的是,隨著改革開放春風的繼續吹拂,父親這個優秀農民企業家的那些生意越做越差,直至欠下村里最大的一筆債務。
父親抽的煙、喝的酒還是村里最好的,但分明已沒有了先前“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那種盛況,來聽父親講《隆中對》《煮酒論英雄》的村民眼見是越來越少……有一天傍晚我去同桌易兵家問作業,遠遠聽得易兵他爹易老三一邊拍桌子一邊在對誰抒發不:“張正超他算什么英雄?他敢自比劉玄德諸葛孔明!他有什么本事講《隆中對》?他欠我五百塊錢一年多都沒還呢,還是趕緊給自己想個對策吧!”易老三曾是父親最為忠實的聽眾,曾樂此不疲在大槐樹底下司職給父親端茶倒水搖扇驅蚊的美麗差使,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回易兵爺爺的壽誕易老三再四請到父親和我過去捧場,酒過三巡面紅耳赤的他興奮地站到一張長凳上發表演說“今天張正爹都過來了,這相當于就是我們縣的縣長來了,正爹講的《三國》,大約鄧*也可以聽得的,只是他老人家沒我們這些老百姓有耳福喲,我們熱烈熱烈熱烈歡迎正爹來段《煮酒論英雄》好不好……”,此話言猶在耳,卻是往者不可諫,今是而昨非。易老三對父親的背叛令我十分的憤怒,從此再也沒走易兵家半步。
六年級時,我以全鄉第二名全縣第四名的成績考進鄉里中學的“實驗班”,小小少年開始長大長高,而家里的境況卻沒有因此好起來。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有家不能進”。那是一個冬天的傍晚,我興高采烈捂著書包里學校作文競賽一等獎的莫大榮譽回家,只見圍墻的大鐵門上貼著一個白色的大大的“封”字,我的心猛地一沉,立馬聯想起黑白電視機里的那兩位情節嚴重的欽犯林沖和武松。母親和姐姐癱坐在大鐵門前的石墩上,神色黯然,一言不發,她們周圍是左三圈右三圈以易老三為首的興高采烈的看客。我小心翼翼從書包取出獎狀給母親,還或故意要讓周圍的人看到,母親的嘴角終于露出一絲淺笑。我瘦小的身體還無力去對抗這個冷酷的世界,那是我當時唯一可以貢獻出來的力量。
不知等待了有幾個世紀,夜色漸漸降臨,在裊裊炊煙中,騎著鳳凰牌自行車的父親終于大搖大擺回來了。他停完車二話不說,徑直到鐵門前把封條扯得粉碎,母親不無焦急地說,這可是法院貼的封條啊,不會抓你去槍斃吧?父親滿不在乎說,放你們娘幾個一百二十個心,執行庭的周庭長跟我是老相識,他們今天過來不過是走個過場意思一下,就是他今天中午派人告訴我今天下午不要在家的……有父親這番話撐腰,姐姐和我爭相跑進院子,十分解恨地撕扯掉前后門另外幾個討厭的“十字封”,并念念有詞地把它們踩在腳下,然后碾成一團,踐踏法律的感覺真好。在那一瞬間,并不太高大眼見還萎靡不振了許久的父親形象,瞬間又變得偉岸起來,他又成了我心目中的大山和英雄。只不過,父親這一高大的印象并沒有維持多久,而這也是我有關父親英雄形象的最后一點記憶。
初中的那幾年,四處折騰忙著還債的父親幾乎沒怎么管過我,我也樂得無法無天雞飛狗跳,成績自然每況愈下。父親在初三開學的時候瞞著我去了一趟學校,把他從云南出差帶回的自己舍不得抽的幾條云煙和紅塔山送給了我的班主任和我偏科最嚴重的英語老師,我當時還納了悶了,辛勤的園丁們那段時間怎么會對我突然友好起來青眼有加呢?
在我參加中考的前夜,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趙庭長親自帶隊來抓父親,父親雖還是沒被抓個正著,作為母親當年最貴重嫁妝的一臺縫紉機和家中的電視機、電風扇卻被如狼似虎的大蓋帽們給搬走了,母親呼天搶地坐在臺階上不斷地捶打自己,這讓我很受刺激一夜無眠。我在中考考場上一潰千里,以僅多一分的成績勉強搭上普通高中的末班車,多年來一直是我手下敗將的易兵卻考上一所省重點。易兵家大擺筵席請來縣里的戲班子唱花鼓戲的那一天,父親一個人在家喝了不少的悶酒然后去道喜,易老三遠遠迎上前來發煙,被父親一掌打落在地。父親怒不可遏說:你們家有……有本事考省……省重點,唱花……花鼓戲,就要抽芙……芙蓉王,還抽……抽什么狗……狗屁白……白沙煙……父親和易老三大打出手亂成一團,最后不太光榮地負傷多處回家。心有愧疚的我找了幾塊棉布要給父親包扎傷口,他揚手就要打我,一旁的母親眼疾手快,哭著鬧著把父親推開要跟他拼命。其時的我貌似已然懂得,父親的傷根本不在身上,而在心里。
在我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流年不利的父親終于時來運轉,做成了一單生意,基本還清多年前欠下的債務。無債一身輕的父親于是決定提前“退休”。來我家串門的人又逐漸多了起來,父親的《隆中對》《煮酒論英雄》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重新開講,依然聚集起不少的聽眾,我冷眼旁觀,已是換了不同的心情。
閑下來的父親并沒有閑著,他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村里的“員外”。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管是公公和兒媳婦吵架,還是留守小孫子不聽奶奶的話,他都要事無巨細管上一管美其名曰“這村里的公道,總還得有個人主持大局吧?”直到有一天,他千米迢迢趕過去教訓一對新婚燕爾不可開交的小夫妻時,被雙方所持的鍋鏟和菜刀有意無意所傷,似才是有所醒悟。母親本以為父親從此后會改掉他好管閑事的臭毛病,父親確乎也收斂了幾天,只是幾杯貓尿下肚,沒多久又故態復萌,把一個村里的荷官還是法官的重任頑強的挑起,后來不知又鬧出了多少的笑話和尷尬,母親多次苦勸無果,只好天要下雨夫要逞能由他去吧。
高三那年,我沒能考上大學。父親說我18歲了,他可以不管我了,要我去學一門木匠或者油漆匠,跟村里在外面發了財的吳剛去廣東打工。吳剛大我三歲,是留了三級才與我做成同班同學的,成績從來沒有突破過班里倒數名次的前三甲,吳剛父親臨死時還緊緊握著我的手有“托孤之重”的一再囑咐我這個村里早慧的小神童將來要多多照顧吳剛,命運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我怎么可以反而跟吳剛去混飯吃。母親跟父親吵了一架,賣掉了家里嗷嗷待哺的十多頭小豬崽,堅持讓我上補班復讀,一向固執己見剛愎自用的父親,這一次竟是沒有一意孤行地橫加阻攔。
第二年高考的前一天傍晚,我從學校的食堂吃完飯回到寢室,室友司馬術奇遞給我幾張十元的鈔票,說是剛才有一個穿布鞋戴草帽的奇怪的男子給他的,他沒說自己是誰,只說讓我這兩天買點兒好吃的,還說我知道他是誰。我一數一共是九張皺巴巴的“大團結”,連一百塊都沒有湊夠,但我的眼淚驀地就奪眶而出:父親自從光榮“退休”之后已沒有任何的經濟收入,他每抽一包煙,每打一壺酒,都得要勤儉持家得乎摳門的母親恩準,日子過得非一般的捉襟見肘,我不知道他一共用了多長的一個歲月才存了這么大的一筆體己,并在這一天送達我的手中。
那一年我終于考上了一所地方院校,父親額頭上歲月留下的刀痕開始舒展了許多。大學圖書館里的藏書很多,當代大學生看閑書的時間很富有,此前在村里很難讀到的《說唐》《說岳》全本在這里可以輕松找到,父親那個曾無比神秘的講壇,在我心目中地位已不再新鮮和向往。
大一暑假回家,父親要跟我下象棋,百無聊賴的大學寢室里曾徹夜打過《梅花譜》《橘中秘》熟練掌握了“順炮直車破橫車”以及“順炮橫車破直車”諸般變化的我棋力已然大增,已非昔日要父親讓我一車一馬的那個愣頭青。不明就里的父親在接連輸給我三盤后,我說我讓他一個馬,父親生氣地哼了一聲,卻并沒有喝止;又連輸三盤后,我開始饒他倆馬,接著又連輸兩盤;父親的額頭和頸上同時開始冒汗,在端酒杯自斟自飲企圖掩飾什么時,他用過無數次的那酒杯居然沒有端穩,跌落在地上摔了個粉碎,從易老三家打來的谷酒灑落一地。父親趁機把桌上的象棋一拂,俯身去收拾那些陶瓷碎片的時候,他佝僂的身子和滿頭的白發讓我年輕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不由自主升騰起對這個家庭的使命和責任。
大學里我自籌資金弄學生餐館和錄像廳,辦家教中心,開圍棋象棋培訓班,給全國各地的報刊寫稿,時間太不夠用,忙碌得連談一場戀愛的時間都沒有。當我艱辛地籌措到大三的學費時,父親找到了我在校外租住的簡陋住處,他說要去上海跟澳大利亞的一個國際大財團做一筆大生意,他已召集到當年下海做生意時的幾個朋友一起干完這一票就正式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他把白紙黑字的英文合同拿給我看,看起來還蠻像是那么一回事兒,但他自己連來回上海的路費都不夠,聽說這個暑假我賺了不少錢,問我有多少,要我先借給他沒多久就加倍還給我。當我還有一些猶豫時,父親用堅毅的眼神對我說,他再也不想連一包煙、一瓶酒都要到母親那里去“討”,他說這些年自己作為男人活得太沒有尊嚴,這是他“人生最后一搏”。于是我哪里可以再猶豫。
天真的農民企業家被澳大利亞國際集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們哄得團團亂轉,父親后來終于知道那是一個詐騙團伙,但如夢初醒的他卻找不到任何有利的證據,也壓根沒有任何的能力去懲罰那幫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壞蛋。而這事兒派生出的一個更嚴重的后果是:為了攢足學費,我鋌而走險與學校周邊街頭的幾個小混混炸金花出老千被賭徒們輕松的發覺,差點兒一個手指頭就沒了。賭徒們命我寫下一張兩千塊的欠條,這讓我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回學校去上課,學費沒交加上曠課太多,以致連大學畢業證都沒有拿到。父親對此事據說還是曾有過一些愧疚的,只是他從來都沒有跟我提起過只言片語。
剛步入社會的那一兩年,沒有大學畢業證更沒有工作經驗的我一度十分狼狽,前途一片茫然、找不到任何出路的年輕人是極為痛苦的。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太大,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曾喪失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父親和母親在老家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父親喝醉酒在村里鬧出事也愈發頻繁,直到我后來調整好心態,按捺住年輕人普遍的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從零開始,忍受無盡的寂寞,通過不懈的努力與堅持,克服了一個又一個一般人無法想見的困難,終于出版了幾本書,做成了幾件事,掙得了些許虛名在外,不再為衣食所苦。“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父親不時會在電話中高興透露,他在村里的地位已有了顯著的提高,村里的年輕人對他很尊重,老人們有大小事也會主動找他商量,日子已過得越來越滋潤云云。
有一段時間父親很是關心我的終身大事,說村里我的小學同學易兵、吳剛、蔣樹林他們家的孩子都上學了,而我怎么還是孤家寡人一個,要是在外面沒本事找到老婆,他就去河對岸的楊林寨幫我訪一個。楊林寨是不服歸化的外地過來的移民,說著我們那里聽不太懂的話,村里凡是找不到老婆的大齡男光棍,最后都會去楊林寨謀求“脫光”。而更為要命的是,被村里人歧視的楊林寨的姑娘們,娶回家之后一個個溫良恭儉讓,賢惠得不得了,不但能操持家務,還會一窩窩的生娃,也算是一條出路。電話里我沒好氣的告訴他,我的事你少瞎操心,以后要再提去楊林寨給我找媳婦,小心我過春節都不會回家。父親深知我的脾氣和倔強頗得他的衣缽真傳,從此就再也沒有催婚過。
這些年我對自己的要求乎苛刻,要做的事情太多,每一回逢年過節回老家也總是急火流星來去匆匆,父親有時好不容易逮著一個機會想要跟我說些什么,我又總會被一些親戚、鄰居、同學拽走打骨牌打撲克打麻將而不了了之。三年前的中秋節,我與父親終于有了第一次深度的交流。我問他日里在家都干些什么。他說沒事可干。他說他想下象棋,但村里人都在買馬和打麻將,根本找不到下棋的人。他想看書,卻又沒有書可以看。我不禁為之動容。我敏銳地察覺到這不是父親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反映了當下農村“空巢老人”普遍的精神空虛。我于是決定給村里的老年人活動中心捐贈一些書籍,贊助舉辦一個“農民象棋爭霸賽”??這一些后來都成為我發起的“農村文化月”多個主題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而當父親作為村里的四個代表之一去參加全鎮40多個村子的“農民棋王爭霸賽”時,眼見現場有很多自信滿滿殺氣騰騰的年輕人,“不服老”的他在對陣抽簽時居然丑陋的棄權,當了一個可恥的逃兵,此一臨陣脫逃之舉一度讓我的小侄子和小外甥、他的小孫子和小外孫們鄙視不已。
今年端午節前的十多天,父親興沖沖給我打來電話,說村里將舉行的龍舟賽請他寫了一副對聯,他想讀給我聽一聽,讓我給點兒意見,我當時正忙著趕一個好像很重要的東西,竟是沒有工夫去聽他的對聯。忙完事后的那個晚上,我輾轉反側翻來覆去怎么也沒有睡得踏實。
昨天是端午節,父親傍晚又給我打來電話,說他寫的龍舟賽對聯在村里評價頗高,鎮里36條龍舟參加比賽,村里的紅龍船贏了,放了很多煙花鞭炮,場面很壯觀很熱鬧,過幾天會唱三天三夜的花鼓戲,戲班子里還有幾個縣里的名角,可惜我沒有時間回去看。父親對現在的我貌似已頗放心,不復再對我嘮叨些別的什么,也沒有再逼婚,只是叮囑在外面要注意健康安。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看來我也算是“孝”了。
今天是從美利堅舶來的“父親節”,一個并不被我承認的節日。我聽著循環播放的《父親》,默念著遠方那一個年逾古稀滿頭白發已不復讓我仰望的名字,回想三十多年來的許多如煙往事,不禁就熱淚盈眶。我竟然還會為這個脾氣古怪毛病多多的糟老頭兒幸福和驕傲著,并誓要帶給他更大的幸福和驕傲??我要做他今生可以倚靠的一座大山,他心目中一個可以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張一一)、
3月4日、5日,由董卿擔任制片人并主持的節目《朗讀者》第三期,在央視一套、三套播出。榮獲2016“感動中國”“感動山西”十大人物的臨汾紅絲帶學校校長郭小,在這期節目中講述了他和紅絲帶學校的感人故事,并在現場深情朗誦了拉迪亞德?吉卜林的詩歌《如果》,表達對孩子們發自心底的關愛、祝福和期盼。
節目現場,郭小的一言一行,感動了每一位觀眾,也再次感染了家鄉人民。3月6日,剛剛參加完節目的郭小沒有歇著,他組織了一場“防艾反歧視”的大型公益活動,記者借此機會,對他進行了采訪。
參加節目都是為了孩子們
6日上午,臨汾市陽廣場熱鬧異常。臨汾紅絲帶學校、美國艾滋病健康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信守對她的承諾??防艾反歧視公益宣傳活動”在這里舉行。
作為活動的發起人,郭小異常忙碌,他組織學校的老師和來自山西師大、全國雷鋒聯盟臨汾站、順風車公益協會的數十位志愿者們,為市民講解預防艾滋病知識,發放防艾宣傳資料。為了讓更多市民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郭小和公益組織還為大家準備了康乃馨鮮花、安全套以及印有“防艾”字樣的雨傘、T恤、紙巾、紙杯。“郭校長,我昨天在電視上看見你了!太讓人感動了!”活動現場,不時有臨汾市民或者老朋友來看望郭小。
臨中午,站了一上午的郭小才有機會找了個角落坐下來,舒緩一下他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腰部疼痛。“一開始董卿好幾次邀請你參加節目,你都拒絕了,是為啥呢?”記者問。郭小解釋,一是因為學校的事情比較忙,孩子們離不開他;二是因為在接受主持人訪談時,可能會揭開往日的“傷疤”,有些傷感的故事不想再去提及。郭小說,后來又決定去錄節目,是因為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今年學校將有16個學生要參加高考,他希望通過節目,讓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艾滋病感染者,讓大家都參與到預防艾滋、反對歧視的隊伍當中來。將來這些學生走進大學校園,邁入社會以后,更多的人能包容和減少對他們的歧視。
訪談期間,郭小數次落淚
“這位朗讀者,他選擇了用愛和奉獻,為一群特殊的兒童撐起了一把傘,為他們擋風遮雨。”節目現場,董卿用這樣一句話來介紹郭小。
大門拉開,郭小身著時常穿的米黃色休閑西服,胸前別著紅絲帶,進入演播大廳的時候,觀眾全體起立,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向他致敬。接受董卿采訪時,郭小講述了13年來的辦學經歷。對這所全國唯一的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可謂嘔心瀝血,從院長到校長的轉型,都緣于他心中的那份責任和牽掛。接受訪談期間,郭小不止一次落淚,這淚水中包含幾多心酸、曲折以及對學生們無限的愛。
郭小在節目中介紹,學校里有33個孩子,他們大多是孤兒,他不知道他們父母的墳在哪兒,但他每年都帶著孩子們去祭拜,并且朝著天念叨:“假如上天有靈的話,你們保佑孩子活著,好好地吃藥!將來孩子考上大學,如果還來見我,我再帶著他們去給你們上墳。”郭小解釋,上墳不是搞封建迷信,娃娃們雖然是孤兒,但一定要讓他們懂得感恩生養過的他們的父母。
“如果孩子們考上大學走了,你會想他們嗎?”“娃娃們跟了我十幾年,怎么能不想?!鳥兒長大了,總要往出飛,如果他們飛不動了,有什么問題或者受傷了,我還在這兒等著他們!”董卿的問話讓郭小再度哽咽。
“您一定要注意身體,如果您的身體垮了的話,就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垮了。真的非常感謝您為我們做的一切,我們一定會回來的。請允許我們叫您一聲爸爸!”這是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對郭小說的心里話。現場觀眾數度被郭小和孩子們的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主持人董卿在采訪的過程中,也數度落淚,不停地擦著眼淚。
“我們有選擇的機會,應該說這是一種幸運,但是有時候我們的選擇也是一份挑戰、一份責任、一份勇氣,去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正如董卿所講,郭小曾面對社會公眾的質疑,堅持自己的選擇,用自己全部的愛來守護這些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學生,像父親一樣來包容他們,為他們遮風擋雨、為他們照亮道路。
朗讀《如果》,希望孩子們堅強
朗誦開始之前,8名紅絲帶學校的孩子被請到臺上。當他們撲到郭小的懷里,已是淚流滿面。
“孩子走上臺在郭校長懷里哭的場景,融化了我的心。郭校長為這個社會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做過這么多貢獻,我為他點贊,為他感動!”美國艾滋病健康基金會亞太區副*鮑玉剛看完節目后說。
郭小坐在臺階上,在學生們的圍繞中。這場景跟他時和孩子們在一起時一樣。
郭小選擇了拉迪亞德?吉卜林的詩歌《如果》,用帶有臨汾口音的普通話念起來:如果周圍的人毫無理性地向你發難,你仍能鎮定自若保持冷靜,如果眾人對你心存猜忌你仍能自信并認為,他們的猜忌情有可原,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或者遭人誹謗卻不以牙還牙,或遭人憎恨卻不以惡報惡,既不裝腔作勢、亦不氣盛趾高……你的修為就會如天地般博大,并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成為了真正頂天立地之人。
選擇拉迪亞德?吉卜林的詩歌《如果》,是專門為了送給學校里的33個孩子。郭小坦言,前期他就和董卿溝通過,并對朗讀篇目進行細心挑選,最后確定了《如果》。郭小誦讀《如果》,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安幸福,有一個好的生活,將來走向社會,一定要堅強,不要傷害別人,即使社會上還存在歧視,自己也要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社會,堅強生活。
一個外形類似電話亭的“朗讀亭”最在多個城市流轉,每到一地即成“爆款”,讓市民們排隊等候。他們中有坐著輪椅趕來的耄耋老人,有冒著大雨等待的小學生,還有抱著孩子來排隊的母親……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讀的不只是書,更是情,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愫。
本周,一座朗讀亭出現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前。“朗讀亭”并不大,里面有麥克風和簡易的錄音錄像設備。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對外開放。
清華:820人走進“朗讀亭”
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小柏雖然沒有看過《朗讀者》節目,但是因為一直在清華大學廣播臺做主持,聽到消息后馬上跑來體驗。他說,清華大學廣播臺里的每個同學都曾來到朗讀亭里進行過朗讀和錄制。“你也許不會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愛。但實際見了你的面的時候,你比我想象的,要美好得多,可愛得多。你不能說,我這是說謊,因為如果不談的話,我蠻可以僅僅想憶你自足,而不必那樣渴望著想要看見你。”談起詩人朱生豪的《醒來覺得甚是愛你》,小柏笑著對記者說:“我以前在課上,曾經單獨被老師叫起來讀過,而且是讀給女朋友。這次打算重新讀給她,也算是紀念一下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吧。”
同樣來自清華大學廣播臺、原籍臺灣新竹的林以?,則在一旁默默地朗誦著《徐?芬詩集》中的《地球人》。“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地球人,每天洗澡,并且確實吹干每一根頭發,不愛上一個以外的人,不專心愛一個人,生病時乖乖服藥,健康時天黑就睡覺。”林以?說,雖然《地球人》不長,她卻喜歡這種憤世嫉俗中又夾雜著一點可愛的感覺。
一位清華大學的工作人員帶著孩子趕來參加活動。“作為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從小養成閱讀的慣,學校的老師也推薦了《朗讀者》這個節目,所以,想讓孩子來體驗一番。”這位家長表示,“如果能預約上的話,我想讓孩子讀《三字經》。”
據主辦方統計,從上周五開始,已經有820余人走進“朗讀亭”。為了更好地推進這項活動,清華大學還為沒有自己準備書的讀者免費提供經典名著。同時,如果讀者愿意捐出自己的一本書,清華大學校研究生會便會贈送一張“清華樂章”校園文藝演出活動的換票券。
杭州:千余人體驗朗讀亭
不僅在北京,朗讀亭在上海、杭州、西安、廣州同樣受到追捧。
朗讀亭在杭州也迅速成為爆款,無數杭州市民不顧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撐著雨傘排隊等待。主辦方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浙江大學紫荊校區停留時,學生們還將隊伍排成“朗讀者”的拼音首字母縮寫自娛自樂。據不完全統計,進朗讀亭朗讀的杭州市民超過千人,這個結果連節目組的導演都意想不到。“那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學者進亭子朗讀,這種狀況我還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人在冷風里排了幾小時隊,臉上還是笑呵呵的。”
上海:進朗讀亭排隊等候九小時
朗讀亭在上海圖書館站的第一天就打破了杭州的紀錄。即使下雨了,風起了,上海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已在現場立起“排隊還需九小時”的牌子,朗讀者們依舊執著癡情地等待著。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表示,讀者的熱情讓他感受到了“閱讀的春天”再度到來。“未來,上海圖書館會盡可能滿足讀者各種各樣的需求,除了提供紙質、電子書籍,甚至還能提供像朗讀亭這樣的形式,讓讀者挑選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朗讀。”他說。
以前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帖子熱文評論國人不喜朗讀,其實,我們不是缺乏朗讀的土壤,而是缺乏朗讀的催化劑。如果說給自己一個理由讀書,給讀書一個理由,那么這個理由就是??情。正如《朗讀者》制片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其實朗讀真的應該像唱歌說話一樣,我想你了、我很喜歡你或者我忘不了這個人,我們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借文傳情。我真的是希望通過《朗讀者》能夠讓普通的人找到一種途徑。”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