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屬于每一個人,文字之美難以抗拒。也正是《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些深藏文化內涵的節目,如一股股清泉,喚醒了人們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
《朗讀者》已播出兩期,在這些朗讀者中,有大師、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話大王,我們能從他們的朗讀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實,也能體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世界小姐張梓琳有感于與女兒的“遇見”,朗讀了學者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霸改阌泻眠\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焙唵斡殖5男≡竿,我們聽到了一個母親對女兒成長之路殷殷的祝福與期盼。
如果說“遇見”是一種美妙的緣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無悔的付出:陶艷波媽媽16年如一日陪伴兒子楊乃斌,和兒子做同桌,充當兒子的耳朵,風雨兼程,讓兒子無聲的世界勝有聲。
《父與子》鄭淵潔
父
我是一只羊。我活到了應該當父親的年齡。世界真奇妙,到了這個年齡,我的思維里就產生了一種激情,還伴隨著身體里的一股原始沖動。這大概就是生命得以延續的接力棒。
我渴望當父親?释屔械囊粋單元通過我繼續。
在我們這兒,不是你是什么就得生什么,而是逢什么年生什么。比如去年,不管你是羊還是兔還是馬,生的孩子都是狗。狗的爸爸媽媽也不一定是狗,可能是兔子。
今年生的孩子都將是豬。于是就有了這么一頭小豬成為我的兒子。這是我們的緣份。不管他是什么,我都愛他,他的血管里流著我的血。盡管我是羊,他是豬。
我們這兒有的爸爸可不這樣,他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就拿我的鄰居牛來說吧,他的兒子是一條蛇,他怎么看兒子怎么不順眼,整天對兒子吹胡子瞪眼。我問他為什么虐待親生兒子,他說他的兒子應該是只虎,起碼也 得是頭牛。他的兒子真不幸,攤上了這樣的爸爸。
做父親的對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愛。
我的兒子是一頭小豬,這就足夠了。我不羨慕別人的猛虎兒子,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馬兒子,這個世界上絕了哪種生命形式都會導致地球毀滅。獅子和螞蟻一樣偉大。我斗膽說一句話,你看人類在地球上橫不橫?可從生態衡的角度看,小草和人類一樣重要。
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是合格的爸爸。
我是羊,我生了一頭小豬,我感到幸福和愜意。如果在這個世界上,羊只能生羊,馬只能生馬,那該成什么樣子了?
我愛我的小豬兒子。如果他是雞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樣愛他,一樣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為我是他爸爸。
子
我是一頭小豬,我爸爸是一只羊。
從我出生那天氣,我就發現爸爸和我不一樣。后來,我還發現別的孩子的爸爸和我爸爸也不一樣。
就拿鄰居那頭小豬來說吧,她爸爸是一只猛虎。再說隔壁的小兔,他爸爸是一匹駿馬。
相比之下,我的爸爸顯得弱小不起眼。可我最愛我爸爸。我覺得爸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有的爸爸雖然是老虎,但他不是男子漢。我見過一只老鼠爸爸,那可真算得上是一個地道的男子漢。
什么是男子漢?我覺得,他首先應該全身心地愛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等相處。打罵孩子的爸爸都不是男子漢,是懦夫;他還不嫌棄孩子,不管孩子是什么,他都愛孩子。孩子是你生的,如果你不滿意,就打自己。打孩子算什么?又不是孩子非要讓你把他生出來的。
我的爸爸雖然是一只羊,但他是一個男子漢,他知道怎么愛我。我要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
我有時偷偷想,假如我的爸爸是老鼠或是雞或是蛇呢?我一準照樣愛他照樣,自豪??因為我是他兒子。
目前,由中央電視臺推出,著名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制作人,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已經是國內最火的電視節目之一,《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被譽為是傳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
3月18日晚,航天英雄楊利偉、86版《西游記》總作曲許鏡清,老戲骨王學圻、著名作家劉震云、圍棋世界第一人柯潔等紛紛等臺為觀眾朗讀,而據央視知情人士透露稱,國內著名青年作家、農村文化月“千村計劃”和“農民文學獎”發起人張一一即將在4月份的央視《朗讀者》節目中與全國觀眾見面,為大家朗讀曾感動千萬網友的《丑陋的父親》一文。
在描寫父愛的文章中,入選中學教材的朱自清散文《背影》無疑最為經典,而在人心浮躁物欲橫流的當下社會,能寫出這類文章的作家已不多見,而張一一或許是個例外!冻舐母赣H》是張一一去年獻禮父親節之作,看標題還誤以為這是要揭父親老底曝光父親?事,但文章內容卻是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描寫了一位農民父親的人生起落以及對子女的無言父愛。
張一一從一個多次高考落榜、默默無聞的民子弟奮斗成與“韓二”(韓寒)、“唐三”(唐家三少)、“郭四”(郭敬明)并稱的80后“新四大才子”,他用了12年時間。在這12年里,他在長沙、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打拼,在異鄉闖蕩,陪伴最少的就是父母,這也是他內心最大的歉疚。
父親在童年張一一的眼里“是一座只可仰視的大山,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愛在大槐樹下給鄰里講《三國》故事,對《水滸》《說岳》《說唐》中的英雄傳說爛熟于心信手拈來,還能堅持獨立思考。少年張一一的眼里父親有對孩子深沉的父愛,堅持正義,也有世俗的虛榮和農民的缺點。到如今已年逾古稀的父親又已回歸樸實和自然,為了幫助像父親一樣的“空巢老人”解除普遍精神空虛的狀況,張一一在全國范圍內呼吁發起“農村文化月千村計劃”并得到積極響應,目前有全國的上百個村鎮舉辦農村文化月活動豐富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文章最后張一一表示他想“成為父親的大山和英雄”,反哺這么多年來父親那無言的父愛。
在《丑陋的父親》一文中,這位樸實無華的農民父親在生意場上經歷過大起大落、時買包煙都要掙得老伴“恩準”的他竟然偷偷攢了幾十塊錢在高考前夕去學校送給兒子,還為兒子的終身大事著急“催婚”。在文章最后一段,張一一用直達內心的文字表達了對父親的真摯愛意:“我聽著循環播放的《父親》,默念著遠方那一個年逾古稀滿頭白發已不復讓我仰望的名字,回想三十多年來的許多如煙往事,不禁就熱淚盈眶。我竟然還會為這個脾氣古怪毛病多多的糟老頭兒幸福和驕傲著,并誓要帶給他更大的幸福和驕傲??我要做他今生可以倚靠的一座大山,他心目中一個可以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币恍┚W友當讀至此處時不禁感嘆:“父愛如山,無以為報,我們長大了,父親卻老了。趕緊多陪伴在父母身邊吧,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有網友評論指出,《丑陋的父親》“是典型的中國士大夫精神在民間的傳承,這些有點粗陋的民間知識分子是文化高峰的堅強基礎。作者本意當然不是說父親的丑陋,只是白描了在中國轉型期內這一代人的文化、道德、理想、生活方式的變遷!
也有網友認為,張一一文中的“父親”一定程度上就是我們當代中國的縮影:他有可以自傲的過去,盡管有點自欺欺人;他在世界經濟大潮中磕磕碰碰,但又確實在進步;他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保留著,但也有很多無規則丑陋的行為。我們無法僅用贊揚和批評的一個角度來評價,但他就是我們的生活現狀。
另有女網友表示,《丑陋的父親》一文“意切情真,催人淚下,才氣縱橫,感人至深,當下已很少有這類勇敢自我解剖父子人倫的好文章,其文學價值足可媲美朱自清的《背影》的魯迅的《故鄉》,嫁人當嫁張一一!”
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機構工作人員則表示,親情、愛情、友情是人間至情,當下講述父愛的真正好的文章在并不多見,而由作者本人來朗讀《丑陋的父親》這樣一篇與《朗讀者》定位十分契合而又情感真摯、樸實、正能量、走心的文章必將激起電視機前所有父母以及兒女強烈的心理共鳴,《朗讀者》節目有望刷新播出以來的最高收視紀錄,并產生系列正面的社會傳播效果。
作家張一一朗讀的《丑陋的父親》全文:
在我童年的時候,父親是一座只可仰望的大山,是我心目中頂天立地的英雄。
父親加起來上了不到兩個月的學,卻識得不少字。父親熟讀《三國》《水滸》《說岳》《說唐》,不但可以一字不落地講《隆中對》《舌戰群儒》《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準確地說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及岳武穆帳下“四槍八大錘”的綽號和姓名,甚至還曾私底下質疑過“隋唐第二條好漢”應該是使梅花亮銀錘的裴元慶,而不是持鳳翅鎦金鏜的宇文成都,他的學問深不可測大得驚人,淵博得讓我高山仰止。
酷暑的夜晚,停電是常態的鄉村根本無法入睡,戶外“乘涼”是最好的排遣。父親一張竹椅,一把蒲扇,一壺粗茶,在我家院子的大槐樹下講《三國》,常常圍滿虔誠的聽眾,甚至還有鄰村的三國迷打著一雙赤腳步行十多里慕名前來聽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的那幾段《三國》講了不知有多少遍,大槐樹底下的聽眾不但一個都沒有減少,反而有水漲船高之勢。持家有道的母親曾打算趁父親講座時去聽眾中兜售一些瓜子、汽水、冰棍、涼茶、西瓜之類補貼家用,被父親暴怒地制止,這一度讓尚不知生活艱難的我對“不要讓幾毛臭錢玷污了學問”的父親肅然起敬。
父親講《三國》時的樣子很神氣。尤當講到“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時,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樣的風流倜讜瀟灑不羈,我熱血沸騰不時產生幻覺:把父親頓時等同于諸葛亮、劉備、曹操那樣的牛逼人物,為自己能有一個這樣的父親慶幸不已。我小時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后繼承父親的“三寶”??那竹椅,那蒲扇,那茶壺,也能宣講三國,擁有一槐樹底下求知若渴的聽眾,那一定會是世界上最風光最榮耀的事情。
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村里第一個“下!弊錾獾母赣H頗是賺了一點兒錢,蓋了村里也是鄉里第一棟三層高的小樓,那是父親一生中最為華彩的時刻。蓋樓時,不知有幾百年的老槐樹砍掉了,我想要阻止卻不敢說出口,從那時起,也砍掉了我有關童年的許多記憶。
老槐樹被砍掉之后,父親不再喝茶,開始喝酒,我逐漸感受到了父親的膨脹。父親原本喝小半杯白酒就臉紅,聽說李白“斗酒詩百篇”后,開始貪上了杯中物;父親原本吃不慣辣椒,了解到毛澤東“不吃辣椒不革命”后,開始拼命地吃辣椒;父親原本也不抽煙,從一本地攤雜志上看到鄧小煙癮奇大,從此開始學抽煙。抽煙、喝酒、吃辣椒,本來只是個人喜好,極凡的一件事情,父親非要把這些生活慣上升到一個自己根本無法企及的高度,一定要把自己跟那些文豪和偉人聯系到一起,在他自以為是的觀念里,貌似那些不抽煙不喝酒不吃辣椒的村民,似乎就要低人一等一般。
父親常常不自覺地表露出這樣一種荒誕的情緒,這在他還是村里的首富時,村民們還可以忍受或者繼續敷衍他。遺憾的是,隨著改革開放春風的繼續吹拂,父親這個優秀農民企業家的那些生意越做越差,直至欠下村里最大的一筆債務。
父親抽的煙、喝的酒還是村里最好的,但分明已沒有了先前“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那種盛況,來聽父親講《隆中對》《煮酒論英雄》的村民眼見是越來越少……有一天傍晚我去同桌易兵家問作業,遠遠聽得易兵他爹易老三一邊拍桌子一邊在對誰抒發不:“張正超他算什么英雄?他敢自比劉玄德諸葛孔明!他有什么本事講《隆中對》?他欠我五百塊錢一年多都沒還呢,還是趕緊給自己想個對策吧!”易老三曾是父親最為忠實的聽眾,曾樂此不疲在大槐樹底下司職給父親端茶倒水搖扇驅蚊的美麗差使,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回易兵爺爺的壽誕易老三再四請到父親和我過去捧場,酒過三巡面紅耳赤的他興奮地站到一張長凳上發表演說“今天張正爹都過來了,這相當于就是我
們縣的縣長來了,正爹講的《三國》,大約鄧*也可以聽得的,只是他老人家沒我們這些老百姓有耳福喲,我們熱烈熱烈熱烈歡迎正爹來段《煮酒論英雄》好不好……”,此話言猶在耳,卻是往者不可諫,今是而昨非。易老三對父親的背叛令我十分的憤怒,從此再也沒走易兵家半步。
六年級時,我以全鄉第二名全縣第四名的成績考進鄉里中學的“實驗班”,小小少年開始長大長高,而家里的境況卻沒有因此好起來。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有家不能進”。那是一個冬天的傍晚,我興高采烈捂著書包里學校作文競賽一等獎的莫大榮譽回家,只見圍墻的大鐵門上貼著一個白色的大大的“封”字,我的心猛地一沉,立馬聯想起黑白電視機里的那兩位情節嚴重的欽犯林沖和武松。母親和姐姐癱坐在大鐵門前的石墩上,神色黯然,一言不發,她們周圍是左三圈右三圈以易老三為首的興高采烈的看客。我小心翼翼從書包取出獎狀給母親,還或故意要讓周圍的人看到,母親的嘴角終于露出一絲淺笑。我瘦小的身體還無力去對抗這個冷酷的世界,那是我當時唯一可以貢獻出來的力量。
不知等待了有幾個世紀,夜色漸漸降臨,在裊裊炊煙中,騎著鳳凰牌自行車的父親終于大搖大擺回來了。他停完車二話不說,徑直到鐵門前把封條扯得粉碎,母親不無焦急地說,這可是法院貼的封條啊,不會抓你去槍斃吧?父親滿不在乎說,放你們娘幾個一百二十個心,執行庭的周庭長跟我是老相識,他們今天過來不過是走個過場意思一下,就是他今天中午派人告訴我今天下午不要在家的……有父親這番話撐腰,姐姐和我爭相跑進院子,十分解恨地撕扯掉前后門另外幾個討厭的“十字封”,并念念有詞地把它們踩在腳下,然后碾成一團,踐踏法律的感覺真好。在那一瞬間,并不太高大眼見還萎靡不振了許久的父親形象,瞬間又變得偉岸起來,他又成了我心目中的大山和英雄。只不過,父親這一高大的印象并沒有維持多久,而這也是我有關父親英雄形象的最后一點記憶。
初中的那幾年,四處折騰忙著還債的父親幾乎沒怎么管過我,我也樂得無法無天雞飛狗跳,成績自然每況愈下。父親在初三開學的時候瞞著我去了一趟學校,把他從云南出差帶回的自己舍不得抽的幾條云煙和紅塔山送給了我的班主任和我偏科最嚴重的英語老師,我當時還納了悶了,辛勤的園丁們那段時間怎么會對我突然友好起來青眼有加呢?
在我參加中考的前夜,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趙庭長親自帶隊來抓父親,父親雖還是沒被抓個正著,作為母親當年最貴重嫁妝的一臺縫紉機和家中的電視機、電風扇卻被如狼似虎的大蓋帽們給搬走了,母親呼天搶地坐在臺階上不斷地捶打自己,這讓我很受刺激一夜無眠。我在中考考場上一潰千里,以僅多一分的成績勉強搭上普通高中的末班車,多年來一直是我手下敗將的易兵卻考上一所省重點。易兵家大擺筵席請來縣里的戲班子唱花鼓戲的那一天,父親一個人在家喝了不少的悶酒然后去道喜,易老三遠遠迎上前來發煙,被父親一掌打落在地。父親怒不可遏說:你們家有……有本事考省……省重點,唱花……花鼓戲,就要抽芙……芙蓉王,還抽……抽什么狗……狗屁白……白沙煙……父親和易老三大打出手亂成一團,最后不太光榮地負傷多處回家。心有愧疚的我找了幾塊棉布要給父親包扎傷口,他揚手就要打我,一旁的母親眼疾手快,哭著鬧著把父親推開要跟他拼命。其時的我貌似已然懂得,父親的傷根本不在身上,而在心里。
在我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流年不利的父親終于時來運轉,做成了一單生意,基本還清多年前欠下的債務。無債一身輕的父親于是決定提前“退休”。來我家串門的人又逐漸多了起來,父親的《隆中對》《煮酒論英雄》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重新開講,依然聚集起不少的聽眾,我冷眼旁觀,已是換了不同的心情。
在2月18日第一期節目播出后,該節目在豆瓣上的評分就已經高達9.0分,在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榜上連續兩小時排名第一,張梓琳、許淵沖等嘉賓的名字紛紛登上微博熱搜,許淵沖先生多部作品也登上當當圖書板塊熱搜榜……《朗讀者》收獲了觀眾“零差評”的好口碑,被追捧為“綜藝節目的一股清流”。
《朗讀者》采用“明星結合素人”的嘉賓陣容,既有著名作家麥家、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們熟悉的名人,也有來自四川金堂縣的周小林、殷潔夫妻倆這樣的普通百姓。節目將他們的人生故事與文學佳作相結合,用最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節目制片人、主持人董卿在《朗讀者》中的開場白。
“做《朗讀者》,一方面是因為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應該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另一方面是我個人的興趣,我對文學很感興趣,同時對人也很感興趣!倍湔J為,“從《朗讀者》中像是尋找到了其高吻合度,因為這檔節目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讓時代背景和個人興趣同步共鳴。”
總導演之一田梅認為,真誠是《朗讀者》最大的特點。事實證明,“非市場化手段”一樣能夠贏得收視率與口碑雙豐收。當下,藝人參加真人秀綜藝的片酬水漲船高是公認的事實,但田梅認為,《朗讀者》在邀請嘉賓時更多是靠真誠與情懷而非其他,“很多人是花錢請不來的,比如馬云先生,他很愿意參加我們的節目”。
“節目為觀眾打開了斑斕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人類共通的,它讓我們團結在一起!睂τ谶@樣一個清新脫俗又易人的節目的走紅,另一位總導演劉欣并不感到意外,他認為隨著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升級,文化類綜藝確實迎來了“突圍”的時機,“直擊觀眾內心最深處的那份感動,才能引發最大程度的共鳴,做到這點很難,但是卻很重要!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茖W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