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呼應,又仿佛是接力。戲很足的西安地鐵“電纜門”,在問責處理期間,迎來了一部正戲的開播??檢察反貪大戲《人民的名義》。
這部由最高檢影視中心立項出品,被稱為“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劇,甫一出手,就以3.9%的收視率斬獲全國網收視第一。
俗話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反腐,這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攻占了各大媒體的收視榜。以人民名義進行的依法反腐,如約收獲人民的認可與關注。
這部劇,尺度超出預期。
在反腐劇領域,我們之前很少見到,反面角色的“尺度”能突破市級。而在格局和人設上,《人民的名義》有了重要突破,其中反面角色的最高級別直至副國級,也因此被稱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
這也正應了小伙伴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話??在反腐面前,沒有潛規則、沒有丹書鐵券、沒有鐵帽子王。
(圖:陸毅在劇中飾演反貪局長侯亮。)
不僅尺度大,而且這部“顏值”很高的反腐大戲,有非常明顯的現實觀照。
小伙伴們都知道,十八大以來,省部級以上的落馬高官有五六十人之多。在這個基礎上,《人民的名義》對反面人物,才能有如此“大尺度”的展現。此外,據媒體披露,一開篇,那個貪污金額高達2.3億元的處長,角色的原型正是國家能源局原司長魏鵬遠??“小官巨貪”的一個典型。而劇中還有這樣一個情節,反貪局長侯亮為清點某貪官家里的現金,用壞了12個驗鈔機,這個細節也并非完全虛構,它就來自真實的新聞報道。
藝術源于現實。西安地鐵追責帷幕漸開,《人民的名義》劇情柳暗花明,昔日津門“武爺”過堂受審,臺上臺下,依法反腐的進行曲持續推進,鼓點漸密。
識破“兩面人”,去偽存真的“照妖鏡”是什么?
不知小伙伴發現沒有,這三件事如果說有什么共同點,除了都是“反腐”題材外,還都暗合了三個字??戲很足。
前者的跪地、鞠躬等戲碼,自不待言;中間者,則塑造了一幕幕頗具張力的“兩面人”形象:比如《人民的名義》一開場,就演了一個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上千萬。當反貪總局偵查人員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的“老農民”在簡陋舊房里吃炸醬面……
后者,“落馬”后被查抄12皮卡物品這一細節,本就令人咋舌。在29日的一審庭審后,更有媒體盤點,武長順“創造”了十八大后幾個最高紀錄:罪名數量6個,創紀錄;涉案金額超5億元,更創紀錄。
是的,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在問題暴露之前,這些官員們可能是一種樣子,“落馬”之后,另一種隱秘的樣貌才浮出水面。
對號入座,“兩面人”在現實中更不乏其人。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曾說了不少諸如“腐敗沒有后悔藥”之類的話,暗地里卻打招呼干擾紀委辦案;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落馬之前言辭“懇切”,請別人監督自己,私下卻瘋狂斂財、多次出入豪華會所;山東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常常把“守紀律講規矩”掛在嘴上,背地里卻全家上陣、大肆貪腐。
要識破日益隱秘的腐敗,揪出官場中的“兩面人”,必須要有一面去偽存真的“照妖鏡”。這個“照妖鏡”,就是法治。
身在官場,不管你是“一面人”、“兩面人”還是“多面人”,毫無疑問,規矩與紅線確實存在,但這是由法律而非權力,或是行政級別劃定的。更準確地說,是由法律為權力劃定的。
權乃公器,法為國綱。法治的要義,就是一切治理難題都要依靠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化解。在立法日益公開、透明、民主的今天,法律除了人民意志與公共利益的凝結,再無其他身份。
法律,就是權力的界河。你恪守法律、秉公辦事,道路才會遠走越寬;你若背棄初心、“兩面三刀”,在大眾面前演得再好,等待你的是同樣的結局??由法律編織的大網,等地敞向每一個貪官,不管他官位有多高、戲有多足。
自當引法律之劍共擊之。
演技褪去,才知誰在裸泳。托底的岸,永遠用法治的砂石筑成。
《人民的名義》播出后在豆瓣上的評分維持在9分以上,這對國產劇來說,絕對是罕見的。它號稱中國版《紙牌屋》,將反腐劇和政治劇合二為一,還原了中國官場現狀的很多規則和特點。總制片人、導演李路認為,藝術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要對現實素材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藝術加工。“劇中確實有不少情節是借鑒了現實案例,但是反腐劇不是為了展示腐敗,而是為了反映腐敗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的傷害,給大家以警示和啟發。” 國家廉政體系是各種制度機制相互作用的系統工程。而我國現實中還存在政治制度空轉、監督體制缺位的現象,人大、政協的地位作用還未能充分體現。有學者總結中國官僚腐敗的根源集中體現為兩個不對稱性:一是權力不對稱性,指的是公共權力和制約、監督公共權力的力量的不對稱性;二是信息不對稱性,指的是由于腐敗隱秘、敏感特性而造成的腐敗者和反腐敗機構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對稱性。權力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最大化的結果必然是導致腐敗。解決權力和信息不對稱問題,需要政府重新認識和定位公共權力,公共權力必須受到監督和制衡。中國要成功消除腐敗的結構性根源問題,挑戰不是來自外部,而是更多來自內部,來自黨和國家內部的官僚主義、低效率以及公共權力缺乏監督和制衡的挑戰。解決權力和信息的不對稱性,需要為公民社會提供有效的政治參與和政治監督的渠道。改革開放30年來,公共權力向社會的逐步回歸和政務信息的日益公開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民眾支持。當今世界,民主化的潮流勢不可擋,民眾必將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也只有讓權力受到制約、讓陽光照亮體制,腐敗的蔓延才能真正得以遏制,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才會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在這部作品里,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陳海在調查一樁特大貪腐案件時遭遇車禍,只是整個故事的一個引子,它相繼引來的,是躊躇滿志的新任反貪局長侯亮的臨危受命,是居心叵測的公安廳長祁同偉的如坐針氈,是心懷鬼胎的省委副書記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會京州市政壇的暗流涌動。一場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戰斗,由此拉開了序幕。
饒有意味的是,侯亮要處理高育良的前秘書陳清泉前去向其匯報時,高育良言之鑿鑿地說道:“我們的人民檢察院叫人民檢察院,我們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們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們要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遠,永遠。”而當高育良敗露之后,面對最后來看他的侯亮,還放言高論:“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則心安,心安則安。”“公生明,明生廉。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掛在嘴邊,脫口而來,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權上位的廣告詞和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也說明,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這樣的高官、祁同偉這樣的官員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們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謀取私利。而因為他們臉上戴了光鮮的面具,嘴上講著正確的大話,人們既難以看得清楚,也難以很快識破。而這種既有官位保駕,又有大話包裝的貪官,是最為有害的,也是最為可怕的。
《人民的名義》所揭示的由各種關系所維系,由各種力量所推導的官場生活,也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就漢東省與京州市而言,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書系,還有趙家幫、奸商幫,等等。這些派系與幫派的存在,既使官場政治生活更顯波譎云詭,又使反腐斗爭加倍復雜。而長期浸淫于官場,又會有種種誘惑引誘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說的那樣:“中國的改革開放浩浩蕩蕩,每個人都身處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為自身的努力幸運地站在潮頭之上,潮頭之上風光無限,誘惑無限,但也風險無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異與分別,正在于人性的放縱與持守,信仰的放棄與堅守。對祁同偉、高育良而言,官場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場,在這里可以結黨營私,自謀私利,而對陳巖石、侯亮來說,官場就是一個冶煉人的大熔爐,在這里可以百煉成鋼,更為堅強。兩類人物,兩種選擇,兩種結局,真正的試金石與分水嶺,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為名義掛在嘴上,還是把“人民”作為依托放在心上。而侯亮與祁同偉、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運結局也告訴人們,真心實意為人民的,人民始終是其堅強的后盾;而虛與委蛇人民的,人民終究會將其唾棄。
由貪腐事件和“帶病”官員為標本,來深入探悉政治生態現狀,發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對不同政治選擇背后的人生理念進行辨析,讓人們在認識現實政治的同時,反觀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諸己,這應該是《人民的名義》的真正價值所在。正是在寫出當下官場領域的政治生態,以及官場人物各自心態的意義上,這部作品不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題材作品,也把當下政治小說的寫作水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
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面,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另一處隱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最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為我們勾勒了這樣一個腐敗官員的“兩面人生”。反腐決心之強、貪腐為害之烈,通過視聽語言呈現,讓人尤覺震撼。
“厲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義》甫一播出,便收獲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反映著當前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回應著反腐敗的民心所愿。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內容,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電視劇中觸目驚心的貪腐畫面,是驚心動魄的反腐敗斗爭的藝術再現。在調查武長順案件期間,舉報人到中央紀委接受約談,為避免被打擊報復,一路竟換了三次車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權錢交易,事發后,僅僅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少數人的腐敗行為,甚至讓編劇周梅森感嘆,“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實踐的影視劇,可以讓觀眾對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我不干好事也就罷了,我還干這么多的壞事,就自己感覺到自己簡直是不可饒恕”“錢財有什么用,錢財沒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讓我罪孽深重”,這是落馬官員朱明國、魏鵬遠的懺悔。但到要承擔后果時才幡然醒悟,一切已為時晚矣。女縣委書記袁菱落馬后,常常回憶昔日在大學工作時的生活。她始終記得,夏天的時候,一家三口省吃儉用買了個空調裝在9方米的書房,全家擠在空調前吃飯,其樂融融。可如今,這樣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濫用權力帶不來幸福,不義之財給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這樸素的道理,最終只落得“樹倒猢猻散”。
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老虎”“蒼蠅”一起打,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朱明國承認,“這一步邁出去之后,你沒有外力的強制和組織上的干預,靠個人不容易停下來”。從這樣的意義上講,反腐是緊箍,更是保護。雷霆的行動、強力的震懾,助推了政治生態好轉,正如周梅森所說,“改善土壤,改變政治生態,理順關系,讓能干的人得以發揮,讓正氣得以張揚”。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當前,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但要真正實現“不能腐”和“不想腐”,還要依靠建設和制度建設繼續推進。“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意義。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