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國超過一半的人口在城市居住,做好城市工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億萬人民福祉。剛剛閉幕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深入分析城市發展形勢,明確城市工作的指導、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會議順應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擘畫城市發展新藍圖,對于推動我國城市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約18%增長到20xx年的55%,城市發展的成就舉世矚目。但快速發展的城市也面臨著成長煩惱、轉型陣痛。不堪重負的交通,揮之難去的霧霾,垃圾圍城的困擾……種種“城市病”給粗放的城市發展方式敲響了警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這個“火車頭”,轉變發展方式、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的現代化城市。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認識規律、尊重規律、運用規律,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城市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歸根結底是對城市發展規律認識不足、尊重不夠造成的。城市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自身規律。城市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城市發展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農業用地按相應規模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過程,這就要求城市發展必須遵循人口和用地相匹配、城市規模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規律。只有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我們才能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把城市工作推向前進。
人是城市中最活躍的因素,城市發展的核心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管理和服務都應圍繞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展開。這既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體體現,也是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從編制規劃要接地氣、邀請市民參與,到嚴把安全關、質量關,從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到推進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領域配套改革,一系列政策部署,都是為了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讓城市工作不僅有力度,也更有溫度。
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城市工作,必須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積極性。這“五大統籌”,體現了中央對城市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凸顯了著力解決“城市病”的問題導向,必將帶來城市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做好新形勢下的城市工作,關鍵在于更新觀念、創新發展路徑。樹立系統思維,從構成城市諸多要素、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制定規劃,才能防止決策“拍腦袋”、規劃隨意改等現象,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坐標”。樹立創新意識,深化相關領域改革,才能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主動力。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才能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樹立延續歷史文脈的文化自覺,保護文化遺產,留得住鄉愁,打造城市精神,才能避免千城一面、貪大求洋,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檢驗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水。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各項部署落到實處,進一步推動以人的新型城鎮化,我們就一定能開創城市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
央城市工作會議,顧名思義是布局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中共面臨著管理城市的重任。當年3月在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指出,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必須要用極大的努力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描繪出了新中國的藍圖。
20世紀60年代初,為加強對城市的集中統一管理和解決當時城市經濟生活的突出矛盾,1962年9月和196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召開全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城市工作會議。
1978年3月,國務院在北京召開第三次全國城市工作會議,制定了關于加強城市建設工作的意見。>>
12月20日,時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俞正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城市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導、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李克強在講話中論述了當前城市工作的重點,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體部署,并作總結講話。
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城市工作,必須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積極性。這“五大統籌”,體現了中央對城市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凸顯了著力解決“城市病”的問題導向,必將帶來城市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我們應該做好自己的事情,為自己所在的城市盡綿薄之力。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