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信息服務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
信息服務業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支撐手段,以信息傳輸服務、數字內容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服務業,具有技術更新快、產品附加值高、應用領域廣、滲透能力強、資源消耗低、人力資源利用充分的特點,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對促進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發展現狀及主要問題
(一)發展現狀
信息服務業規模不斷壯大。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快速增長,截止底我省經認定軟件企業350家,累計登記軟件產品5027個,102家企業獲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24家企業通過CMMI(軟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認證,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23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3家。建設和形成了石家莊、廊坊、張北、承德、秦皇島等一批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基地,軟件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18.12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34%,1-11月份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05.3億元,同比增長27.3%。
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省電信用戶大幅增長,到底,電信業務總量達到728.2億元;全省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7314.2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數1085.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6229.1萬戶,移動電話對固定電話的替代性逐步顯現;3G移動電話用戶2044.2萬戶,4G移動電話用戶342.3萬戶,其中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127.6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4034.1萬戶。
信息內容服務發展不斷深化。截止,全省擁有數字電視用戶規模已突破900萬,服務全省人口達5000萬以上。長城網媒體影響力與日俱增,河北網絡電視臺順利上線,建成了IPTV內容集成播控臺和數字內容生產媒資臺,移動生活服務客戶端“即通”以及騰訊微傳播矩陣上線,新聞出版業形成了教育、文化和動漫游戲三大主要出版方向的發展格局。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逐步深入。,省政府出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規定》,規范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依托省信息交換與共享臺,建設了全省企業基礎信息共享系統,形成了全省統一的企業基礎信息庫,公安、住建、計生、稅務、工商、質監等部門利用信息交換與共享臺,開展了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數據挖掘工作,并取得明顯成效。
(二)存在問題
“十二五”以來,我省信息服務業發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部分領域規模穩步擴大,發展勢頭迅猛。但依然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一是重點領域產品檔次不高、附加值低、知名品牌偏少。二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亟待改善。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我省網絡仍是二級節點,帶寬低,不能滿足未來我省信息服務業發展的需要。三是信息服務業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推動支撐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對區域產業一體化支撐作用有限。四是產業分工不細,基本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低端的同質化低水競爭狀態,缺乏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五是產業創新能力不強,總體研發投入水較低,產業發展環境不夠完善,投融資機制亟需加強。
二、面臨形勢及發展趨勢
(一)面臨形勢
信息服務業加快向網絡化、服務化、體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進,產業技術創新加速,商業模式變革方興未艾,新興應用層出不窮,將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十三五”時期,是全球信息服務業轉型的關鍵時期,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加快融合,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蓬勃發展,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將培育眾多新的產業增長點。信息服務產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為后發國家實現追趕和跨越帶來更多機會。
年來,我國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推進社會民生事業發展,信息服務業的支撐引領的作用和地位將更加突出。國務院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活躍信息服務業市場,拓展信息服務業發展空間,推動信息服務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安排。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出臺了加快物聯網、云計算、寬帶河北、信息消費、現代服務業、互聯網+等一系列文件,頒布了《河北省信息化條例》,省委“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大力發展以大數據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加強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信息服務發展行動計劃。我省是傳統產業大省,正在大力推動經濟轉型,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出臺將進一步促進我省信息服務業更好地承接產業轉移,這為我省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難得的歷史機遇。
(二)發展趨勢
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推動著信息技術服務業務向細分化、多樣化方向發展,促使新產品、新業態大量涌現,進而創造新的市場空間,帶動產業升級優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已成為新的發展業態。信息資源已成為可開發利用的戰略性經濟資源。
融合創新趨勢明顯。數字化、網絡化、融合化、智能化代表著信息技術發展的方向,以技術二次開發和深度應用為特征的融合創新是當今信息技術和產業演進的重大趨勢,產業發展模式更加柔性化,硬件、軟件、網絡和服務將加速融合,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融合的深度和速度進一步加速。三網融合步伐明顯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變革加速。
互聯網移動化趨勢明顯。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重要工具,正在加速向移動端遷移,移動互聯網業務與傳統業務的跨界融合成為必然趨勢,促生了智能產品或裝備、車聯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
隨著國家戰略的實施,我省信息服務業發展迎來市場需求擴大和政策扶持的大好機遇。今后一個時期,我省信息服務業將持續穩增長,產業結構繼續優化,數據處理和運營、信息技術咨詢、數字內容服務等高端環節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為穩增長、促轉型、調結構、惠民生將會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指導、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
搶抓“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緊緊圍繞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總體戰略目標,以融合創新、協同發展為動力,加快發展基礎性信息傳輸服務,壯大信息技術服務、網絡增值服務,提升軟件產業水,培育信息資源增值服務、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構建產業一體化布局。加快建設一批產業園區,培育扶植一批優勢信息服務企業,壯大產業規模,提升信息服務業競爭力,促進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綠色崛起。
(二)基本原則
創新發展。堅持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等多種形式,提升信息服務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打造優勢產品和知名品牌,推動信息服務業由中低端向高端轉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強化創新資源向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融合創新傾斜。
融合發展。堅持信息服務業與傳統行業的融合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重構傳統行業的運營模式,促進行業提質增效,拓展行業價值空間。堅持技術產品和應用市場的融合發展,以信息服務各領域應用為牽引促進相關技術和設備的研制,推動跨界融合、互動發展。
協同發展。在政策、技術、機制、模式等方面,堅持信息服務業之間的協同發展,強化技術、產品、網絡與服務之間的協調聯動。堅持需求牽引下的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堅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協同發展。大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鼓勵各行業、各領域、各區域間的資源共建和共享。
集聚發展。整合資源、合理布局,建設一批鮮明的信息服務業基地、園區,建成各具的公共信息服務臺,引進和培育一批輻射性強的國際型、總部型信息服務企業,推進我省信息服務業專業化、規模化、差異化發展。
安全發展。增強重點領域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防護能力,提高信息化領域的安全可控水,提升安全事件應急指揮協同處置能力,進一步加強電子認證、信息安全測評、風險評估、信息安全認證等信息安全服務。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00億元,超億元企業35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10家。形成業務融合、相互依存、同步發展的良好態勢,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信息基礎設施顯著改善。雙向數字電視和通信光纖網絡覆蓋到全部城市社區,行政村通數字電視和寬帶比例達到100%,其中省會及發達城市家庭具備1000Mbps光纖接入能力。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2100萬戶,家庭普及率達到70%。無線網絡城市公共區域實施全覆蓋。鄉鎮、所有有條件的農村全部實現廣播電視數字化。全省擁有數字電視用戶規模突破1200萬,服務全省人口達6000萬以上。
建成全省政府數據共享開放臺。60%的省級部門公布數據開放清單和開放計劃,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文化、教育、科技、農業、環境、安監、統計等重點領域實現公共數據資源依法依規向社會開放,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四、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新業態新應用
1.統籌云計算產業發展
進一步落實《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實施意見》,根據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重點推進云計算服務能力促進工程、云計算創新能力提升工程、云計算服務應用示范工程、電子政務集約化建設工程、數據資源開發共享工程、云計算產業鏈發展培育工程、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云計算安全保障建設工程等八大工程,統籌規劃建設“云上河北”應用系統,打造“9+N”云服務臺,為社會、行業、企業和公眾提供高效的云計算服務。
大力發展設施、臺、軟件等服務,提升公有云服務能力,拓展專有云應用范疇,推動公有云、專有云、混合云等各類云服務模式的應用。鼓勵發展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云端硬件和智能手機、板電腦、車聯網終端、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硬件,加快云計算硬件設備研發和產業化步伐。支持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向云計算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轉型,圍繞政務、工業、金融、教育、民生、城市管理等領域應用需求建設城市級和省級公共服務臺,提供云計算服務,促進各類信息系統向云計算臺遷移。引導建立面向個人信息存儲、在線各類開發工具、學習娛樂服務臺。完善網絡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加強技術管理系統建設,強化新技術新業務評估,防范網絡信息安全風險,為信息服務業蓬勃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到2020年,云計算應用在全省基本普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明顯提高,支撐信息服務業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引進和培育云計算相關企業400家以上,基于云計算的信息服務業新型業態蓬勃發展,形成若干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云計算研發和服務企業。
2.優化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布局
統籌考慮氣候、能源、人才等因素,合理布局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明確功能定位,重點打造張北、承德、廊坊、秦皇島云計算、大數據基地,構建產業上下游數據鏈,形成信息技術服務新優勢。到2020年,我省大數據、云計算產業體系基本健全,業務形態較為齊備,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數據中心規模達到200萬臺服務器,基地入駐企業800家以上。
廊坊基地重點發展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對接服務駐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金融保險機構、大型互聯網企業等業務需求,建設“同城雙活云服務中心”,打造京津冀大數據服務后臺業務中心。推動京津冀大數據金融創新在電信、移動支付、公共交通、校園管理、現代物流等領域開展應用示范。圍繞大數據產業鏈交易與服務核心環節和高端行業大數據需求,將廊坊打造成面向京津冀、輻射全國的數據采集、加工、交易基地,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創新和示范基地。
張北基地以建設國家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為契機,推動云計算與風電、光伏、光熱等新能源聯動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數據中心建設,深化云計算應用,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綠色安全云計算產業基地,建成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的云存儲基地和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示范基地、全國數據災備中心和河北省主數據中心、全國數據交互重要樞紐。
承德基地重點建設集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于一體的京津冀智慧大數據旅游服務臺,包括旅游行業規范及監管、旅游產品及服務超市、多語言服務交流及響應、智能虛擬導游服務、跨臺感知及響應、綜合運營服務中心等支撐體系。
秦皇島數據產業基地重點推進高分辨率航空遙感、航空攝影測量、無人機應急遙感、健康醫療服務等大數據的處理與應用,開展云計算大數據應用軟件研發,大力發展安防電子、醫療電子等大數據軟硬件制造業和大數據服務業。打造大健康產業數據中心,培育發展智慧醫療、健康、休閑等行業應用,發展遠程醫療和基于大數據的健康管理服務業態。
專欄2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布局
廊坊大數據產業基地。積極承接駐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金融保險機構等數據存儲業務,建設“同城雙活云服務中心”,重點發展數據采集、加工、交易,數據終端設備制造,加快廊坊廣陽區“中鼎云”數字產業園、中國聯通華北(廊坊)基地、潤澤國際信息港等項目建設,力爭在3?5年內大數據產業總值達到300-500億元,數據中心規模達到20萬臺服務器,基地入駐企業200家以上。
張北云計算產業基地。建成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的“兩基地”即京津冀主云存儲基地和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示范基地,“兩中心”即全國數據災備中心和河北省主數據中心,“一樞紐”即全國數據交互重要樞紐。加快推進阿里巴巴北方云基地等項目建設,到2020年,數據中心規模達到150萬臺服務器,基地入駐企業200家以上,相關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承德大數據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大數據挖掘分析、智能儀器儀表,推進大數據產業應用。建設集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于一體的京津冀智慧大數據旅游服務臺,到2020年,實現產值500億元。
秦皇島數據產業基地。開展云計算大數據應用軟件研發,大力發展安防電子、醫療電子等大數據服務業。打造大健康產業數據中心,培育發展智慧醫療、健康、休閑等行業應用,發展遠程醫療和基于大數據的健康管理服務業態。
3.推進大數據開放共享應用
推進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參照國家政府信息資源目錄,梳理各部門信息資源共享需求,研究制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標準、規范和制度,推動建立全省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共享體系。完善省級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共享臺,推進各地政府信息資源交換共享臺與省級臺的互聯互通、制度對接和統一管理,實現各地、各部門的政府數據交換和共享,提高政府服務和監管水。進一步加快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基礎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逐步整合為統一的基礎信息資源數據庫。
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研究制定我省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數據開放管理規定,規范公開內容和公開進度。建設政府信息資源數據統一開放臺,落實數據開放和維護責任,推進公共數據資源的統一匯聚和集中有序向社會開放。按照“增量先行”的原則,優先推動民生保障服務等相關領域的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建立政府和社會互動的大數據采集機制,推進政府公共數據資源的合法加工利用。
推進大數據在政府治理與民生服務中的應用。健全省級經濟運行調節數據體系,強化互聯網數據資源利用,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數據資源的關聯分析,為投資外貿、金融稅收、城鄉建設、節能減排等經濟運行的監測預警及分析決策提供支撐。健全企業信用信息體系,匯集整合企業生產經營、市場監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消費維權等數據,提高政府監管和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健全民生服務信息體系,結合信息惠民工程實施和智慧城市建設,在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社保、教育、交通、旅游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加快民生服務普惠化。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強化與京津的協同對接,建設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冬奧大數據臺服務、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環境綜合治理、健康醫療、教育大數據一體化、旅游綜合服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應用示范,推動跨區域數據開放共享,促進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創新,建立京津冀大數據協同發展的格局。
到2020年,大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推動通信、健康、交通等重點領域跨地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
專欄3實施政府部門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建設工程
推進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制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標準、規范和制度,推動建立全省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共享體系。以公民身份號碼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庫為索引庫,完善省級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共享臺,推進各地政府信息資源交換共享臺與省級臺的互聯互通、制度對接和統一管理,實現各地、各部門的政府數據交換和共享,提高政府服務和監管水。進一步加快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基礎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逐步整合為統一的基礎信息資源數據庫。
建立政府數據資源目錄清單。參照國家政府信息資源目錄,梳理各部門信息資源共享需求,研究制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標準、規范,推動建立全省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共享體系。
制定政府數據資源管理規范。明確政府數據資源管理責任部門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建立完善數據規劃、臺開發、采集獲取、傳輸存儲、清洗處理、維護使用、清除銷毀等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操作規程和工作機制。
4.推廣物聯網示范應用
進一步落實《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物聯網發展的實施意見》及其政策措施,加快二維碼標識技術、解析體系與標準、安全認證核心技術研發,大力發展傳感器、電子標簽(RFID)、數字通信等物聯網基礎產品,加快發展集軟件嵌入、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智能控制、系統集成、網絡應用與服務于一體的物聯網基礎技術電子產品產業。促進十大物聯網臺建設,抓好物聯網技術與工業、農業、物流、交通、能源、環保、城市管理等行業領域的應用。落實部省合作協議,推進與北京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合作項目。
專欄4物聯網促進工程
建設物聯網臺。提升“國家二維碼注冊解析臺”、“物聯網產品和應用系統檢測認證臺”、“北斗衛星導航測試認證臺”、“衛星導航綜合位置服務臺”、“城市戶用儀表智能監控臺”、“基于物聯網的食品安全運輸監管臺”、“電梯遠程監控臺”、“地下管線探測信息處理臺”、“基于物聯網的居家養老服務臺”、“北斗位置數據云計算公共服務臺”的整體水。
開展物聯網示范應用。大力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工業控制、環境保護、智能家居、交通物流、公共安全、綠色農業、遠程醫療、食品藥品監管等方面應用,培育物聯網應用服務新業態。實施一批車聯網、智能電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環保、地下管網監測、樓宇節能、危化品管理等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開展城市級物聯網接入管理與數據匯集臺創建示范,實現感知設備集中管理、數據共享利用。
(二)提升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支撐能力
充分發揮我省在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領域的比較優勢,推進工業控制和嵌入式軟件、應用軟件、衛星導航、高端信息咨詢、軟件服務外包等領域實現突破,形成較為完備的信息技術服務體系。
1. 工業控制和嵌入式軟件。以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制造業為契機,以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推廣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規模商用和應用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圍繞研發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過程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大力推進工業控制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研發,壯大產業規模。
2. 應用軟件。加強信息技術在政務管理、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應用,推動電子政務、行業解決方案、信息技術運維、咨詢和培訓等業務發展。抓住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發展的機遇,加快各類應用軟件的開發利用。
3. 衛星導航。圍繞推動位置服務在交通、工業、農業、民生等領域的應用,重點發展交通誘導、交通綜合信息、基于位置的服務(LBS)、興趣點(POI)等綜合車載信息服務。建立全省北斗導航定位網,組織實施京津冀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示范工程。重點推進石家莊衛星導航產業園建設,形成集導航終端產品研發生產與綜合位置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集群。
4. 高端信息咨詢。發展覆蓋信息系統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技術咨詢、方案設計、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和運維,以及面向行業領域的工業軟件實驗、測試、驗證、認證及專業培訓等服務。
5. 軟件服務外包。發揮石家莊、秦皇島等地區的優勢,積極引進有發展潛力的軟件服務外包企業進駐我省,重點開展應用軟件開發外包、呼叫中心外包、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服務外包、信息系統維護外包和動漫渲染服務等,積極推進設計外包、動漫創意外包、專業技術服務等高端知識型外包服務。加快發展金融、貿易信息技術服務外包。
6. 信息安全。推進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建設和完善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容災備份、政府部門互聯網安全接入服務臺、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等基礎設施。推進信息化與信息安全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建立全省網絡安全監測、預警、應急響應聯動機制,開展網絡信息安全檢查。
到2020年,工業軟件和嵌入式軟件水大幅提升,應用軟件實現突破,衛星導航應用示范成效顯著,高端信息咨詢、軟件服務外包收入顯著增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健全。
(三)培育和扶持信息內容服務業
以三網融合為契機,以文化教育、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領域為切入點,創新商業模式,發展新型信息服務業態,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生活消費新需求。
1. 文化教育。加強數字文化內容產品和服務開發,建立數字內容生產、集成、傳輸分發臺,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數字農家書屋等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拓展省級教育管理公共服務臺功能,為社會提供優質教育信息服務。以“河北省教育資源中心”為依托,構建省、市、縣(市、區)、校四級資源服務體系,并向全省的各級各類教育提供數字內容服務,實現優質資源的廣泛共享。
2. 新聞出版。促進電子圖書產業鏈協同創新,實現產業鏈融合發展;整合各類內容資源,搭建綜合性的數字內容服務臺。拓展電子圖書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加快傳統內容的數字化進程。鼓勵數字出版商業模式創新。支持石家莊、保定動漫基地建設,推動動漫游戲與虛擬仿真技術在設計、制造等產業領域中的集成應用。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等新興新聞出版業態,推動新聞出版數字化轉型和經營模式創新。
3. 廣播電視。全面推進三網融合,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以有線、無線、衛星和電信企業寬帶網絡為基礎,創新廣播電視固定接收、移動接收、雙向互動等服務新業態,增強廣播電視覆蓋能力和傳播能力。加快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推進數字電視終端制造業和數字家庭產業與內容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促使省三網融合內容集成播控臺與各寬帶運營商開展合作,做大IPTV用戶規模。以雙向互動電視為引領,促進政務公開、安河北、智慧城市、智慧社區、云臺、物聯網等雙向信息業務的發展。將長城網打造成為具有“河北權威、全國影響”的一流網絡媒體。
4. 開發推廣手機客戶端、車載客戶端等技術,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發展有線數字廣播、高標清電視、廣電寬帶、政務公開、安河北、智慧城市、智慧社區、云臺、物聯網等雙向信息業務。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推進數字電視終端制造業和數字家庭產業與內容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
到2020年,全省音像電子和數字出版產業出版種類與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基本實現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相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專欄5信息內容服務業促進工程
傳統內容傳播方式促進工程。實施“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教育出版數字化工程”,提供面向各類閱讀終端的應用解決方案,支持研發基于各種傳輸方式的原創數字內容產品,實現內容的充分共享和利用最大化,打造一批教育數字產品。
三網融合新業務促進工程。提高研發原創動漫產品價值,支持衍生產品的深度開發,積極開發手機電視、網絡廣播電視、影視動漫、內容創意等三網融合新業務。
互聯網媒體促進工程。加快推進長城24小時客戶端建設,打造河北省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權威主流媒體,加快推進河北電臺升級改造“即通”客戶端,推進“網絡電臺”建設。支持河北網絡電視臺技術臺建設,逐步推出河北省微電影交流展示臺、河北電視臺全媒體記者信息共享與發布臺、“智慧河北”服務惠民臺。
(四)加強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統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寬帶網絡,提升網絡服務能力,積極推進“三網融合”。
1. 寬帶網。推進全省寬帶網絡、無線局域網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積極申請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加快建設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連接北京市的寬帶網絡高速直達通道,提升網傳輸和交換能力。全省城市社區光纖網絡覆蓋率達到100%,行政村寬帶比例達到100%。加快推進無線寬帶網絡建設,4G網絡形成完善覆蓋,啟動5G技術試商用服務。實現全省無線網絡公共區域免費全覆蓋。加快建設石家莊等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寬帶建設示范工程。落實我省與中國鐵塔集團公司《戰略合作協議》,加快通信鐵塔建設投資進度。推動內容分發系統等寬帶網絡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升級與應用,提升網站服務能力,增加主要業務應用寬帶配置,促進現有網絡向下一代互聯網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演進升級,有效改善用戶體驗。到2020年,固定寬帶接入用戶達到2100萬戶,家庭普及率達到70%;第三代移動通信及其長期演進技術(3G/LTE)用戶規模達到5800萬戶,用戶普及率達到85%。
2. 下一代互聯網。推進下一代互聯網建設,推進現有基礎網絡向以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演進。引導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優先在一類和二類地區建設,鼓勵已投入運行數據中心進行資源整合,利用云計算和綠色節能技術進行升級改造,提高能效和集約化水。推進發展云計算服務,鼓勵電信、廣播電視網絡運營企業以及其他第三方數據中心擴展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水,向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商轉型,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和企業建設云計算基礎設施,提供云計算服務。
3. 廣電網。按計劃推進全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雙向升級改造,實現全省廣播電視網絡升級換代和業務能力全面提升,建設全程全網、可管可控、有線無線衛星相結合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具備承載高清超高清數字電視、高清可視電話、互聯網寬帶、物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能家居等全業務能力。加快推進地面廣播電視數字化進程。到2020年,完成全省地面無線數字電視骨干傳輸網建設,優先在人口稠密區域部署推廣,逐步實現地面無線電視的“模數整轉”。
專欄6信息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工程。采用超高速智能光纖傳輸交換和同軸電纜傳輸技術,促進現有網絡向下一代互聯網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演進升級,有效改善用戶體驗。
移動通信網絡協同融合工程。推進4G網絡和業務創新,實現LTE?FDD和TD?LTE融合發展,提升WLAN與移動通信網絡的協同融合能力。
下一代互聯網改造省級工程。推動下一代互聯網改造省級和大規模商用,實現IPv4向IPv6的滑過渡和業務互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全省信息服務業統籌協調機制,形成職責明晰、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搭建宣傳推介、招商引資臺,為我省信息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強化部門之間的配合,推動信息服務業相關各方的工作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學布局,將信息服務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強化政策措施,抓好落實。
(二)完善法規制度和標準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河北省信息化條例》、《河北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規定》、《河北省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條例》,依法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研究制定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的配套管理制度、標準和技術規范,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提供技術支撐。研究河北省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保護等規章制度,實現對數據資源采集、傳輸、存儲、利用、開放的規范管理。
(三)強化資金支持
發揮相關資金投資導向,支持信息服務業發展。加快省級現代服務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等相關政府股權投資引導基金運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和放大效應,吸引和撬動社會資金投入,加大對信息服務業的支持。發展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初創期信息服務企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信息服務業領域,支持采用PPP等投入方式開發大數據相關項目。利用好我省的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加大對信息服務業的信貸支持,針對信息服務企業特點推動金融產品創新,發展信息服務業需求的新型融資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信息服務企業通過掛牌上市、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方式直接融資。鼓勵保險資金投資信息服務企業股權、債權等。
(四)強化安全保障
加強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定期由認可的第三方測評機構開展大數據臺及服務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的信息安全審查或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積極推動采用安全可信產品和服務,提升基礎設施關鍵設備安全可靠水。開展安全監測和預警通報工作,加強大數據環境下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的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五)加強人才支撐
在省屬高校設立信息服務專業及開設相關課程、專業方向和學位點,培養信息服務人才;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合作,建立信息服務業專業人才教育培訓長效機制。加大引進高層次信息服務業領軍人才力度。加強同知名信息服務企業、高校的合作,鼓勵有相關專業背景和從業經歷的信息服務業發達地區及海外高端人才向河北聚集。營造有利于高端人才脫穎而出的發展環境,建立和完善股權、技術入股、業績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建立高層次人才的創業和創新支持體系,為河北省信息服務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