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間藝術有唐卡、堆秀、藏繡、大通燈影戲、湟中銀銅器制作、民和縣刺繡、湟源縣丹噶爾皮繡、土族盤繡、氆氌以及藏毯,以下小編整理了相關信息,以供參考。
1
【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圣。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
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
【堆秀】
堆繡是塔爾寺藝人們創造的藏族藝術品類之一,屬于唐卡的一種。它以佛經故事為主要題材,將各種綢緞建成所需的形狀 ,塞以羊毛或棉花之類的填充物使其鼓起,宛若浮雕,立體感十足。
3
【藏繡】
藏繡源于公元9世紀,與唐卡和堆繡并稱為藏傳佛教三大藝術。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藏繡不斷吸收中原文化、中西亞文化及藏傳佛教文化中的藝術手法,已成為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現象。
藏繡根據其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法、地區差異等可分為安多藏繡等多種派系,其中"海南藏繡"主要分布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地區和共和盆地為主的農業區。
4
【大通燈影戲】
青海省的皮影戲是由陜西傳入的, 主要分布在以西寧、大通縣、湟中縣為中心的青海東部農業區。何時傳入的沒有時間記載,估計已經有二百多年了。
皮影雕刻制作歷史有百年之久。青海燈影音樂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從當地民間音樂和其它戲曲中吸取營養,已形成比較完整的唱腔和嗩吶曲牌,
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淳樸的鄉土色彩,表演形式生動活潑。素為青海農村廣大群眾喜聞樂見。
5
【湟中銀銅器制作】
青海湟中銀銅器制作有著300多年的歷史,因其做工精美考究,而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許多手藝人的手藝是從祖輩那里流傳下來的,制作全過程是純手工打制而成。
6
【土族盤繡】
盤繡是土族獨有的一種繡法,復雜巧妙,匯集著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內涵。
在青海高原的東部山區,勤勞、樸實的土族婦女世世代代傳承著古老傳統的民族刺繡藝術,她們的刺繡技藝精湛,做工精細,巧奪天工。
據考古發現,在青海省都蘭縣發掘出的土族先祖吐谷渾墓葬中就有類似盤繡的刺繡品,由此可以推知,在公元四世紀左右,盤繡工藝已經發軔。
7
【湟源縣丹噶爾皮繡】
皮繡源自湟源縣即丹噶爾古城,迄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采用牛皮、羊皮、兔皮、鼠皮等多種動物皮革,在這些皮革之上用羊毛、馬尾等繡線繡上山水、花鳥、人物、宗教等圖案制成工藝品,極具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8
【民和縣刺繡】
土族民間刺繡是青海最具的民間手工藝品之一,其刺繡品與土族鄉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土族刺繡之所以自成一體,與其民族宗教、文化、俗是分不開的。土族姑娘從8、9歲就開始練刺繡技藝,終生以刺繡為榮。土族刺繡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繡法多樣,主要體現在對服飾的精心裝飾上,土族人的頭飾、衣領、衣胸、辮筒、腰帶、圍肚、鞋襪以及枕巾、針扎、荷包、煙袋、背包等都有刺繡。土族刺繡的種類按其針法分為盤繡、拉繡、堆繡等,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9
【氆氌】
氆氌(藏語譯音)是青海省的著名特產,是以羊毛和牦牛毛為原料,經一定工藝混合紡成細線,染色后手工編織成各種花色的布料,用以制作各種衣料和服裝。毛氆氌質地細密柔軟,具有保暖和防雨雙重功能,具有結實耐寒的優點,是一種獨具的高檔民族特需用品。
10
【藏毯】
1959年在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的諾木洪塔里他里哈遺址,出土了公元前10世紀大量的毛織物和紡輪,其中有毛繩、毛布,還有一塊彩色毛席殘片,雖歷經3000年,但是用黃、褐、紅、藍等色毛編織而成的條形圖案仍清晰可見。證明了青海藏族先民3000多年前就已經掌握了原始藏毯的編織技藝。據考證,該"毛席"殘片的原材料就是青海的藏系羊毛,即世界公認的西寧"大白毛"。這是至今出土最早的毛席殘片,是青海藏毯的雛形。這足以說明,在距今3000年前,散居于青藏高原的羌人已經掌握了毛紡織和染色技術可以織出幾何圖案的彩色毛席即編織地毯。這也同時說明,藏毯起源于青海。
歷史悠久的青海美術
從舊石器時代的勞動工具(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到各個時代的巖畫、繪畫、雕刻、造像及石窟、寺廟等等,都是中華藝術寶庫中獨具、成就卓異的組成部分。特別是青海的民族民間造型藝術,更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民間造型藝術中的代表當首推熱貢藝術。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熱貢地區,隨著藏傳佛教的傳播和發展,逐步興起了主要為宗教服務的繪畫、雕塑、木刻、堆繡、建筑等等藝術,成為了藏傳佛教藝術的一支重要流派,繪畫技藝精湛,人物形神兼備,為各大寺院和僧俗民眾喜愛、收藏。熱貢藝術興起于15世紀初,17世紀逐漸形成自己的畫風。由于它吸收了敦煌藝術和國外藝術的要素,又融合了青海本地的民間藝術元素,因而影響廣泛,在中國藏區及東南亞一帶久負盛名。
塔爾寺的藝術三絕:酥油花、堆繡、壁畫,也是青海民間藝術的杰出代表。關于酥油花的制作,據史載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段鲗幐m志》說:“西寧府所屬各寺院,每歲元宵節,皆燃酥油花燈,其中燈最多而花樣最奇者莫若塔爾寺。”
塔爾寺酥油花的表現題材廣泛,制作工藝非常精巧,具有濃郁的藏族民間藝術色彩,是一種獨特、高超的美術技藝。
位于海東市樂都區境內的瞿壇寺壁畫,屬明清彩繪壁畫,與其他寺院的壁畫風格完全不同,壁畫展現的是佛本生故事連續圖,基本技法是中原傳統的大青綠工筆重彩,人物的著裝皆為唐、宋、明代服飾,殿宇、樓臺、車仗、陳設亦為漢代款式,構思奇巧,形象傳神。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品種繁多的曲藝
青海各民族曲藝品種繁多、流傳久遠,在漢族曲藝逐步形成并日益發展時,少數民族也在各自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本民族的說唱藝術。
漢族曲藝有賢孝、弦、越弦、青海道情、太秧歌、打攪兒等;藏族曲藝有格薩爾仲、仲勒、折嘎;蒙古族曲藝有圖吉娜木特爾;回族、撒拉族曲藝有打攪兒。
《格薩爾王傳》說唱是一部鴻篇巨制,大概有150多部,是一部偉大的民族英雄史詩。格薩爾仲是說唱《格薩爾王傳》的一種曲藝形式,流傳在我國西部整個藏區,在青海的流布也是十分廣泛,并且具有鮮明的青海地方。在青海,說唱格薩爾的藝人人才輩出,影響深遠。
青海省位于祖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故被稱為“江河源頭”,又稱“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青海省地理位置介于東經89°35′——103°04′,北緯31°36′——39°19′之間,全省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總面積72.23萬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面積排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之后,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青海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是聯結西藏、新疆與內地的紐帶。青海全省均海拔3000米以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壯美、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多姿多彩,具有生態、資源、穩定上的重要戰略地位。青海的美,具有原生態、多樣性,不可替代的獨特魅力,李白的詩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正是青海山河的生動寫照。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茖W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