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以它輕盈的身姿行走于紅塵。它用溫婉的音容賦予我們滿身的情感,營造了一幕一幕的心動。同時它又帶著殘酷的冷涼,掠奪了我們的青蔥,分離了一道一道入骨入心的人情。人生如一葉輕舟,顛簸與風塵的潮涌,高低不的行程,推動著搖擺不定的身影。人生就是陰晴各半,不同的風景交織著生命的感動。
七年前,當王小寧的兒子??劉冠杉呱呱落地時,多少親人喜極而泣,為他的到來歡呼雀躍。可是當孩子一歲時,還沉浸在喜悅之中的王小寧,被醫生告知孩子腦發育不良,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走路、說話、玩耍等,這一晴空霹靂的消息,直接嚇傻了這位高齡媽媽。看著滿臉憨笑的兒子,王小寧只有不停地哭……全家人開始四處求醫問藥,王小寧無法正常工作,只好請假抱著兒子,看了一家又一家醫院,卻被醫生告知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只有做一些康復性的訓練,看有沒有效果。
只要有一點希望,就會燃起生命的火焰。王小寧每天抱著兒子背著包,擠公交車,從西固往市里跑,到省婦幼給兒子做康復訓練。每天看著兒子在做訓練時哇哇大哭,王小寧天天陪在旁邊哭紅了雙眼。除了在醫院做,其它時間還要在家里做。王小寧狠下心,從醫生那里學會了訓練手法,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給兒子做訓練。每次做訓練,兒子因疼痛哭鬧、掙扎,把媽媽的胳膊用小手摳的一道道血痕,甚至抓破,累的滿臉汗水、淚水的王小寧已感覺不到皮肉的疼痛,而這每一次給兒子的訓練過程,就是對王小寧的一次次鞭打與身心的折磨。“你能不能輕一點!”,“你到底是親媽還是后媽? ……”,聽著家里人的質問和罵聲,王小寧每天邊哭邊給孩子做著訓練,就這樣,帶著壓力,流著眼淚,給孩子做了一年的康復訓練,兒子冠杉慢慢好起來了,雖然愛摔倒,但是這給絕望中的王小寧帶來了不小的希望和信心。
苦心人天不負。兒子雖然能走起來了,但和同齡的孩子比起來,智力相差很大。王小寧繼續到處打聽治療的方子,又給孩子吃各種藥物,中藥、西藥,飯前與飯后,紅的、藍的、綠的……每天都給孩子喂十幾種藥。有時候太累了,都不知道哪些藥吃了,哪些藥還沒吃。每天看到孩子大把大把地吃藥,王小寧背后不知道流了多少淚。曾幾何時,兒子揚起小臉問王小寧:“媽媽,我啥時候就不吃藥了?”聽到兒子的問話,作為母親的王小寧早已潸然淚下,無言以對。她既不能騙兒子說你明天就不用吃了,也不敢說你會一直吃下去……
艱難只能藏于心間,苦難不能言表。醫生說過這孩子很難帶,因孩子天生身體弱,免疫力差,經常會感冒生病,發高燒,直至驚厥。記得今年春季幼兒園剛開學時,兒子突然感冒發燒,液輸了,藥也吃了,可依然連續三天發燒42度,孩子不吃不喝,王小寧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突然兒子說了一句:“媽媽,我不行了。”作為任何一位母親,聽到這句話頓時感到五雷轟頂。王小寧只有抱住兒子嚎啕大哭,好似天塌下來了。王小寧經常就是這樣伴著眼淚,受著驚恐、焦灼的煎熬,守護者高燒中的兒子,與丈夫一起給兒子擦拭、喂水、喂藥,照顧生病的兒子。每次兒子的病程很長,半月甚至一個月,感冒才能好,可這一病,前面的治療都前功盡棄了。
對于王小寧而言,情感治療對于兒子非常重要。兒子劉冠杉不但身體不好,可又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孩子,看到媽媽情緒不好,說話口氣生硬,看到媽媽哭,也會情緒受影響,甚至有過激的行為,這對于他的治療極為不利,就因為這,王小寧每天強打精神,強顏歡笑,壓著內心的痛苦,忍者隨時流出的眼淚,陪兒子玩,陪兒子笑,整日“樂呵呵”,別人看不出她每天面對的現實,卻快樂的生活著,大家都說“王小寧心態真好”!面對這樣的孩子,用什么方法教育更好呢?王小寧請教身邊的同事、家人、朋友,從網上搜集各種教育方法,翻閱不少教育書籍,對兒子進行疏導、教育,看著反應緩慢的兒子,王小寧常常忍不住打幾下,罵幾聲,過后又心疼、傷心、后悔,知道對于這種孩子是不能打罵的……
事非經過不知難。長期的治療,巨大的治療費用,對于一個一般的工薪階層家庭,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為了給兒子做各種治療,按時購買大量藥物,王小寧全家省吃儉用,以保證每月兩千多元的醫療費用。從發現孩子生病,王小寧放棄了自己的所有愛好,也疏遠了和朋友的交往等一切活動,本來身體就比較虛弱的王小寧,從沒睡過一個完整覺,加之孩子經常感冒,熬夜是常事,還有精神長期處于過度緊張、焦慮之中,王小寧留下了嚴重的頭疼毛病,甚至暈厥。可為了給兒子治病,王小寧幾乎沒時間去給自己看病,每天都是忍著,邊工作邊帶兒子,就是身體哪里不舒服,也還是扛著、忍者,既怕耽誤兒子,又怕影響工作。
歲月就像一部留聲機。一天天、一年年,在王小寧的精心照料與呵護下,兒子在長大,在長高,王小寧在痛苦和壓抑中,得到些許快意和安慰,但跟同齡孩子比起來,兒子的智力發育緩慢,語言交流較困難,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等問題。兒子到了該入學的年齡,可是一推再推,王小寧一直打聽合適的學校,今年總算有了希望,有所小學愿意接收孩子入學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般對于父母來說,孩子越帶越輕松,事情也越少。可對于王小寧,兒子越大,面臨的壓力也會越大,事情也更多。做為媽媽,王小寧內心很清楚他將如何走今后的路,看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和成長,都給這位母親增加了不少的信心和動力。苦與累與她相伴,但希望也與她相隨。只要不絕望,就會有希望。希望是寶貴的,它猶如孕育生命的種子,可以隨處發芽。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會枯竭。
李玉英,出生在川水地區的三角城鄉化家營村,論條件是榆中縣最好的一個村子。在她談婚論嫁的那個時代,姑娘都要嫁到一個好的地方,好的家庭。而偏偏她不顧父母和哥嫂的反對,因聽廣播緣故,不要一分彩禮,與榆中后北山的園子岔鄉小岔村的一個家庭困難,只有小學程度,自學寫稿的山里娃岳興文成婚。
婚后,岳興文在一個小煤礦上干下井背煤的活計,她住在老家的一個土窯洞里。白天,下地耕耘著幾畝山地,夜晚挑著一盞煤油燈,陪伴已守寡二十多年的婆婆度過每一天。至婆婆84歲離世時,她陪了整整20年,婆婆從未說過她一句不是。丈夫在一個月或幾個月才能輪換休息幾天,但她從不埋怨一句,只是做最好吃的先讓丈夫吃。丈夫每次走時,她都要半夜起來去做飯,烙上饃饃讓丈夫帶上。她常對丈夫說:“你安心在煤礦掙錢,家里有我,我會照管好媽媽的。”李玉英看著愛讀書愛寫稿、右手磨起老繭的丈夫,她很心疼,便經常替丈夫手抄稿子。慢慢地李玉英也愛上了讀書、寫作。結婚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李玉英挑夜燈為丈夫抄稿子有好幾摞子。丈夫岳興文因寫稿出色,被榆中縣廣播站招聘為編輯。人們都說,一個人的成功,背后必定有一個好女人,岳興文的成功離不開好妻子李玉英的支持與鼓勵。
孩子是母親的影子和寫照。李玉英在懷兩個孩子時,每天堅持按時讓胎中的孩子聽音樂、三字經等,受胎中教育。兩個孩子上學時,她一邊下地勞動,一邊每天按時送兩個孩子到學校門前,看孩子進校門。晚上她邊讀書、邊為丈夫抄稿子、邊寫作、邊陪兩個孩子學習。
在孩子上中學的時候,李玉英經常到學校里與班主任和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兒子和女兒的學習情況,在學校的表現。她對兩個孩子很慈愛,又非常嚴厲。她教育子女從小要愛書、讀書,傳承岳氏家族“耕讀為本,忠孝傳家”的家風,“榮宗耀祖,教子有方,重道明德,禮義廉恥”等家訓,“不要撒謊,不要違法”等28條家規來教育孩子。坐在夜幕下的窗前,陪著孩子看書寫作業,一針一線刺繡“一清如水”四個字來教育兩個兒女,自己做到讀書學習修身養德,良好的家風如溪水滋養一雙兒女。還經常對孩子說,只有良好的品德才能造就人才。岳鵬在上大學時,經常獲得學校里的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每年學校給他的2000元助學金都讓給家庭困難的同學,他還獲得國家獎學金的榮譽。岳程在大學四年中團結同學,經常幫助學弟學妹們,尤其甘肅籍的老鄉學弟學妹。每年寒暑假,兩個孩子回家就到老家、親戚家幫助收割糧食、蔬菜,幫助干家務,先后參加了蘭州市三屆的讀書節活動,還參加了蘭州市四屆小戲小品培訓班。
家在農村時,兩個孩子每人有一間書房,在縣城樓房也備留書房,培養了兩個孩子濃厚的讀書興趣。堅持讀書,嚴以修身,是李玉英對子女的訓誡。兩個孩子大學畢業后,都選擇了服務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和家鄉服務基層的工作。2010年8月,岳鵬報考了甘肅省最艱苦的甘南州少數民族地方當大學生村官,2012年6月作為優秀大學生招錄為公務員。2012年8月,岳程報考甘肅省的西部計劃服務項目,到家鄉榆中服務2年,考核為優秀,現分配到甘草店鎮鎮政府工作。女兒出嫁,她沒有陪送嫁妝,而是讓蘭州有名的三個文學家、書法家題寫了“金玉書香”“賢惠處世”“知書達理”三幅字,在酒宴席上送給了女兒和女婿。
兒子和兒媳在舉行傳統的婚禮拜天地,拜高堂時,李玉英沒有向兒媳給紅包,卻將岳氏家族的傳家寶“圓干糧”裝在紅包內,傳給跪在面前的兒媳手中,并叮囑:“圓干糧是岳氏后人尊祖敬老的象征,我和你父親結婚時,是你祖母傳給我的,已傳好幾代了,今天我將它傳給你。無論任何時候,不論發生什么事,你都要勤儉持家,把家調理得圓圓的,一代比一代興旺。”兒媳面對眼前的婆婆,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深情地說:“媽,我記住了,我一定把這傳家寶珍藏在嫁妝柜里,一代代傳下去。”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