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是*在重要批示中對廣東工作提出的殷切期望。這“三個支撐”既是廣東的使命擔當和發展路徑,也是廣東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貫徹落實重要批示精神,我們就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在振興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等方面作出表率、發揮支撐作用。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同志的*在全面分析國內經濟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給出的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這一重要戰略決策的提出,不僅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也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定位、依據、目標與施策重點,均有過深刻闡述,是我們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指引。去年以來,舉國上下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行業供求關系發生積極變化,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導向對國際宏觀經濟政策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充分表明這一重要戰略決策經受了實踐檢驗,符合實際、富有遠見。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生產目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則是深化改革。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廣東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長期積累了一些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等等。必須明確,這些問題不是周期性的,而主要是結構性的。要解決這些經濟領域的深層次問題,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三去一降一補”這五大任務形同五塊硬骨頭,必須要啃下。我們要懂得化解產能過剩,才能為優化供給結構騰挪空間;降低企業成本,才能讓企業輕裝上陣、激發活力;化解房地產庫存,才能穩定房地產市場、形成良好預期;擴大有效供給,才能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防范金融風險,才能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總之,做到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才能消化無效產能、培育嶄新動能,讓經濟發展獲得新的動力。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行動上,廣東邁出了堅實步伐。過去幾年,廣東抓創新驅動發展,抓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抓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抓產業園區建設,抓民營經濟,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等,都是從供給側入手,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結構性難題。可以說,廣東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已經先行一步。未來五年是廣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圍繞落實重要批示精神,找準關乎廣東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強研究謀劃,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和工作舉措。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必須明確我們的側重點和著力點都在哪里,當前導致供需結構失衡的關鍵因素還有哪些、如何破解,如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此基礎上持續用力,不斷取得新突破。
學重要批示精神,最終要落到實際工作中去。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求我們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更加注重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振興實體經濟,建立現代產業新體系,建設面向未來的現代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以高水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升級變化的需求,在振興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等方面作出表率、發揮支撐作用,引領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在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中,要求廣東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支撐,為我省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注入了更強動力。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要牢記的殷殷重托,把創新驅動發展這一核心戰略抓實抓好,為全面建成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的*高瞻遠矚,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2年考察廣東時,明確要求我們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央政治局會議,*又強調廣東要做創新驅動排頭兵。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要求,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總抓手,把創新落到發展上,聚焦產業發展、突出成果轉化,部署實施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新舊動能轉換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廣東創新發展只是剛剛開了個好頭,無論是創新基礎還是創新水,離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全省上下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對照提出的新要求,堅定信心,乘勢而上,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為全國提供支撐。
指出:“對看準的方向,要超前規劃布局,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趕超甚至引領步伐。”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是*從全國發展大局和廣東優勢特點出發,賦予廣東創新發展的核心定位,也是我省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之策。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必須牢牢扭住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這個核心定位聚焦聚力,資源往這里配置,力量往這里集中,政策往這里傾斜,加快打造一流創新型企業、一流創新型產業、一流創新人才隊伍和一流創新創業生態。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在認識上做到精準到位,聚焦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培育壯大新動力;要把握住成果轉化這一關鍵,增強成果匯聚能力,打通轉化通道,提高轉化效率,催生更多新產品、新企業、新產業、新業態;要全力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工作推進要持續發力、具體可量,找準著力點,緊緊扭住核心定位不放松,形成推動創新發展的強勁合力。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多次強調,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廣東要為全國創新提供支撐,重點就要在自主創新上尋求突破,高標準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加快形成“1+1+7”創新發展格局,深圳、廣州要強化創新發展龍頭作用,珠三角其他市要加快形成各自創新優勢,成為示范帶動全省創新發展的引擎。要努力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堅持數量擴張與質量提升并舉,提高創新能力與壯大企業規模并重,把高新技術企業群打造為產業升級主力軍。要形成多支柱的新興產業體系,促進信息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創意等萬億級新興支柱產業。要著力推動國家級高新區實現全省地市全覆蓋,加強珠三角國家自創區對粵東西北高新區的輻射帶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場系統性變革,只有協調推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扎實成效。按照的要求,就是“要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廣東創新發展要行穩致遠、實現質的飛躍,就必須有完善的制度作為基礎、高效的體系提供支撐、適宜的環境給予滋養。各地區各部門要優化創新服務,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下決心為各類創新主體松綁減負,持續增強創新的活力和動力。要強化一把手抓創新的工作機制,不要把時間精力放在“文件創新”“規劃創新”“方案創新”上,全力把既定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營造愛才、用才、尊敬人才的良好氛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增強全社會的創新發展意識,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使廣東真正成為吸引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沃土。
“居高方可臨下,出奇才能制勝。”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要牢記*賦予廣東的新使命,牢牢牽住創新這一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扎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這一事關中國長遠發展的核心戰略,當好創新驅動發展排頭兵,為我國早日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作出更大貢獻。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