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志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白內障專科。.劉奕志是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副董事長,白內障科學科帶頭人。他堅持白內障防治的研究,已幫助20萬白內障盲人恢復光明。下面是高考知識網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黨代表風采劉奕志事跡材料,快來看看吧。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醫院院長劉奕志是中國眼科學界的傳奇人物,被稱為“眼科一把刀”。32年來,他堅持白內障防治的研究,已幫助20萬白內障盲人恢復光明。
一個個恢復光明手術的背后,劉奕志創建了微創白內障手術體系,改變了國內白內障治療的落后局面。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劉奕志率先將超聲乳化白內障技術引入國內,并攻克了技術難題,形成了一套適合國人的手術體系。隨后,他在全球首創高效超聲乳化“扭動”碎核模式,這一技術已在180個國家和國內588家單位引用,被認為是“白內障手術發展的里程碑”。
3月,學術雜志《自然》發表了劉奕志團隊的原創論文:利用內源性干細胞原位再生出透明晶狀體,首次實現了人體有生理功能的實體組織器官再生,并用于臨床治療先天性白內障,開辟了干細胞修復組織器官的新方向。這一成果被認為是“再生醫學迄今為止最好的成就之一”,世界知名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將其評選為“度生命科學8大突破性進展之一”。
劉奕志說,人類晶狀體再生研究成果開啟人類對抗疾病的新路徑。以后人類對一些病變組織的器官,能否找準干細胞位置、完善手術的精準度,實現人類組織器官的再生呢?這有很大想象空間。
劉奕志,男,主任醫師,教授,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屬眼科醫院院長,白內障學術帶頭人,博士學歷,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白內障學組副組長,《眼科學報》編委,中央保健會診專家。
劉奕志教授簡介
科室: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白內障專科。
職稱:主任醫師、教授
擅長:各種類型白內障的小切口原位碎核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對晶狀體脫位、硬核白內障、青光眼術后的白內障、合并葡萄膜炎的白內障、外傷性白內障等復雜病例的治療。
業績成果和獎項
主要業績成果及獎項:曾參加衛生部“七五”攻關項目《白內障的防治研究》,目前主持著多項國家、省、部委的科研項目,并獲得國家級、部級、省級多項科研成果;在SCI及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六十多篇;參與《眼科手術學》、《復雜病例白內障手術》等多部眼科專著的編寫工作,獲廣東省“千百十學科帶頭人國家級培養對象”;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進個人優秀獎”;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廣東省優秀中青年專家”;廣東省“千百十學科帶頭人省級培養對象”;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等;2012年榮獲“中國名醫百強榜”上榜名醫。
中午12點,午餐時間到了。而對于劉奕志來說,這個點意味著在看完一上午的門診后,他要開始做手術了。
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同事們眼中,主任劉奕志是個嚴謹認真、精力充沛的人,醫療、科研、教學、管理這幾方面工作他都要顧及,而且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從不逛街,更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劉奕志覺得換個事情做就是在休息,晚上12點之前基本回不了家。“好在夫人和女兒都有她們自己的朋友圈。”劉奕志笑道。
為20萬患者擦亮“心靈之窗”
受到醫生父親的影響,劉奕志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名具有高尚醫德、解除病人疾苦的好醫生。
“我喜歡做手術,而且覺得白內障方向有前景,很多問題都沒有解決,所以當時就毅然選擇了這個冷門專業。”1984年,劉奕志于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畢業之后,師從中國眼科界第一位院士李紹珍教授,開展白內障防治工作。
1985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仲勛在視察中山眼科中心時題詞:“發揚愛國家愛人民的崇高精神,不斷提高眼科醫療水,在發展衛生保健事業中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在年輕的劉奕志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理想的種子。
“老師曾想送我出國,但我表示還是喜歡做臨床。”這一做,就是33年。“讓白內障盲人重見光明”,是劉奕志奮斗終生的目標。
白內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占所有致盲眼病的50%以上。“盡我所長為患者實施手術,幫助他們重見光明,是我人生的最大樂趣。”劉奕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眼科同行都稱劉奕志為“劉一刀”,他的手術技術高超優雅,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慕名求醫者眾多。他的助手羅莉霞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有的時候已經安排了幾十臺手術,忙得不可開交,但只要孩子家長找到劉奕志,他總是會答應再加一臺。
從醫33年,劉奕志為國內外約20萬名白內障患者摘除病灶,擦亮了他們的“心靈之窗”。
在劉奕志的日歷里沒有節假日,總是爭分奪秒救治病人。一直以來,他每天早上7點多出門診,處理好門診病人后,就直奔手術室。在手術間隙抽出幾分鐘吃個盒飯,又繼續做手術。因為他知道,每個患者盼望光明的急切心情。
有一次劉奕志發燒腹瀉,在手術室打完吊針,繼續為預約好的病人做手術。他說:“我理解患者盼望復明的心情,早一天手術就能早一天看見。”
在劉奕志看來,最幸福的時光是在手術室里。“醫生真心實意,一切為病人著想,全身心幫助病人,病人都會感覺得到的。”
在我國邊遠的農村,一些患者由于沒錢醫治白內障,有的甚至連路費都籌集不到,一輩子摸黑生活。這些生活在黑暗中的患者的痛苦也是劉奕志心中的痛。
他利用無數個雙休日和“黃金周”,放棄了一個又一個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日子,帶領義診隊伍,不辭勞苦,趕赴窮山惡水的邊遠貧困地區,克服惡劣的氣候條件、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將最先進的技術帶到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及廣東各山區縣等,10年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高質量復明手術1萬多例。
“應用創新的技術讓更多的貧困患者受益,把光明送到每一個角落”,是劉奕志一直秉承并身體力行的信念。
一位術后重見光明的藏族老阿媽曾激動地拉著劉奕志的手說:“我求神拜佛十幾年也看不見,今天是您讓我又看到了世界,您是活佛啊!”劉奕志笑著告訴她:“不用感謝。效果好,病人滿意,是對我最高的獎勵。”
讓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
“讓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劉奕志自1984年當上眼科醫生之后,就一直在琢磨這件事。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白內障治療技術落后,基本還是采取大切口摘除的方式,創傷大并發癥多,而國外已采用先進的微創超聲乳化技術。
1992年,劉奕志跟隨導師李紹珍院士率先在國內開展這一微創新技術。
然而,眼科醫生們卻發現,施行新手術后病人的并發癥很多,質疑之聲漸起,國內外專家們都認為,超聲乳化技術不適合中國人。這一造福了無數國外患者的微創術式在中國甫一引進即遭到了棄置。
不過,劉奕志沒有輕易放棄,一心想找出背后的原因。
他發現,國外的手術做的都是早期的病人,白內障核還是軟的,而中國的白內障病人手術時多已是晚期,白內障核已經變得大而硬,所以難以清除。
“我們需要創新適合中國人的手術技術!”劉奕志率先將微創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引入國內,創立了適合國人的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體系,成為目前我國微創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沿用的核心技術。
他在全球率先提出超聲扭動新動力模式,并首創了旋轉吸核技術,發表了全球關于該模式的首篇標志性論文,已在180個國家應用,被國際公認為“白內障手術發展的里程碑”。新技術使我國白內障百萬人口手術率提高9倍,復明率從42%提高至95.7%,手術時間縮短至幾分鐘,改變了我國白內障治療水落后的局面,奠定了在白內障治療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該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通過應用創新的白內障微創技術,手術安全性大大提高,對醫療模式的改變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劉奕志率先在國內倡導眼科日間手術模式,高速的運行模式,極大地降低了病患和國家的醫療成本,有效緩解了患者“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為我國醫療改革提供了范例。相關述評發表在《英格蘭醫學雜志》,向全球介紹了中國醫療模式轉變的經驗。
對此,劉奕志并不滿足。他常說:“作為醫生,僅僅對病人微笑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讓病人微笑的技術,讓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
劉奕志堅持不懈執著追求醫療技術創新,并把最先進的技術應用于臨床治療。他帶領團隊歷經18年潛心研究,發現眼球的晶狀體存在內源性干細胞,利用這種干細胞可在原位再生出晶狀體,首次實現了人體有功能的實體組織器官再生,并用于臨床治療嬰幼兒白內障。
該成果去年在《自然》雜志發表后,國際權威專家感嘆:“這項研究創造了奇跡。”
劉奕志還深知,一個醫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讓更多的眼科醫生掌握先進的白內障治療技術,才能讓更多的病人復明。
劉奕志注重人才培養,已培養碩、博士研究生43名,其中1名獲得“杰青”,2名獲“新世紀人才”,10多名已成為碩士生、博士生導師,2名獲“廣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全國百優”提名。他培養了國內外白內障治療醫生數千名,是我國培養白內障治療醫生最多的專家;還定期派出培訓師到基層醫院,“手把手”傳授手術技術,為幫扶地區培養出帶不走的醫療隊。
“好老師是年輕人快速成長的關鍵。”中山眼科中心副教授林浩添從2010年開始一直跟著劉奕志學習、實踐,言談中不時流露出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劉老師手把手教我做科研,我真的很幸運。”
從臨床“國家隊”到科研“火車頭”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底蘊深厚,在國內享有盛譽。2012年2月,劉奕志就任該中心主任,承載起了整個中山眼科中心的發展。
古人云:“不日新者必日退。”劉奕志認識到,中山眼科中心雖然有發展優勢,但若不創新,很快就會被追上。
一上任,他就提出了堅持人才團隊、堅持研究型醫院、堅持協同創新、堅持國際化的“四個堅持”發展戰略,將醫學前沿與眼科研究、眼科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大膽改革,引育人才,組建大團隊,凝練大項目,迅速扭轉了發展的疲態,中山眼科中心面貌煥然一新。
劉奕志一直強調,醫院不能只做臨床醫學“國家隊”,還要成為科研“火車頭”。他提出,研究所原有人員想搞臨床的全部去臨床,留下來搞科研的人必須要出成果,空出來的位置面向全球招聘頂尖科研人才。
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阻力非常大,當時甚至有人喊出“要鏟研究所”。
“就是要鏟、要推倒,才能徹底改革。”劉奕志斬釘截鐵地說,“不重視學科建設的醫院,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會逐漸下降。只有更多的醫生從單純的臨床實踐型轉向臨床科研復合型人才,才能支撐一個單位的學科發展。”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山眼科中心全體員工對“四個堅持”形成了共識。“多數臨床醫生已經將搞科研、寫論文與看病手術一樣,當作了常規工作。”劉奕志滿意地說。
在劉奕志的極力推動下,中山眼科中心5年引進了10位中組部全職千人,還培養了杰青、優青等青年才俊,并以我國重大致盲眼病為導向,搭建了多個國際化團隊臺。
“為什么短時間內這么多研究人員都去了中國的同一個眼科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眼科所副所長曾提出這樣的疑問。當他來中國考察后,感慨道:“他們選擇了中國最好、最有潛力的眼科中心,一定能做出比在美國更出色的工作。”
劉奕志帶領的中山眼科中心在中國專科聲譽和科技排行榜連續7年位于我國眼科第一,眼科臨床和學科水達到國際一流水。
如今,中山眼科中心每年發表的SCI論文在我國眼科界遙遙領先,僅以該中心為第一署名單位正式發表的SCI論文就有201篇。隨著學科地位的提升,還吸引了亞太眼科(APAO)總部永久落戶在中山眼科中心,這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大陸的國際醫學學術組織。APAO*認為:“這將令亞太眼科學迎來一個跨越發展的新紀元。”
面對這些亮閃閃的成績,劉奕志非但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反而在加速往前沖。他說:“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局部亮點,還要創造更多的‘沖金點’,在更多的領域實現領跑,進而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眼科中心。”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