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自律、勤政為民是黨員干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道德準則,也是黨和人民對黨員干部最起碼的要求。這是高考知識網小編準備的個人廉潔勤政方面存在的問題,歡迎閱讀。
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廉政和勤政,二者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領導干部缺一不可。不廉無以立身,不勤無以成事;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誤事;不廉不勤更壞事。一名領導干部能力再強,工作再勤奮,如果在廉政上出了問題,就喪失了根本;一名領導干部再廉潔,但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也必然會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對領導干部來說,廉政是基本要求,勤政是更高要求。新時期的領導干部必須堅持勤政廉政、務實為民,努力成為一名勤廉雙優、群眾擁戴的優秀領導干部。
要補精神之鈣
廉政勤政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個理想信念問題。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軸心和主宰,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反映。對于共產黨人來說,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總開關”、事業成功的“動力源”、拒腐防變的“頂梁柱”、干事創業的“指路燈”。黨員領導干部如果沒有堅定的理念信念,就不可能有執政意識、執政素質和執政能力,就會削弱黨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也就更談不上廉政勤政。
*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一個民族沒有理想信念,就會萎靡不振;一個國家沒有理想信念,就會一盤散沙;一個人沒有理想信念,就會沉淪頹廢。理想信念決定著人生的追求,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能在理想信念里找到根源。現實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我們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立身之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的堅定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的堅定信心,在錘煉辨別能力、政治定力、實踐能力上下功夫,始終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大風大浪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始終同*在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去,自覺把滿腔政治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
要做飽學之士
學習對于提高干部的素質、修養、能力至關重要。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一個單位、一個人,每一次進步無不是踩著讀書學習的臺階而前進的。鄧小同志強調:“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要變質,那么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經受住各種考驗,就要堅持在讀書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錘煉道德操守、提升境界,堅持在讀書學習中把握人生道理、領悟人生真諦、體會人生價值、實踐人生追求。加強學習是領導干部培養和提升廉政勤政能力、勝任領導工作的內在要求和必經之路,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不二之法。我們必須把學習當做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存需要,作為一種使命、一種境界、一種追求,自覺養成讀書學習的良好慣,保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情況、接受新事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一切有益的知識和文化入腦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會在行為中,融入人生和事業之中。要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從實踐中汲取營養,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努力學習掌握各方面的新和新知識,注意學習借鑒各個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努力做到融會貫通,力求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言論與行動相統一,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領導工作的本領。
要修為政之德
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道德問題是做人的首要問題。古往今來,為官者“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也”。縱觀歷史,那些高山仰止、青史留名的人,無一不是品德高尚者,而那些蠅營狗茍、靈魂骯臟之人,即使才高八斗,也不過曇花一現,成為歷史長河中的流沙,甚至被人們唾棄。“官德”是為官之魂、從政之本、用權之道。恪守官德,是滋潤的雨露,是走向成功的動力,是抵御誘惑的盾牌。我們必須努力提高道德修養,自覺用道德標準要求自己,時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為政、以德樹威、以德服眾,做一個品行端正、真實坦誠、寬厚善良、敢于擔當的人,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努力成為道德情操高尚、忠誠履職盡責的表率,永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不受污染,不斷升華人生境界,永遠保持先進品格和純潔本色。
要揚清新之風
人心向背看作風,作風問題至關重要。作風是黨的生命,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關系國家前途命運。加強作風建設,形成良好黨風政風,能夠在黨內和人民群眾中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注入強大的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入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決果斷剎風整紀,促進了黨風政風轉變,帶動了社會風氣好轉,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我們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乘勢而上,狠剎“四風”,鍥而不舍、持之以恒,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落實“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植根于和行動中,踐行實事求是的路線,傳承艱苦樸素的優良品質,體現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把心思用到解決改革發展的重要問題上來,把精力用到維護群眾利益、解決民生困難上來,以良好的作風正黨風、以純正的黨風贏民心。
要干為民之事
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從政者的心愿,也是領導干部的職責所在。組織和人民給了我們從政的機會,就是給了我們為民干事、為民服務的機會。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一切從群眾的利益出發,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以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事業心,“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勇于擔當,用心干事,既要當好善謀全局的“指揮官”,又要當好身先士卒的“排頭兵”,撲下身子、干在一線,力爭在任期內辦好一批實事、做成幾件大事,切實干出不含水分、經得起后人評說的業績。
要走法治之路
法治是一種治國理政的方略。*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民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是黨員領導干部廉政勤政必須遵從的要求。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作出的各項決策,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影響很大。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權力與法律的關系,樹立對憲法和法律的敬畏與信仰,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樹立法律面前人人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意識,正確對待和行使權力,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做秉公用權、奉公守法的模范。必須革除一切與法治要求不相適應的舊觀念,自覺養成依法辦事的慣,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能力。必須堅持依法決策,在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的時候,要想一想是否有法律依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決不能做“拍胸脯、拍腦袋、拍屁股”的事。要從完善、落實制度入手,不斷提高各項事業法治化管理水,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實現社會管理從無序到有序、從有序到規范、從規范到法治,實現法律效果與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統一。
要留清廉之名
對領導干部而言,勤政為民是天職,廉潔自律是底線,底線不守,天職無存。只有堅守廉政這條底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干干凈凈干事,才能保有勤政的資格,筑牢勤政的根基,把住勤政的方向。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始終做到慎獨、慎微、慎初、慎欲,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必須正確看待名利,正確對待得失進退,既不因位高權重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時失意而斤斤計較、心理失衡,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節。必須消除僥幸心理,時刻警惕誘惑,在生活圈、工作圈、交際圈中提高自控能力,過好名利關、金錢關、美色關,守住心中的那一片藍天。必須履行好“一崗雙責”,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抓好本地區本單位本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
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不廉無以立身,不勤無以成事;一個領導干部能力再強,工作再勤奮,如果在廉政上出了問題,就喪失了根本;一個干部再廉潔,但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必然會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為領導干部,既要廉政又要勤政,既要干凈又要干事。
一、關于廉政
“廉”作為一種朦朧的為政道德活動,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經出現了;作為一種文化意識的覺醒,是在階級社會產生以后,伴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及貪賄現象的盛行應運而生的。自堯舜時代開始,就出現了中國廉政文化的萌芽。商朝提出重民用德,不任用貪財聚貨的人,而任用努力為臣民生財造富的人。西周時期提出考察官吏政績以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廉”為標準。春秋時期,廉政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管仲提出了“以民為本”的論點。戰國時期,商鞅推行法令統一,讓官吏不敢枉法為邪。孔子、孟子等這一時期的儒學大家也是廉政的積極倡導者,并實踐和發展了廉政文化。三國時期,諸葛亮提出“七察”了解人才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正是受廉政文化的長期影響,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大批清廉守正、愛民如子的清官廉吏,如春秋時期不貪為寶的子罕、漢代懸魚拒賄的羊續、明朝兩袖清風的于謙、清朝的一代廉吏于成龍等。他們恪守廉潔的精神和為政清廉的故事為世人所景仰和傳誦。
“腐敗”是“廉政”的反義詞。人類歷史上,腐敗問題一直是侵蝕社會健康肌體的毒瘤。古今中外,政權的沒落,無不與統治者的腐敗有關;執政地位的喪失,無不與政黨的腐敗有關。從中國歷史上看,統一中國的封建帝王秦始皇,開始是代表了歷史發展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橫征暴斂,弄得人民怨聲載道,傳位秦二世即亡。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納諫任賢,成就了貞觀之治,但是,唐王朝后來的統治者漸漸忘乎所以,沉醉于聲色犬馬,官吏貪污賄賂成風,導致了唐王朝的壽終正寢。從國際上看,蘇聯的紅旗“一夜”落地,印尼前總統蘇哈托、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的下臺等等,都是由于執政黨腐化墮落、嚴重脫離群眾所致。歷史事實告誡我們:廉政興邦,腐敗亡國。反腐倡廉建設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關系到執政地位的鞏固。
二、關于勤政
“勤”,新華字典的解釋是:做事盡力,不偷懶。勤政,簡而言之就是恪盡職守,勤勉工作,勤于政務。它是一種埋頭苦干、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精神境界和行為方式。勤政是歷史悠久的吏治品德,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居官為政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之一,是對為官者提出的一項最基本的職責要求。
《尚書》中說:“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早在商朝時,盤庚就告誡百官,要各自恭恭敬敬對待本職工作,忠于職守,否則就會大禍臨頭。春秋時期,孔子對為政者提出勤勉為公,不厭倦懈怠的要求。自西晉開始,人們將“清”、“慎”、“勤”三者聯系在一起,視為從政箴言。宋人真德秀認為“業精于勤荒于嬉”,歐陽修認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更加強調了“勤”對于國家以及個體發展的重要意義。晚清名臣曾國藩認為“身心俱勤”方為勤,他在《勸誡委員四條》中說:“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自古以來,勤政就是人們給予為官者最適當的角色道德評價之一,其重要性及意義不言而喻。
官勤則事成。從古到今,大凡有作為的官員無不以“勤”當頭。勤政為民者,歷來為王朝正史乃致稗官野史所稱道,有的甚至演變為民間佳話,廣為流傳。如三國時期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等。他們勤政敬業的精神,讓世代懷念和稱頌。
官不勤則事廢。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某夜,一官員昂然步入閻王殿,自稱在人間所到之處,只飲一杯茶水,極為廉潔,無懼鬼神。閻王笑道,若不向百姓索要錢財即為好官,那還不如立于老爺大堂一角的木偶,它杯水不飲,豈非比你更好?官員爭辨:“我雖無功,亦無罪。”閻王說:“你一生處處明哲保身,對民間許多冤案因怕觸動官宦人家而不敢審理,豈不有愧于民心?”這從側面說明,老百姓對那些只講廉政而不講勤政的官員也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
“紙上談兵”、“虛談廢務”,這歷來是治國理政的大忌。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如果飽食終日,貪圖安逸,無所事事,精神不振,無事業心、責任感,到頭來,只能一事無成。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廉潔從政,廉政對于我們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是起碼的要求,是履職的底線。但只做到廉政,不當貪官,這個要求太低了。只有做到既廉政又勤政,做出實績,才能體現出干部的表率作用。特別是領導干部,具有相應的決策權、指揮權和影響力,對一個地方、部門和單位的工作負有重大責任,只有在其位、謀其政,創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才是黨和國家的好干部,才是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好官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