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語文高考的總分中占據了重大比例,長期以來一直是教師狠抓的重中之重。隨著教改的深入推進,作文倡導的教學理念與方式也實現了對傳統方式的顛覆。要保證學生在語文高考中作文板塊的穩定性發揮,就要求教師在時的作文練與教學中,緊密結合實用性與創新性,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創新是教育源泉不息的動力,是豐富高中作文素材和寫作模式的重要手段,教師自身作文創新力的培養對高中作文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到現實的高中作文教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出現了作文教學資源貧乏、創新后勁不足的問題,比如有的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了作文題目以后,會直接教科書式地為學生講解從哪一個方面對題目進行審題,怎樣立意,如何寫作,以及何時收尾。有的教師更是拿出高考滿分佳作?學生進行閱讀,并參考改寫。這種作文訓練形式定向而單一,會直接導致學生出現定向思維,使得所有學生的寫作都將是一個模式,作文的字里行間及結構立意無法展現個體差異性和學生自身的創意與個性。
一、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重視寫作形式輕視寫作內容
目前,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出現了過于重視作文結構和文體,嚴重忽略作文內容的引進和擴展的情況。如在作文結構的培訓方面,要求學生多寫后記、日記,注意小標題等,文體上布置散文、戲劇、訪談等,作文形式成為了教師作文教學的最重要內容,而真正涉及到的內容創新,教師卻無話可談。其實,高中寫作在形式上是否表現出新穎和獨特,這些都是相對而言的,真正實現創新只有從內容方面入手,在字里行間中用真情實感打動文章的讀者,才能成為佳作。
2.重視華麗辭藻的運用輕視創造思維的培養
語言是基礎的表達與華麗技術的結合,也是邏輯整合、思維延續的工具,如果學生缺乏相應的邏輯能力和思維活動,那么就形成不了思維活動結果,也就不能形成流暢的語言表達。高中語文作文的撰寫,歸根結底是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自身對某事物的情感與想法,逐漸培養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但在很多的作文教學課堂上,教師都表現得過于強調語言美的追求,運用大量的修辭手法,排比、比喻、擬人等各種方法的羅列與結合,缺乏了主心骨作用的創新思維,最終導致文章的立意不清晰,選材不適當,全文的語言整合結構較為混亂。
3.教師不重視學生的閱讀積累方式
寫作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和大量的閱讀材料儲備,只有材料豐富,才能在臨時的作文寫作需求中引用和創新更多的事例和感發,學生的作文才更具說服性。但是當前大部分的高中生由于生活閱歷等原因,閱讀數量和人生經歷較少,此外,這還與教師的不恰當引導也有關聯。如此下來,便會出現立異標新不明,作文跑題的情況。有的教師在時的作文訓練課堂上讓學生對佳作進行閱讀,卻不正確引導學生對佳句的理解,僅以記憶和抄寫的形式一味讓學生去模仿,真正在寫作過程中就會出現無東西可寫的后果。只有培養學生作文閱讀的引用水和吸收能力,將其轉變成科學的閱讀積累方式,才有利于學生對作文主題的正確把握。
二、加強高中作文教學的實用性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獲取寫作素材
高中作文源于生活,學生豐富的生活感悟與所經歷的生活素材是其寫好高中作文的基礎,由于高中生普遍面臨較為封閉的校園生活環境,與社會生活接觸也比較少,因此面臨了寫作素材缺乏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如何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含義,通過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點滴變:如雨后竹筍般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人們逐漸改善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的科技水等等,讓學生以慧眼去觀察身邊所發生的變化,捕捉有價值的寫作亮點。積極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將生活具體分為教學生活和家庭生活來進行寫作,如校園的正能量事件、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校園中出現的各種與時俱進的新風潮等。而生活感悟,則要引導學生在日常活動中深度挖掘,或是通過學校、社會力量的手段為學生爭取更多社會實踐活動,帶著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這些都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積累更多的有效寫作素材,積累作文運用知識。
2.設置高分作文總結方案,發揮思考潛質
在高中作文實用性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教師要培育出一批作文高分學生,就要有一套自己的高分總結方案。比如,一些高分作文的開篇運用得非常鮮明,開門見山讓人眼前一亮,那么為了避免高起低落、虎頭蛇尾的情況,教師可以隱藏高分作文的結尾讓學生自行思考。針對寫作訓練開頭與結尾的拿捏,要根據文章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形式進行思考。此外,為了訓練學生的文筆,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日記和周記的方法為學生積累日常寫作素材。當然,作文的要求并不能簡單地歸結到實用意義的開頭和結尾上。不同類型的文章必然存在不同的得分點,學生要找到象征性主題來突出重點。而當學生遇到象征性作文時,應使用敘述手法來描寫,從而突出作文的中心,加深作文的含義,深化作文的高度。例如,某年的高考作文主要是以“父親的肩膀”作為主旨,這樣一來,寫作范圍較為廣泛,因此要求也相應寬限了很多,有助于學生發揮想象空間。而該篇作文是一篇象征性的作文類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性的聯想,如肩膀象征著責任,象征著承擔等,這樣就可以深化作文的含義,并讓作文變得更加的精彩。總之,作文的教學是對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文字水的提煉,在學生掌握良好作文能力的前提下,多從現實生活中思考和總結,通過寫博客、發微博、常演講等,慢慢地磨練出實用性強且富于哲理的優美語句。
3.推薦實用閱讀事例,拓展引用范圍
如果高中作文的教學僅靠課本知識寫作,那么無疑會形成一種創作制約力。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并推薦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讀物,才能拓展學生作文中的事例引用范圍。如勵志傳記、名人事跡等,這些事例在高考的作文寫作中將大量運用。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慣,把閱讀量提高,閱讀素材增加,才能在寫作過程中隨手拈來,運用自如。我在作文的教學課堂上很喜歡為學生推薦《名人傳》這本書,其作文素材量巨大,且在很多開頭與結尾的撰寫上都符合高中作文事例的運用,實用性強。
三、加強高中作文教學的創新性
1.作文教學創新的有效途徑
從實際教學的角度出發,作文具有創新性,不僅有利于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擴展學生的寫作視野,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因此,教師應優化自身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寫作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時,可引導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搜尋寫作素材,且只有懂得去觀察生活,去感悟生活,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也才能寫出更加新穎的作文。同時,為了對學生寫作想象力進行培養,激發學生的寫作發散思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音樂、繪畫作品以及照片等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或者為學生搭建一個寫作臺,并鼓勵學生主動去創作,然后選擇一些優秀的作為推薦至學校的期刊上、論壇上或者幫助學生將作文投稿至雜志社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主動性與積極性。另外,教師也可以組建一個交流群,并介紹其他班級的語文教師加入群里,點評學生的作文,并給出寶貴的建議,從而讓學生不斷優化自身的寫作能力。
2.指點選題立意技巧,定題別具一格
保?寫作文題與思路具有創意性,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文,在選題和立意的技巧培訓上,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水。首先,題目是一篇創新作文最直接的表現點,既要提煉出整篇文章的寓意,又要具有新穎性,使老師和學生有閱讀下去的欲望。比如,作文教材中《向青春舉杯》的題目,直接將格調上升到勵志向上的立意上,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思維傾向,而如果題目改為《感悟青春》《抒寫青春》等,則過于淡和普遍。教師要善于在選題和立意上為學生進行引導,從表象的素材中提煉出鮮明有趣的主題,可以是贊美,也可以是鞭撻,亦或是抨擊,總之,主題的創新在寫作創新工作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與寫作直接掛鉤,是整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在情感線索。創新的引用還要貫穿始終,但必須緊扣中心,在表述描寫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我從長時間的高中作文教學中發現,在學生作文選題立意的階段進行及時正確的指導,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寫作創新能力。
3.努力攻克重要踩分點,提煉作文風格
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形成自己特有的寫作風格,在大的作文格局上取得突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對寫作的踩分點進行個人語言風格的展示。比如一篇關于野炊活動的記敘文,開頭一句通常交代事件,大多數學生會簡而言之以“今天天氣晴朗”開頭。這句開頭雖然將事件交代清楚了,但卻毫無新意。學生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寫作風格,如“和煦的陽光俏皮地透露著暖暖的氣息,為了享受這溫暖籠罩下的美好,我們班集體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一次野炊之旅。”教師在引導學生形成自己寫作風格的工作上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正確點評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個性化的風格表現力,同時引進更多的好詞佳句與修辭手段的利用,幫助學生形成自我寫作風格,從而提高作文寫作水。
總之,高中作文的實用性和創新性雙方面的提升并不是矛盾存在的,盡管以高考的視角去分析這兩者的輕重時,實用性應該成為更穩妥的寫作風格,但是要想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寫作水,獲取作文高分,離不開創新。教師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基本寫作能力,通過更多的訓練提升學生的審題和立意水,為學生灌輸更多的寫作技巧,使其懂得精準獲取題目關鍵點的技巧與方法,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風格和寫作上的語言表達優勢,在踩分點的重要環節上加以創新,不斷提升寫作水,寫出更多優秀的文章,盡快找到獲取高考作文高分的途徑。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