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寧中考歷史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一、單項選擇題,共12小題第1-9小題每小題1分,第10-12小題每題2分.共15分.
1.“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夷,一代英雄”這副對聯贊頌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繼光B.鄭成功C.林則徐D.鄧世昌
2.今年6月1日,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公司承認二戰期間侵犯中國勞工人權的歷史事實,正式向中國受害勞工謝罪.勞工問題只是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眾多罪行之一,下列事件最能體現日本法西斯滅絕人性暴行的是( )
A.九一八事變B.七七事變C.八一三事變D.南京大屠殺
3.1947年夏,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揭開這一序幕的軍事行動是( )
A.百團大戰B.轉戰陜北C.挺進大別山D.解放南京
4.“國王只是擺設,如同冰激凌上的一坨奶油.”對英國這一現象產生關鍵影響的法律文獻是( )
A.《人權宣言》B.《獨立宣言》C.《權利法案》D.《1787年憲法》
5.1914年6月,一個偶發事件點燃了一場燃遍全球的戰火,這個偶發事件是( )
A.薩拉熱窩事件B.凡爾登戰役C.國會縱火案D.德國突襲波蘭
6.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這張知識卡片記錄的是( )
A.華盛頓會議B.慕尼黑會議C.雅爾塔會議D.巴黎和會
7.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憤怒,為打敗法西斯,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共同簽署了( )
A.《大西洋憲章》B.《聯合國家宣言》C.《開羅宣言》D.《波茨坦公告》
8.原子能工業、電子計算機工業和激光工業逐漸成為戰后美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這說明戰后美國經濟發展( )
A.科技含量高B.起伏變化大C.速度比較快D.債務負擔重
9.爵士樂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最具創新風格的音樂流派,它起源于( )
A.搖滾樂B.布魯斯C.非洲音樂D.古典音樂
10.毛澤東創作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一詩句集中體現了紅軍的( )
A.艱苦樸素精神B.盲目樂觀主義精神C.敢于創新精神D.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11.分析美國和德國的煤炭、鋼產量變化表,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國家美國德國
類別
煤炭鋼煤炭鋼
時間
1870-1879年4900萬噸38萬噸4600萬噸31萬噸
1910-1914年47400萬噸2657萬噸24700萬噸1479萬噸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B.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力C.兩大軍事對抗集團形成D.資產階級統治得到鞏固與擴大
12.羅斯福新政時期,先后出臺了《緊急銀行法》、《農業調整法》、《國家工業復興法》等法案.上述措施體現了“新政”的突出特點是( )
A.國家干預經濟B.恢復銀行信用C.發展對外貿易D.穩定社會秩序
二、材料選擇題(13題7分,14題8分,共15分)
13.文化的新舊更替,展示了人類社會的風云變幻,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歐洲歷史剛剛進入代的黎明期,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諸城升起的一片燦爛星云,成了中世紀和代的分水嶺.但丁、波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匯聚起來,從而產生嶄新的代文化.
--馬克?主編《世界文明史》(上
)
材料二(它)作為一場政治運動失敗了,但作為一場文化運動,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
--陳旭麓著《代中國社會的星辰代謝》
材料三《新青年》喊出的最響亮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民主”和“科學”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對立物是專制,科學的對立物是愚昧和迷信,這正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的惡果.
--金沖及著《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場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2)材料二是對哪一場運動的評價?“新學家們”指的是資產階級的哪一派別?
(3)《新青年》雜志是哪一場運動的主要陣地?根據材料三指出該運動斗爭的對象?
(4)以上三則材料所反映的運動有何共同的歷史作用?
14.16世紀初到19世紀中葉,東方逐漸在社會前進的競賽中輸給了西方,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朝的政權和皇帝的權力,在中國歷朝中是最為絕對的.明太祖廢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務…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隨時可以逮捕、拘禁、處死官吏與百姓…
朱元璋恢復科舉制度時,規定讀書人只能讀“四書”…因此,這個政權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專橫暴力.
材料二此時西方發生的兩件大事是大洋航道的開拓和新大陸的發現…舊大陸的人類因為新大陸的發現,忽然得到了一大批財富.發現這批財富的西歐白人,利用這些財富發展了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然后發展為代的帝國主義.
--以上材料均摘自許卓云著《中西文明的對照》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歸納“明朝的政權和皇帝的權力,在中國歷朝中是最為絕對的”的具體表現.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大洋航道的開拓和新大陸的發現”這一航海活動歷史上稱作什么?請列舉一位為此做出貢獻的航海家.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三這些變化出現的原因.
(4)根據上述三則材料,歸納“在社會前進的競賽中”東方落后的原因.
三、問答題
15.17世紀以后,英、美等國的擴張促進了非西方社會的現代化,當時,這些社會的統治者對西方的影響作出了回應,拒絕、改良或接受,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清朝早期與西方的交往,實際上遵循了拒絕主義的路線,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請指出其主要表現,(指出一點即可)但是,中國的閉關自守最終在19世紀中期被西方的武力打破,請舉出具體史實.
(2)19世紀60年代,面對西方的強勢沖擊,清朝的部分統治者試圖把現代化同中國社會本土文化的主要價值觀和體制結合起來,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改良主義請寫出這一歷史事件的名稱.你如何評價清政府的這次改良運動?
(3)日本的拒絕主義立場出于在1854年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的壓力下被迫開放門戶和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全面學習西方而告終.請任舉明治維新中日本政府向西方學習的一項措施,并說明其在推動日本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4)比較中國的“改良”和日本的“接受”兩種回應,他們的做法主要區別在哪里?
廣西南寧市中考歷史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共12小題第1-9小題每小題1分,第10-12小題每題2分.共15分.0
1.“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夷,一代英雄”這副對聯贊頌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繼光B.鄭成功C.林則徐D.鄧世昌
【考點】鄭成功收復臺灣.
【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鄭成功收復臺灣.
【解答】題目中“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夷,一代英雄”是敘述的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史實.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故選B.
【點評】理解和把握鄭成功的歷史成就.
2.今年6月1日,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公司承認二戰期間侵犯中國勞工人權的歷史事實,正式向中國受害勞工謝罪.勞工問題只是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眾多罪行之一,下列事件最能體現日本法西斯滅絕人性暴行的是( )
A.九一八事變B.七七事變C.八一三事變D.南京大屠殺
【考點】南京大屠殺.
【分析】本題考查了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史實.
【解答】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作為戰時陪都.日軍占領南京在六周之內,屠殺中國軍民三十萬人以上,最能體現日本法西斯滅絕人性暴行.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史實.
3.1947年夏,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揭開這一序幕的軍事行動是( )
A.百團大戰B.轉戰陜北C.挺進大別山D.解放南京
【考點】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分析】本題考查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重點掌握其歷史意義.
【解答】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故選C.
【點評】要熟記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深切感受老一代黨的的智慧.
4.“國王只是擺設,如同冰激凌上的一坨奶油.”對英國這一現象產生關鍵影響的法律文獻是( )
A.《人權宣言》B.《獨立宣言》C.《權利法案》D.《1787年憲法》
【考點】《權利法案》.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知識點.
【解答】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限制了國王的權力,從此,英國國王成為擺設.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的理解能力.
5.1914年6月,一個偶發事件點燃了一場燃遍全球的戰火,這個偶發事件是( )
A.薩拉熱窩事件B.凡爾登戰役C.國會縱火案D.德國突襲波蘭
【考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知識點.
【解答】1914年6月,塞爾維亞的愛國青年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皇儲,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的導火索,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
6.
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這張知識卡片記錄的是( )
A.華盛頓會議B.慕尼黑會議C.雅爾塔會議D.巴黎和會
【考點】巴黎和會和凡爾賽體系.
【分析】本題考查巴黎和會相關知識.
【解答】依據題干知識卡片內容,結合所學可知是巴黎和會.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會議由英、法美三國控制.戰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19年6月,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
故選D.
【點評】建議學生重點識記巴黎和會的背景、時間、內容及影響.
7.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憤怒,為打敗法西斯,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共同簽署了( )
A.《大西洋憲章》B.《聯合國家宣言》C.《開羅宣言》D.《波茨坦公告》
【考點】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
【解答】為抵抗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打敗法西斯,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定《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最終形成.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屬基礎題.
8.原子能工業、電子計算機工業和激光工業逐漸成為戰后美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這說明戰后美國經濟發展( )
A.科技含量高B.起伏變化大C.速度比較快D.債務負擔重
【考點】戰后的美國經濟.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美國戰后經濟發展的有關內容.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原子能工業、電子計算機工業和激光工業都屬于高科技產業,說明美國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高.
故選A.
【點評】注意準確識記美國戰后經濟發展的原因和表現.
9.爵士樂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最具創新風格的音樂流派,它起源于( )
A.搖滾樂B.布魯斯C.非洲音樂D.古典音樂
【考點】現代音樂和電影.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現代音樂的認識.
【解答】爵士樂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最具創新風格的音樂流派,它起源于非洲音樂.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南部發展起來,不僅影響了其他流行音樂的形式,也影響了古典音樂的創作.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
10.毛澤東創作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一詩句集中體現了紅軍的( )
A.艱苦樸素精神B.盲目樂觀主義精神C.敢于創新精神D.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考點】紅軍長征.
【分析】本題考查了對長征精神的認識.
【解答】長征精神誕生于1934年開始的長征時期.其內涵包括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題目中的詩句體現了紅軍對困難的蔑視及克服困難的信心.所以體現了革命英雄主義.
故選D.
【點評】對詩句的正確理解與對紅軍長征精神的認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1.分析美國和德國的煤炭、鋼產量變化表,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國家美國德國
類別
煤炭鋼煤炭鋼
時間
1870-1879年4900萬噸38萬噸4600萬噸31萬噸
1910-1914年47400萬噸2657萬噸24700萬噸1479萬噸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B.第二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力C.兩大軍事對抗集團形成D.資產階級統治得到鞏固與擴大
【考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表格信息的解讀能力.
【解答】由表格可以看出,相比較1870-1879年美國和德國的煤炭和鋼的產量,1910-1914年兩國的煤炭和鋼的產量明顯增加,這充分說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ACD三項從表格中表現不出來,可排除.
故選B.
【點評】注意對表格信息的解讀,識記第二次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
12.羅斯福新政時期,先后出臺了《緊急銀行法》、《農業調整法》、《國家工業復興法》等法案.上述措施體現了“新政”的突出特點是( )
A.國家干預經濟B.恢復銀行信用C.發展對外貿易D.穩定社會秩序
【考點】羅斯福新政.
【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解答】依據題干信息“羅斯福新政時期,先后出臺了《緊急銀行法》、《農業調整法》、《國家工業復興法》等法案”結合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最大的特點是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與指導,即羅斯福新政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
故選A.
【點評】建議學生重點識記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與影響.
二、材料選擇題(13題7分,14題8分,共15分)
13.文化的新舊更替,展示了人類社會的風云變幻,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歐洲歷史剛剛進入代的黎明期,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諸城升起的一片燦爛星云,成了中世紀和代的分水嶺.但丁、波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匯聚起來,從而產生嶄新的代文化.
--馬克?主編《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它)作為一場政治運動失敗了,但作為一場文化運動,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
--陳旭麓著《代中國社會的星辰代謝》
材料三《新青年》喊出的最響亮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民主”和“科學”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對立物是專制,科學的對立物是愚昧和迷信,這正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的惡果.
--金沖及著《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場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2)材料二是對哪一場運動的評價?“新學家們”指的是資產階級的哪一派別?
(3)《新青年》雜志是哪一場運動的主要陣地?根據材料三指出該運動斗爭的對象?
(4)以上三則材料所反映的運動有何共同的歷史作用?
【考點】材料解析題;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運動;闡述見解題.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的知識點.
(2)本題考查的是戊戌變法的知識點.
(3)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知識點.
(4)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戊戌變法和新文化運動歷史作用的知識點.
【解答】(1)由材料“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匯聚起來,從而產生嶄新的代文化.”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但丁是文藝復興的杰出代表人物,被譽為文藝復興的先驅,其代表作品是《神曲》.
(2)由材料“作為一場文化運動,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變法運動的歷史.材料中的“新學家們”指的是掀起戊戌變法運動的資產階級維新派.
(3)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進步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由材料“民主的對立物是專制,科學的對立物是愚昧和迷信,這正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的惡果.”可知新文化運動反對的是愚昧、迷信和獨裁專制的封建統治.
(4)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性質的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歐洲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文化基礎.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啟蒙運動,促進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大解放運動,它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故答案為:
(1)文藝復興運動;《神曲》.
(2)戊戌變法運動;維新派.
(3)新文化運動;愚昧、迷信和獨裁專制的封建統治.
(4)都促進了人們的解放.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文藝復興、戊戌變法和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
14.16世紀初到19世紀中葉,東方逐漸在社會前進的競賽中輸給了西方,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朝的政權和皇帝的權力,在中國歷朝中是最為絕對的.明太祖廢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務…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隨時可以逮捕、拘禁、處死官吏與百姓…
朱元璋恢復科舉制度時,規定讀書人只能讀“四書”…因此,這個政權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專橫暴力.
材料二此時西方發生的兩件大事是大洋航道的開拓和新大陸的發現…舊大陸的人類因為新大陸的發現,忽然得到了一大批財富.發現這批財富的西歐白人,利用這些財富發展了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然后發展為代的帝國主義.
--以上材料均摘自許卓云著《中西文明的對照》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歸納“明朝的政權和皇帝的權力,在中國歷朝中是最為絕對的”的具體表現.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大洋航道的開拓和新大陸的發現”這一航海活動歷史上稱作什么?請列舉一位為此做出貢獻的航海家.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三這些變化出現的原因.
(4)根據上述三則材料,歸納“在社會前進的競賽中”東方落后的原因.
【考點】材料解析題;明朝君權加強的措施;新航路的開辟;歷史開放性問題;闡述見解題.
【分析】(1)本題考查了明朝的政權和皇帝的權力.
(2)本題考查了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
(3)本題主要考查了工業革命對英國進出口的影響.
(4)本題考查了東方落后的原因.
【解答】(1)由材料一“皇帝直接管理政務…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隨時可以逮捕、拘禁、處死官吏與百姓…朱元璋恢復科舉制度時,規定讀書人只能讀‘四書’”可知,“明朝的政權和皇帝的權力,在中國歷朝中是最為絕對的”的具體表現有皇帝直接管理政務,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隨時可以逮捕、拘禁、處死官吏與百姓,讀書人只能讀“四書”.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大洋航道的開拓和新大陸的發現”這一航海活動指的是新航路的開辟.1492年,哥倫布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美洲被“發現”.1497年,達?伽馬開辟了從歐洲到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
(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從1814年到1835年,英國進口印度的棉布數量在迅速減少,而英國出口到印度的棉織品則迅速增加.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使機器大生產取代了手工勞動,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高,所以英國的出口猛增.
(4)由上述材料可知,東方代落后的原因有政治制度落后,西方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而東方國家還在封建道路上徘徊.西方國家進行了工業革命,而東方國家仍然是手工勞動.
故答案為:
(1)皇帝直接管理政務,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隨時可以逮捕、拘禁、處死官吏與百姓,讀書人只能讀“四書”.
(2)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任答一個即可)
(3)工業革命的影響.
(4)政治制度落后,經濟發展落后.(答出一點即可)
【點評】識記中國明朝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識記新航路開辟和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
三、問答題
15.17世紀以后,英、美等國的擴張促進了非西方社會的現代化,當時,這些社會的統治者對西方的影響作出了回應,拒絕、改良或接受,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清朝早期與西方的交往,實際上遵循了拒絕主義的路線,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請指出其主要表現,(指出一點即可)但是,中國的閉關自守最終在19世紀中期被西方的武力打破,請舉出具體史實.
(2)19世紀60年代,面對西方的強勢沖擊,清朝的部分統治者試圖把現代化同中國社會本土文化的主要價值觀和體制結合起來,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改良主義請寫出這一歷史事件的名稱.你如何評價清政府的這次改良運動?
(3)日本的拒絕主義立場出于在1854年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的壓力下被迫開放門戶和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全面學習西方而告終.請任舉明治維新中日本政府向西方學習的一項措施,并說明其在推動日本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4)比較中國的“改良”和日本的“接受”兩種回應,他們的做法主要區別在哪里?
【考點】闡述見解題;閉關鎖國政策;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
【分析】(1)本題考查了清朝“閉關鎖國”的相關知識.
(2)本題考查了洋務運動及其作用.
(3)本題考查了明治維新的內容及作用.
(4)本題考查了中國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的區別.
【解答】(1)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只開廣州一處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管理貿易.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被迫對外開放.
(2)據所學知,19世紀60年代清朝的部分統治者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指導進行的運動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代化開辟了道路.
(3)據所學知,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在經濟上,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代工業.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4)中國的洋務運動的“改良”,實質上是仍然堅持原來的封建制度,而日本的明治維新的“接受”,實質上是實現了社會的轉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故答案為:
(1)表現:只開廣州一處為對外通商口岸;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2)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代化開辟了道路.
(3)在經濟上,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代工業;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任答一點即可);作用: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4)中國:仍然堅持原來的封建制度;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點評】識記中國閉關鎖國的相關知識,識記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