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中考歷史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中考歷史在考點內容及能級要求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更新了“考查內容及能級要求”的表述方式,考慮了2016屆初中畢業生使用的實驗教科書的單元順序,突出了單元內歷史常識的內在要素之間的聯系,適度減少了割裂歷史常識的現象。
考點數量由原240個減少到194個。“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的并立”“宋代的都市生活”“京師大學堂的開辦與科舉制度的廢除”“中美關系正常化”“《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宣言》”“凡爾登戰役”等8個考點考查能級由理解變為識記;“九一八事變”等1個考點考查能級由識記升為理解。與相比,明確了評價的各項指標與操作要求。如:歷史學科試卷的難度系數控制在0.8左右,試題的難度結構是7∶2∶1。
調整了“題型比例及題
型樣例”“考前檢測及樣卷訓練”欄目內容,更新了中考復的訓練資源,考生要把這些盡量搞扎實。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 )
A.黃帝B.老子C.孔子D.董仲舒
2.如圖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
A.《史記》B.《蘭亭序》C.《資治通鑒》D.《紅樓夢》
3.“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微之際.”“進士科”的作用是( )
A.鞏固了西周統治B.改善了選官制度
C.加強了經濟交流D.妨礙了中外往外
4.宋代,在主要港口設立的市舶司的職能是( )
A.主持變法B.監察百官C.管理海外貿易D.執行削藩政策
5.下列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舉措,按實施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設置臺灣府②設置伊犁將軍③設置駐藏大臣④簽訂《尼布楚條約》
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6.“鄧世昌毅然下令、開足馬力,直沖敵艦,決心與敵人同歸于盡.”有此場景的史實是( )
A.虎門銷煙B.太天國運動C.黃海大戰D.義和團運動
7.洋務運動為中國的代化開辟了道路,主要表現在( )
A.編成《海國圖志》B.創辦代企業
C.興辦新式學堂D.結束封建帝制
8.下列歷史現象中,促進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是( )
A.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B.西安事變的和解決
C.百團大戰的發動D.“雙十協定”的簽訂
9.“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大規模建設的重點”.據此,我國開始實施( )
A.土地改革B.第一個五年計劃
C.農業合作化運動D.“大躍進”運動
10.如圖所示現象,主要反映了( )
A.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B.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D.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
11.“香港特別行政區除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族和國徽外,還可使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基本法》的此條款體現了(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和共處五項原則
C.“求同存異”方針D.“一國兩制”構想
12.“他為了我國的核武器研制事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斗了28年”.“他”是( )
A.鄧稼先B.雷鋒C.焦裕祿D.袁隆
13.下列社會生活現象中,最有可能出現在*新時期的是( )
A.強令男子剪發辮B.新禮服代替翎頂補服
C.歡慶新中國成立D.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
14.“它繁榮的奴隸制經濟、典型的民主政治和輝煌的文化藝術,一直為后世所贊嘆.”引文贊嘆的是( )
A.古代埃及B.古巴比倫C.雅典城邦D.亞歷山大帝國
15.“通過封建契約和分封儀式,如臣服禮、授職禮,領主和附庸形成依附關系.”材料體現的制度是( )
A.種姓制度B.共和制
C.西歐封建等級制度D.聯邦制
16.基督教的經典是( )
A.《圣經》B.《古蘭經》C.《天方夜譚》D.《格爾尼卡》
17.《神曲》所表達的是( )
A.忍耐服從B.人文主義C.三權分立學說D.相對論
18.“英王的權力不再是固有的和絕對的,而是來源于議會的承認和同意.”這一現象確立的標志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B.《權利法案》的頒布
C.來克星頓槍聲的響起D.《獨立宣言》的發表
19.“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開放,…對歐洲人是有利的,但對其他地方的人則意味著災難.”下列不屬于“災難”的是( )
A.增加資本積累B.喪失精壯勞力
C.淪為殖民地D.土著居民遭屠殺
20.19世紀中期,遭受殖民主義侵略的亞洲人民掀起的解放運動是( )
A.攻占巴士底監獄B.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C.印度民族大起義D.中國的辛亥革命
21.19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直接目的是( )
A.確立民主政體B.扭轉內戰戰局C.避免國家分裂D.建立壟斷組織
22.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是( )
A.廢除君主專制B.擺脫民族危機C.“廢藩置縣”D.發展資本主義
23.他“不僅創作了無與倫比的俄國生活的圖畫,而且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用”.他是( )
A.
牛頓B.
伏爾泰
C.
恩格斯D.
列夫、托爾斯泰
24.“集體化和導致農村衰敗的過度糧食征購,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饑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評述的應是( )
A.十月革命的國內意義B.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過程D.赫魯曉夫改革的實際效果
25.“這次技術革命以群體形式出現,形成一個多層的、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的高技術群.”“這次技術革命”的核心是( )
A.手工工場的出現B.瓦物改良蒸汽機的問世
C.電子的廣泛應用D.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第26題10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3分,共35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26.閱讀下列示意圖
(1)結合所學知識,完成探究活動.
(2)上述示意圖體現的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有哪些?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國無產階級最早產生在19世紀中葉的外國在華企業中,隨后又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清朝官辦的企業和70年代興起的民族資本企業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萬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已達200萬人以上.
??《中國共產黨歷史》
材料二新文化運動和學生愛國運動是互為因果的.新文化運動使青年們擺脫封建傳統的束縛,對國家危亡境遇的警覺,更使青年們認真考慮…以什么來救中國.…經過五四運動,介紹、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又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材料三6月3日,北洋軍閥政府大規模逮捕學生,激起了民眾的強烈義憤,工人、商人也參加到示威群眾中來.…廣大的工人階級參加了五四運動,并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中國歷史》
請回答:
(1)材料一認為,中國無產階級最早產生于何時?從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數有何新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
(2)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和口號分別是什么?據材料二,歸納其主要影響.
(3)五四運動爆發在何地?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6月3日”前后,運動的主力分別是什么?
(4)綜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
28.殘酷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曾經促使人們對民族國家和戰爭的反思達到空前的程度.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特勒是通過許諾解決失業問題、砸碎《凡爾賽和約》的枷鎖…贏的支持的;…大蕭條為他贏得了狂熱的聽眾…,因為他為他們的不幸找到了替罪羊.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整個歐洲遭受了幾乎是致命的打擊.…導致了歐洲的整體衰落.不in如此,歐洲還被蘇聯和美國劃分為東西兩大勢力范圍,…只有走聯合之路.于是,從經濟上的煤鋼聯合入手,啟動了西歐的聯合進程.
?《世界代史》
材料三1986年共同體的年民國生產總值高達2.6萬億美元,…共同體代表西歐,已成為西方世界美、歐、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世界史•現代史編》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凡爾賽和約》”是那一國際會議簽訂的?這一會議的操縱國中有那兩個歐洲國家?“大蕭條”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東西兩大勢力范圍”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據材料二,歸納促使西歐啟動聯合進程的主要因素.
(3)對比材料一、二,二戰前后西歐國家間關系有何不同?
(4)材料三中“共同體”指的是那一組織?據材料三,列舉共同體的經濟發展狀況.
(5)綜上所述,概括二戰前后西歐國家間關系的不同影響.
江蘇省南京市中考歷史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 )
A.黃帝B.老子C.孔子D.董仲舒
【考點】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題考查孔子.
【解答】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
故選C.
2.如圖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
A.《史記》B.《蘭亭序》C.《資治通鑒》D.《紅樓夢》
【考點】司馬遷與《史記》.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史記》的相關內容.
【解答】《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大部分.
故選A.
3.“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微之際.”“進士科”的作用是( )
A.鞏固了西周統治B.改善了選官制度
C.加強了經濟交流D.妨礙了中外往外
【考點】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科舉制的認識.
【解答】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根據所學可知,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從此,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選官;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地方集中到朝廷.故進士科的設置,改善了選官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故選B.
4.宋代,在主要港口設立的市舶司的職能是( )
A.主持變法B.監察百官C.管理海外貿易D.執行削藩政策
【考點】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
【解答】宋代商品經濟繁榮,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宋代的海外貿易發達.為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設置市舶司.
故選C.
5.下列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舉措,按實施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設置臺灣府②設置伊犁將軍③設置駐藏大臣④簽訂《尼布楚條約》
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考點】清朝在臺灣的建制;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定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冊封達賴、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
【分析】本題考查了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舉措時間.
【解答】①設置臺灣府是在康熙帝時,1684年,②設置伊犁將軍是在乾隆帝時;③設置駐藏大臣是在雍正帝時;④簽訂《尼布楚條約》是在康熙帝時1689年.
故選A.
6.“鄧世昌毅然下令、開足馬力,直沖敵艦,決心與敵人同歸于盡.”有此場景的史實是( )
A.虎門銷煙B.太天國運動C.黃海大戰D.義和團運動
【考點】甲午中日戰爭.
【分析】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海戰的史實.
【解答】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遭到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艦沖鋒向前,激戰中,致遠艦多處中彈,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直沖敵艦,日艦躲避,同時施放魚雷,擊中致遠艦,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犧牲.
故選C.
7.洋務運動為中國的代化開辟了道路,主要表現在( )
A.編成《海國圖志》B.創辦代企業
C.興辦新式學堂D.結束封建帝制
【考點】洋務運動.
【分析】本題考查了洋務運動,又稱晚清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解答】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于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后,洋務派又在“富國”口號之后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于采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項目.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促使中國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所以題干描述的是創辦代企業,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ACD.
故選B.
8.下列歷史現象中,促進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是( )
A.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B.西安事變的和解決
C.百團大戰的發動D.“雙十協定”的簽訂
【考點】西安事變.
【分析】本題考查西安事變.
【解答】西安事變的和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故選B.
9.“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大規模建設的重點”.據此,我國開始實施( )
A.土地改革B.第一個五年計劃
C.農業合作化運動D.“大躍進”運動
【考點】一五計劃.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一五計劃.
【解答】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大規模建設的重點”.1953年?1957年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故選B.
10.如圖所示現象,主要反映了( )
A.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B.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D.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
【考點】對外開放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經濟特區的設立.
【解答】根據圖片信息可知,1980年,我國在廣東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國家給予優惠的經濟政策,吸收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現代化建設.深圳在短短幾年內,國民生產總值猛增,從一個小漁村建成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
故選A.
11.“香港特別行政區除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族和國徽外,還可使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基本法》的此條款體現了(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和共處五項原則
C.“求同存異”方針D.“一國兩制”構想
【考點】“一國兩制”的構想及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的認識.
【解答】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香港特別行政區除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族和國徽外,還可使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根據所學可知,“一國兩制”構想是針對港澳臺問題提出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實行*制度,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故選D.
12.“他為了我國的核武器研制事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斗了28年”.“他”是( )
A.鄧稼先B.雷鋒C.焦裕祿D.袁隆
【考點】*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題考查*時期英模人物.
【解答】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故選A.
13.下列社會生活現象中,最有可能出現在*新時期的是( )
A.強令男子剪發辮B.新禮服代替翎頂補服
C.歡慶新中國成立D.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
【考點】歷史文化常識;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俗的變化;新中國成立.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社會生活的知識點.
【解答】A、強令男子剪發辮發生于辛亥革命后.B、新禮服代替翎頂補服發生于辛亥革命后.C、歡慶新中國成立發生于新中國成立時期.D、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發生于*新時期.
故選D.
14.“它繁榮的奴隸制經濟、典型的民主政治和輝煌的文化藝術,一直為后世所贊嘆.”引文贊嘆的是( )
A.古代埃及B.古巴比倫C.雅典城邦D.亞歷山大帝國
【考點】雅典民主政治.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評價.
【解答】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了古代世界的頂峰.
故選C.
15.“通過封建契約和分封儀式,如臣服禮、授職禮,領主和附庸形成依附關系.”材料體現的制度是( )
A.種姓制度B.共和制
C.西歐封建等級制度D.聯邦制
【考點】西歐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
【分析】本題考查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
【解答】據所學知,在中世紀的歐洲,等級制度森嚴,通過封建契約和分封儀式,如臣服禮、授職禮,領主和附庸形成依附關系,這種關系的實質在最初的時候是一種土地和兵役之間的交換.
故選C.
16.基督教的經典是( )
A.《圣經》B.《古蘭經》C.《天方夜譚》D.《格爾尼卡》
【考點】基督教的產生與傳播.
【分析】本題考查三大宗教.
【解答】據所學知識,1世紀,耶穌在巴基斯坦一帶創立了基督教,基督教的經典是《圣經》.
故選A.
17.《神曲》所表達的是( )
A.忍耐服從B.人文主義C.三權分立學說D.相對論
【考點】文藝復興運動.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神曲》的認識.
【解答】詩人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創作了《神曲》,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天主教會的厭惡,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作品所表達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即以人為本,把人、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它打破了天主教會和封建專制的精神束縛.
故選B.
18.“英王的權力不再是固有的和絕對的,而是來源于議會的承認和同意.”這一現象確立的標志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B.《權利法案》的頒布
C.來克星頓槍聲的響起D.《獨立宣言》的發表
【考點】《權利法案》.
【分析】本題考查《權利法案》的知識.
【解答】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增加了議會的權利,限制了國王的權利,開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這與材料“英王的權力不再是固有的和絕對的,而是來源于議會的承認和同意.”中的意思相符.
故選B.
19.“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開放,…對歐洲人是有利的,但對其他地方的人則意味著災難.”下列不屬于“災難”的是( )
A.增加資本積累B.喪失精壯勞力
C.淪為殖民地D.土著居民遭屠殺
【考點】新航路的開辟.
【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
【解答】依據題干內容“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開放,…對歐洲人是有利的,但對其他地方的人則意味著災難.”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讓歐洲人占據了大片殖民地,掠奪了大量財富,將這些財富轉變為資本原始積累.而選項B喪失精壯勞力、C淪為殖民地和D土著居民遭屠殺屬于新航路給其它地方的人帶來的災難.
故選A.
20.19世紀中期,遭受殖民主義侵略的亞洲人民掀起的解放運動是( )
A.攻占巴士底監獄B.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C.印度民族大起義D.中國的辛亥革命
【考點】印度民族大起義.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知識點.
【解答】19世紀中期,即1857??1859年,章西女王等領導印度人們掀起了民族起義,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
故選C.
21.19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直接目的是( )
A.確立民主政體B.扭轉內戰戰局C.避免國家分裂D.建立壟斷組織
【考點】《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北戰爭的知識點.
【解答】南北戰爭爆發后,由于南方準備充分,因此戰爭初期,北方接連失利,為扭轉戰爭的局面,1861年,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故選B.
22.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是( )
A.廢除君主專制B.擺脫民族危機C.“廢藩置縣”D.發展資本主義
【考點】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比較.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1861年年改革和明治維新的知識點,應把握1861年改革和明治維新的有關知識.
【解答】俄國通過1861年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逐步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故選D.
23.他“不僅創作了無與倫比的俄國生活的圖畫,而且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用”.他是( )
A.
牛頓B.
伏爾泰
C.
恩格斯D.
列夫、托爾斯泰
【考點】代文學.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代文學.
【解答】題干里的“俄國生活的圖畫”是解題的關鍵,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偉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戰爭與和》、《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這些作品描寫了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圖景,深刻揭露了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俄國的矛盾.
故選D.
24.“集體化和導致農村衰敗的過度糧食征購,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饑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評述的應是( )
A.十月革命的國內意義B.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過程D.赫魯曉夫改革的實際效果
【考點】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有關內容.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寧逝世后,由斯大林領導蘇聯的*,逐漸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也就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在進行*時重點發展重工業,在農村推行集體化,過度剝削農民,導致了1932?1933年的饑荒和疾病蔓延.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過程.
故選C.
25.“這次技術革命以群體形式出現,形成一個多層的、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的高技術群.”“這次技術革命”的核心是( )
A.手工工場的出現B.瓦物改良蒸汽機的問世
C.電子的廣泛應用D.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考點】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發展特點及用途.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關內容.
【解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是以群體形式出現,形成一個多層次、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的高科技群.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故選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第26題10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3分,共35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26.閱讀下列示意圖
(1)結合所學知識,完成探究活動.
(2)上述示意圖體現的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有哪些?
【考點】材料解析題;赤壁之戰;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北魏孝文帝改革;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隋朝的建立.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發展的知識點.
(2)本題考查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發展趨勢的知識點.
【解答】(1)208年,赤壁之戰以后,曹操退守黃河流域,不敢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進占四川.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北魏建立后,先后吞并了北方地區的幾個割據政權.439年,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時期,為了學習漢族地區的先進文化,孝文帝進行了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北朝賈思勰的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是占有重要地位.西晉后期以來,許多北方人遷入江南地區,為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589年,隋朝統一南北,結束了我國南北朝時期分裂對峙的局面.
(2)東漢以后,我國進入了三國鼎立時期;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被西晉統一;西晉的統一是短暫的,此后我國進入了政權并立的南北朝時期.589年,隋朝結束了南北朝政權并立的局面,重新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江南地區得到開發,民族融合的趨勢進一步加強.因此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特征是:由政權的分立逐步走向國家統一;江南地區逐步開發;民族融合趨勢不斷加強.
故答案為:
(1)①赤壁之戰.②魏.③黃河.④孝文帝.⑤齊民要術.⑥北方.⑦經濟重心.⑧隋.
(2)政權分立到國家統一;江南逐步開發(民族融合趨勢不斷加強).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國無產階級最早產生在19世紀中葉的外國在華企業中,隨后又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清朝官辦的企業和70年代興起的民族資本企業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萬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已達200萬人以上.
??《中國共產黨歷史》
材料二新文化運動和學生愛國運動是互為因果的.新文化運動使青年們擺脫封建傳統的束縛,對國家危亡境遇的警覺,更使青年們認真考慮…以什么來救中國.…經過五四運動,介紹、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又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材料三6月3日,北洋軍閥政府大規模逮捕學生,激起了民眾的強烈義憤,工人、商人也參加到示威群眾中來.…廣大的工人階級參加了五四運動,并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中國歷史》
請回答:
(1)材料一認為,中國無產階級最早產生于何時?從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數有何新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
(2)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和口號分別是什么?據材料二,歸納其主要影響.
(3)五四運動爆發在何地?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6月3日”前后,運動的主力分別是什么?
(4)綜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
【考點】材料解析題;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闡述見解題.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無產階級產生和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知識點.
(2)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知識點.
(3)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知識點.
(4)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知識點.
【解答】(1)由材料“中國無產階級最早產生在19世紀中葉的外國在華企業中”,可知中國無產階級最早產生于19世紀中葉.由材料“到1914年,增加到100萬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已達200萬人以上.”可知從1914年到1919年,工人階級的人數由100萬人以上增加到200萬人以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導致了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
(2)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進步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由材料“新文化運動使青年們擺脫封建傳統的束縛,對國家危亡境遇的警覺,更使青年們認真考慮…以什么來救中國.…經過五四運動,介紹、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又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可知新文化運動促進了青年們的解放,啟發青年們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3)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演講,游行示威,掀起了五四運動.由材料“6月3日,北洋軍閥政府大規模逮捕學生,激起了民眾的強烈義憤,工人、商人也參加到示威群眾中來.…廣大的工人階級參加了五四運動,并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可知:6月3日前,五四運動的主力是愛國的學生;6月3日以后,五四運動主力轉變為無產階級.
(4)代以來,工人階級隊伍的發展、壯大,并在五四運動中登上歷史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故答案為:
(1)19世紀中葉.由100萬人以上增加到200萬人以上.民族工業進入“黃金時代”.
(2)1915年.民主、科學.解放了青年們的;啟發青年們探索救國的真理.
(3)北京.學生;工人.
(4)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28.殘酷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曾經促使人們對民族國家和戰爭的反思達到空前的程度.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特勒是通過許諾解決失業問題、砸碎《凡爾賽和約》的枷鎖…贏的支持的;…大蕭條為他贏得了狂熱的聽眾…,因為他為他們的不幸找到了替罪羊.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整個歐洲遭受了幾乎是致命的打擊.…導致了歐洲的整體衰落.不in如此,歐洲還被蘇聯和美國劃分為東西兩大勢力范圍,…只有走聯合之路.于是,從經濟上的煤鋼聯合入手,啟動了西歐的聯合進程.
?《世界代史》
材料三1986年共同體的年民國生產總值高達2.6萬億美元,…共同體代表西歐,已成為西方世界美、歐、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世界史•現代史編》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凡爾賽和約》”是那一國際會議簽訂的?這一會議的操縱國中有那兩個歐洲國家?“大蕭條”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東西兩大勢力范圍”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據材料二,歸納促使西歐啟動聯合進程的主要因素.
(3)對比材料一、二,二戰前后西歐國家間關系有何不同?
(4)材料三中“共同體”指的是那一組織?據材料三,列舉共同體的經濟發展狀況.
(5)綜上所述,概括二戰前后西歐國家間關系的不同影響.
【考點】材料解析題;巴黎和會和凡爾賽體系;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點與影響;歐盟的成立;美蘇爭霸和兩極格局;歷史開放性問題;闡述見解題.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巴黎和會和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的相關內容;
(2)本題考查的是兩極格局的相關內容;
(3)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準確理解能力;
(4)本題考查的是歐共體的相關內容;
(5)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答】(1)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召開了巴黎和會,起主導作用的國家有英法美,屬于歐洲的是英國和法國.1929年?1933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起嚴重的政治危機,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
(2)二戰后,形成美蘇稱霸世界的兩極格局.在兩極格局下,歐洲國家從屬于美國,為保證自己的安全和提高國際地位,歐洲國家認識到只有聯合起來.
(3)二戰中,歐洲國家分屬不同的陣營,相互對抗戰爭,二戰后,歐洲國家走上聯合,促進了歐洲的一體化,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于經濟的發展.
(4)1967年,法、德、荷等國聯合起來成立歐洲共同體;依據材料可知,1986年歐洲共同體的年國民生產總值高達2.6萬億美元,已成為西方世界美、歐、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5)從歐洲國家二戰前后的歷史可以看出,國家之間的合作可以實現“雙贏”和“多贏”,國家之間的對抗只能損害各自的利益.
故答案為:
(1)巴黎和會.英、法.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
(2)兩極格局.二戰的打擊(或歐洲的衰落),冷戰的影響;
(3)對抗,聯合;
(4)歐洲共同體,年國民生產總值高達2.6萬億美元,已成為西方世界美、歐、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5)對抗俱損,聯合雙贏.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