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貢中考物理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自貢市中考物理試卷(帶解析)
一、選擇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有關聲的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
A.聽錄音時,調節音量旋鈕實質是改變聲音的語調
B.真空也能傳聲
C.“靜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噪聲是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的污染之一
考點:響度;聲音的傳播條件;噪聲及來源;防治噪聲的途徑..
專題:聲現象.
分析:調節音量旋鈕是改變聲音的強弱;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種: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阻斷噪聲的傳播;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解答:解:A、聽錄音時,調節音量旋鈕是改變聲音的強弱,即響度,故A錯誤;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B錯誤;
C、禁止鳴笛是從聲源處禁止噪聲的產生,即在聲源處減弱,故C錯誤;
D、噪聲是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的污染之一,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樂音三要素、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是一道聲學基礎題.
2.(2分)(2015•自貢)冰在熔化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內能不變,比熱容不變
B.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C.比熱容,內能,溫度都不變
D.比熱容變大,內能增加,溫度升高
考點: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比熱容的概念..
分析:冰在熔化過程溫度不變,但需要繼續吸熱,所以內能增加,水的比熱容比冰的比熱容大,所以比熱容變化.
解答:解: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而溫度保持不變,但內能在增加,由于比熱容與物質的種類和物質所處的狀態有關,當冰熔化成水后,比熱容變大;
故選:B.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知道熔化過程的特點及不同物質比熱容不同.
3.(2分)(2015•自貢)下列現象中,能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
A.校園里花香四溢B.湖面上柳絮飄揚
C.公路上大霧彌漫D.工地上塵土飛揚
考點:擴散現象..
專題:分子熱運動、內能.
分析:(1)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這一現象說明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2)由于分子的體積很小,分子的運動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過氣味、顏色的變化來體現.
解答:解:(1)校園里花香四溢,是氣體分子運動的結果,A選項符合題意;
(2)柳絮、大霧、塵土都是肉眼可見的,它們的運動是物體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BCD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無論是液體還是固體,它們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要把它與物質運動區別開來.
4.(2分)(2015•自貢)將一根塑料繩一端扎緊,把繩盡可能撕成細絲,用手從上向下捋幾下,發現細絲張開了(如圖所示).細絲張開的原因是( )
A.異種電荷相互吸引B.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C.分子間相互排斥D.分子間相互吸引
考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專題:電流和電路.
分析:用手摩擦塑料繩時,由于摩擦生電而使塑料繩帶上同種電荷,由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可知張開的原因.
解答:解:通過摩擦后,塑料繩帶上了同種電荷,因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從而使細絲張開.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要求學生掌握摩擦起電及電荷間相互作用的相關知識.
5.(2分)(2015•自貢)一女同學從遠處走一直立的穿衣鏡(面鏡)的過程中,她在鏡中的像的大小將( )
A.逐漸變大B.逐漸變小C.不變D.無法確定
考點: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
驗方案..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面鏡成像.
分析:根據面鏡成像特點可知面鏡成正立等大虛像,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大小相同.
解答:解:
面鏡成正立等大虛像,像和物體大小相同,所以人從遠處走一直立的面鏡的過程中,她在鏡中的像的大小不變.
故選C.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分析解答.題中說的像的大小是真實的大小,而不是視覺上的大小,所以像的大小保持不變.
6.(2分)(2015•自貢)電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好多方便之處,但我們也要注意在用電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下面有關家庭安全用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電冰箱、洗衣機、空調之類的用電器,連入電路時應使用三孔插座
B.電燈開關應該連在燈泡與火線之間,這樣在檢修燈泡時才不易發生觸電事故
C.如果電線較粗的話,我們可以在裸露的電線上曬衣服
D.家里如果有較大功率的用電器,盡量不要同時使用,以免引起電線燃燒而引發火災
考點:安全用電原則..
專題:應用題;電與熱、生活用電.
分析:①大功率或帶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必須使用三孔插座來使其外殼接地,以防外殼帶電,危及人身安全;
②安裝電燈的開關,要考慮當開關斷開時,人觸摸燈泡是安全的;
③人接觸裸露的電線就會觸電,因此不能在上面搭晾衣服;
④家庭電路總功率過大時,容易引起導線發熱保險絲熔斷或空氣開關“跳閘”.
解答:解:
A、冰箱、洗衣機、空調等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其金屬外殼一定要通過三孔插座接地,以防用電器外殼帶電,會危及人身安全.此選項正確;
B、電燈開關安裝在火線上,當開關斷開時,燈泡與火線是斷開的,這樣在檢修燈泡時人接觸燈泡是安全的.此選項正確;
C、在裸露的電線上?晾衣服是非常危險的,人接觸不干燥的衣服容易觸電.此選項錯誤;
D、家里如果有較多的大功率用電器,盡量不要同時使用,以免因為電流產生的熱量太多,引起電線燃燒而引發火災.此選項正確.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電常識.只要同學們牢記安全用電常識,并正確規范操作,就不會有危險發生.
7.(2分)(2015•自貢)加油站常年掛著“請熄火加油”、“請不要使用手機”等標語,這樣要求是為了防止火花點燃汽油引起火災,因為在常溫下汽油容易( )
A.汽化B.液化C.凝華D.升華
考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專題: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之間會發生相互轉化,這就是物態變化;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解答:解:常溫下汽油容易由液態汽化(蒸發)為氣態,彌漫在空氣中.
故選A.
點評: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
8.(2分)(2015•自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用手從地面豎直提起水桶,手豎直向上的拉力對水桶做了功
B.提著水桶在路面上水向前移動一段路程,手豎直向上的拉力對水桶做了功
C.拋出手的鉛球在空中向前運動的過程中,推力對鉛球做了功
D.用力推一輛汽車,汽車靜止不動,推力在這個過程中對汽車做了功
考點:力是否做功的判斷..
專題:功、功率、機械效率.
分析:做功包含兩個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用手從地面提起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拉力做了功,該選項說法正確;
B、提著水桶水前進時,在水方向移動了距離,手的拉力沿豎直方向,所以拉力不做功,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拋出去的鉛球由于慣性在空中飛行,推力已消失,故推力沒有做功,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用力推汽車,沒有推動,沒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推力沒有做功,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A.
點評:明確三種情況不做功:一是有力無距離(例如:推而未動),二是有距離無力(靠慣性運動),三是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
9.(2分)(2015•自貢)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
B.通過裂變或聚變可以獲得核能
C.手機是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
D.我國的煤炭取之不盡,用之也無污染
考點:分子和原子組成物質;電磁波的傳播;核能;能源危機與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
專題:信息的傳遞;粒子與宇宙、材料世界;能源的利用與發展.
分析:(1)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2)核裂變和核聚變都能釋放能量,但是又有區別,對于核裂變是可控的;
(3)可見光、不可見光、無線電波都是電磁波;
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通過裂變或聚變可以獲得核能,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手機能發出電磁波也能接收電磁波,所以手機通信是利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煤炭是化石能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組成、電磁波的傳播、能源危機與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屬于基礎知識.
10.(2分)(2015•自貢)下列現象中,不屬于慣性現象的是( )
A.汽車急剎車時,乘客的身體會向前傾
B.火車啟動時,速度越來越大
C.從槍口射出的子彈在空中飛行
D.百米賽跑運動員到達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
考點:慣性現象..
專題:應用題;運動和力.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慣性的概念: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并且能運用慣性的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解答:解:A、汽車急剎車時,乘客的身體由于慣性,繼續保持原來的高速運動狀態不容易停下來,所以會向前傾,不符合題意.
B、火車啟動時,速度越來越大,這是由于牽引力大于阻力的原因,所以與慣性無關,故符合題意;
C、從槍口射出的子彈,初速度很大,在失去推力以后,由于慣性,仍然繼續向前運動很遠,不符合題意.
D、百米賽跑運動員到達終點后,由于運動員具有慣性不能立即停下來,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慣性現象,明確各選項的物理情景,知道各現象的原因,即可正確解題.
11.(2分)(2015•自貢)一個中學生向上拋出一個籃球,在籃球上升的過程中,籃球的( )
A.動能減少,重力勢能增加B.動能減少,重力勢能減少
C.動能增加,機械能增加D.動能增加,機械能不變
考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專題:應用題;機械能及其轉化.
分析:影響動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的高度,其中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在分析各個能量的變化時,根據各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解答:解:向上拋出的籃球,離開手后會繼續向上運動,則在上升的過程中籃球的質量不變,籃球的速度在不斷的減小,籃球距離地面的高度在不斷的變大,所以籃球在此過程中的動能變小,重力勢能變大.由于籃球在上升的過程中,與空氣摩擦,所以機械能減小.
故選A.
點評:此題從一個情境中展開,讓學生從實際的情境中分析出籃球速度和高度的變化,進而得出籃球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變化.
12.(2分)(2015•自貢)為杜絕操作工手指損傷事故的發生,某廠家設計制造的切紙機,必需將兩只手同時分別按住左、右開關,切紙機才能正常工作.下列電路設計中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考點:電路圖設計..
專題:電流和電路.
分析:串聯的各電路元件相互影響,不能獨立工作;并聯的各電路元件互不影響,能獨立工作;根據題意判斷兩開關的連接方式,然后選擇實驗電路.
解答:解:必需將兩只手同時分別按住左、右開關,切紙機才能正常工作,說明兩開關相互影響,不能獨立控制切紙機工作,由此可知,左、右開關和切紙機是串聯的,由圖示電路圖可知,C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要牢牢把握住關鍵字詞“必需、同時、才能”,從而判斷出兩個開關的連接方式是串聯.
13.(2分)(2015•自貢)空中飛翔的鳥對飛機構成了巨大威脅,鳥與飛機相撞引起機毀人亡的原因是( )
A.鳥飛行的速度很大
B.鳥飛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飛機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小
D.以飛機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大
考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專題:長度、時間、速度.
分析:解答此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①參照物的選擇.
②影響動能的因素有兩個:質量和速度.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它的動能越大.
解答:解:以相向而行的飛機為參照物,相同的時間內,鳥和飛機之間的距離變化很大,以飛機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大.
小鳥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所以鳥與飛機相撞引起事故.
故選D.
點評:靜止的物體和運動的物體都可以作為參照物.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如果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得出的結論可以不同.
14.(2分)(2015•自貢)如圖所示,在“○”處可以連接電流表或電壓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為使L1與L2串聯,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
A.a為電流表,b為電壓表,c為電流表
B.a為電壓表,b為電壓表,c為電流表
C.a為電流表,b為電流表,c為電壓表
D.a為電流表,b為電流表,c為電流表
考點:電流表的使用;電壓表的使用..
專題:電流和電路;電壓和電阻.
分析:(1)電流表與被測用電器串聯,并且在電路中相當于導線,去掉后對電路有影響;
(2)電壓表與被測用電器并聯,在電路中相當于開路,去掉后對電路沒有影響.
解答:解:
L1與L2串聯,由圖可知a表跟燈泡L1并聯,所以應為電壓表;b表與燈泡L2并聯,應為電壓表;c表跟燈泡L2串聯,所以應為電流表.
由上述可知選項A、C、D都不正確.
故選B.
點評:填電表題實際上就是判斷串并聯的過程,這類題還可以采用假設法,假設圓圈處去掉,判斷對電路是否有影響,有影響就填電流表,無影響就填電壓表.
15.(2分)(2015•自貢)將規格都是“220V100W”的一臺電風扇、一臺電視機和一把電烙鐵分別接入同一家庭電路中,通電時間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個用電器產生的熱量相同B.電風扇產生的熱量最多
C.電烙鐵產生的熱量最多D.電視機產生的熱量最多
考點:電熱..
專題:電與熱、生活用電.
分析:分別接入220V的電路中,三個用電器都正常工作,實際功率相同(等于額定功率)、通電時間相同,根據W=Pt可知消耗的電能相同,通過分析三種用電器使用時的能量轉化情況,找出產生熱量最多的用電器.
解答:解:因為U=220V,
所以三種用電器的實際功率:
P=P額=100W;
又因為W=Pt
所以三種用電器消耗的電能相同;
由于電視機將一部分電能轉化為光能,電風扇中的電動機將電能大部分轉化機械能,電烙鐵將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
則產生熱量最多的是電烙鐵.
故選C.
點評:電流做功的實質: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消耗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的過程,能分析三種用電器的能量轉化是本題的關鍵.
16.(2分)(2015•自貢)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80°,則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 )
A.40°B.50°C.80°D.100°
考點:光的反射定律..
專題:應用題;光的傳播和反射、面鏡成像.
分析:根據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和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叫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來解答此題.
解答:解: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80°時,則入射角為=40°,
則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90°?40°=50°.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和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7.(2分)(2015•自貢)下列裝置中是利用電磁感應工作的是( )
A.
電動機B.
揚聲器C.
電磁鐵D.動圈式話筒
考點:電磁感應..
專題:應用題;電動機、磁生電.
分析: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會產生感應電流;明確選擇項中提到的這四個電學設備的制成原理,然后與題目要求對應,從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A、電動機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的原理制成的,不符合題意;
B、揚聲器的里面有電磁鐵,它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的原理制成的,不符合題意;
C、電磁鐵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的原理工作的,故不符合題意;
D、動圈式話筒工作時,即人說話的聲音使得線圈在磁場中運動,結果是產生電流,利用電磁感應現象原理,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在電和磁這一部分中,學到了很多電學設備,每個設備的制成原理是經常考查的知識點,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這些基礎知識.
18.(2分)(2015•自貢)甲、乙、丙三個正方體,邊長之比為1:2:3,質量分別為3g、24g、36g,已知它們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個是空心的,則空心的正方體是( )
A.甲B.乙C.丙D.無法判斷
考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專題:密度及其應用.
分析:已知三個正方體是由同種物質制成的,如果都是實心的密度都相等,密度不同的就是空心的;設它們的邊長分別為1cm,2cm,3cm.然后可求它們的體積,根據密度公式求出各自的密度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解:甲、乙、丙三個正方體它們的邊長分別為1cm,2cm,3cm.
則它們的體積分別為:
V甲=(1cm)3=1cm3,V乙=(2cm)3=8cm3,V丙=(3cm)3=27cm3,
它們的密度分別為:
ρ甲===3g/cm3,ρ乙===3g/cm3,ρ丙==≈1.3g/cm3,
不相同的是丙,所以可以肯定丙是空心的.
故選:C.
點評:密度可以鑒別物質是否是空心的、還可以鑒別物質的種類.因為同種物質密度是一定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掌握密度知識很有必要的.
二、填空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計12分)
19.(3分)(2015•自貢)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有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實現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 做功 沖程.發動機運行前必須加潤滑油,是為了 減小摩擦 .某品牌汽車運行100km耗油8kg,這些汽油完全燃燒要放出 3.68×108 J的熱量.(汽車的熱值q=4.6×107J/kg)
考點:熱量的計算;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內燃機的四個沖程..
專題:簡答題;比熱容、熱機、熱值;重力、彈力、摩擦力.
分析:(1)內燃機的一個工作循環包括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其中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成內能,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成機械能;
(2)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3)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用公式Q=qm計算,其中q為燃料的熱值.
解答:解:(1)內燃機的四個沖程中,實現將機械能轉化成內能的是壓縮沖程;實現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做功沖程;
(2)發動機運行前必須加潤滑油,這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
(3)8kg汽油完全燃燒要放出的熱量:Q=qm=4.6×107J/kg×8kg=3.68×108J.
故答案為:壓縮;減小摩擦;3.68×108.
點評:本題考查了內燃機沖程的能量轉化、減小摩擦的方法和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的計算,是比較基本的問題,要重點掌握.
20.(2分)(2015•自貢)如圖甲所示,放在水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知當t=1s時,物體處于 靜止 狀態.t=5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4 N.
考點:力與圖象的結合;摩擦力的大小..
專題:運動和力.
分析:(1)從速度圖象中分析0?2s時物體的速度大小即可得出當t=1s時物體所處的狀態;
(2)首先從速度圖象中4?6s得出物體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對應的從F?t圖象中得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
解答:解:(1)由丙圖知:0?2s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零;則當t=1s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
(2)由丙圖知:4?6s時,物體勻速運動,
由乙圖知:4?6s內,推力:F=4N,
由于物體處于衡狀態,受衡力作用,由衡條件得:f=F=4N,
則在t=5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4N.
故答案為:靜止;4.
點評:v?t圖象、F?t圖象相結合,判斷出物體各段運動狀態,根據衡狀態中二力衡找出力的大小是本題的關鍵所在.
21.(2分)(2015•自貢)數碼相機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凸 透鏡.若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50mm,當被拍照的人到鏡頭的距離大于100mm時,會得到一個 倒立、縮小 的實像.
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專題:應用題;透鏡及其應用.
分析: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凸透鏡成像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
解答:解: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若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50mm,當被拍照的人到鏡頭的距離大于100mm時,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底片上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故答案為:凸;倒立縮小.
點評: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用是凸透鏡成像題的重要依據,一定要熟練掌握.
22.(2分)(2015•自貢)用如圖所示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為200N的物體,人對繩的拉力為125N,不計繩重和摩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0% .如果人的體重為550N,拉動過程中繩始終未斷裂,他用此滑輪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為 1000 N.
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專題:簡單機械;功、功率、機械效率.
分析:(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總功,有用功等于物體的重力乘以物體上升的高度,總功等于拉力乘以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2)當繩子的拉力和人的體重相等時,滑輪組所提升物體的物重最大;不計繩重和摩擦,利用F=(G物+G動)計算出動滑輪的重力;再利用F′=(G物′+G動)求最大物重.
解答:解:
(1)由圖可知,s=2h,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80%;
(2)在不計摩擦與繩重時,F=(G物+G動),即125N=(200N+G動),所以G動=50N,
因為人站在地面施加的最大拉力不可能大于自身重力,所以最大拉力為F′=550N,
F′=(G物′+G動),
即:550N=(G物′+50N),
最大物重:
G物′=1000N.
故答案為:80%;1000.
點評:明確s與h的關系后,利用公式求出機械效率;本題的易錯點在于,繩端的最大拉力取決于人的體重,而并非繩子的承受能力.
23.(3分)(2015•自貢)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恒為6V,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50Ω,電流在0.1A~0.4A之間時電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過此電子元件的電流與其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為使電子元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大阻值為 40 Ω;在電子元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下,電路消耗的最大功率為 2.4W ;在電子元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下且電路消耗的功率最大時,滑動變阻器每分鐘發熱 48 J.
考點:歐姆定律的應用;電功率的計算;焦耳定律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歐姆定律;電能和電功率;電與熱、生活用電.
分析:由電路圖可知,滑動變阻器與電阻元件串聯,電路電流最小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由圖乙所示圖象可以求出電阻元件正常工作時最小電流所對應的電壓,由串聯電路特點求出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然后由歐姆定律求出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大阻值;電源電壓一定,電路電流最大時,功率最大,由圖象找出正常工作最大電流對應的電壓,求出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然后由P=UI求出電路消耗的功率,由電功公式求出滑動變阻器消耗的電能.
解答:解:電路電流最小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
電路最小電流為0.1A,由圖示圖象可知,此時電子元件兩端電壓:U元件=2V,
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U滑=U?U元件=6V?2V=4V,由I=可知,
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大阻值:R滑最大===40Ω;
電路電流最大時,電路消耗的功率最大,電路最大電流為0.4A,
電路消耗的最大功率:P最大=UI最大=6V×0.4A=2.4W,
由圖示圖象可知,電流為0.4A時,電子原件兩端電壓:U原件′=4V,
此時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U滑′=U?U原件′=6V?4V=2V,
滑動變阻器每分鐘t=1min=60s產生的熱量:Q=W=U滑′I′t=2V×0.4A×60s=48J;
故答案為:40;2.4W;48.
點評:本題考查了求電阻、電功率、電熱問題,應用串聯電路特點、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與電功公式即可正確解題;由圖象找出電流所對應的電壓是正確解題的前提與關鍵.
三、簡述、作圖、實驗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共22分)
24.(4分)(2015•自貢)給你一個吸盤、一個彈簧測力計、一把刻度尺、一塊玻璃,請你設計一個粗略測量大氣壓的方法.要求寫出簡要的實驗步驟和計算大氣壓值的數學表達式.
考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專題:測量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根據壓強的計算公式p=可知,要測量出大氣壓值則需大氣壓產生的壓力和受力面積,因此可以擠盡吸盤內空氣,將吸盤吸在玻璃上,用彈簧秤用力拉,直到吸盤剛好離開玻璃,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大氣壓的作用力,再用刻度尺測出吸盤直徑即可得出面積.最后利用壓強公式和測量數據表示即可.
解答:答:(1)大氣壓的實驗步驟是:用刻度尺測出吸盤的直徑D;將吸盤四周沾上水,擠出里面的空氣壓在光滑的水地面上;將玻璃放地面上并且固定,然后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往上拉吸盤柄,直到吸盤脫離玻璃,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大氣壓作用在吸盤上的力F;
(2)因為吸盤的直徑是D,所以吸盤的半徑r=,所以吸盤的面積S=,當地大氣壓強p==.
點評:本題屬于探究型實驗,解題的關鍵在于弄清實驗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題.
25.(4分)(2015•自貢)在圖1中畫出光線經過凸透鏡后的光路圖(O為光心,F為焦點);在圖2中,根據通電螺線管的N、S極,分別標出電源的正負極和兩個小磁針靜止時的N、S極.
考點:透鏡的光路圖;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
專題:透鏡及其應用;磁現象、電生磁.
分析:(1)先確定所給的入射光線的特點,然后根據凸透鏡的光學特點作圖.
(2)根據右手螺旋定則,通過螺線管內部磁場的方向得出電流的方向,從而確定電源的正負極.根據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確定小磁針的N、S極.
解答:解:(1)對于凸透鏡,①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行于主光軸.②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③
(2)根據右手螺旋定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為螺線管內部的磁場方向,四指彎曲方向為電流的繞行方向,知電流從電源的右端流出.則右電源端為正極,左端為負極,根據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可知,上面小磁針右端表示N極,左端表示S極.右邊小磁針左端為N極,右端為S極.,如圖所示:
點評:(1)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行于主光軸.②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2)利用安培定則時,一定要用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指向電流方向,當電流流入的導線在螺線管背面時,手心在上;反之,手背在上.
26.(6分)(2015•自貢)如圖1是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1)由甲、乙兩圖可知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2 N.乙圖中,若將繩子剪斷,物體將 下沉 (選填“上浮”、“懸浮”或“下沉”).
(2)由乙、丙兩圖可知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浸沒的深度 無 關(選填“有”或“無”).
(3)如果要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的重力是否有關,可以選擇圖所示的 C、D 兩個物體,將它們浸沒在 同種 液體中,測出所受浮力的大小來進行比較.
(4)本實驗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如圖2) 控制變量法 .
考點: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
專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根據公式F浮=G?F計算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掌握物體的浮沉條件:浮力大于重力,物體將上浮;浮力等于重力,物體將懸浮;浮力小于重力,物體將下沉.
(2)根據乙丙兩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計算出其浮力的變化,從而得出結論.
(3)要注意控制變量法的應用,知道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要想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的重力是否有關,應使物體的體積相同,并使其浸沒在同種液體中.
(4)探究多變量因素實驗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
解答:解:(1)由甲圖所示可知:G=4.0N,由乙圖所示可知:F=2.0N,所以F浮=G?F=4.0N?2.0N=2.0N;
因為G>F浮,所以將繩子剪斷,物體將會下沉.
(2)由丙圖所示實驗可知:F′=2.0N,浮力:F浮′=4.0N?2.0N=1.0N,比較(1)、(2)數據可知,浮力大小跟浸沒的深度無關.
(3)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要想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的重力是否有關,應使物體的體積相同,并使其浸沒在同種液體中.C、D的體積相同,但是由不同物質組成的,所以重力不同,因此選擇C、D.
(4)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很多,要探究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的重力是否有關,應控制液體密度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的重力不同,可以選用體積相同而重力(質量)不同的物體進行實驗,如圖2所示可知C、D,由此可知,本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故答案為:(1)2;下沉;(2)無;(3)C、D;同種;(4)控制變量法.
點評:此題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完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與其浸沒深度無關.并注意控制變量法在此實驗中的應用.
27.(8分)(2015•自貢)為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1)請在虛線框內畫出你設計的設計電路圖.
(2)電源電壓為3V,下表是未設計完整的表格,請按實驗需求將表格補充完整,以便實驗中記錄數據.
實驗條件:保持電阻R兩端的電壓U=2.5V不變
實驗次數
物理量1234
(3)每次更換電阻R后調節滑動變阻器時,應注意觀察 電壓 表,使其讀數保持不變.
(4)更換一個阻值更大的電阻后,電壓表的示數將 大于 2.5V(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時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 右 端移動,以符合實驗條件.
考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
專題:實驗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在探究導體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要使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實驗過程中必須把各種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分別與滑動變阻器和電流表串聯起來,然后利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
(2)根據實驗原理可知需要改變的物理量是電阻,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電流,據此設計表格;
(3)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有關,所以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需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
(4)根據串分壓的知識,在串聯電路中,導體的電阻越大,兩端的電壓越大.
使用滑動變阻器時,滑片離下面的接線柱越遠,其阻值越大.
解答:解:(1)在探究導體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要使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實驗過程中必須把各種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分別與滑動變阻器和電流表串聯起來,然后利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故電路圖如下:
;
(2)電源電壓為3V,則利用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為2.5V不變,改變電阻值,測量出對應的電流值,所以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實驗條件:保持電阻R兩端的電壓為2.5V不變
次數1234
電阻/Ω
電流/A
(3)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有關,所以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需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所以更換電阻R后調節滑動變阻器時,應注意觀察電壓表,使其示數保持不變.
(4)根據串聯電路的分壓特點可知,更換一個阻值更大的電阻后,電壓表的示讀數將變大,大于2.5V,若使電壓表的示數減小為2.5V,需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因此應將滑片向右移動.
故答案為:(1)如上圖;(2)如上表格;(3)電壓;(4)右.
點評:本題考查控制變量法的正確使用,知道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要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改變其阻值,測出電流的數值進行分析.同時考查學生對串聯電路分壓特點和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四、計算題(本大題包括2小題,共計15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28.(7分)(2015•自貢)夏天,一市民在自貢釜溪河游泳時撿到一個質量為1.25kg的鵝卵石,已知鵝卵石的密度ρ石=2.5×103kg/m3,ρ水=1.0×103kg/m3,p大氣=1.013×105Pa,g=10N/kg.當該市民用手將鵝卵石處于水面下0.5m深處靜止不動時,求此時鵝卵石受到的:
(1)壓強大小是多少?
(2)浮力大小是多少?
(3)手的支持力大小是多少?
考點:液體的壓強的計算;重力;浮力大小的計算..
專題:重力、彈力、摩擦力;壓強、液體的壓強;浮力.
分析:(1)根據p=ρgh可求得水對鵝卵石的壓強,鵝卵石受到的壓強還要加上大氣壓;
(2)根據鵝卵石的質量和密度可求得鵝卵石的體積,再利用F浮=ρgV排可求得浮力大小;
(3)手的支持力等于鵝卵石的重力減去浮力.
解答:解:(1)水對鵝卵石的壓強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5m=5×103Pa;
鵝卵石受到的壓強p=p水+p大氣=5×103Pa+1.013×105Pa=1.063×105Pa,
(2)由ρ=可得,鵝卵石的體積V石===5×10?4m3,
因為鵝卵石浸沒在水中,所以V排=V石=5×10?4m3,
鵝卵石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10?4m3=5N;
(3)鵝卵石的重力G=mg=1.25kg×10N/kg=12.5N,
手的支持力F=G?F浮=12.5N?5N=7.5N.
答:(1)壓強大小是1.063×105Pa,
(2)浮力大小是5N;
(3)手的支持力大小是7.5N.
點評:此題考查液體壓強的計算、重力的計算、浮力的計算、密度公式及其變形的應用等多個知識點,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
29.(8分)(2015•自貢)如圖所示,燈泡L1標有“4V8W”字樣,燈泡L2標有“4V?W”(?表示數字模糊不清),串聯在電路中,電源電壓為恒6V,當開關S閉合時,測得燈泡L2比燈泡L1亮,燈泡L2消耗的功率為4W,不計溫度對燈泡阻值的影響.求:
(1)燈泡L1的電阻R1.
(2)燈泡L2的電阻R2和燈泡L1的額定功率.
考點:電功率的計算..
專題:電能和電功率.
分析:(1)由電功率公式的變形公式求出燈泡的電阻.
(2)應用串聯電路特點、歐姆定律與電功率公式求出電路電流,然后應用歐姆定律求出燈泡電阻,由電功率公式求出燈泡的額定功率.
解答:解:(1)由P=可知,燈泡L1的電阻:
R1===2Ω;
(2)設電路電流為I,
燈L1兩端電壓:U1=IR1=2I,
燈L2兩端電壓:U2=U?U1=6?2I,
燈L2的功率:P2=U2I=(6?2I)I=4,
解得:I=1A或I=2A,
當I=1A時,P1=I2R1=(1A)2×2Ω=2W<P2=4W,
當I=2A時,P1=I2R1=(2A)2×2Ω=8W>P2=4W,
由題意可知,L2燈比燈L1亮,則電流I=1A;
U2=U?U1=6V?1A×2Ω=4V,電壓等于燈泡額定電壓,
燈泡正常發光,燈泡L2的額定功率:
P2額=U2I=4V×1A=4W;
燈泡L2的電阻:R2===4Ω;
答:(1)燈泡L1的電阻R1為2Ω.
(2)燈泡L2的電阻R2為4Ω,燈泡L2的額定功率是4W.
點評:本題考查了求燈泡電阻與燈泡額定功率問題,分析清楚電路結構、應用串聯電路特點、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即可正確解題.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