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東兩會提案,廣東代表團兩會提案匯總
2017廣東兩會提案
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是省“兩會”的重要成果,也是傳遞民眾關切、吸納民意民智的“廣東好聲音”。2017年省“兩會”即將召開,作為全省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去年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交的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咋樣?新一年的建議提案情況如何?大家都很關注!皬V東建議提案辦理”微信公眾號1月16日起正式推出“兩會”系列報道,將全方位展現建議提案辦理過程及成果。網民可以通過手機微信搜索并關注“廣東建議提案辦理”公眾號。(1月17日南方網)
觀點:
付彪:筆者以為,廣東兩會推出“廣東建議提案辦理”公眾號釋放多重效應。首先,民眾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代表委員的關注點,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素材,以進一步充實完善建議提案;而代表委員也可借此成為官民溝通的新臺,進一步推動官民暢順溝通。其次,過去在媒體曝光的建議提案中,不時可見荒唐雷人的或不接地氣的話語。這里面固然包含代表委員的獨特視角,但也不能掩蓋某些代表委員參政議政水的低下。現在有了“廣東建議提案辦理”公眾號,無疑會給代表委員帶來壓力,但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促進代表委員更加履職盡責,進一步提高建議提案質量。
2017廣東兩會前奏
出生缺陷率上升、孕婦死亡率升高、兒科醫生短缺、未來教育資源不足……“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一年,不少問題也隨之產生。在2017省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多個界別人士為此發聲,并形成集體提案擬在省兩會期間提交。他們在提案中建議,提高兒科醫生待遇、加強出生缺陷防控,還有提案呼吁,別忘了抗風險能力更弱的原獨生子女家庭。
出生缺陷發生率上升
建議:
將新檢測項目納入免費范疇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高齡孕產婦、經產婦以及患有基礎疾病的孕產婦不斷增多,廣東省衛計委指出,,全省高危孕產婦的檢出率較2013年增長了12%,而高齡孕婦生育出生缺陷兒的風險明顯升高。農工黨廣東省委員會提案調研顯示,年出生缺陷監測數據表明,廣東省的出生缺陷發生率整體呈上升趨勢,達到312.57/萬。
提案調研顯示,按廣東省出生缺陷綜合防控項目管理方案規定,省財政僅對省級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84個縣(市、區)給予財政補助,其他地區依靠區財政安排經費,而出生缺陷防控工作需要投入經費較大,相關配套經費存在到位不及時甚至拖欠現象,使得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效率低下。尤其醫療服務機構90%收入來自于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因此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拒絕提供免費篩查或是區別對待,部分醫院在提供免費篩查服務的同時增加其他收費項目,導致市民意見很大。此外,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涉及醫學學科較廣,對專業人員要求較高,而實際情況是醫療衛生資源主要集中在三甲醫院,基層出生缺陷防控工作質量難以保障。
提案建議,針對高齡、高危孕婦,加大出生缺陷宣教力度,建立高風險檔案,做好孕期監測、預警工作,督促其及時參與各項篩查以免延誤篩查時機。針對“二孩”政策放開后高齡、高危孕婦明顯增加的情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適當將新的檢測項目,如無創性基因檢測等納入免費范疇。理順需方補助方式,探索將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的部分項目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加強出生缺陷防控經費保障,尤其是欠發達地區,保證經費投入,提高基層工作人員待遇,增加基層專業人員的編制設定,減少人員流動性,定期針對基層廣泛開展遺傳咨詢、產前篩查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和專業人才培訓。針對基層醫院無資質或無法開展某些檢測項目的情況,采取就原則集中檢測的方式送至具備資質的機構完成檢測。
孕產婦死亡率升高
建議:
建立完善高危孕產婦
三級轉診網絡體系
“不能讓走高的孕產婦死亡率,成了‘二孩時代’抹不去的陰影。”民革廣東省委即將向省政協大會提交一份集體提案,提案援引國家衛計委數據稱,自2016下半年以來,35歲到45歲年齡段以及45歲到48歲年齡段的孕婦數量逐月攀升,孕產婦死亡率出現升高趨勢。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30.6%。
省民革指出,孕產婦死亡率升高是多種因素導致的。政策放開后,想生二孩的多為80后,生第一胎時剖宮產率相對較高,再次懷孕出現胎盤植入的現象會增多。且六到七成生二孩的孕產婦在35歲以上,妊娠期的高血壓,分娩期發生羊水栓塞等風險隨之增大。此外,原有的醫療設備不能滿足需要、產兒科人力資源不足、人才流失嚴重均是影響因素。
省民革建議,各地要迅速摸清現有產科服務資源底數,做實高危孕產婦的隨訪、追蹤、風險評估和管理工作,且要加強醫療機構產科的自身能力建設。加強相關醫務人員如產科醫護、遺傳診斷的規范化培訓,重點培訓危重病診斷、搶救兇險性前置胎盤疾病等。
此外,要選擇有條件的醫院建立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中心,建立和完善高危孕產婦三級轉診網絡體系,對高齡孕婦實行專案管理,做好孕期監測。提案也建議,要切實降低剖宮產率,加強產科、兒科人才培養,加強優生優育知識宣傳。
兒科醫生短缺
建議:
讓兒科醫生收入不低于本院同級醫生
“兒科醫生短缺”多次被熱議,農工黨廣東省委會此次提案還聚焦了兒科醫生。提案稱,國家為解決“兒科荒”頻頻出招,但以往的醫改沒有明確觸及收入。提案援引數據,截至底,廣東常住人口中,0到14周歲的少年兒童人口達1884.67萬。但目前,全省只有廣州和深圳兩家兒童醫院。
此外,兒科危機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在于以往的醫改往往停留在表面,沒有明確觸及到兒科醫生收入這一核心問題。的調查數據表明,廣東省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已為常態,其工作量是其他科室的1.8倍,但是均薪酬卻只有其他科室的50%。且兒科也是醫患關系最緊張的科室之一,是醫患矛盾的重災區。
提案建議,在兒科健全以服務質量、數量和患者滿意度的內部分配機制,做到優績優酬、同工同酬。兒科醫務人員收入不低于本單位同級別醫務人員收入均水。根據兒科醫生工作量,適當給予激勵,增加對兒科崗位人員的補貼。在待遇上能夠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和職業風險。適當調整兒科診療費和其他項目的收費標準,提高掛號費、床位費、手術費,降低藥費、耗材費和檢查費。
此外,既要鼓勵醫學院校建立兒科系,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報考兒科專業,對于報讀兒科系的學生應參考師范生的做法,由政府給予財政補助,全免學費,成績優秀的發放獎學金。省農工黨提案也建議政府出資在廣州新建1到2所兒童?漆t院,在粵東、西、北區域中心各建一所高水的兒童?漆t院,以滿足全省各地兒童患者的就醫需求。
教師資源供給短缺
建議:應科學核定學校教師編制
“不少學校80%以上是女教師,要是扎堆生育‘二孩’,會使原本就人員缺少的學!┥霞铀!泵窀飶V東省委員會此次還關注了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提案顯示,在學前和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結構中,女教師所占的比例比較大,生育問題自然將成為突出矛盾,扎堆生育,還可能帶來新生兒的上學問題。
根據提案調研,教育資源短缺首當其沖的是幼兒園。一位幼教專家指出,專業的幼兒教師本來就十分缺乏,如果一孩二孩疊加生育而教育部門卻未采取措施,三五年之后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勢必會更加嚴重。
要從源頭上解決目前幼兒園和中小學普遍存在的教師缺編問題,提案建議,應科學核定學校教師編制,比如對在校學生增長較快、育齡女教師人數較多以及承擔優質教育資源輻射任務較重的學校,實行編制統籌調劑,保證學校運轉與發展不受影響。完善教師性別結構,保證各個學科都有男老師,采取老中青都有的年齡搭配,盡量緩解老師懷孕對正常教學的沖擊。
老師休產假后,很多地方都采取了臨時聘任老師的辦法以解“燃眉之急”。根據提案,目前許多學校代課老師與校方之間的聘用協議基本是一年一簽,這樣的待遇,直接導致了頂崗教師對學校的“零歸屬感”。為了讓學校補上缺口,同時又不影響教育質量,應該改善代課老師待遇,采用合同聘任制,實行同工同酬,增強代課老師歸屬感和責任心。
提案還建議,教育部門應建立教育服務中心儲備師資,一旦出現臨時性減員,可以從中抽調老師上崗。后備教師人才來源主要為6類,分別為身體健康的退休教師,擁有教師資格證的社會人員,高校及科研院所教師,師范院校待就業的畢業生,以及擁有足球、美術、金融等方面教學專長的志愿者等。
原獨生子女家庭抗風險能力更弱
建議:增加新優待政策,設政府特別保險
在關注二孩話題的同時,也有提案呼吁,別忘了獨生子女家庭的權益。民盟廣東省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譚兵表示,原獨生子女家庭是在人口均衡發展時代做出重要貢獻,選擇只生育一孩的一群人,抗壓風險能力更弱,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對原獨生子女家庭給予關懷、照顧和獎勵,是社會公的重要內容。
她在執筆的提案中建議,要建立原獨生子女家庭數據庫,加強對原獨生子女家庭的信息采集,實現各地人口和計劃生育相關部門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對于原獨生子女家庭,在落實原有獎勵扶助優待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新的優待政策尤其是在養老服務方面的措施,如優先入住公辦養老設施、動態調整計劃生育獎勵金幅度、完善農村獨生子女家庭養老保障制度等。
此外,擴大《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優待范圍,使其類似于老人優待證、軍人優待證一樣,增加和擴大其在各項公共服務中的使用范圍、方式和途徑,在諸如享受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及申請扶貧貸款等諸多方面給予優先和優待。還可針對原獨生子女家庭設立政府特別保險,加快建立社會基本長期護理保險。
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茖W校對比江西工商職業技術學..
時間:2025-05-22 09:10:51金山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附分..
時間:2025-05-22 09:08:12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在重慶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05:01四川上山東理工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01:18江西高考理科533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08:57:21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對比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8: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