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考語文科目結束,今年的材料作文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上午,語文科目結束后,市教育考試院邀請西南大學教授董小玉點評高考作文,董小玉認為,今年的作文考題不僅考察考生的表達能力,更考察考生對傳統文化的積淀與當代經驗的認知。
據介紹,今年作文提供的材料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要求考生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考察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淀
董小玉介紹,這次給出的材料是古今名言名句,屬于哲理類。它讓學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以期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它需要考生自己確立寫作的標題、立意和文體。
材料分別以《周易》、杜甫、李清照、魏源、魯迅、毛澤東等古今名人名言引入,圍繞胸襟抱負、人格養成、品行修養、批判精神、理想追求等維度展開,凸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于拼搏、使命擔當、志向高潔、追求一流的精神品質。
今年高考提供的作文材料,內涵豐富、立意深刻、表達靈活,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體現了*,又具有很強的育人功能,高揚了時代的正能量。
董小玉認為,今年的作文考題不僅考察考生的表達能力,更考察考生對傳統文化的積淀與當代經驗的認知。
材料體現濃郁的人文精神
董小玉介紹,今年的材料作文還體現了幾個結合。第一,傳統性與現代性的結合。“杜甫、李清照、魏源、魯迅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人,他們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基因,他們豐滿、深刻、靈動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看到生命中的智慧、趣味、境界。”董小玉介紹,這些名句揭示了他們的品性志趣、價值取向、精神追求,有很帶勁的生命能量,體現了濃郁的人文精神。
在當今這個泛娛樂化、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容易造就只有物質生活,沒有精神生活的“空心人”。而這樣的精神和生活現狀,在今天的生活中非常普遍。“這說明,我們面臨著一個提高民族精神高度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堅守文化教育的人性、詩性和書卷氣。這次作文試題既深度關注現實,又培養正面的情感態度。”
名句理解需挖掘內涵
其次,體現了性與導向性的結合。董小玉認為,在這些名句的理解中,考生要把握其內涵、尋找切入點、激活思維,挖掘“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的精神力量與內涵。
具體來說:
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了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生命追求;
第二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體現了思鄉愛鄉的家國情懷,具有曠遠的意味;
第三句“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體現了追求一流的高潔志向;
第四句“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體現了“達則兼濟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博大胸襟;
第五句“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體現了文化人的筋骨與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盲從于社會,為中華民族鼓與呼的使命與擔當;
第六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揭示了人應該有遠大的精神理想,我們需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來觀照現實生活。這些語句既充滿性,又具有導向性。
此外,材料作文還體現了情感性與審美性的結合,既有宏大的民族情,又有深深的故鄉情,既有立足自我的奮斗情懷,又有關注現實的博大胸襟,既有自我的格調趣味,又有家國奉獻的壯志情懷。“這些情懷讓我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