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20分)
一種美味
鞏高峰
他清晰地記得,六歲那年夏天的那個傍晚,當他把一條巴掌大的草魚捧到母親面前時,母親眼里第一次出現了一種陌生的光。他甚至覺得,他在母親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這種感覺在隨后下地干活回來的父親和兩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證實。
他有些受寵若驚。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滿村子躥,上樹掏鳥窩,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飯都沒準時過,啥時肚子餓了回家吃飯,都要先挨上父親或母親的一頓打才能挨著飯碗的邊兒。www.comonvc.cn
那天不一樣,母親把雙手在圍裙上擦了又擦。母親終于接過那條魚時,他忽然有一點點失望,那條本來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魚,在母親的雙手之間動彈時,竟然顯得那么瘦小。
準確地說,在那之前他沒吃過魚,唇齒間也回蕩不起勾涎引饞的味道。他相信兩個哥哥應該也極少嘗過這東西。在母親的招呼下,他們手忙腳亂地爭搶母親遞過的準備裝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聯系在一起的東西了。天!為了那條魚,母親要舀一瓷碗的黃豆種子去換半瓷碗的豆腐來搭配。隱隱約約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還有慢慢濃起來的期待。
父親坐在灶前一邊看著火苗舔著鍋底,一邊簡單地埋怨了幾句,似乎是嫌母親把魚洗的太干凈了,沒了魚腥味。這已經是難得的意外了,日里,父親一個禮拜可能也就說這么一句話。父親埋怨時,母親正在把那條魚放進鍋里,她輕手輕腳,似乎開了膛破了肚的草魚還會有被燙痛的感覺。父親笑了笑,帶著點兒嘲意。母親嗔怪著說,你笑什么笑!魚真的還沒死,還在鍋里游呢。說著,母親還掀了鍋蓋讓父親看。父親保持著笑意,不愿起身。
母親拿著裝了蔥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著等水燒開。
他則坐在桌前,看這一切時他是不是雙手托著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記憶都是那條魚和圍繞著那條魚而產生的夢一般陌生的氣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這頓美味的締造者,可以游手好閑。父母的舉動讓他覺得他有這個資格。
在豆腐到來時,母親甚至都沒來得及埋怨一下一貫喜歡缺斤短兩的豆腐販子,因為豆腐馬上就被切成塊下了鍋。美味,讓他帶著很多的迫不及待,還有一點點的張皇。張皇什么呢?魚都在鍋里了,它還能游回村頭那條溝里去?不過這種張皇讓他有點兒熟悉,在溝里捉到魚時他也這么心慌來著,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條溝里竟然會有魚。
來不及細細回味了,豆腐一下鍋,屋子里頓時鮮香撲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魚的味道原來是這樣的,新鮮的讓人稍稍發暈。在魚湯從鍋里到上桌之間,他拼命地翕動鼻翼,貪婪地往肺里裝這些味道。他相信裝得越多,回味的時間就越長。
至于那鍋魚湯具體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記得哪怕一點兒細節。因為全家吃飯喝魚湯的狀態都有些魯莽,只有嘴唇和湯接觸的呼呼聲,一碗接一碗時勺子與鍋碰撞的叮當聲,還有一口與另一口之間換氣時隱約的急促。
那天飯桌上的氣氛也不一樣,一家人慣的默不作聲完全沒了蹤影,父親開口談天氣了,兩個哥哥則說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親,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給大家盛湯。
最后,父親說了一句有點兒沒頭沒腦的話,父親說,三子該上學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來,對魚湯食不知味的原因應該就是這句話。兩個哥哥沒進過一天學校的大門。現在到了他三子,父親說他該上學了。該,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兩個哥哥投過來的眼神的內容,他忘了魚湯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個晚上的一切細節。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當他終于能背著書包從村頭墻角中出來,扭捏地走進學校的大門,他離美味的書面意思越來越。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學,仍然是有魚的那天晚上??
兩個哥哥忽然就飽了,先后離開桌子回屋睡覺,可是魚湯每個人起碼還可以盛兩碗。他們沒解釋為什么,也不用解釋,地里的活要起早貪黑,否則這種魚加豆腐的美味只能還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親愣了愣,恢復了以往不茍言笑的表情。母親端著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過父親別口不擇言,但是現在她卸去了笑容,朝著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進圈,牛要喂草,豬還要吃食。都這么愣著不能解決一點兒問題。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還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豬食時,已經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點著,添第二把柴火的時候,他就抓著了一個黏黏軟軟的東西,湊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條魚!從鍋里蹦到地面,它顯然已經超越了極限。現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
(本文有刪改)
10.理解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陌生的光:(2分)
(2)陌生的氣息:(2分)
11.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5分)
12.“一種美味”有多重意蘊,試簡要分析。(5分)
13.小說設置了一個意外的結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4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
上池州李使君①書杜牧
仆與足下齒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達堅明,心正而氣和,飾以溫慎,故處世顯明無罪悔;(仆)在京城間,家事人事,終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懷以自曉,自然不敢以輩流間期足下也。
去歲乞假,自江、漢間歸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為義,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為不繆,私自喜賀,足下果不負天所付與、仆所期向,二者所以為喜且自賀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雖能為學,亦無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時,真可惜也。向者所謂俊達堅明,心正而氣和,飾以溫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無為吏之苦,此時之可惜也。仆以為天資足下有異日名聲,跡業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為不幸,何者?以其書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傳,乃鄭玄輩為注解之罪。”仆觀其所解釋,明白完具,雖圣人復生,必挈置數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輩解釋不足為師,要得圣人復生,如周公、夫子親授微旨,然后為學。是則圣人不生,終不為學;假使圣人復生,即亦隨而猾之矣。此則不學之徒,好出大言,欺亂常人耳。自漢已降,其有國者.網成敗廢興,事業蹤跡,一二億萬,青黃白黑,據實空有,皆可圖畫,考其來由,裁其短長,十得四五,足以應當時之務矣。不似古人窮天鑿玄,躡于無蹤,算于忽微,然后能為學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乃隨所見聞,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問萍實,對曰:“吾往年聞童謠而知之。”此乃以童子為師耳。參之于上古,復酌于見聞,乃能為圣人也。諸葛孔明曰:“諸公讀書,乃欲為博士耳。”此乃蓋滯于所見,不知適變,名為腐儒,亦學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來,以至今日,其所見聞名公才人之所論討,典刑制度,征伐叛亂,考其當時,參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為一家事業矣。但隨見隨忘,隨聞隨廢,輕目重耳之過,此亦學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與之性,萬萬與仆相遠。仆自知頑滯,不能苦心為學,假使能學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懇懇欲成足下之美,異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無過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學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選自《樊川文集》,有刪節)
【注】①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時任池州刺史。②繆:通“謬”。③鄭玄:字康成,東漢人,師從馬融,遍注五經,為古文學經學大家。④萍實:南方池澤中常生蓬草的果實。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然不敢以輩流間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傳微:精深微妙
D.參之于上古參:檢驗
15.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慨括與賞析不正碲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對非議鄭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滿,對這些不學之徒好出大言、擾亂治學的不良學風更以“欺亂”斥之。
B.作者提倡以據實控有的態度去對待歷史上的成敗興廢、事業蹤跡,厘清因果,比較優劣,這樣“足以應辮時之務”達到經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認為自己在學問上雖可成就一家之事業,但還是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輕目重耳,拘泥于所見而不知適應變化的弊病。
D.作者在這封書信中同齡友人推許鼓勵,傾吐懷抱,筆端流露真情;談論治學之道,眼界開闊,見解精辟,語言潔凈簡要。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仆自知頑滯不能苦心為學假使能學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懇懇欲成足下之美異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無過失而已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仆以為天資足下有異日名聲,跡業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仆觀其所解釋,明白完具,雖圣人復生,必挈置數子坐于游、夏之位。
(二)閱讀下列這首詩,完成19?20題。(8分)
采地黃者
白居易
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采之將何用,持以易?糧。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
【注】?地黃:玄參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藥。?插:也同“鍤”。鐵鍬。
19.本詩前八句敘寫,后六句敘寫,反映了中唐時期悲慘的社會現實。(2分)
20.這首詩的敘述與對比手法鮮明,試做賞析。(6分)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論語?公治長》)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長,《論語》先進篇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區分,其中顏淵屬于,子貢屬于。(2分)
22.一語“吾與女,弗如也”中的“與”為連詞,可斷為“吾與女弗如也”。根據這樣斷句,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
(四)古詩默寫。(6分)
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x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6分)
(1)飯疏食,飲水,,樂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論語》)
(2)且矯詔紛出,,,不敢復有株治。(張溥《五人墓碑記》)
(3)女也不爽,,,二三其德。(《詩經?氓》)
(4)青泥何盤盤,,,以手撫膺坐長嘆。(李白《蜀道難》)
(5)山遠,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辛棄疾《鷓鴣天》)
四、作文(60分)
24.閱讀下列文字,根據材料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說,人要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注意】?題目自擬。?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
1.(3分)D2.(3分)B3.(2分)B4.(3分)C
5.(3分)
示例:如果語言是生產工具,能夠生產出物質資料,那么夸夸其談的人就可以是百萬富翁了。
6.(6分)
示例:
沿著小路,他拾級而上。坐在十八級臺階上,四顧茫然,未來的路在哪里?成人儀式后,他的心空空蕩蕩的,沒了著落。月色溶溶,樹影婆娑。他瞥見一排螞蟻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細細數著這些負重前行的“勇士”,久違的感奮漫過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夢的童年。
二、現代文閱讀(共30分)
(一)(10分)
7.A8.D
9.(4分)
①社會傳播行為類型(A類傳播行為與B類傳播行為)。
②社會傳播過程特點(傳播至少兩人,角色可以轉換,循環往復)。
(二)(20分)
10.(4分)
(1)①與時的不滿和責備不同。
②表達了母親的驚奇、贊賞與欣慰。
(2)①與時家庭氣氛苦澀沉悶不同。
②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期待與想象。
11.(5分)
①“示意”“卸”等神態細節描寫,包含對照意味,細致刻畫出母親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變化。
②“出神”兩次出現,強調了母親沉浸在茫然、憂心和無奈的心理狀態中。
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實景的描寫,也是母親心境的形象寫照??為未來生活負擔加重而憂慮,因兒子不能均享讀書機會而愧疚。www.comonvc.cn
12.(5分)
①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魚湯”,或僅僅是對“魚湯”的渴望,便成了滿足口腹之欲的一種“美味”。
②圍繞“魚湯”的烹制,是一家人快樂、親情和希望的醞釀,這種處于生活重負下的情感“美味”彌足珍貴。
③在此過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發現與成長,更是能夠滋養一生的特殊“美味”。
13.(6分)
①情節在結尾處突然逆轉,在出人意料的戲劇性效果上,與“歐?亨利式”的結尾有暗合相通之處。
②因前文設置的伏筆若有若無(“掀鍋蓋”“不記得細節”“忘了味道”等),讓結尾呈現出某種魔幻色彩。
③結尾情節安排表明“魚未入湯”,詭異之處有深意,引發讀者對美味意蘊作深度的思考與探究。
④結尾提示了“美味”的含義有表里兩層,與標題“一種美味”構成呼應。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