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8年5月,一場災難,奪取了數萬人生命,讓無數個家庭都受到重創。
時光流逝,生活繼續。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重訪汶川和北川,只見映秀的新街,游人如織;威州的校園,生機勃勃;羌族的枇杷林,碩果累累;北川在建的航空園,機聲隆隆……九年后的這里,正講述著一個涅?重生的故事。
在廣東等多個省區的支援下,一座座學校、醫院、居所已經在廢墟上建立起來;
無數破碎的家庭得以重組,親人朋友間相互扶持前行;
在災難九周年之際,南方日報今起推出“紀念汶川地震九周年”系列報道。通過幸存者、救援人員、志愿者的講述,呈現劫后余生的故事,廢墟上的新顏,從中見證生命的頑強,愛心的力量,敬請垂注。
女司機倪孝蘭:
收拾心情重新出發
立夏剛過,映秀的天空依舊陰雨綿綿。
繞城的岷江水奔流不息,滿山間的櫻桃已經紅透。除了有的山體殘留垮毀的痕跡外,幾乎看不到地震肆虐過的影子。
5月8日,這天難得放晴,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處游人如織。像許多個過去的常日子一樣,跑運輸的倪孝蘭拉著一車游客,從都江堰到汶川縣城,中途路過映秀地震遺址參觀。
2008年5月12日,在那場地震中,倪孝蘭失去了兩個女兒。
地震那年,汶川漩口鎮人倪孝蘭大女兒剛參加工作,小女兒正在念初三,日子雖然凡,但丈夫忠厚老實,女兒乖巧懂事,一家人日子靜幸福。
5月12日,倪孝蘭照常前往都江堰跑車,下午2點多,倪孝蘭聽到轟隆一聲,頓時天地崩裂,看著眼前一片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突如其來的劇烈震動讓倪孝蘭差點站不住,晃過神后,倪孝蘭用最短時間一路往映秀趕,去找自己的兩個女兒。
來到小女兒就讀的漩口中學,彼時,昔日的教學樓已是殘瓦斷墻,四面廢墟。倪孝蘭找到一個認識的老師,“二妹沒跑出來,樓就……”話沒說完,倪孝蘭頓時腦子里一片空白,癱倒在地。
倪孝蘭想到自己還有大女兒,于是,邊哭邊跑向鎮上另一頭的工廠,救援人員正在緊張挖掘,她只好呆呆坐在一旁等待,突然聽到有人輕輕議論,“這么年輕漂亮,可惜了”,她已經有強烈的預感,掰開人群看了一眼,整個天空都塌了下來。
安置好大女兒的遺體,她失魂落魄踉踉蹌蹌地走在回家的山路,家里已成殘垣斷壁,幸好丈夫受傷不重,給了她一絲生存的勇氣,兩人在廢墟上抱頭痛哭……
與倪孝蘭一樣,一場地震,讓無數家庭都經受了重創。
傷痛過去,長而緩慢的生活才是震后常態。
地震后,倪孝蘭在家里躺了2個多月。
“開始兩個月非常難過,每天都在家里哭七八個小時”,那段時間,倪孝蘭每晚都做噩夢,夢見兩個女兒回來了,但她又全身動彈不得。
8月,國家給的3個月生活救助到期,為了生計,倪孝蘭重新跑車開出租,丈夫則在映秀發電站找到一份保安的工作。
倪孝蘭每天都在保留有多處地震遺址的公路上往返,經常要搭載游客前往漩口中學的遺址參觀,她自己卻從來不敢踏入。對她來說,那是曾讓她傷心欲絕的地方。
倪孝蘭選擇了一個克服悲傷的辦法:不停出車。倪孝蘭常常在外跑車到深夜,累了就打開手機,看看女兒照片。只有開車的時候,她才能專注,不去想那些傷痛的過去。
倪孝蘭的健康也急劇惡化。2012年下半年的某天清早,倪孝蘭醒來突然發現自己的左半邊臉動不了,眼睛無法完全合攏,醫生診斷是早期面癱,因為過度悲傷造成。
那段時間,倪孝蘭不能哭也不能笑,需要長期針灸治療,風大時還必須戴上大墨鏡防風。
女兒們離去后,倪孝蘭和丈夫的感情也一落千丈。丈夫開始酗酒,每次喝醉都要提女兒的事情,還不停地罵人,罵自己,罵妻子。夫妻兩人有時幾天都不曾說上一句話。
相比較,倪孝蘭更擔心她的妹妹倪孝芬。倪孝芬比姐姐小4歲,地震時,15歲的大女兒和10歲的兒子都被埋在了廢墟中。
倪孝芬地震后一直想再重新生育,但遲遲無法實現。
地震以來,倪孝芬去了無數次醫院,也吃了很多藥,但都沒有效果。看著周圍的家庭都陸續再有了小孩,倪孝芬心里有苦難言。
去醫院檢查時,倪孝芬除了有胃病,其他并無大礙,醫生將不孕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她過度悲傷,反復叮囑她不要再去想過去的事情,低落的情緒對生育無益。
而對于倪孝蘭來說,畢竟年齡已大,不會再有小孩,不過,倪孝蘭對此也早已釋懷。即使可以再生,因為年齡和身體、經濟等問題,能否把小孩撫養成人,都是一大難題。
通過這些年的勤懇跑車,倪孝蘭已小有成績,倪孝蘭的出租車早已換成了7座的面包車,家里還分到一套70方米的安居房。
倪孝蘭大女兒的男友小盧,如今也成了她的“兒子”。小盧地震前管她叫阿姨,地震后,直接管倪孝蘭叫“媽”。后來小盧交了女朋友,第一件事就是帶上門見倪孝蘭。
9年倏忽而過。如今,在這片曾經山河破碎的土地上,倪孝蘭早已收拾好心情,重新出發。現在她已經不避諱和別人聊起自己的兩個女兒,沒事時還會翻翻手機里女兒的照片。
外科醫生成剛:
完成兄弟未完成的事業
成剛(中間)向病人家屬分析病情。受訪者供圖
在離映秀100公里外的北川,醫生成剛因為同一場災難,開啟了一段相似的命運。
成剛是當時災難中,北川縣人民醫院外科里唯一幸存的醫生。
2008年5月12日中午,前一天剛值過夜班的成剛在處理完手頭工作后,便回到離醫院不遠的家中。
14時28分,成剛才剛坐到電腦前不久,就感覺房子開始劇烈地搖動。那幾年是北川地震比較頻繁的時期,很多北川人都慣了時不時有點小震。但這次成剛明顯感覺到不同,屋里的電視、冰箱、衣柜都被震倒,外面灰蒙蒙的什么情況也看不到。
劇烈的地震過后,陽臺已經因地震而斷裂。急于逃離的成剛,只能通過廚房跳到走廊上,再下樓梯。走到半路,成剛剛好遇到鄰居受傷的老奶奶,便背著她一起回到了地面。
到了樓下,成剛遇到同樣從單位里逃出來的妻子,發現周邊的建筑基本倒完了,很多房子因電線短路而燃燒。一時間求救聲、呻吟聲不絕于耳,四處都是死者和殘骸。成剛第一時間跑到醫院,但醫院早已被傾塌的山地所掩埋,除去離退休、出差、休息的人員,幾乎全部遇難。
地震后天開始下起了雨,加上不斷的余震,救援條件非常惡劣,縣城大部分地方已經不能待人。成剛隨著大隊,將老人和小孩轉移到北川中學。
床單、被套、樹枝……在沒有什么醫療工具的情況下,一切可以派上用場的東西彌足珍貴。作為醫院僅剩下的外科醫生,成剛與幾名幸存的醫護人員組成臨時醫療隊,開始在學校前的空地上救治傷員。
“我相信只要是醫務人員,即使是再艱難的條件,看到傷者都會主動出手,能救一個是一個。”不停的余震,不斷的有傷員被挖出并送到臨時救護點,臨時醫療隊基本沒停過手。由于大部分傷者都是外傷,成剛他們也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先幫傷員做緊急處理。
傷員救治工作一直持續到了5月13日下午3點多,來自綿陽等地的救援力量基本都到達了,傷者也陸續轉移到他處,疲憊的成剛稍稍松了口氣。
當時天下著大雨,成剛顫抖著疲憊雙手,走路到了8公里外擂鼓鎮岳父家里,又輾轉回到了綿陽。在綿陽市的醫療救治點里,成剛再次投入到救援中,連續幾天幾夜。直到一周后,成剛和妻子到了兒子學校,才得知兒子已經遇難……
盡管悲痛,但生活還要繼續。
“在最初的那兩年里,你說不想孩子,那肯定是假的。”北川醫院的外科工作還等著成剛,他也就把一門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希望通過忙碌的工作麻木自己的情感。
因為看到災難中外科的重要性,成剛一心想著要把醫院的外科發展起來,堅守在北川完成離去兄弟們未竟的事業。
災難之后,由于幸存的員工比較少,北川縣人民醫院在板房階段,只分成一個大外科和一個大內科,而成剛一個人便挑起了大外科的大梁,大部分的時間都守在板房里。
那時候,每天過來看病的群眾有700人左右,成剛和另一個同事管著30多個病床,直接在板房里做手術。
經山東省援建,新的北川縣人民醫院在2010年投入使用,占地2888.6方米,成剛也開始擔任了醫院的副院長。
當時醫院新招聘了一批員工,其中有5人被分配到了外科。由于新人都是剛從高校畢業,實踐經驗基本等于零,成剛手把手地從切開、縫線、打結等基本動作教起。新醫院投入使用在后的一年半里,成剛基本每天都要值夜班。
在成剛的一手“拉扯”下,外科成了當時醫院里的“紅一連”,不僅培養出了現在醫院里的很多骨干醫生,更逐漸分出骨科、神經外科、婦產科、五官科,肛腸科等多個科室,很多醫生基本都是成剛帶出來的。
“現在臨床科室都有16個,醫療技術可以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危重疑難基本都能在北川縣里解決,這都是以前解決不了的。”成剛告訴記者,盡管醫院的均年齡還是比較年輕,基本只有31.3歲,但醫療水卻逐年提升。
七年前,成剛再度當上了爸爸。看著兒子逐漸長大,上了小學,成剛心里的傷痛也隨時間慢慢淡化,對未來充滿期盼。
“我們是從廢墟里爬出來的,可以說重生的生命已經九歲了,我們感覺自己很幸運。現在北川發展這么好,醫院發展那么好,對未來發展我都是充滿信心的,大家也是精氣神十足。”成剛說。
北川人阿文:
“更重要的是珍惜現在和未來”
5月初夏,正是枇杷成熟的季節。
在自家金黃色的枇杷林里,阿文與妻子正忙于為游客采摘樹上的碩果。
盡管天氣炎熱,但阿文還是慣穿著一件長袖襯衫,遮蓋住右手上觸目驚心的傷痕,對他來說,那是一段不想回憶的過去。
2008年5月12日地震到來時,阿文剛到北川老縣城的單位辦公室里,準備上班。突然之間,地面劇烈搖動起來,原本還有說有笑的同事們瞬間被恐懼侵襲。
“地震啊,趕快跑!”在此起彼伏的呼喊聲中,三名靠門口的同事第一時間出了房間,朝縣醫院的方向跑去,卻在阿文視野里瞬間被垮塌的山體掩埋。
慌亂之中,阿文趕緊和其他同事一同跑出了辦公室,但還沒跑幾步也被倒塌的辦公樓壓在地下。
幸運的是,阿文被掩埋的并不深,而且還有一定的空間自救。通過幾個小時的掙扎、自救,阿文清開了壓在身上的磚土,拖著已經變形流血的右手,一步一步朝家的方向走去,最后卻因為腰部劇烈的疼痛,倒在了30米開外的路上……
等阿文再次醒來的時,妻子已經來到了身邊。地震后,在家務農的妻子不顧鄰居和朋友的勸阻,跑到了山下的縣城里尋找阿文,花了3個多小時后,最終在距離阿文單位不遠的一片空地上找到暈倒的他。
12日晚,大雨傾盆、余震不斷。阿文與妻子呆在臨時安置點上,等待救援。第二天上午,妻子背著阿文,隨著撤離的人群艱難地走出縣城,最后在上山的路上遇到了前來救援的官兵。
看到受傷嚴重的阿文,官兵們馬上拿來擔架抬著阿文,在下午的時候將其送到了人家坪,并通過志愿者的車送到綿陽救治。“當時實在是太慘了,身邊一直回蕩著呼救聲和呻吟聲,但是我也沒法幫到他們。”阿文回憶說。
由于右手和腰翼骨折,阿文送到醫院醫治了40多天后,又回到了山上的家中修養。窗外便是山下的老縣城,每一眼對阿文來說都是煎熬:“我在地震中失去太多的朋友和親人,我那時候一看到舊縣城就會想起遇難的他們,身上的痛不及心里的痛。”
在震后的大半年里,阿文如果接到久未聯系的朋友電話,一開口都會驚訝地說一句:“你還沒死阿!”對于經歷災難的阿文來說,已變成最真誠的“問候”。
一場災難,也讓他變得異常敏感。
時至今日,阿文還會經常回想起當年地震發展時的點滴,身體上的傷痛盡管已經復原,但心里上的傷疤卻久久難以修復。
地震后的這幾年,余震還是時不時來臨。每逢出現些許搖動時,阿文都會第一時間失控地沖出門外,向樓外跑去。
要是阿文休息的時候,家人總是要小心翼翼地經過他的身旁,只要一碰到床并出現些許的搖晃,阿文都會立馬醒過來……
災難過后,生計又成了新的問題。
阿文所在的石椅村是羌漢混合居住的村子,由于臨舊縣城,9年前曾準備借助舊縣城的人氣,轉型發展旅游業,但一場災難讓舊縣城變成一片廢墟,石椅村原有的計劃一度擱置。
年來,北川開始打造文旅發展引領區和以羌文化為的國內知名旅游目的地,給石椅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在挖掘本土羌族文化和自然資源后,石椅村通過集體經濟的形式,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和旅游業配套服務,解決了村里的就業問題。
順著涼風埡分道右行上山,曲折的山路并沒有阻擋游客的步伐,炎熱的天氣加上佳果,讓臨北川舊縣城的石椅村逐漸熱鬧起來。很多游客不遠千里前來度假,村民種植的枇杷也成了熱銷品。
“現在游客多了,有時候不僅是村民參與,旺季的時候我們還要到外地去雇服務員。”石椅村村支部書記陳愛軍告訴記者,由于石椅村種有枇杷、李子等水果,通過旅游節的包裝方式,村里一年四季都吸引了很多外來的游客。村民養的家畜、種的水果都有了銷售出路,收入直接翻了幾倍,更不愿意出門打工了。
阿文就是村里發展集體經濟的負責人之一。在阿文看來,相比起以前村民各自銷售常常遭遇壓價,現在通過村里集體進行統一價格銷售給游客,整體收入比較穩定。而有條件的村民還經營起了農家樂,旺季時一天毛收入就可以達到幾千元。
“有游客聽說我在災難中的遭遇,安慰我說‘雖然失去了很多老朋友,但是現在你又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阿。’我想想也確實是這樣,傷痛總要過去,更重要的是珍惜現在和未來。”阿文說。
總指揮:黃常開、姚燕永、郎國華
統籌:孫國英、嚴亮、劉江濤
策劃:張蜀梅
文:南方日報記者曹嬡嬡陳?發自汶川、北川
攝影:張由瓊羅斌豪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對比吉首大學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6:40河北高考物理246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04:32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