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健康、幸福、品行、學業、個性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五個基本要素,是學校教育的五個著力點。
健康第一(生命第一)??
讓學生擁有健壯的身體和美好的心靈
健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洛克)。為此,健康應該擺在學生全面發展的首位。關注健康是學校教育的第一要義。
健康首先指身體健康,我們學校對兒童的健康肩負應有的責任和使命,學校所有教職員工都必須以“敬畏生命”的態度關注學生健康,關注學生生命,堅持健康第一。當然,學生身體的養護不只是學校的工作,它更多地應該成為孩子自己的一種自覺行動,為此,要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健康意識,養成保健慣,珍惜生命。
健康第一,意味著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以任何借口、任何理由、任何手段,體罰學生、虐待學生;同樣,健康第一也意味著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換取任何成績和榮譽。
健康概念包括安全概念,又高于安全概念。
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同時擁有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人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美好心靈和健康之情是一切善性和品行之根基,同樣,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對知識、能力、人格也有根本性的作用,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為此,他倡導:“健康第一,學習第二。”健康第一、生命第一提示著我們,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生命,敬畏生命,教師要有生命意識,生命是無價的,人是人世間最可寶貴的,教師一定要善待每個兒童,每個生命。
幸福第二??
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金色童年
追求兒童幸福,讓兒童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這是我們學校教育的第二要義。恩格斯指出:“每個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種天須加以論證的、“顛撲不破的原則”。費爾巴哈曾經也說過:“生活和幸福原本就是一個東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對于幸福的追求。”
童年不幸不僅是個人之不幸,也是整個民族的悲哀。實際上,童年本來就應當是和歡樂幸福聯系在一起的。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這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歡樂和幸福是孩子們心靈中巨大的、無可比擬的精神財產和財富。
童年幸福取決于學生的校園生活質量,這種生活質量又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來衡量:身心愉悅的程度、內心充實的程度和成就感。身心愉悅意味著心靈的舒展以及身體上的放松和舒適,沒有壓抑感,沒有疲憊感;內心充實意味著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以及有日漸明確的生活目標和學習目標,沒有空虛感,沒有無聊感;成就感意味著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成長的快慰,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意像”(肖川)。
反觀我們現實的校園生活,是否存在著機械、單調、枯燥、乏味、緊張、焦慮的一面?在我們學校,兒童的人格、個性是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敬重,還是受到不應有的歧視和蔑視?在我們學校,兒童的天資、潛能、興趣、愛好、專長是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施展,還是受到不屑的忽視和壓抑?兒童對校園生活是憧憬,還是逃避?是其樂融融還是憂心仲仲?不久前,北京市教科院“小學課堂教學更新教育觀念”課題組專家調查了十幾所小學,發現“不愛上學”、“害怕上學”、在學校感到“不快樂”的小學生竟然占半數之多。石家莊師專對石家莊市的538名中小學學生進行的調查也顯示:現在,“大部分孩子感覺不到快樂”。兩地的調查結果說明,“不快樂的感覺”在中小學學生中確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本來,學校應是一個學生們向往的地方,而現在,對孩子來說,似乎上學成了人生必經的磨礪。
為了讓兒童有個幸福的童年,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三項具體要求:①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門特別喜愛的學科;②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樣入迷的課外制作活動(業余愛好);③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最愛閱讀的書籍(包括文藝作品和科技著作)。蘇氏說,如果一個學生到了十二、三歲還沒在這三個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傾向,那未教育者就應當為他感到焦慮,坐立不安,必須設法在精神上對他施以強有力的影響,以防止他在集體中變成一個默默無聞、毫無個性的“灰溜溜”的人。我們在蘇氏三項要求上還要加兩項要求:④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位他最敬愛的老師??老師對他像父母般疼愛和偏愛;⑤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群)他最投緣的同學??他們彼此間可以無話不談。
我們必須從讓兒童擁有一個幸福童年的高度重建我們的校園!目前十分迫切的是,切實保證兒童自由活動的時間,創設人性化的校園氛圍,提供多樣化的活動課程,從而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自由探索與成功的快樂和自豪,更多地體驗到被人關注、被人愛護的溫暖和幸福,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與和煦,感受到仁慈、寬容、友愛、互助、真誠等美德。
品行第三??
讓學生都成為有教養的人
品行排在第三似乎與常理不通,傳統教育強調品行第一,做人第一。而我們卻強調健康第一,幸福第二,品行第三。這是因為對兒童(教育)而言,高尚必須以幸福為基礎,道德應該從健康、幸福的生活中生長出來,唯其如此,品行才能成為人格的內在組成部分,才能成為一種真正的向善的力量。相反,若是把品行凌駕于健康、幸福之上,甚至以犧牲健康、幸福為代價突出品行,這樣勢必導致道德(教育)絕對化、寡頭化,道德將成為控制人、窒息人、扼殺人的一種外在的“虛偽”的強制力量,而不是造就人、發展人、成全人的一種內在的真實的解放力量。
道德、品行教育必須植根于兒童真實的生活中,即健康、幸福的生活中,它旨在喚醒、弘揚、生發和不斷地提升兒童心中的“向善性”。
“人性向善”不是一個需要去證明的事實,而是一種價值承諾,一種有待實踐的理想:是教育信念確立的基礎和前提,是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則(肖川)。“人性向善”是說在人性中先驗地存在著各種道德的萌芽,正如孟子所指出的,人的內心中都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四種善端,“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也強調指出:“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建設性的和值得信任的”,是“社會性的”而不是反社會的,人在本性上是“積極的、社會化的、朝前發展的、合理和現實的”。為此,道德教育就是要通過啟發、喚醒等方式來發掘、弘揚人的潛能中積極的、美好的、建設性的、善良的因素。“如果認為人的內心深處基本上天生是惡的,那么必然意味著壓抑性統治、不信任、控制和警戒。”
反觀我們現實的學校道德教育,往往把“禁止”、“防堵”,甚至“管、卡、壓”作為立足點和基本手段,學生受到來自多方面不應有的限制和束縛,個性差異、獨立人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過度防范、強制和懲罰,既與道德的真義不符,也與教育的旨趣相悖。對人充滿信任,以真誠的態度和胸懷對待我們的學生,即使遭受一些挫折和痛楚,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
堅持人性本善,并努力為兒童創造出健康、幸福的生活環境,唯其如此,我們才能把兒童培養成為有教養的人。
學業第四??
讓學生擁有一份成功的學業
把學業成績排在老四,這在視分數為命根的學校似乎有點不可理喻。但是,學業成績只有建立在健康、幸福、品行的基礎上,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人首先需要健康,然后需要幸福,而我們對人的要求也是,首先做一個有教養的人,然后做一個有出息的人。過份強調學業成績,把學校教育考試化,把教育對象分數化,會給整個教育帶來災難。半個世紀前,陶行知就曾深刻地指出,分數主義會導致學習趕考化,趕考趕走了時間,趕走了臉上的血色,趕走了健康,趕走了有意義的絢爛多姿的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時代,趕走了對父母的關懷,趕走了對民族人類的責任,剩下的只有干巴巴的分數,人被分數剝奪得多么貧困!
我們認為,分數是重要的,對分數的追求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以犧牲兒童的健康、幸福、品行為代價來換起所謂高分。那樣不僅得不償失,也使分數異化,變成毫無價值的東西。
當然在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一定要保證讓受教育者掌握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對其一生發展具有工具作用與奠基作用的基礎知識,要保證人類文明傳承的核心要求能夠落實在絕大多數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之中。
分數僅僅是學業成績的一個反映(指標),它不能等同于學業成績,學業成績應該反映學生的整體學力狀況。學力就其內在組成部分而言,包括基礎性學力:知識、技能;發展性學力:閱讀、思考、想象、運算、表達;創造性學力:質疑、批判、發現、組織、應用。學力就其廣義而言,包括操作性學力:知識、方法、能力;動力性學力: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目的;調控性學力:元認知、學習策略、需要
學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態度,只有能夠自主學習并樂于自主學習的人,才能永遠擁有一份成功的學業。
個性第五??
讓學生成為個性豐富的人
這里所謂的個性是就其狹義??獨特性而言的,主要指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專長等,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喜愛,有自己的特長,進而有自己的絕招、絕活,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個人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意義、有實力、有地位、不可替代,從而積極樂觀地、自尊自強地生活著;而且也會使學校進而使社會變得豐富多彩、生機勃勃。
個性排在學業之后,那是因為學業意味著全面性和基礎性,是國家面向全體學生設置的統一課程,任何一個學生都必須首先在這些基礎性必修課程上有所用功,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個性專長。學生個性專長的培養有賴于學校的教育資源及其發掘和開發。學校必須從豐富學生個性的高度構建校本課程。
以上排序只是觀念上的價值導向,而不是實踐上的實施步驟。另外,這五個方面本身也是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的關系,對它們的認識和實踐不能純粹化、絕對化。
全面發展教育應當是把健康、幸福、品行、學業、個性融合起來,使之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整體是基礎,是出發點,整體是目標,是落腳點。
(文章源于余文森的博客,向作者致謝!)
《守望新教育》特別鏈接??
[新生命教育]
新生命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新生命教育的原則和課程樣態
生命敘事的詩、思、史
新生命教育宣言:拓展生命的長寬高
生命敘事:新教育人的行走方式
基于新教育的教師生命敘事個案研究
生命敘事??生命的姿態與精神的出路
如何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
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
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長
讓生命幸福完整
生命敘事的體裁與風格
新教育的生命敘事課程
如何締造一間完美的教室?
新教育是什么?
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
新教育對研發卓越課程有著怎樣的思考?
發現電影中的生命鏡像
用生命歌唱
尋找生命的紅杉林
?時光以光
新教育學校文化表現在哪些地方?學校如何把新教育之魂“活出來”?
作為一個普通教師,牽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
她緣何成為“全球教師獎”唯一入圍的中國教師?
讓生命一路芬芳
忘掉分數,留下人,培育人,成就人
世界看我時,枝頭總有花開
新教育,新生命,新北川??來自北川新教育實驗區的報告
交給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東西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
......
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對于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對比吉首大學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6:40河北高考物理246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04:32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