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佛山市兩會召開時間議程安排,佛山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精神要點解讀
2017年暫無公布,下面是僅供參考!!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工作回顧
,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積極應對復雜形勢,堅定不移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各項政策措施,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
??經濟實力得到增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03.28億元,增長8.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3825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12億元,增長1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60.58億元,增長13.1%。進出口總值688.18億美元,增長7.6%,其中出口467.20億美元,增長9.9%。
??質量效益得到提升。實現財政總收入1579.01億元,增長6.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0.73億元,增長14.3%。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分別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36.1%、6.9%,同比提高0.3、0.6個百分點。
??城市環境得到改善。城市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基本完成,城市形象品質得到較大提升。全市PM2.5下降15%、PM10下降21%。單位GDP能耗預計下降4.25%,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完成省下達的削減目標。
??人民生活得到實惠。全市財政民生支出337.3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4.3%。城鎮新增就業8.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5%。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增長9.0%、9.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806.94億元,比年初增長3.7%。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產業轉型力度,結構調整取得實效
產業轉型有新進展。工業結構調整提速。省委、省政府要求佛山作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龍頭,我們搶抓機遇,迅速行動,啟動萬億規模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基地建設。積極落實省技術改造扶持政策,設立市優質技改創新項目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278.56億元,增長23.7%。推進“兩化”深度融合,22家企業獲批國家、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27家企業入選廣東省電子商務百強。一汽大眾二期、福田汽車、南車制造基地等項目陸續開工,阿格蕾雅光電材料、亨氏食品、村田納米陶瓷電容器材等項目投產。現代服務業發展動力增強。出臺扶持服務業特別重大項目實施辦法,南海萬達廣場、萬科廣場開業,中國慧聰家電城及家電博物館項目運營,季華中央商務帶、桂瀾路千米商貿長廊建設加快,佛山華強廣場動工,國通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廣東工業設計城、順德創意產業園成為全省有影響的工業設計產業集群區域。長鹿旅游休博園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佛山(國際)家居博覽城、桂城洲玉器街、樂從國際會展中心、高明盈香生態園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佛山)機械裝備展覽會、第七屆中國(順德)工業設計博覽會。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出臺農民專業合作社三年發展計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4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0家、現代農業園區18個。
招商引資有新成果。引進超千萬美元的外資簽約項目98個,投資總額82.88億美元。引進超億元的內資簽約項目147個,投資總額963.23億元。福田汽車、長城華冠新能源汽車、風發科技智能電機生產基地等項目,本田汽車零部件、薩克米機械、愛信精機等外資龍頭企業增資擴產項目,廣東集成芯片研發與產業培育中心、廣東化工交易中心、浪潮云計算中心等現代服務業項目簽約落戶。重大臺建設有新進展。佛山國家高新區引進阿里巴巴?佛山產業帶、大金智地高端產業服務區等項目,佛山科技街初具雛形。中德工業服務區引進及洽談德國安聯財險、瑞曼迪斯集團、庫卡機器人集團等項目。廣東金融高新區引進廣東金融結算中心等54個項目,投資及募集資金90多億元。南方智谷、智慧新城、綠島湖都市產業區、佛山泛家居電商創意園、中歐科技合作產業園、廣東新光源產業基地、廣東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廣東物聯網應用產業基地、佛山塑料制品國際采購中心等臺建設和招商順利推進。
金融科技產業融合有新亮點。全市財政安排創新型城市建設資金21.07億元,帶動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增長。我市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全國陶瓷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南海區獲批全省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綜合試驗區,順德區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公共創新臺建設加快,順德中山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國際聯合研究院、南海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啟用,三水合肥工業大學研究院掛牌成立,佛山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新材料產業園投入使用。新增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3家,總數達618家;中國馳名商標6個,總數達124個;集體商標4件,總數達21件;廣東省名牌產品187個,總數達399個;百萬人口發明專利申請量995件,增長55.2%。新增省級、市級創新團隊13個,省級、市級工程中心96家,引進國家“*”專家23人,設立院士工作室29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市、區財政出資5億元設立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困難。成立佛山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設立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產業金融引導基金,啟動佛山科技保險試點。成立市金融發展與穩定領導小組,防范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金融創新有新進展。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融資38.6億元,佛山民間金融街引入60多家金融機構。全市新增銀行2家、保險公司4家、小額貸款公司3家、股權投資企業56家、融資租賃公司10家、新三板企業11家、上市企業2家。
民營經濟做強做大有新成績。民營工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69.6%,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79.8%。完善各級領導掛點重點培育企業工作機制,實施“一企一策”幫扶,研究解決重點培育企業發展難題。認真落實中央“營改增”、小微企業減稅等政策,全市減免各項稅收122.09億元。鼓勵實施“兩化”融合、機器人應用、品牌營銷等舉措,加強重點企業培育,全市產值超千億元企業1家、超百億元企業11家。舉辦民營企業精英研修班,引導中小民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010戶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
二、全面推進城市轉型升級,城市形象品質不斷提升
城市升級成效突出。“強中心”戰略深入實施。禪城老城區傳統文化氛圍濃厚,“大祖廟商圈”初具規模,嶺南天地三期加快建設,梁園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初步完成,仁壽寺改造順利推進,汾江河“一河兩岸”景觀提升工程完成;禪西新城綠島湖行政服務大廳、歐洲工業園A區啟用,人才公寓、國際中學等建成使用;桂城千燈湖片區金融公園、燈湖廣場等項目建設順利;佛山新城中歐(中德)服務中心等臺主體建成,中德高技術實驗園研發樓及人才公寓即將竣工,交通樞紐中心完成地下基礎工程。城市組團建設成效顯著。獅山博愛湖、南海市民服務中心等城市配套項目進展順利,西樵聽音湖片區雛形顯現;順德新城保利商務綜合體、美的廣場、置業廣場封頂,華僑城文化旅游綜合項目加快推進;西江新城基本完成核心區示范工程建設,明湖公園、秀麗河公園、麗江水廊建成;三水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三舊”改造穩步實施,榮獲全省“三舊”改造一等獎,北江新區“三舊”綜合改造項目、高明江灘濱河景觀工程成為樣板。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廣明高速陳村至西樵段、肇花高速三水段正式通車。市域路網中禪西大道二期、G321南海段改造、三花公路改造、南莊至九江公路復線、佛陳大橋擴建和樵樂路、龍灣大橋、季華路快速化改造完工。貴廣、南廣鐵路佛山段通車,三水南站投入使用。佛山西站、佛肇城際線、廣佛地鐵二期加快建設,城市軌道交通二號線一期、南海新型交通系統試驗段工程開工,城市軌道交通三號線工程開展前期工作。能源、水利、通信寬帶、智能電網等建設加強。國家重點項目500千伏“西電東送”換順線工程、500千伏東坡變電站、16個110千伏以上輸變電項目投產。光纖入戶率達34.5%,新增4G基站8322個。成為首批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
城市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嚴格落實城市管理考核機制。開展城市道路環境衛生、建設工地和泥頭車污染源頭管控、戶外廣告清理、水浸黑點治理等專項整治。整合數字城管資源,建立渣土運輸GPS監控臺和工地視頻監控臺。推動城市管理向鄉村延伸,實施農村整治“1060”工程,切實改善鄉村面貌和環境衛生狀況。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禪南、禪順公交一體化提速。全市新增49條公交線路、993輛公交車、4800輛公共自行車、54個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建成38個公交首末站和樞紐站。中心城區公交分擔率提升至30.1%。
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成績顯著。建立環保責任考核追究機制,設立“環保警察”,強化環保執法。基本完成100項環保民生實事。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擴大限燃區域至中心城區面積60%;深化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治理,整治污染企業804家;嚴厲打擊黑煙車,全年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8.05萬輛;嚴格控制揚塵污染,征收揚塵排污費。堅持“一河一策”治理水環境污染,19條重點整治河涌基本達到V類標準。新建污水配套管網217.84公里。對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全面清理。強化固體廢棄物、危險廢物管理,積極推進南海垃圾焚燒發電一廠等改擴建,大力開展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7個,總數達19個。新建和改造提升綠地面積720.73公頃,創建綠色建筑175萬方米。建成智慧公園、九江外灘景觀工程、麗江水廊等10個大型公園,建設和改造提升一批村居公園和社區體育公園。完成珠二環高速順德段、東河兩岸等106公里生態景觀林帶建設。謝邊互通立交、順峰山東入口等重要節點景觀改造基本完工,完成33.9公里“五位一體”沿街景觀綜合整治。
三、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城市發展活力增強
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編制實施企業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審批清單和市場監管清單。建立以備案制為主的企業投資管理體制。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7.29萬戶,工商登記“全城通辦”進展順利。在省內率先推出政府權責清單。網上辦事大廳建設提速,市、區兩級網上服務事項4971項,二級以上辦事深度事項占97.43%,三級占56.21%。設立616臺“市民之窗”自助服務終端,39萬筆行政服務通過終端辦理。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服務臺建設順利,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初步建成。成為省建設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試點城市。
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穩步實施。開展“城鄉社區建設提升年”活動,社區協同共治、社區服務水不斷提升。禪城區開展社區“一門式”服務試點,南海區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試點,三水區推行“一站式”公共服務臺。順德區試點建立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系。各區均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全市社會組織達4663家。成立社工人才培育基地、市社工協會和市志愿者聯合會。全市村(居)完成換屆選舉工作,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89.9%。
農村綜合改革扎實推進。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書頒發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禪城區完成農村“股權固化”,南海區穩妥推進確權確股式股權改革,三水區和順德區均安鎮、容桂街道試點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市農村財務網上監控臺和集體資產交易臺交易資產累計7.7萬宗,合同標的總額426.09億元。高明區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計劃。三水區探索實施村民自治決策、執行、監督分開的“兩級議事會”治理模式。
開放合作水不斷提升。全市境外投資項目26個,投資總額增長283.2%。實際利用外資26.56億美元,增長5.4%。順德區獲批國家級出口家電質量安全示范區。廣佛同城化取得新進展,交通路網和軌道交通對接進展順利,兩市金融機構資金結算技術上實現同城化,環保協作、民生合作不斷深化。佛港澳合作有新成效,匯豐環球運營中心、廣發金融中心一期投入運營。榮獲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與德國因戈爾施塔特市、波蘭斯達洛加勒德市結為國際友好城市。建立對口幫扶云浮工作新機制,舉辦7場招商會,投入對口幫扶云浮財政資金4.1億元,加快佛山(云浮)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扶貧開發“雙到”完成年度任務。對口援建新疆伽師、西藏墨脫取得新成效。
四、大力發展民生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民生保障有新提高。省、市民生實事全面完成。企業退休職工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增長14.2%,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增長12.5%。城鄉低保標準提高8.5%,城鄉低保對象大病醫療救助報銷比例均達80%,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均增長26.4%。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成為全省首個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全市五區在全省率先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國家督導評估。實施技能晉升培訓補貼,5.1萬人參加技能培訓。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政策,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5616萬元,成功創業6662人,帶動就業3.6萬多人。“零就業”家庭持續動態“清零”。加快構建“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模式,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鼓勵和引導社會辦醫,新增非公立醫療機構57家。新市民入戶及隨遷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實施統一積分,符合條件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參加居民醫保享受同等財政補貼,實行異地務工人員大病救助。
文化活動魅力彰顯。重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市圖書館新館投入使用,市文化館新館封頂,佛山大劇院加快建設。祖廟、仁壽寺、梁園等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成功舉辦中國四大名鎮城市交流活動、佛山秋色歡樂節和亞太地區龍舟公開賽等活動。“魅力佛山?四季情韻”藝術惠民工程精彩紛呈。順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美食之都”。對外文化交流廣泛開展,龍獅表演、剪紙、陶藝、香云紗等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展示。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微文明”、“微志愿”活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深入推進,市民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安佛山建設有新舉措。基層“安村居”和各行業“安細胞”創建覆蓋面80%。公安“六大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獲得全省第2名,11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0%。禪桂新中心城區“禁摩禁電”穩推進。出租屋管理進一步強化和規范。開展“全國安全社區”創建和基層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試點,里水、大瀝、北?、倫教鎮被評為“全國安全社區”,新增安全生產達標企業6272家,總數達19251家。食品(農產品)安全示范市建設扎實推進。試點推行家禽“集中屠宰,生鮮上市”,打造肉食品“全鏈條閉環式”監管模式,新增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點100家、陽光廚房695家、市級“菜籃子”基地19個、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學校食堂100家。強化疫情聯防聯控,有效遏制登革熱、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
五、全面啟動人民滿意政府建設,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六個政府”建設扎實推進。出臺《佛山市建設人民滿意政府行動方案(2014-2020年)》和11個行動子計劃,籌措項目資金76.1億元,其中197項民生項目完成145項。建立人民滿意政府第三方評價體系。根據第三方調查評估,佛山市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總體評價82.46分。
依法行政不斷深化。以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為基礎,完善重大行政決策配套制度和程序。健全市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273件,辦復率100%。創新行政復議機制,全面推廣集中復議制度。根據中國政法大學發布的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佛山法治政府建設排名第3。
深入整治“四風”問題。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改進作風,全市會議數量下降2.4%、文件數量下降6.1%。深入推進市級部門預算、決算和“三公”經費預算、決算公開,市級財政預算資金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建立鎮(街)領導干部每周定期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構建全省首個狠剎“四風”網絡監督臺,打造民主評議政風行風、領導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信息管理等臺,出臺領導干部問責實施意見和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強化對領導干部管理和監督。
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事業,審計、糧食儲備、民族宗教、雙擁優撫、臺灣事務、檔案方志、社會科學、人防、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異地務工人員,中央、省駐佛山單位,駐佛山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長期關心支持佛山建設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運行不穩定因素較多,穩增長任務艱巨;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現代服務業發展有待提升;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不牢固,自主創新能力整體不強;企業不同程度存在經營困難;城市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有待改進;環境治理任務較重,大氣和水污染問題較為突出;勒流“12.31”燃爆事故教訓極其深刻,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亟需強化。對此,我們將在今后工作中深入研究,認真解決。 工作安排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市發展面臨許多有利因素,領銜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第三產業發展成效逐步顯現,一批重點項目和高端臺建設加快,經濟發展后勁增強。城市形象品質不斷提升,各項改革不斷深入,綜合環境持續優化。總體而言,我市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適應新常態、把握新機遇,堅定不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轉向存量優化、增量優質的深度調整,對全省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起支撐作用,爭當全省改革發展排頭兵。
政府工作的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的總體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為中心,以創新驅動為總抓手,以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為動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進依法行政,提升開放水,狠抓改革攻堅,加強民生保障,強化風險防控,完成“十二五”發展目標,規劃“十三五”發展任務,努力推動經濟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進出口總值增長3.8%;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搶抓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機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積極研究“工業4.0”計劃,結合佛山實際,推動佛山制造智能化轉型。堅持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力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積極落實省政府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規劃,集聚發展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制造和裝備服務業等重點裝備產業,力爭到2020年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努力建設世界級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基地。著力引進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培育一批擁有核心部件制造技術的“高、精、專”中小型配套企業,促進裝備制造業向數字化制造、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跨越發展,加快構建裝備制造業全產業鏈。全力推進落實重點支撐項目和珠海簽約10個項目,加快一汽大眾二期、福田汽車、長城華冠新能源汽車、南車制造基地、陸地方舟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建設,推動項目落地,形成產能。
力促現代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全面落實提升發展第三產業各項政策措施,重點支持發展金融、現代物流、商務會展、工業設計、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醫療健康、教育培訓、養老服務、文體休閑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推進國藥集團中藥南方總部、蘇寧電子商務運營基地、華僑城文化旅游綜合項目等145個重大服務業項目,14個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建設,規劃建設一批總部經濟基地,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提升。大力發展文化會展、藝術創意、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加快建設石灣“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等重點項目,促進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和文化資源融合,將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打造成為我市戰略性支柱產業。
以技術改造促進存量優化。貫徹落實省、市扶持技術改造優惠政策,積極爭取省財政技術改造專項資金補助,市、區財政3年配套24億元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實施全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行動計劃,未來3年,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計劃完成1300億元,年均增長25%,力爭半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整合運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智能制造技術,加快機器人推廣應用,實施“百企智能制造提升工程”、“自動化生產線改造”計劃,推動佛山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力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智能制造先進城市。實施“兩化”深度融合戰略,加強云制造公共服務臺推廣運用,促進更多制造企業“登云上線”。推動企業采用卓越績效管理、精益生產管理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制定產業聯盟標準,培育細分行業龍頭,打造行業區域品牌,提升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
以產業鏈招商為抓手促進增量優質。樹立“大招商”、“招大商”、“擇優擇強”的招商理念,進行高水、專業化的招商策劃,把先進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招商重點,瞄準國內外先進地區和城市實施定向招商和主題招商,著力引進一批高端優質項目、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優秀人才。充分挖掘本土企業增資擴股潛能,重點推動我市龍頭企業與國際裝備業巨頭開展合資合作,帶動引進一批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建設機器人產業園。不斷提升佛山國家高新區、中德工業服務區、廣東金融高新區等重要臺的產業內涵和建設水,加快南方智谷、智慧新城、綠島湖都市產業區、廣東新光源產業基地、廣東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產業創新基地、中科院佛山新材料產業基地等產業臺建設,增強承接吸納國內外優質項目和高級人才的能力。
做強做優民營經濟。落實推動民營企業跨越式發展各項政策,發揮民營企業在打造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中的主力軍作用,發展壯大產值超百億元企業隊伍。堅持各級領導掛點企業制度,定期深入企業,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服務體系,鼓勵和引導中小民營企業進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動民營資本與國際資本、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繼續開展高級經理人、企業接班人培訓。
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金融科技產業深度融合
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經濟工作的總抓手,努力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當好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排頭兵。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引領,大力實施工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作用,實施大中型骨干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支持美的等大型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組建研究院,各區重點幫扶一批創新型、科技型骨干企業。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建設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華南家電和機械檢測基地、廣東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諾爾貝機器人研究院等重大新型研發機構。加快佛山知識產權交易臺建設,積極申報中國佛山(陶瓷)、順德(家電)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全面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建設。
加強金融創新發展。充分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科技型、智慧型企業。加快建設省金融科技產業創新融合試驗區和產業金融改革試驗區,完善“政策金融、科技金融、民間金融”三位一體金融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佛山民間金融街、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深交所路演中心等臺作用,創新發展互聯網金融、知識產權證券化、眾籌融資、融資租賃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完善人才政策,重點引進和培養創新科研團隊、創新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高層次人才。加快“產業社區”建設,完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和生活服務配套,努力解決人才居住、子女入學等問題。實行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相結合,在引進中高端企業項目的同時,注重引進擁有先進技術的人才團隊,實現產城人三者良性互動。
三、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城市升級向城市升值轉變
把握建設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機遇,全面提升佛山城市價值和競爭力。
實施城市升級兩年延伸計劃。深化“強中心”戰略,打造佛山城市中軸線,加快佛山新城建設、南海千燈湖片區拓展、禪城綠島湖都市產業區建設和禪城老城區提升。推動城市組團提升發展質量。加快順德新城、瀝桂新城、西江新城、三水新城等片區建設。圍繞綠島湖、博愛湖、桂畔海、明湖、云東海等水道和生態片區,打造一批生態景觀帶和濱水區。推動城市升級向鄉村和社區延伸。實施百村升級計劃,推進30個古村落活化、30個城中村(舊社區)改造和48個新農村建設,打造一批美麗鄉村、宜居社區。加強古村落歷史風貌及古建筑保護,實現歷史文脈延續。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廣佛環線(佛山西站?廣州南站)、佛肇城際線建設,配合廣州地鐵7號線延伸線、廣佛江珠線前期工作,盡快啟動廣佛環線(佛山西站?白云機場)、肇順南城際等項目。推動軌道二號線一期工程、南海新型交通系統建設,啟動軌道三號線建設準備。加快建設佛山西站、佛山新城交通樞紐中心等項目。推進高速路網中廣明高速廣州段、廣中江高速順德段、佛清從高速南段等建設,加快市域路網中魁奇路東延線二期、嶺南大道南延線、汾江路南延線、海五路西延線等建設。積極開展佛山新機場建設可行性研究。加強能源、水利、通信、電網建設。推進220千伏順德奎福輸變電站等項目建設,推動光纖入戶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
加大“三舊”改造力度。完善我市“三舊”改造政策,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改造的積極性。支持南海區開展廣東新一輪深化“三舊”改造綜合試點。提升改造村級工業園區。推進高速公路沿線改造,專項整治高速公路沿線300米范圍內舊廠房,再造百里綠色長廊。推進沿街、沿河、沿湖景觀“五位一體”改造,開展內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
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實施城市管理“四化”工程,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機制,加快數字城管建設。加強道路衛生、綠化管養、污染源頭管控、戶外廣告清理等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整潔度、美觀度。推動社會化市政管理模式向城中村、城鄉結合區域、主干道兩旁縱深延伸。實施大數據戰略和智能交通、智慧社區、智慧醫療等項目,加快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建設。
提高城市和市民文明素質。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推進文明城市“八大環境”建設,強化巡查督辦和考評問責機制。培育和踐行*,引領社會文明新風尚。持續開展“微文明”市民行動,打造佛山“微文明”品牌。支持發展志愿服務,推廣南海區桂城街道“社工+志愿者”社區志愿服務模式,積極發動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弘揚樂善好施、扶弱濟貧的傳統美德。
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佛山
對生態環境倍加重視,對資源能源精打細算,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以藍天、凈水、綠地成為佛山新常態為目標,落實新《環境保護法》,建立健全環保綜合執法體系和跨區域聯動協調機制,強化市、區、鎮(街)、村(居)四級環保責任,實現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實施內河涌“一河一策”整治計劃,重點推進汾江河、西南涌、蘆苞涌等廣佛跨界河涌綜合整治,確保完成整治任務。加大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力度,有效提高污水收集率。整治改造小鍋爐、VOCs排放企業,實施電力行業超潔凈排放,加速淘汰黃標車,依法整治黑煙車,努力實現大氣質量狀況持續改善。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養殖場污染治理。加快全市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建設。開展全市供水及水源地優化整合。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改進垃圾分類收運體系,逐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目標。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落實電機能效提升等扶持政策,引導企業自覺減排。對重點耗能企業和公共機構開展節能監察,加大節能執法力度。加快低碳能源管網規劃建設,擴大低碳能源使用范圍。抓好全國電力需求側綜合管理試點城市建設,加大“3C”綠色電網建設力度,推廣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工程,探索光伏發電項目并網規范管理。推進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加強綠色生態建設。發展生態集約、觀光休閑農業,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開展新一輪綠化佛山大行動,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城市綠化增量提質、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擴面、綠色生態廊道建設、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加速構建森林生態屏障、城鄉綠地、水系濕地生態、綠色生態廊道體系,確保完成3萬畝森林碳匯工程造林任務,河涌綠化整治659公里。加大社區公園、郊野公園、濕地公園、市政公園規劃建設力度。
五、加強區域合作交流,擴大對外開放水
以更開放的胸懷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以更開放的舉措謀轉型、促發展,以更開放的視野推動更高水的對外開放。
增創對外開放新優勢。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以經貿往來、科技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為主要內容,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把佛山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加強與歐美、東盟、非洲、中東、南美等地區在投資貿易、資源開發、工程承包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建設高水的開放型經濟。承辦好中國(廣東)-印尼經貿合作交流會。支持鼓勵民間文化交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城市形象推廣,提升佛山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擴展與海外華人華僑的聯系交往,大力發展與我市產業、文化相匹配的國際友好城市。
密切佛港澳臺合作。深入落實CEPA和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加強與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在貿易投資、先進服務業、科技文化、人才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交流。推動佛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大力引進港澳臺現代服務業項目,鼓勵開展與香港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業務。加強佛港跨境電子商務合作,加快國通保稅物流中心建設。
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積極推動廣佛同城化,抓好地鐵線網規劃對接、海華大橋建設、珠江大橋放射線接廣佛新干線等項目,加強廣佛交界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協作、環境治理、城市管理等對接。支持順德區與南沙加強合作,融合對接廣東自貿區。參與泛珠合作、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加強與珠江西岸城市交流合作,著力打造粵桂黔高鐵經濟合作試驗區。加快佛山云浮一體化幫扶,3年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3.5億元,加大超億元優質項目招商力度,助推云浮跨越發展,力爭對口幫扶工作在全省領先。做好新疆伽師、西藏墨脫對口援建工作。加強全市統籌規劃,落實《佛山市推進區域合作工作方案》。
六、深化各項改革,充分激發佛山發展活力
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把改革紅利不斷轉化為發展新動能,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環境。
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健全企業投資全鏈條、全流程、全行業的“三單”管理模式。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投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配套監管制度,實現企業準入“寬進嚴管”。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機制改革。規范政府性債務管理,做好國資優債工作。強化財政績效管理,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財政制度。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廣行政職權標準化建設,實現量權限權。總結推廣禪城區“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試點經驗,方便市民辦事。加強電子政務規劃建設,完善網上辦事大廳、改革發展市民建言獻策臺和12345統一服務臺,加快建設企業專屬和市民個人網頁。推進工商、質監管理體制調整,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臺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優化社區工作機制,構建社區自治體系。發揮各級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作用,培育發展和規范管理社會組織,推動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健全社工人才評價機制,加強社工專業人才培育基地建設管理。完善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改革行政復議體制和信訪工作機制。
探索農村綜合改革。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完善土地征收和補償安置制度,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加快推進區、鎮(街)、村(居)三級互聯互通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臺體系建設。
七、加強社會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實施民生政府建設系列行動計劃,確保完成民生政府建設重點項目任務,穩步提高市民生活水和幸福指數。
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方案。深化創建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啟動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進普通高中優質多樣化發展,加快佛山科技學院新校區建設,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升特殊教育發展水,推動民辦教育加快發展。提升就業和社會保障水。落實促進就業政策措施,指導和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能提升培訓,增加高技能人才總量。完善全征地農村居民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機制,建立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擴大社保覆蓋面,推動社保業務網絡延伸到村(居)。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做好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工作。加強新市民積分制服務管理,促進異地務工人員市民化。
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啟動實施文化升級兩年行動計劃,建設嶺南風韻突出、城市形象鮮明的文化導向型城市。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城鄉十分鐘文化圈”。實施藝術惠民工程,開展“佛山韻律”系列文化活動。承辦第九屆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推動佛山歷史文化街區申報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城市中央休閑區。加強傳統文化保護與利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完善體育設施,推進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市民體質。
著力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確保按時完成省下達的住房保障目標任務。投入6.82億元推進河涌水環境治理等民生水務工程。新建300公里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實施100項環保民生實事。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水。提高公益性普惠性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免費義務教育財政撥款標準。建設區、鎮(街)、村(居)三級公共法律服務臺,落實一鎮(街)一律師顧問團和一村(居)一專職調解員。新增市級“菜籃子”基地10個。加快推進主要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WLAN)惠民建設。推廣“市民之窗”自助服務終端布點,實現村(居)全覆蓋,推動全天候自助服務區建設。落實公交提升計劃,中心城區公交分擔率達32%。完成逕口華僑農場2629戶危房改造任務。
確保社會大局穩定。深入推進安佛山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市民安全感。做好國防動員、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和企業主體責任,強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和基層“網格化”安全監管體系,提升社會火災防控能力和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做好食品(農產品)安全示范市創建深化及驗收工作,健全“從農田到餐桌”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完善食品監管體系、責任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快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進程。設立“食品藥品警察”,加大執法力度。抓好手足口病、登革熱、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熱等傳染性疾病防控,防止出現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八、扎實推進人民滿意政府建設
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按照《佛山市建設人民滿意政府行動方案(2014-2020年)》和11個行動子計劃,著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牢固樹立“治以法尊”理念,自覺維護憲法與法律權威,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建設權責明確、便民高效的法治政府。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法治化程序,制訂行政決策目錄管理辦法等制度規范。加強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推進政務公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推進重點領域綜合執法,推動執法重心向基層下移。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大力創建法治鎮(街),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水。配合做好行使地方立法權準備工作。
建設責任政府。完善行政職權清單管理制度,落實政府部門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健全行政問責制度,完善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機制,增強行政責任意識,依法正確履行職責。抓好審計監督,推動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審計全覆蓋。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社會團體、市民和新聞媒體的監督。
加強作風建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切實抓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對違法行政、懶政怠政的行政監督、監察力度,強化重點部門和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推進政府機關廉政風險科技防控臺建設。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和樓堂館所建設。完善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機制,努力實現服務企業穩增長、服務社區促和諧、服務群眾保民生。強化政府績效管理,狠抓各項工作落實。
各位代表,把握新常態、激發新動力。展望未來,我們對佛山發展充滿信心。讓我們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振奮精神,勇于擔當,創新有為,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佛山”而努力奮斗!
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08:41:10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對比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08:38:49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在江蘇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參..
時間:2025-05-22 08: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