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人民的名義》嗎?”這是句虛擬的問話,但卻頗為貼合幾日不少社交場合人們的討論。日前,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開播,短短幾集就讓很多人成了這部劇的“自來水”???各種場合都有人在自發推廣和“安利”。一部由最高檢影視中心參與出品、“沒有流量明星,不是仙俠古偶”、“從名字到內容都正得不得了”的正劇,卻憑借緊湊、真實的劇情一開播就表現不俗。豆瓣評分9.1,很多國產劇對此恐怕可望不可即。
社會在發展,觀眾的口味也越來越挑剔,這是此前不少抗日神劇、玄幻戲說雖然收視業績好像也不錯卻同時飽受詬病的大背景。反腐題材吸引人,又有40多位老戲骨同臺飆戲,這還不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事實上,公眾感興趣的可能是,在目前披露的劇情中詳細呈現和刻畫的官員腐敗細節和國家反腐進程,究竟有幾分與現實的貼合度。甚至說,已經有人在熱衷將已落馬官員與劇中人物對號比較,比如“小官巨貪”家里的鈔票墻,以及那些被燒壞的點鈔機。
中共十八大至今,不斷加碼的反腐力度得到民眾的認可。在對“反腐沒有休止符”這句話從一開始的些許疑惑到內心確信的同時,人們對已查處重大案件和落馬官員的知情需求,已經從簡訊式案情通報向特別想知道更多細節發展。這也是此前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等備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上述專題片的影像資料中獲得海量傳播的多是一些落馬官員的出鏡片段。公眾對反腐進程的關心,除了官員“被帶走”消息傳出后的街談巷議,自然也投射到對反腐題材劇集、專題片的圍觀熱情上。
“人民的名義”,這么正的標題在作者周梅森看來,代表了“兩種含義”:一種是堅實的信仰,另一種則是以“人民”為矯飾去謀取私利。后者即是很多腐敗、越權行為在當下的生存邏輯和土壤,冒民眾之名去侵奪民眾權益,以法治之名去踐踏法治精神,這也是最終需要制度化反腐所必須抱持勢不兩立態度的對手。
腐敗侵蝕公共利益,反腐呼應公眾呼聲。觀眾對一部反腐劇集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們對具體反腐過程的好奇心,諸如檢察機關辦案程序細節到底是怎樣的,可能還有個案化的腐敗官員的墮落程度是否真的如傳言般糜爛?對相關信息的嚴重關切,是人們對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敗現象所傷的真實反映。正如《人民日報》對反腐劇熱播所詮釋的,立足于反腐實踐的影視劇,可以讓觀眾對“反腐內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民眾對反腐話題的熱議不僅僅是獵奇,是公眾對腐敗這一社會痼疾的深惡痛絕和對反腐進度的探求。現實生活中的反腐進度,媒體披露的官員腐敗細節,反腐劇集(以及作為藍本的官場文學作品)在藝術創作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更細節、更生動、更直觀的呈現。現實主義文學的魅力,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對現實生活開掘的廣度和深度。是否“接地氣”是一種常見的評價標準,所謂“接地氣”其實就是用讀者、觀眾的切身體會、現實感受來對文學、影視作品做衡量。由最高檢參與出品的反腐劇集與現實的反腐進程之間有怎樣的參考、映照關系,具體的反腐案件的程序、節奏是否如影視劇呈現的一樣節奏緊湊、波詭云譎。藝術畢竟是藝術,但公眾對藝術的關切往往依然來自于對現實的欲罷不能,以及對反腐的熱切期待。
正如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一段對白所言,“從檢察的角度來說,應該按照司法程序辦。”一句話道出反腐的根本依憑,也讓人明白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于深入權力執掌者之心,依法治國的核心也在于依法治權。反腐的過程是在摸索一條制度化約束權力的路,反腐劇熱播是好事,從公眾對《人民的名義》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對腐敗零容忍的社會共識。
《人民的名義》播出后在豆瓣上的評分維持在9分以上,這對國產劇來說,絕對是罕見的。它號稱中國版《紙牌屋》,將反腐劇和政治劇合二為一,還原了中國官場現狀的很多規則和特點。總制片人、導演李路認為,藝術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要對現實素材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藝術加工。“劇中確實有不少情節是借鑒了現實案例,但是反腐劇不是為了展示腐敗,而是為了反映腐敗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的傷害,給大家以警示和啟發。”
國家廉政體系是各種制度機制相互作用的系統工程。而我國現實中還存在政治制度空轉、監督體制缺位的現象,人大、政協的地位作用還未能充分體現。有學者總結中國官僚腐敗的根源集中體現為兩個不對稱性:一是權力不對稱性,指的是公共權力和制約、監督公共權力的力量的不對稱性;
二是信息不對稱性,指的是由于腐敗隱秘、敏感特性而造成的腐敗者和反腐敗機構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對稱性。權力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最大化的結果必然是導致腐敗。解決權力和信息不對稱問題,需要政府重新認識和定位公共權力,公共權力必須受到監督和制衡。中國要成功消除腐敗的結構性根源問題,挑戰不是來自外部,而是更多來自內部,來自黨和國家內部的官僚主義、低效率以及公共權力缺乏監督和制衡的挑戰。
解決權力和信息的不對稱性,需要為公民社會提供有效的政治參與和政治監督的渠道。改革開放30年來,公共權力向社會的逐步回歸和政務信息的日益公開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民眾支持。當今世界,民主化的潮流勢不可擋,民眾必將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也只有讓權力受到制約、讓陽光照亮體制,腐敗的蔓延才能真正得以遏制,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才會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引領社會潮流。在全社會大力構建廉政文化,是提高人民群眾反腐意識,培養人民群眾正義感的有效途徑。要從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知識競賽、廉政書畫比賽、廉政電影巡演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運用網絡、手機短信、公益廣告、廉政歌曲等載體,向群眾進行廣泛廉政宣傳,創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易于參與、鮮明的廉政文化,在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融入廉政文化,讓廉政文化走進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讓廉政的理念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同時賦予人民群眾強大的精神力量,使人民群眾中能夠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慣。
四川上山東理工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01:18江西高考理科533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08:57:21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對比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8:53:39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