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蘧姓同源,以邑名為姓。春秋時期,衛(wèi)國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衛(wèi)國君封于蘧邑,為伯爵,史稱蘧伯。蘧伯的后代以蘧為姓。據浙江江山縣石梁老譜序記載,晉元帝御筆易蘧為璩。受“劇、據”分別簡化成“劇、據”誤導,璩姓一度被錯寫成“琚”,現在全國各地族人紛紛響應堅持文化自信號召,向公安機關申請糾正姓氏錯誤,成功恢復“璩”姓。
璩,讀qú
璩氏屬地
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境內。
璩氏來歷
關于璩姓來歷,各地族譜都有介紹,一般在“源流序”里標明,出自蘧姓,籍出黎陽,望出豫章,既表明得姓始祖,又說明易蘧為璩了,璩氏傳承至今已兩千多年。
蘧伯玉。璩氏的先祖為春秋戰(zhàn)國時衛(wèi)國大夫蘧伯玉,相傳至東漢時,因中常侍蘧政罹難,族人避難易蘧為璩。后遷徙至浙江江山,至南唐,有璩瑗,任銀青光祿大夫,守閩廣,保境恤民,封西川侯,居貴溪。族譜中有唐朝圣旨和鐵券文記載。現各地璩氏族譜在“源流敘中”都認得姓始祖為蘧伯玉,自認是西川侯璩瑗之后。這也在北宋錢塘儒生編撰之《百家姓》中得以體現:“璩 豫章郡”,貴溪屬豫章郡。最初所載只有411姓,而第306姓即為“璩”。“璩”雖為小姓,亦不失源遠流長。蘧伯玉事衛(wèi)三公(獻公、襄公、靈公),因賢德聞名諸侯。據《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訓》稱:“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魯,而天下莫能亡也;蘧伯玉以其仁寧衛(wèi),而天下莫能危也。”200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伯玉故里蔡云川先生的專著《春秋先賢蘧伯玉》一書。故璩氏后人尊蘧伯玉為得姓始祖。
璩氏、蘧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皆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其中璩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零六位。璩氏在臺灣省名列第四百六十六位;蘧氏在臺灣省名列第一千七百五十七位,大多以黎陽、豫章、汲郡為郡望。
蘧氏、璩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東、江西、浙江、江蘇等等省。
中原地區(qū)的璩氏族人,據有關史料載,均系明洪武十八年自山西遷居所至。明朝,有弟兄三人定居今河南濟源、孟縣,繁衍生息。 河南焦作孟縣有璩溝,幾乎全為璩姓。北京密云縣大城子鎮(zhèn)墻子路村有璩姓。山西陽城璩姓較多。浙江常山縣何家鄉(xiāng)璩家村、湖北棗陽市璩灣鎮(zhèn)的璩姓比較多。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璩姓,有二百余人。
安徽桐城璩姓很多。江西廬山璩姓有八百余人。山西晉城好多地方都有璩姓。河南唐河源潭璩莊,璩姓有四百來人。浙江衢州、江西南昌璩姓較多。湖南益陽有個璩家村。河南省鶴壁市石林鄉(xiāng)有個南唐宋村,多數村民姓璩,璩姓占大數。浙江衢州五縣一區(qū),璩姓族人有三千余,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區(qū)縣,最早的在宋朝時期就遷至衢州了,隨后又向各區(qū)縣間遷徙。浙江江山璩豐村有一璩源寺,該寺始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吳越王錢弘佐賜額"璩源善政保安禪寺"。璩源寺廟堂依然,龍湫泉潭如故,可開發(fā)為旅游勝地。江山孝子門《須江璩氏族譜》載,現有幾百璩姓后人。浙江金華蘭溪水亭圣山的璩氏據說是從山東移民來的,在浙江慈溪衢州常山龍游有個璩村,村民都是璩姓。吉林省省四市有部分璩氏家族成員。
明朝“燕王掃北”以后,璩姓有人遷徙到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居住,主要集中在一個村落,大約有人口六百人左右,是璩氏后人的集中地。江蘇淮安市洪澤縣東雙溝鎮(zhèn)璩灣村也有不少。
湖北武昌鬧市有一“璩瘋子”燒烤店。山東省諸城市有一村那里三分之二都姓璩。山東省章丘市木廠澗村蘧姓。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y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yè)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yè)學院司法警務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yè)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