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季姓的來源有七個說法:一說是季姓來自春秋時期公族季札的后代;一說是季姓來自春秋時期季友的后代;一說是季姓來自上古季連的后代;一說是季姓來自生序兄弟排行;一說是季姓來自唐朝時期趙渠改姓;一說是季姓來自蒙古族漢化改姓;一說是季姓來自中國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吳國公族季札,屬于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姬季札,是春秋時期吳國公族,為吳王姬壽夢的四兒子,姬諸樊(后襲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蘇常州)、州來(今安徽鳳臺)兩地,史稱為“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札賢明博學,曾多次推讓王位。他曾北游齊、鄭、晉等諸侯國,并觀樂于魯國,在評論盛衰大勢時,頗中時要,以有遠見而著稱。因為季札遠見卓識,賢明仁德,后世子孫以其排行次第為姓氏,以別他族,稱季氏,世代相傳至今。
季氏族人多尊季札為季氏的得姓始祖,稱季氏正宗。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友,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魯莊公姬同的小弟弟姬季友最終定了慶父之亂,其后裔子孫以他的字命氏,稱為季孫氏,世代在魯國執政。姬季友的孫子季孫行父在執政時期,舉賢任能,分財濟貧,受到國人愛戴,謚號季文子。季孫氏后來簡稱季氏。季文子,季武子,季子三代連續執掌魯國國政,當時幾代魯君都昏庸無能,以致出現了魯國人只知道有季氏,而不知道還有君主的情況。
在季文子,季武子,季子三代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字號為姓氏者,稱季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羋姓,出自上古顓頊帝的后代季連,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史記?楚世家》中記載:“顓頊帝裔孫有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羋姓,楚之后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而在典籍《國語?鄭語》中,則稱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禿、?、曹、斟、羋。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蠻羋蠻矣,唯荊實有昭德,若周衰,其必興也。”明確指出是羋姓季連部從蠻俗,建立了荊國。楚之先祖從帝嚳起,均居火正稱祝融,至夏王朝時其為重要的成員或盟國。后商湯興起,起而代夏,楚之先祖在此夏、商交替之際分崩離析,出現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處流落的局面。羋姓季連部,就在這一背景下離開故地新鄭一帶,輾轉至丹淅、荊山和漢水流域一帶。根據考古學界的發掘和研究證明,原江漢地區新石器時代序列文化,在夏、商之際發生過極大的動蕩,主要表現在陶器制作上,突然大大增加了黃河流域的影響,說明此時有一支來自黃河中游的力量,通過南陽盆地,沿著隨棗走廊,直抵長江北岸。這一論證與有關文獻的記載是相吻合的,說明北來之羋姓季連部與原來荊楚地區先民相融合,終于形成號稱“荊楚”、“楚蠻”的民族,這就是后來對一統中國和中華文化作出重大貢獻的楚族。楚族出自黃帝或顓頊之后,是指族源而言,楚族之直系祖先則是季連,這在陸終之前是不見記載的。
在季連發后裔子孫中,有以其排行次第為姓氏者,稱季氏,也有復姓季連氏者,后也省文簡化為單姓,稱季姓、連姓。
源于生序,出自兄弟排行,屬于。以先祖排行稱謂為氏。據史籍《呂氏春秋》記載,古代兄弟排行順序為“伯、仲、叔、季”,例如上述第一個淵源中的春秋時期吳國公子札,就行四,世人皆稱其為季札,后世子孫以其排行順序為氏。當然,古代人類生存條件不好,能存活的孩子不多,而且女孩不列齒序,因此最小的男孩子也通稱“季子”。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族、戰國時期魏國的公族中,皆有季氏,皆屬于此類姓氏之源。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