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氏或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五位門閥。蒯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諸侯國蒯國(今河南省洛陽市西的蒯鄉),居于此的國人多以國名為姓,稱為蒯氏。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孫就一封邑名為姓,也稱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同樣,衛國衛莊公名為蒯聵,他的子孫就取其名的一字為姓氏,稱為蒯氏。漢時,河南出現了名為蒯鄉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陽市西郊澗水東岸),當時的居民都以蒯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陽一帶。
今湖北省的襄陽市襄城區、宜城縣、安陸縣、武漢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慶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壽縣、六安市、蕪湖市、安慶市,江蘇省的徐州市、丹陽市、蘇州市、鹽城市濱海縣、淮安市、宜興市、沭陽縣、揚州市江都區,河南省的鄭州市、虞城縣、洛陽市、商丘市、濮陽市、永城市,山東省的濰坊市、濟寧市、棗莊市、菏澤市成武縣,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縣、衡陽市、益陽市,山西省的朔州,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澤縣,貴州省的貴定縣,云南省鎮雄縣,廣東省的懷集市、潮洲市,美國,德國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布。
安徽巢湖蒯氏字輩:“有如南山壽新家創業多”
安徽合肥蒯氏字輩:“德光先世文振家聲崇尚道義化育群倫彝常有序祖訓同遵”。
安徽壽縣蒯氏字輩:“應相東多盛學賢正光明智慧永遠久道德傳家聲”。
湖北襄陽蒯氏字輩:“得承中善盛啟均天甫生惟景步以介永壽大本乃立長發其祥必從先進克紹咸章全耀知行守恭訓恒信”。
江蘇濱海蒯氏字輩:“大本乃立長”。
襄陽郡:東漢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份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陽市襄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宜城縣、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陽市襄城區)。晉朝時期入為荊州治所。南北朝時期梁國置為南雍州,西魏改為襄州。隋朝時期改為襄陽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淵定王世充后,改為襄州,因原隋朝舊名而領襄陽、安養、漢南、義清、南漳、常六縣。州置山南道行臺,統交、廣、安、黃、壽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州,以陰城、谷城二縣來屬于。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罷行臺為都督府,督襄、鄧、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貞觀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廢重州,以荊山縣來屬于。唐朝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廢都督府。唐朝貞觀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廢?州,以率道、樂鄉二縣來屬于。又撤常入襄陽,撤陰城入谷城,撤南津入義清,撤漢南入率道。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為襄陽郡。唐朝天寶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御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復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節度使,領襄、鄧、均、房、金、商等州,自后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治所;轄領襄陽、鄧城、谷城、義清、南漳、樂鄉諸縣。以后襄陽為歷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襄陽堂:以望立堂。
輔國堂:南朝宋時蒯恩官拜龍驤將軍。他膽力過人,伐廣固,斬徐道復,襲金陵、伐蜀、討司馬休之,戰功累累,封新寧縣男。武帝北伐時,留他在京保衛太子,命朝士與他相交。他更加謙虛謹慎,對待部下官兵寬厚仁愛。歷官輔國將軍,淮陵太守。
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