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董莉,是雙鴨山農場醫院的一名內科醫生,今年36歲。一家六口人,有公公、婆婆、父親,還有丈夫和9歲聰明可愛的女兒,丈夫是一名廚師。這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幸福之家。我結婚11年來,全家人就這樣生活在一起,和睦美滿,其樂融融,贏得了單位領導、同事及社區居民的贊譽。
我1981年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我的父母都是聾啞人,幸運的是我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在爺爺奶奶的照顧和教導下我一天天長大,他們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小時候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的出身無法選擇,你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命運!”我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里,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小朋友們都在外面玩耍的時候,我就坐在屋里認真看書,而且能做到不分心,有了這股認真勁,我的學習成績從小到大都是班里或年級前三名。由于家庭生活比較貧困,自從上初中以后,就由叔叔們供我讀書。中考那年,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按分數段是可以上雙鴨山一中的,但考慮家庭經濟條件,上了高中又要上大學,花費太大,就決定上中專好早些參加工作,能掙錢補貼家用,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其實,我的心里還真是不甘心。
于是,我以優異成績考上了裴德衛校中專,也就是現在的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就讀期間,我勤奮好學,年年獲得獎學金,并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在讀中專的同時,我還利用寒暑假半脫產學習讀完了大專課程,于2001年畢業。畢業后到北京打工,工作之余我利用休息時間刻苦學習,2004年考上了哈醫大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脫產學習兩年,并取得學士學位。還通過了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醫師考試,并取得資格證書。2010年10月,農場醫院引進人才考試,我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被錄用,成為一名內科醫生,從此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就能更好地照顧我的這個家。
一、這是一個尊老愛幼的家
我自2006年2月與愛人結婚后,就與公婆生活在一起,十多年來別說吵嘴,臉都沒紅過一次,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有什么喜事,我總向老人及時“匯報”,和他們一同分享我的快樂。家里遇到什么大事情,一家人也總是坐下來心氣和地商量解決。我能合理安排生活日常開支,克勤克儉,該花的一定花,不該花的,在老人一定花,在我和愛人這里一定不花。
婚后,我還繼續盡職盡責地照顧都是聾啞人的父母。九年前,父母因感情不合離婚,這又給我增加了新的負擔,把父親接來和我生活在一起,給母親在附租了樓房。就這樣, 我除了照顧公婆,還要分別照顧父母。去年,愛人外出打工去,整個家庭負擔都落在了我一個人的身上,但我一點怨言都沒有。我除了當“保姆”,又要做好“調和劑”,使得公公、婆婆和父母之間融洽相處,一家人和和睦睦。
女兒是這一家人的掌上明珠,老人們的關愛無微不至,我對女兒的教育和培養更是精心至致。女兒很懂事,每當有好吃的,總是先給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吃;要是我們誰生病了,她也學著大人的樣子,給拿藥、端水,還要親口嘗一嘗,看水溫是不是合適。我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只要不值班,每天早晚都陪孩子背英語單詞、背語文課文、寫作業等;女兒聰明好學,在我的熏陶下,學習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并且是一名優秀的班干部。她愛好廣泛,唱歌、跳舞、朗誦、主持、繪畫、體育樣樣喜歡,我還主動為她報了聲樂班、舞蹈班、美術班,每周末只要休息我就盡量陪女兒一起去學習,陪伴她一起成長。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兒學習舞蹈四年,多次參加比賽及演出,曾先后獲得舞蹈專業比賽全省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一次,全國二等獎一次及各項市級獲獎證書共計7本、獎杯3個、獎牌1個,全家為女兒的康復及各方面的優異表現感到欣慰和自豪。
二、這是一個患難與共的家
2007年2月,我的寶寶出生了,給我們原本就幸福的家又增添了一份快樂。然而,14個月后,她被診斷患有惡性神經母細胞瘤,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全家人都崩潰了。我們互相安慰、鼓勵,心中始終持有一個信念“奇跡一定會出現的!”此后,我們先后在紅興隆中心醫院、王崗總院、哈醫大、哈爾濱腫瘤醫院、北京兒童醫院等多家醫院診治,最后北京兒童醫院做了手術,又化療一年半。這兩年,孩子身體上的創傷及大人心靈上的折磨是可想而知的,但我們還是互相扶持著挺過來了,孩子的病情也終于穩定了。
可是禍不單行,就在孩子剛剛結束化療的第三天,我愛人被診斷為左眼視網膜脫落,立即到哈醫大手術治療,但由于當時全家人的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了,雖然一個月前,愛人就覺得眼花,但并沒有顧得上檢查,結果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導致了左眼失明。幾個月后,身體硬朗的公公因腰間盤突出,痛的站不起來,經檢查需手術治療,住進了醫院。轉年,婆婆在一次劈材時,被彈起的木板打到左眼上,我們趕緊將左眼流血不止的婆婆送到紅興隆醫院,由于傷勢嚴重,婆婆被連夜轉到哈醫大,進行了兩次手術才保住了眼球。這接二連三的災難像冰雹一樣在我家降落,不但讓我們身心受盡折磨,更是債臺高筑。面對困難,我依然如故,在孩子面前,我是慈母;在公婆面前,我還是孝順的女兒!我們這個家,依然相親相愛,互相關心、照顧。正因為我們的團結與堅持才戰勝了重重磨難。如今,孩子聰明乖巧健康成長,公公、婆婆的健康狀況也恢復到最佳狀態。茶前飯后,一家人常常圍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觀看女兒的表演,真是其樂融融,幸福無比!
三、一個愛崗敬業的家
我不僅深愛著自己的家庭,更加熱愛自己的事業,踏踏實實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工作。這也是我們全家人做人的準則。
我愛人是一名廚師,做得一手好菜,現在廣東一家飯店打工。“做一件事就要盡最大努力去做好。”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而且也是這么做的。
我作為一名醫生,工作勤懇,兢兢業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我鉆研業務,努力提高專業技術水,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自學專業理論,先后取得了主治醫師、執業藥師資格。我關心患者,就像關心家人一樣,經常早出晚歸而且每天都有加班;主動參加義診活動,多次為老干部作健康講座,曾榮獲場級“公共衛生優質服務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我還積極參加院里、場里及衛生局組織的文體活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和支持,同樣更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關愛。
鄰里之間的相處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職業的特點,無論誰家有事相求,我都是義無反顧地伸手相助。為鄰里、親朋好友提供免費健康咨詢及用藥指導,早已成為份內之事。公婆及愛人同樣也是,只要鄰居們誰家有困難需要幫助,他們總是盡最大努力幫忙。我們一家與周圍鄰里之間相處得和和睦睦,就像一家人似的。
我還是那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一個美滿的家庭之所以讓每個成員都感到幸福。是因為家庭成員之間有一個能相互理解、和睦相處的生活氛圍;是因為有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是因為有一個熱愛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態……對幸福的家庭歸結一句話:那就是??家和才能萬事興。
美麗的暖泉村,美麗的暖泉人。邵建芳,暖泉村人人知曉的名字,她是暖泉村二組人,村里的“致富女能手”,其丈夫崔慶勝是村里的文書,更是全村公認的“好男人”。她一家老小五口,上有婆婆,下有可愛的兒子崔文都和女兒崔文修。這五口之家,在邵建芳的打理下,處處彰顯著團結、勤奮、誠信、寬容的優良品質,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美滿。這五口之家,曾被鎮政府評為“五好家庭”,是村里學習的典型。
一、團結持家,和諧鄰里。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邵建芳自結婚的那天起就把崔慶勝的父母當做自己的親生父母,崔慶勝家也把她當做親生女兒對待。她為人處世很機敏,很孝順,深討老人喜歡。這一家上有老下有小,邵建芳和丈夫相互扶持,勤勞致富,一雙兒女給他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和動力,除了照顧好他們外,還得打理家務活,還要忙著地里的生產,雖然累,但很充實。她還有一手好廚藝,經常想法給家里做好吃的,兒女最開心。婆婆也很疼愛兒子和兒媳婦,幫著照顧孫子,還要干地里的活,種蘋果、花椒、飼養家禽,樣樣都幫著做。一家人無形中分好工,團結一心。邵建芳在家里的為人處世,鄰居們都看在眼里,對她的評價很高。她為人樂觀大方,周圍鄰居都愛到她家聊聊天、拉拉家常,她每次都熱情接待。從來不和鄰居發生爭吵,如果別人家之間有什么矛盾,她主動去當“潤滑劑”,排解糾風,鄰里關系十分和睦。
二、勤勞致富,互幫互助。勤勞才能致富,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邵建芳一家,人人愛勞動,人人有愛心。邵建芳對村里的各項工作積極支持,主動投工投勞籌錢修橋修路。暖泉村修路時,她親自上陣勞動,讓村里人稱贊不已。她還積極參加村里的各種文藝活動,為村里的發展做了不少貢獻。婆婆勤儉持家,積極支持家人的各種善舉。丈夫崔慶勝除了勤勞致富外,還積極幫助村里籌錢籌資修路,贏得了廣泛的好評。邵建芳作為村里的“致富女能手”,帶領周圍群眾,積極發展種植蘋果和花椒,她家每年增收1萬多元,其他的種植戶收入也不菲。他們一家都很熱心,對村里的各種工作積極出錢出力,還幫助鄰里有困難的人。去年冬天,邵建芳給村里的一個五保戶無償送去了兩床棉被,幫助他度過了一個嚴冬。這些小事彰顯她為人的品質,樂于助人不是說說就而已,是要真心的去做。
三、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邵建芳一家一直帶頭積極執行村委會有關規定,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村委會完成村里的各項工作目標。村里修橋修路,一家人都積極支持。“整村衛生整治”活動中,全家齊上陣,打掃公路,清理河道,同時把自家周圍搞得干干凈凈,他們還和鄰居們制定了打掃衛生的值班表,輪流打掃。作為村里的黨員,積極宣傳各項政策法規,積極為村里分擔任務。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等各項政策,為村里帶好頭,做好榜樣。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人以信為本,邵建芳家也是這樣做的,一家人都是如此。夫妻之間言而有信,相敬如賓;對待老人,以誠相待;教育子女,誠實做人;對待鄰里,誠實守信。有一次,村里的人找邵建芳幫忙包裝蘋果,她欣然應許,可是因為事情多,忙暈了,回家才想起這事,她二話沒說又跑去幫忙把剩余的蘋果包裝完。正是他們家人為人熱心,又勤勞,又孝順,村里對他評價極高,是村里公認的“誠實守信”標兵。
四、尊老教子、寬以待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邵建芳一家正是在弘揚這種美德。婆婆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依然堅持勞動。他們看在眼里,疼在心理。經常為老人買補品,要求她們少干體力活,多休息。每次她看見婆婆還在勞動,就搶著干活,要老人休息,時不時的還為她買點喜歡吃的東西。一家人對兩個寶貝孩子一直要求嚴格,因材施教。兩個孩子也很聽話,學習成績很好,也很懂禮貌。他們夫妻從老人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別人,別人對你才會寬容。
五口之家,幸福的一家,美麗的暖泉村,美麗的暖泉人。他們只是暖泉村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卻代表著暖泉人優良的品質。邵建芳家的團結、勤奮、誠信、寬容的優良品質,是暖泉村數百家庭的優良品質,是郭嘉鎮數千家庭的優良品質,是秦安縣數萬家庭的優良品質。每個家庭都在用心圓著自己的夢,無數家庭的夢構成我們偉大祖國的中國夢。建設和諧美麗富裕的小康之家,需要每一戶勤勞的人民,建設偉大祖國的中國夢需要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讓我們在中國夢的指引下,爭做秦安最美家庭。
長海縣大長山島鎮哈仙村東頭沙尖屯的海邊,座落著一個中間是樓房、兩邊為四間灰瓦房的四合院,被哈仙人尊稱為劉家“文化大院”。2004年,劉家“文化大院”被大長山島鎮政府授予“和睦家庭”光榮稱號;2012年,大院里的兒媳婦朱秀巖被縣婦聯評為“好媳婦”;2013年,劉家“文化大院”分別榮獲長海縣、大連市婦聯授予的“幸福家庭”光榮稱號;劉家“文化大院”榮獲遼寧省最美家庭稱號。
劉家“文化大院”的原主人是劉吉慶、朱曉英夫婦。夫婦二人膝下有六子二女。吉慶老人一生從漁,沒有讀過書,但他天賦聰明,喜愛唱歌、扭秧歌。也許是耳濡目染,他的兒女們從小就愛好吹拉彈唱。妻子朱曉英是隊里的婦女干部,為人熱情,樂善好施,經常幫助東鄰西舍排憂解難,在島上廣結好人緣。因此,來劉家串門的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一、崇尚孝敬之家
八十年代初,劉家的兒女們因學習、工作、結婚成家陸續離開了大院,家里只剩下了劉吉慶老夫婦和患有智障的小女兒劉淑榮,還有小兒子劉玉國。母親朱曉英被迫辭去隊里的婦女干部,在家里專門照料老伴和不能自理的小女兒。
九十年代初,年逾七十的老夫婦身體每況愈下,腰腿不靈便了,又要日夜照料殘疾的小女兒,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1991年,22歲的本島姑娘朱秀巖邁進了劉家的大門,與劉家的老兒劉玉國結成秦晉之好,從此劉家大院又有了生機。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秀巖姑娘像婆婆一樣,她樸實、善良、潑辣、孝順。從走進劉家開始,她就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丈夫在外上班,她在家里照顧老人和生病的姑姑,一天到晚忙個不停。有老人的家庭,飯菜不好做。一日三餐秀巖變著花樣做。老人愛吃“腥氣”,秀巖就多次下海挖蜆子、打牡蠣、薅海菜,回家下面條、包海鮮餃子,公公婆婆心滿意足,全家其樂融融。有時,劉家的晚輩對爺爺奶奶、老姑的孝敬,還有大伯哥、大姑姐從外地買來些水果、糕點送回老家,只有幾歲的秀巖兒子饞的嚷嚷要吃,都被秀巖給制止了。她覺得孩子暫時不需要,老人的營養要豐富一些。當年,劉家的日子不寬裕,秀巖手頭也很緊巴,她為了給老人增加營養,就口里剩肚里挪,攢下幾個錢就給公公婆婆買魚買肉,改善生活。一年四季的單衣、棉衣、被褥,秀巖提前準備的細致周到。婆婆腿不好,怕受涼,秀巖就給婆婆買保暖棉褲,為公公婆婆買電褥,寒冬臘月,為公公婆婆燒炕取暖,親自端熱水為老人搓腳。每天早晨和丈夫一起沖洗老人及姐姐淑榮的尿罐,真的做到了無微不至。
哈仙島交通不便,相對封閉,島上缺少菜肉蛋等生活副食品,缺醫少藥更是常態。多年來,兩位老人和小姑姐常常患頭疼腦熱的,秀巖就急三火四地頂風冒雪去為他們尋醫買藥。
屈指算來,秀巖嫁到劉家已經二十多年了。婆婆八十五歲,公公九十七歲高齡分別駕鶴西去。老人的高壽,與秀巖的細心照料是分不開的。俗話說,婆媳是一對天敵,可秀巖的婆婆逢人便說:“俺媳婦秀巖給我姑娘都不換。”公公臨終時自豪地說:“我的兒,我的兒媳婦,打著燈籠也難找啊!我這一生,知足了!
百善孝為先。劉家兒子、兒媳、姑娘、晚輩孝敬老人,在哈仙島有口皆碑。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