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社區楊寶珍同志有一個和睦和諧,相敬相愛的家庭。夫妻結婚30多年以來相敬如賓,孝敬老人,善待鄰里,她與愛人物質生活追求淡泊,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是一個和睦的四口之家。
一、孝敬老人,家庭和睦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他們家中同樣表現得更細致入微。6年前婆婆患上腦萎縮癥,“剛剛查出病情的時候,婆婆那時已經比較嚴重了,什么都干不了”,為了讓老人好好休養,一日三餐她變著花樣的做,她怕婆婆走路滑倒,就每頓飯都做好給老人端到床前喂到嘴里。
當老人犯病時,經常會有大小便失禁,常常前腳剛吃了飯,后腳就尿到褲子上,有時候幾天不大便,一大便就弄得床上地上到處都是,而她不嫌臟不嫌臭,給老人拆洗被褥,換洗衣服,把婆婆的房間收拾的干干凈凈,隔三差五就給婆婆洗澡。
93歲高齡的公公頸椎病復發,她每天都要陪著公公去醫院檢查、做治療,服侍公公吃藥、看吊瓶,回家做好飯伺候公公吃下,凡事親力親為,公公逢人就夸“我這媳婦好的很,比親閨女都要親”。
二、鄰里相幫,發揚風尚
楊寶珍一向樂于助人,與鄰居相處十分融洽,從沒有與任何一家鄰居吵過架,看到別人家要是有了困難,他總是先跑去幫忙,為鄰居分憂解難。她常說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她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
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大力宣揚和諧家庭事跡正是希望我們周圍觸手可及的榜樣力量來推動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諧。
牛青青,2012年7月入職,金剛公司質檢一部化驗員。2009年,她與公司技術部工作的帥小伙欒斌喜結良緣,夫妻二人相親相愛,共同打造了一個幸福美滿的五好家庭。2010年,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牛青青與老公是公司高學歷雙職工家庭,他們以華星為家,兢兢業業工作,為公司發展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為華星青年員工作出榜樣。
她老公欒經理,剛開始在一區技術部工作,幾年后又因金剛子公司金璞建廠工作需要調離原崗位去了淄博,而她因工作因素常年住在娘家,夫妻經常兩地奔走,但他們從未想過調離崗位,而是堅守崗位,作出成績。
她老公與她父母相處的都很好,街坊鄰居對他們評價非常高,說他們為人處事相當好。一次,牛青青的媽媽突發闌尾炎,經醫生檢查需住院治療,他們便請假輪流照顧,老人身體很快就健康了,為了保證能正常工作,媽媽還擔起了照看孩子的責任,他們也擔心孩子,因此他們一有時間就陪孩子,教育他如何做人,要懂得“尊敬老人、助人為樂”的道理;不滿5周歲的兒子偶爾還會幫家里做點家務,一雙幼嫩的小手給老人捶捶背、揉揉肩,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點小事,但卻她卻感到很欣慰!
她婆家中還有年過八旬的奶奶,體弱多病、癱瘓在床,生活早已不能自理,而她的公公早已病逝,幾年來一直都是她的婆婆一人照顧奶奶,未曾有過半句怨言。她很心疼婆婆,因此每月都會與老公利用休息的時間帶上孩子回家看望兩位老人,給奶奶喂藥或洗洗衣服,替婆婆料理家務,培他們聊聊天、談談心,乖巧的兒子也會唱唱兒歌、跳跳小舞來哄兩位老人開心;她說:“只有這一刻,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很開心了”。有時也因工作因素不能回家,他們都會給老人打電話詢問一下兩位老人的身體情況,而電話那頭的婆婆經常噓寒問暖、問長問短,盡管話語有些嘮叨,但也體會到了長輩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有時也會定時寄點零花錢給她們,并囑托她們吃好、喝好、保重身體。每逢佳節也會給四位老人買新衣服,雙方老人卻經常說:“以后不要亂花錢,要勤儉節約……”,“百善,孝為先”終會“家和萬事興”!正是因為他們這樣一個家庭譜寫出了一曲“尊老愛幼、互敬互愛”的動人樂章。
正是因為二人齊心,才使得家庭和諧幸福;是他們的相互包容、相互支持,才克服生活中所有的困難和艱辛;他們積極努力的工作,為父母帶來希望和支柱;因為他們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理解和支持,才促進二人放下心來,放手工作,不斷進步。好一個的“五好家庭”!
金剛子公司山東璞泰礦業有限公司一區熟選工人邱雪峰,2004年入廠。與丈夫成家三十幾年來,生活和睦美滿,兒女健康上進,公公婆婆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邱雪峰家中表現得更細致入微。她的母親患病不能自理,為了照顧好母親,邱雪峰每天中午下班回家給母親做飯,每晚陪在母親床前,耐心的幫母親洗澡、換衣、抓癢、喂飯,盡可能滿足她的愿望。不僅對母親床前床后盡孝,婆婆每次生病需要住院治療,都是邱雪峰用手攙扶著上下樓。即使自己生活再拮據邱雪峰也不忘給公公婆婆買衣物和喜歡吃的東西,邱雪峰的公公婆婆常說:“有這樣的兒媳婦,是幾世修來的福氣”。
邱雪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主動走訪鄰里,街坊鄰居關系融洽。夫妻倆十分重視兒女道德品質的培養,注重榜樣的力量,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兒女受到母親孝敬老人的影響,常在姥姥床前遞水送藥,節假日到爺爺奶奶家和老人聊天,給老人講故事、說笑話,逗得老人開懷大笑。都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邱雪峰的幸福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締造的,待人寬厚的丈夫,乖巧孝順的兒女,有滋有味的日子……
邱雪峰說自己成績的取得與領導和家庭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十幾年來,她不怕苦、不怕累,任勞任怨,積極配合領導工作,服從領導安排,發揮自己的作用,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在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23年前,24歲的楊曉萍帶著一把剪刀、一把尺,置辦好進城的行囊,從貧瘠的大山里來到環縣縣城“闖蕩”。23年來,幾千個日日夜夜的精心裁剪,長長的布匹在楊曉萍的指尖下被制作成一件件漂亮的服裝,幾方米的裁縫鋪也擴建成縣城小有名氣的服飾公司,她帶領許多來自山區的農村婦女,用勤勞和汗水撐起了創業的一片天,更為全家創造了幸福的生活。
楊曉萍的服飾公司位于環縣縣北的天元商城,由一間銷售店面和制作車間組成。步入銷售店面,墻上一張張“先進個體”“優秀創業者”等榮譽證書引人注目。展架上是各類款式別致的裙裝、西裝、大衣等,這些衣服在從布匹變成成衣前就已經有了主人,而這些衣服均在隔壁敞亮的制作車間完成。
來到制作車間,“咔咔咔……”的縫紉機作業聲充斥了整個車間,穿針走線、裁裁剪剪,車間明亮的燈光下輝映著女工們忙碌的身影。穿過布匹間,在車間一臺老舊的縫紉機前,記者見到了正在設計服裝的楊曉萍。
見有人來訪,楊曉萍放下了手中的活,她身著一件醬紅色長裙,語氣輕柔,氣質優雅,樂呵呵地跟記者談起了公司的發展歷程。“20年前,我租來一間不足30方米的房子,用三個布簾子隔起來,最里面是公婆的床,中間是我和丈夫的床,外面則是縫紉店。”
從創業之初的一臺縫紉機起家,能夠發展到今天小有模樣的服飾公司,不僅源于楊曉萍對裁剪、縫紉手藝的熱愛和對創業的堅持,更得益于家人的全力支持。“最初公婆出資讓我創業,這給了我很大的勇氣,丈夫為分擔我的壓力,也學起了縫紉,既能做褲邊、又能裁剪布料。”楊曉萍說道。
時間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時的楊曉萍還是環縣環城鎮一位普通的農家姑娘,因家里貧窮,她16歲便輟學回家了。機緣巧合下,楊曉萍認識了一位外地縫紉師,學習了幾年縫紉技術。
到了出嫁年齡,楊曉萍嫁給了馬彥華。“剛結婚時家里特別窮,莊稼不出苗、牛羊養不活,看著丈夫每天為了一大家子人辛辛苦苦,我就想著做點針線活為他分擔一些。”楊曉萍的想法,得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大力支持,全家人便舉家搬遷來到縣城經營起了裁縫鋪。
到縣城“闖蕩”的楊曉萍,憑借著創意新穎、做工精細的服裝,生意漸漸好起來。這些年,每一位顧客的身高尺寸都被她記錄在了尺寸數據“檔案”中,而這些檔案如今已經有幾十本。
“她家的衣服做工精細,樣式好看,價格也公道,尤其對老顧客特別用心。”二十多年的老顧客楊先生說。有一年,他需要做件西服,但他在蘭州工作,不能量體裁衣,很擔心衣服的大小是否合適,但收到衣服后,發現穿著大小剛好,問原因才知道是因為楊曉萍記下了他所穿衣服的尺寸。
因為堅持質量第一、誠信為本的原則,楊曉萍的店每年都有批量的訂單,年收入高達幾十萬。
楊曉萍說,做生意就要講誠信,只有誠信才能迎來回頭客。因此,全商場同樣的布料在楊曉萍這里總是最便宜的。薄利多銷,她盡量減少自己的支出,讓顧客得到真正的實惠。本著這樣的經營理念,在生意紅火的同時,楊曉萍還迎來了越來越多拜師學藝的人。如今,已經先后有1000多名服裝設計人員從楊曉萍的培訓班畢業,有一半多辦起了裁縫鋪。
“我不僅要做好縫紉生意,更要像師傅那樣有一副熱心腸。”一位已自立門戶的學徒回憶起當年跟楊曉萍學技的經歷,仍十分感激,“那時候我連一件像樣的棉襖也沒有,是師傅為我做了第一件新棉襖,她不僅教我謀生的技術,還經常接濟我的家里,連最初創業時的鋪子都是她幫我租的。”
楊曉萍的丈夫馬彥華是縣運管局的干部,這些年,盡管夫妻因為忙碌無暇顧及孩子的成長,但身教勝過言傳,他們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生活態度,感染著兒女。
如今,兒子馬宏哲懷著“教師夢”考入了天水師范大學,女兒馬亞榮則為了“飛行夢”考入了四川航空大學。馬亞榮說:“父母時常夜半趕活,而我和哥哥也慣今天的學習任務絕不拖到明天,一家人在同一個屋子里為了各自的夢想而奮斗,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感謝父母這些年教會我們勤勞、踏實、努力、上進。”
《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在婆婆樊俊英眼里,楊曉萍還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媳,不論活再多、事情再忙,婆婆生病時,楊曉萍都守在床前照顧,熬好藥還要嘗嘗是否燙口。
“我們這代人大都敬愛毛*,為此,我兒媳還特意帶著我去了北京,參觀了毛*紀念堂和故宮。”80多歲的樊俊英說起兒媳實現自己的心愿時非常興奮,“我現在身體還硬朗,每天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活,給媳婦和兒子減少負擔。”
天道酬勤。如今,楊曉萍一家在縣城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產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不僅被縣婦聯授予“巾幗創業帶頭人”的稱號,還在2009年被環縣評為“先進個體工商戶”,在社會上有著很好的口碑。今年,楊曉萍一家被市婦聯授予“五好家庭”稱號。對此,楊曉萍說:“感謝縫紉,讓我們一家走出大山,實現了各自的理想。”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