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黨的基層組織,根據工作需要和黨員人數,經上級黨組織批準,分別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以下是高考知識網小編提供的全國先進黨組織事跡材料,歡迎瀏覽。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文電處黨支部有黨員20名。
文電工作是確保政令暢通和機關運轉效率的“樞紐”和“窗口”。年來,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文電處黨支部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全力確保日常文電正常運轉“零差錯”的基礎上,抓住重點,攻克難點,打造亮點,取得了可喜成績。2009年6月該支部被評為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直屬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先進基層黨組織。2010年,經區直機關和各市公開抽樣點評,公文辦理總體滿意度達到90.78分,辦文質量滿意度達到92.35分。2010年7月10日《廣西日報》第一版以“保證‘生命線’暢通無阻??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文電處黨支部支援抗災救災工作紀實”為標題給予了宣傳報道。2010年11月18日,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余遠輝充分肯定文電處黨支部是弘揚“忠誠、創新、奉獻、和諧”的辦公廳精神的典范。
抓學習,強素質,固本強基
文電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業務性,需要很高的政治素養和政策理論水。文電處黨支部一直把學習擺在首要位置抓緊抓好,做到學以明志、學以強能、學以致用。堅持“星期三”理論學習制度,認真組織好黨員深入學,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增強黨性鍛煉。大力弘揚辦公廳精神和嚴格執行“八不準”,組織黨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最佳黨課、最佳黨日、最佳主題”活動和拔河、接力跑、氣排球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時注意從政治關愛、工作激勵、疏導、精神撫慰、生活幫扶等方面,積極落實機關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制度,增強黨員的使命感、榮譽感和歸屬感。同時,組織黨員赴外省學習借鑒公文辦理工作的好經驗、好辦法,派出黨員業務骨干赴有關市縣和區直有關部門舉辦的培訓班授課,開展跟班交流和文件管理大檢查等活動,不斷增強黨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效率意識。
抓載體,促實效,確保政令暢通
文電工作是常規性的重要業務,每天都處理數以百計的文件、電報,最基本的要求是確保正常運轉不出差錯。創新載體是文電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的必然要求。為此,文電處黨支部立足崗位,設立“黨員文電先鋒崗”,評選“每月文電之星”,履行“文電先鋒行”服務承諾,加強辦文點評分析,實行值班、辦文晨會、A、B崗、差錯情況通報制度,要求嚴謹細致、高度負責地辦文,開展“比辦文質量、比辦文效率、比出差錯最少”活動,以此激發黨員干部職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2008年以來,共制發自治區黨委及辦公廳上報下發的紅頭文件3068件178.53萬份,所制發的公文均能較好地實現自治區黨委的意圖,沒有出現“文件打架”現象;共辦理邀請自治區黨委領導參加政務活動的請示1373件,所協調安排的領導活動沒有沖突現象。共辦理各地各部門呈報自治區黨委及辦公廳的請示19071件,所辦理的請示件均能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沒有發生錯漏、延誤事件。
抓亮點,克難點,精減文山會海
文風會風事關黨風政風干部作風。精簡“文山會海”工作歷來難度大、阻力大。文電處黨支部把打一場精簡“文山會海”攻堅戰作為亮點來抓,按照“行必責實、章必嚴循、事必明責”的要求,通過對來文認真研判,對照有關文件規定和以往慣例,堅持原則,執行規定,對可開可不開的會建議不開,必須開的會盡量開短會,內容相的會盡量合并開;不必發文或不該由黨委或辦公廳發文的建議不發,必須發的文件嚴格控制篇幅。僅2010年,建議不以黨委或辦公廳發文49件。自治區黨委及辦公廳上報下發文件總量下降到680件,比上年減少了29.4%;建議黨委領導決定不出席的活動、會議66次,以黨委名義召開會議下降到42次,減少了25%,其中電視會議占47.6%,市委書記參加會議下降到10次,下降28.6%。
抓支部,硬班子,攻堅克難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隊伍是否優秀,首先看班子是否優秀。年來,文電處黨支部狠抓支部班子自身建設不放松。實行“一崗雙責”制,即支部書記和處長一肩挑,支部書記既是抓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又是抓業務工作的一把手,支委成員既有分管副處長,又有科長,使支委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關鍵時候更是突擊手。支部班子與行政班子團結協作,做到工作上既有分工,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清簡務本、行必責實。黨政班子始終堅持把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放到黨委工作的大局中一起思考、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實施、一起總結。堅持民主集中制,在重大問題、重要工作安排上,做到認識統一、執行堅決有力、行動步調一致;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嚴守黨紀國法和有關廉政建設規定,不打自治區黨委或黨委辦公廳招牌謀取個人私利,不辦人情文,不發人情電。支部一班人,在有重大緊急任務時,加班加點,親自辦理;在解決棘手問題時身處一線,靠前指揮;在開展支部活動中,與大家共同策劃、共同參與、共同提高,時時處處體現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營造了團結、民主、和諧的良好工作氛圍。
文電處黨支部先后被評為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直屬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
重慶鋼鐵集團是重慶市屬最大工業企業,在冊職工23978人。集團黨委下設43個基層黨委、27個黨總支、49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3071人,其中在崗黨員8288人。
“十一五”期間,重鋼集團共計產鋼179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54.3億元,利稅69.3億元,其中利潤23.6億元,資產總額達到535億元,并通過實施環保搬遷,使企業走上了良性、快速發展的軌道。重鋼集團計劃到“十二五”末,鋼鐵年產量達1000萬噸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成為中國西部重要鋼鐵基地、中國最大船舶用鋼生產基地,進入中國鋼鐵企業前10位、世界鋼鐵企業前20位。
健全“三大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
一是健全和落實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機制。堅持“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堅持把黨組織的工作制度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工作規則相結合,堅持落實“一崗雙責”制,做到了黨政工作同步,責任同擔,共促發展。二是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健全干部選拔任用科學機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選人用人公信度。深入開展“四好”班子創建工作,從嚴要求和管理干部,年來“四好班子”達標率均在95%以上、領導干部稱職率均在99%以上。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逐年壯大。三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不斷健全黨內民主機制,落實了“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班子成員團結協調,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開展了“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推行了黨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黨支部換屆“兩推一選”工作,不斷增強了基層黨建工作活力。
搭建“三大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一是搭建黨員提升素質臺。扎實推進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活動,形成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從上至下的“四級聯創”、“四級聯動”體系。系統推進“黨員先鋒工程”,在崗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好和較好的比例始終保持在96%以上。二是搭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臺。開展“三走進”、“黨員結對幫扶”、“黨群連心活動”、“黨員之家”、“黨內送溫暖”等活動,拓展黨員聯系服務職工群眾渠道,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三是搭建黨員建功立業臺。堅持開展“生產經營做表率,環保搬遷立新功”黨內主題活動,以黨支部攻難關、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黨員安全崗、黨員包機臺等活動為載體,形成“三級協同、全員保證,攻堅克難、建功立業”的生動局面,有力地促進重鋼生產經營發展和環保搬遷工作。
完善“三大體系”,黨組織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
一是完善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體系。從集團公司黨委到下屬黨委、基層黨支部、黨小組層層簽訂《黨建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年度黨建工作、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等目標任務,黨建工作由“軟”指標變為“硬”任務。二是完善實現生產經營目標黨組織保證體系。各級黨組織均制定完成生產經營指標的保證措施、完成時限和責任人,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責任到人、檢查落實”,從“、組織、制度、工作”四個方面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三是完善黨組織工作評價考核體系,形成“四好班子”、“五個好”黨組織、“四強”黨組織、“四優”共產黨員等較為完善的考核指標體系。以“一講二評三公示”為主要形式,加強日常工作督導檢查,并按照逐級檢查、分級負責、分級考核的方式,抓好年度工作的檢查考核。
推動“三大突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是在跨越式發展上實現了突破。2010年,重鋼銷售收入220億元、資產總額535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90%、269%。二是在攻克發展瓶頸上實現了突破。環保搬遷快速推進,2011年6月將達到650萬噸產能,打造了業界的“重鋼速度”;資源開發“三管齊下”,今后自有礦比例將達60%以上,突破了環境制約、資源制約的發展瓶頸。三是在“五大調整”上實現了突破。利用“重慶鋼鐵”臺推進資本結構調整;以鋼鐵主業和礦業、環保產業“一主二重”為定位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方向推進發展方式調整;以集中統一、縮幅減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為原則推進組織結構調整;以理順管理關系、提高集團管控能力、強化戰略管理、健全約束機制為手段推進管控模式調整。企業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不斷優化,自主創新和資金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人均勞動生產率較2005年提高了80%。
促進“三大和諧”,充分展示重鋼新形象
一是促進企業與自然和諧。重鋼投入1.8億元打造“森林鋼城”,搬遷后每年將減少排放二氧化硫1.56萬噸、煙塵1.06萬噸,廢水1352萬噸。二是促進企業與社會和諧。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向四川汶川、玉樹、舟曲災區捐款671.91萬元;組織開展對口扶貧和“愛心捐助”活動,捐助金額122.5萬元。獲“重慶市抗震救災先進集體”、“重慶市扶貧工作先進單位”。積極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十一五”期間新進大學生1685人、安置復轉退伍軍人607人,新進人員共計達4470人。三是促進企業與員工和諧。貫徹落實建設“五個重慶”、辦好“民生十條”的要求,著力構建企業與職工和諧勞動關系,扎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堅持讓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全額繳納職工“五險一金”,“十一五”期間職工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4%。
集團黨委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重慶市國企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