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說17年建軍90年閱兵的話將會是展現我國軍隊改革后的全新面貌和戰斗力,也是檢驗改革后的一個成果。有人說閱兵是一個很燒錢的事情,可我覺得,在9.3閱兵上展現的一個節約風的閱兵,沒有大規模的群眾游行,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也沒有了大規模的圖案方陣,這少了很多花哨的東西,把所有的勁兒都用在了閱兵上,以后的閱兵估計還會這樣沒有花里胡哨的擺設,有的全是真才實學,如果17不閱兵那么2019建國70年肯定會閱兵,常態化閱兵肯定不可能只閱兵一次,但也不會很多,但下次的閱兵肯定會展現軍隊改革后不一樣的風采。
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解放軍將士會以什么樣的形式來紀念這一整十的大節日呢?
,中國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舉行了“九三”閱兵式。如果才兩年后的2017年8月1日,建軍90年時,再舉辦這樣的大規模閱兵,可能性比較小。
但也有可能舉辦像1981年的華北大演加閱兵的方式。如果采取演加閱兵的方式,與華北大演不同的是,演的地域可能在海上和島上。
如果要演加閱兵,原因有二:一是臺海形勢有不可預測的風險,有必要再秀一下肌肉,震懾臺獨勢力。二是軍改不能停下來改,而是邊改邊練,特別是把改好的部分拿出來練。
當年為什么要進行華北大演
30多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北張家口地區舉行了人民解放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實兵演和閱兵。
這次大演在國際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給全國軍民以極大鼓舞,對國際霸權主義產生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國外一些評論說:這是一次精彩的演,是人民解放軍最盛大的一次顯示力量,證明人民解放軍是一支精良的軍隊。
當年為什么要進行華北大演
一是1979年,中國教訓了一下越南后,前蘇聯叫囂要幫越南反擊中國,這次演有一定震懾蘇聯的意思,因為演中用炸藥模擬了“核”打擊。
二是剛打完反擊戰期間發現了不少戰術問題,通過演練新戰術提高戰斗力,加強諸兵種之間的協調性。此舉標志著我軍把軍事訓練提到了戰略高度。
三是告訴歐美國家我們還是有實力的,什么都不怕。和我們合作對抗蘇聯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鄧小為什么拍板搞大演
粉碎“四人幫”后,中央軍委高度重視戰略問題,成立了戰略委員會,由徐向前元帥任主任。
中央軍委考慮,要進一步增強高級干部的戰略意識,從分析世界戰略形勢,特別是周邊形勢入手,領會我軍的戰略方針和作戰指導,研究一旦外敵入侵,我軍應采取的戰略對策。
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對軍事戰略方針作出更為準確的表達,來統一全軍的。
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鄧小就預見世界戰爭可能延緩或推遲。新中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認為戰爭不可避免,所以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備戰備荒中。
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我軍建設的著眼點,仍放在打大仗和應付核戰爭上。而國際戰略格局卻發生了變化。
20世紀70年代中期,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東戰爭、英阿馬島戰爭、美國入侵格林納達及巴拿馬等一系列局部戰爭都相繼變了臉。
十年動亂,軍事訓練幾乎被取消,全訓部隊還不足30%,官兵的軍事素質跌到谷底。1975年1月,鄧小第二次復出,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兼總參謀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他提出“軍隊要整頓”,可惜壯志未酬。第三次復出后,他在1977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強調,要把軍隊的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無仗可打時,提高部隊戰斗力只能靠演。
1979年我軍對越自衛反擊戰,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暴露了干部指揮能力弱,戰士軍事素質低,部隊協同作戰能力不強等問題。
戰爭的檢驗使我們看到了訓練與實戰的差距,警示我們必須按照實戰的要求盡快實施訓練改革。
長期受“左”的影響,軍隊的形象受到損害,軍政軍民關系也出現隔閡,一些同志抓軍事訓練更是心有余悸。
把軍事訓練作為部隊建設的中心工作,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和時期軍隊建設要長期堅持的一個重要指導方針。
1980年1月,中央軍委在京西賓館召開軍委擴大會議,重新審視我軍的戰略方針,并加以修改,提出了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明確作戰指導和戰爭初期的戰略任務。
1981年,中央軍委決定,舉辦全軍高級干部戰略問題研究班,保密代號“801”。葉劍英提議由總參承擔,張震協助楊得志具體籌備。
9月17日至10月16日,“801”會議召開。10月16日,葉劍英講話說,將來打起仗來,敵軍可能從天上地上海上一齊來,前后方的區別就很小了。這將是一場空前的立體戰、合同戰、總體戰,就是打常規戰也與過去不一樣了。就地面作戰來講,主要是對付敵軍集群坦克的連續突擊,還要對付它的空降。就我們自己來說,許多方面與過去不同了,同過去的小米加步槍不一樣了。特種兵多了,重裝備多了……敵我雙方的這些變化,必然給未來戰爭帶來新的問題,新的特點。
為貫徹“801”會議的精神,配合全軍高級干部戰役集訓,總參謀長楊得志和副總參謀長楊勇、張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向老帥們匯報,聶、葉、徐同意,鄧小確定由總部集訓大軍區正副職的三年規劃,擬在幾個主要方向分別組織一次較大規模的實兵演,一年一個戰略方向。
當時考慮,華北地區可組織方面軍的防御作戰演,西北方向主要搞陣地防御戰、運動戰、游擊戰,渤海灣方向主要是搞抗登陸演。研究結果,傾向“三年規劃”的第一年選在華北,具體定在張北地區。目的是研究在主要方向上防御作戰的實施,以及戰役規模的堅守防御,這里的設防工程和地形情況比較合適。演地區土地較貧瘠,占地賠償可以少花點錢。而且演地區對全軍來說位置居中,便于組織大批人員參觀。
按鄧小的設想,這次華北大演空軍協同,加上保障,11萬多部隊。鄧小希望通過華北大演,把軍隊的士氣鼓一下,把軍隊訓練得像個軍隊的樣子。
華北大演的意向出來后,接著開了個“802”會議。戰略統一了,還要解決戰役戰術問題,一是從理論上探討,二是通過想定作業和演來驗證。
1980年底,三總部聯合命令,責成北京軍區于1981年秋季組織實兵演,演代號“802”。北京軍區軍訓部部長李德臣回憶:大演到底多大規模?究竟怎樣搞?前半年我們開始接觸。
1981年1月14日,副總參謀長張震、總參謀長助理韓懷智和總參軍訓部的有關人員到軍區和司令員秦基偉、副司令員馬衛華一起商量,由我負責記錄。到底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
馬衛華主張搞大的,張震也主張搞大的,搞方面軍規模。因為參觀者是大軍區一級的頭頭腦腦,你搞個師或集團軍規模的沒意義,人家用不上。也有不同意見。某領導提出,要搞大的,就由總部牽頭,我們沒這精力,也沒這能力,辦不好。是不是總部直接搞?你們拿出方案來,我們辦。當時還考慮到花錢的問題,國家還窮,搞“大的”花錢太多。
2月5日是大年初一,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到鄧小家拜年,報告了演方案。
接著,華北大演的具體任務下來了,由北京軍區軍訓部執行。中央軍委指示總參與北京軍區盡快拿出演方案來。
2月25日,中央軍委及總參領導聽取北京軍區的匯報,原則同意北京軍區的設想,預算花費77萬元。這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真沒有太大的把握,國家財政能承受得起嗎?國際上會不會有負面影響呢?
3月初,軍事科學院拿出集團軍規模和師規模的兩個方案,加上北京軍區的方面軍規模的方案,一共三個。選“大”,選“中”,還是選“小”?只有定下來,才能進行設計。領導層還有方案之爭,不是不想用大方案,主要是怕花錢。當時的攔路虎主要是“錢”。
3月5日,楊得志聽完張震匯報,說你主管,以你個人名義給小同志寫封信,看他有什么指示,然后再以總參名義正式給軍委寫匯報。
3月6日,張震的信寫好,還沒送出,鄧小提出日聽一次匯報。
3月10日上午,總參謀長楊得志把北京軍區的方案作為第一方案,一并提供給鄧小。當時某軍區要搞海上演,鄧小沒批。楊得志匯報說,有人擔心演會不會引起某國反應。鄧小說,不要考慮,這與海軍編隊的演不同,我們又不是海上演。海上演可能引起人家猜想,我們只在陸上搞演,不會有什么國際影響。我們過去也搞過嘛。
鄧小認為,當時世界上一些軍事強國,都把組織大規模的軍事演作為訓練軍隊的重要手段。蘇聯也搞嘛,每年搞多少次,規模也不小。如蘇聯的“第聶伯”演,參加兵力100萬,坦克7000多輛。北約組織的“秋季熔爐-78”演,有13個成員國32萬人、3200多架飛機、190余艘艦艇參加,都沒有政治上的反應
我們搞這么一次實兵演有好處,部隊可以實際鍛煉一下,也可以看看部隊訓練的成果。我們好久沒有打仗了,也好久沒有搞大規模的演了,也是給軍隊打打氣。要搞合成軍,天上地上都要有。這樣的演對軍隊有鼓舞作用,通過訓練可以提高部隊的實戰水。
楊得志說,軍委常委都同意立案企圖,只是感覺規模大,花錢多。1980年11月洛陽有個演,一個師,規模不大,但出動了空軍,花費67萬元。動用儲備油和子彈210萬元。
鄧小說,搞就搞大的,能起點作用。就是用油多一些,現在我們油還不多,打的炮彈也多一些,這筆錢還是要花的。我們自衛還擊作戰也打了很多炮彈,當然也有浪費,恐怕多打了一倍吧?
關于自衛還擊作戰,對我們的評價有兩條,一條是炮火厲害,第二條是部隊勇敢。這樣規模的演,我們過去沒有搞過,關鍵問題看組織能力怎么樣。演時各軍區、各軍兵種要組織一些干部來看看,總參要抓。
張震說,如果這樣搞,需要動用儲備物資。鄧小說,就這樣吧。提筆在請示信上批示:同意(北京軍區)第一方案,力求節約。
總參正式發出通知,舉辦全軍高級干部戰役集訓班。
華北大演的消耗約占當年軍費的十六分之一。當時紅箭-73反坦克導彈3萬元一發,打了10多發。這種導彈還比較小,大導彈更貴。
參加演的部隊有陸軍1個軍部,8個師零29個團,空軍2個航空兵大隊,以及后勤分部、醫院等,共11萬余人。出動坦克、裝甲車1300多輛,火炮1500余門,飛機285架、1000多架次,汽車1萬余輛。
這么大的規模,在我軍尚屬首次。無論從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但下這么大決心的,只能是*鄧小。鄧小批了,國務院特批撥款。
中共*、中央*閱兵今后將成為“新常態”,除今年9月的大閱兵之外,中國官方還計劃在未來幾年舉行至少三次閱兵,借以展示*對軍隊的完全掌控,并對鄰國日本發出警告。
中國將于9月3日破例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舉行大閱兵的消息,期引起中國與國際媒體的熱議,因為這將是*成為中共最高以來的首次閱兵,也是中共建政以來第一次在非國慶節舉行大規模閱兵,被認為具有里程碑意義和極強的政治寓意。
路透社前天引述不愿具名但接中央決策層的消息人士稱,此次大閱兵將有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式武器亮相,參加閱兵儀式的部隊目前已在北京郊區秘密演練,今年1月剛從中國國防大學校長改任北京軍區司令的宋普選中將將擔任閱兵總指揮。
消息人士還透露,*在任期內多次閱兵將成為“新常態”,中國官方除今年9月舉行大閱兵外,還計劃在2017年8月1日解放軍建軍90周年、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及2021年7月1日中共建黨一百周年舉行大閱兵。
據報道,倘若上述計劃得以落實,*閱兵將打破此前兩任*的慣例。在江澤民與胡錦濤最少十年的任期內,只分別于1999年及2009年國慶日在天安門各閱兵一次。
報道稱,*檢閱部隊的實況預計將在中國全國播放。消息人士指出,這一方面是為了震懾與中國存有歷史仇怨和主權爭端的鄰國日本,另一方面也借以展示*在大力打擊軍隊貪腐的同時,仍牢牢掌控軍隊實權。
針對這一說法,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羅援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路透社的這一報道猜測成分居多,且不符合常規。
羅援表示,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將其視為重要的、值得共同慶祝的日子,中國也不例外。中國有關部門已經證實將在9月3日舉行閱兵活動;而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逢整數年一般也會舉行大閱兵,因此這兩個時間點的閱兵值得期待。但中國并非“逢典必慶”,在建黨和建軍周年紀念日舉行大閱兵,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先例。
對于路透社所稱閱兵將成為中國“新常態”的說法,羅援對表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狀況,舉行大閱兵的時間選擇、方式、目的均有所不同。對于中國來說,大閱兵一方面是為了慶祝當年的勝利,緬懷先烈,另一方面也可以鼓舞士氣、凝聚民心,在展示國防現代化成果的同時,也是在彰顯我們的精神風貌以及維護中國國家主權的決心意志。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一直秉持勤儉持家的原則,所以不可能會頻繁閱兵。另外,很多軍事裝備的研究也是有周期的,如果短時間內不斷閱兵,也起不到展示先進軍備的目的。因此,稱中國閱兵將成為“新常態”,不太妥當。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吸引全球關注,據推敲,中國大陸最快在2017年8月1日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日,再舉行一次大閱兵,預料中共屆時將展示更多新武器裝備,提升解放軍士氣。
中共前一次閱兵是在2009年,當時為慶祝中共建政60周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距離這次閱兵已有6年之久。不過,按時間推算,未來幾年中共可能更頻繁舉行閱兵活動。
除2017年8月1日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外,2019年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0周年;2021年7月1日更是中共建黨100周年。
上述時間點對中共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史意義,在這些周年紀念日上舉行閱兵,應屬合理推測。
也就是說,從這次閱兵起算到2021年,中共在短短6年間,就可能舉行4次閱兵,使得閱兵活動在未來數年,成為頻繁舉辦的項目。
此前,中共從1949年建政以來,到2009年建政60周年間,共舉行過14次國慶閱兵。
有分析認為,舉辦閱兵可有效提振國家內部凝聚力,增加自豪感,同時也向其他國家展示擁有自我防衛的武裝能量,有助于提高大陸的國際地位。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