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周梅森的長篇新作《人民的名義》,并觀看了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出的同名話劇,感觸頗深。他的作品,并不糾結于腐敗事件本身,也不只寫“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員涉貪為線索,公權私用為由頭,揭示權力運作中的某些畸態,官場文化的某些霉變,進而察觀“人民”名義的虛與實,拷問人性深處的惡與善。這樣的作品直面政壇現實,主寫政界事務,直擊官場生態,塑造官員形象,是名副其實的政治小說。
在這部作品里,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陳海在調查一樁特大貪腐案件時遭遇車禍,只是整個故事的一個引子,它相繼引來的,是躊躇滿志的新任反貪局長侯亮的臨危受命,是居心叵測的公安廳長祁同偉的如坐針氈,是心懷鬼胎的省委副書記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會京州市政壇的暗流涌動。一場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戰斗,由此拉開了序幕。
饒有意味的是,侯亮要處理高育良的前秘書陳清泉前去向其匯報時,高育良言之鑿鑿地說道:“我們的人民檢察院叫人民檢察院,我們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們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們要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遠,永遠。”而當高育良敗露之后,面對最后來看他的侯亮,還放言高論:“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則心安,心安則安。”“公生明,明生廉。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掛在嘴邊,脫口而來,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權上位的廣告詞和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也說明,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這樣的高官、祁同偉這樣的官員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們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謀取私利。而因為他們臉上戴了光鮮的面具,嘴上講著正確的大話,人們既難以看得清楚,也難以很快識破。而這種既有官位保駕,又有大話包裝的貪官,是最為有害的,也是最為可怕的。
《人民的名義》所揭示的由各種關系所維系,由各種力量所推導的官場生活,也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就漢東省與京州市而言,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書系,還有趙家幫、奸商幫,等等。這些派系與幫派的存在,既使官場政治生活更顯波譎云詭,又使反腐斗爭加倍復雜。而長期浸淫于官場,又會有種種誘惑引誘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說的那樣:“中國的改革開放浩浩蕩蕩,每個人都身處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為自身的努力幸運地站在潮頭之上,潮頭之上風光無限,誘惑無限,但也風險無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異與分別,正在于人性的放縱與持守,信仰的放棄與堅守。對祁同偉、高育良而言,官場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場,在這里可以結黨營私,自謀私利,而對陳巖石、侯亮來說,官場就是一個冶煉人的大熔爐,在這里可以百煉成鋼,更為堅強。兩類人物,兩種選擇,兩種結局,真正的試金石與分水嶺,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為名義掛在嘴上,還是把“人民”作為依托放在心上。而侯亮與祁同偉、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運結局也告訴人們,真心實意為人民的,人民始終是其堅強的后盾;而虛與委蛇人民的,人民終究會將其唾棄。
由貪腐事件和“帶病”官員為標本,來深入探悉政治生態現狀,發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對不同政治選擇背后的人生理念進行辨析,讓人們在認識現實政治的同時,反觀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諸己,這應該是《人民的名義》的真正價值所在。正是在寫出當下官場領域的政治生態,以及官場人物各自心態的意義上,這部作品不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題材作品,也把當下政治小說的寫作水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日前,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開播,當天,《人民日報》連續發布兩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頭條,對《人民的名義》評價道“‘潛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官場生態的長幅畫卷’。這些印在同名小說《人民的名義》腰封上的推薦語,讓你難以忽略它的分量。”“我們真的太久沒有看到反腐題材的電視劇了。”不難看出,《人民日報》對電視劇的稱贊,不僅源于電視劇本身精良的題材選擇和制作,也源于觀眾對該劇的呼聲。(2017年4月2日 中國青年報)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也是一個社會發展水的集中展現,也是對一個時代的展現。抗戰時期,落后的舊中國的藝術更多的是喚起民族覺醒,團結一心打贏抗日戰爭,對舊制度害人的抨擊,反映人民群眾對新生活的渴望;而新中國建立以后,歌頌黨的歌頌新政權的歌頌解放軍的文藝節目比比皆是,凸顯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新政權的擁護與支持,對黨和人民軍隊的支持。文革之后迎來了改革開放,藝術更多地反映文革中的種種丑行,以及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人民的名義》則是在十八大以后,首播的反腐大戲,而這個是繼反腐小品、反腐對聯、反腐話劇之后,有一藝術形式表現反腐。
藝術源于生活,有服務于生活。一個藝術形式能否流傳下去,主要觀其能否為廣大百姓生活服務。《人民的名義》熱播,正是對當前*力推的“打虎拍蠅”反腐的集中體現,一方面說明廣大民眾對待腐敗問題的痛恨,對待腐敗問題的厭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廣大民眾對持續深入推進反腐的良好愿望。衛視聯播受熱捧,更加體現了藝術源于生活而又服務與生活的特點,也是文藝緊跟時代步伐的體現。只有百姓愛看,衛視才可能聯播;群眾若不喜歡,便很難在為使強檔連播,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民眾對中國政府強力反腐的高度認可和擁護。
文藝只有與時俱進才有生命力,只有植根于人民群眾才有創造力。只有創作出反映時代潮流發展的文藝,才能彰顯廣大藝人的責任擔當。“十八大”以來,*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實施“打虎拍蠅”式的反腐,黨的十八大以后五年的時間里,共處理省部級及以上干部211人,數量遠遠超過過去30多年,其中不乏正國級、副國級干部,而《人民的名義》對此也毫不避諱,直指“副國級”干部。當然,反腐劇開播,一方面給廣大群眾情緒的宣泄,更重要的另一方面也更是要給干部一個警示教育,當然能否借此達到一個更高的藝術境界,還得觀后效。
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剛一開播,收視率就全線飄紅,豆瓣評分已高達9.1。這在流量明星們霸屏的當下,儼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熒幕清流。在我看來,其成功之處在于四點:
一、故事精彩紛呈,讓人欲罷不能。影片開場就是緊張的兩條線。一條在北京,一條在漢東省。一邊是攻,一邊是守,正邪雙方上演兩場貓鼠游戲。北京這邊是最高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與國家部委雖職務不高,但手握重權的貪官趙德漢上演了一出雖狡兔三窟,但黃雀在后的好戲;而另一邊的漢東省則因為復雜的政治生態,在高層決策拉鋸戰中貽誤了戰機,加上丁副市長反偵察能力很強,竟然上演了一出瞞天過海,金蟬脫殼的戲份。
另外,究竟誰才是給丁副市長通風報信的“臥底”?是飛揚跋扈、心事重重的市委書記李達康?還是看似公道、實則鉆營的公安廳廳長祁同偉?甚至那個義正言辭、一臉正氣的省委副書記會不會也有問題?這些謎團必然會牢牢抓住觀眾的心。
二、人物刻畫到位,讓人拍案叫絕。這部劇聚集了多位老戲骨。看他們同臺飆戲,很是過癮。比如侯勇飾演的國家機關的處長,雖是典型的小官巨貪,卻披著一副清廉的外衣,在和反貪局人員的斗智斗勇中,先后打出了清官牌、慈父牌、孝子牌、勞模牌......在慢悠悠吃著著炸醬面滿口仁義道德時竭力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的緊張,當辦案人員搜出一張存折時臉上一瞬間閃出了不安后,因為存折金額不大臉上又顯示出小有得意的神情,當在自己的豪華別墅里被搜查出巨額現金后那轟然坍塌的神情,短短幾秒間把貪官忐忑心情刻畫的惟妙惟肖;不疾不徐,張馳有度;吳剛飾演的市委書記,在得知自己的副市長出事后,那種認為可能會毀了自己政績的心態,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表面上冠冕堂皇實則意味深長的表態,都十分傳神地傳遞給了觀眾。
三、剖析官場生態,讓人浮想聯翩。如在省委會議現場,針對如何處理有貪腐問題的丁副市長,是走司法程序??拘留,還是走黨紀調查??雙規?在這種場合下,中國式權力制衡機制發生了微妙的摩擦。檢察官希望按上級檢察院的指令辦,走司法程序,但由于是雙重領導,又不得不向省委匯報;市委書記李達康以“嚇跑投資商”為由,希望先雙規,把握主動權。公安廳廳長祁同偉為了能夠贏得身為省委常委的李達康的一票,從而順利升為副省長,也隨聲復和。而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高育良選擇了“中庸之道”,把皮球踢給了在外考察的省委書記沙瑞金。就在這拉據戰中,丁副市長已接到密報,化裝潛逃,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這場會議室內的“宮斗戲”描繪了漢東官場的復雜,也刻畫了官員百態。擯棄了以往描寫官員好就高大全,壞就一無是處的套路,讓人感覺真實可信。
四、揭示反腐形勢,讓人觸目驚心。在片中既有顯性的腐敗,如在趙德漢的家里,塞滿冰箱的現金,和堆成小山般高的巨額錢財;丁副市長一邊斡旋往國家部委送錢,一邊又不忘雁過拔毛的貪婪本性;又有隱性的腐敗,如在醫院住高檔病房享受了十八年免費醫療的退休廳長。這些都說明反腐敗道路艱巨而復雜,任重而道遠。
國產劇的接地氣,不應只體現在生活中的家長里短,更需要體現在時代風貌上,從這個角度而言,《人民的名義》正視現實生態,人物刻畫沒有臉譜化,是一部難得的將嚴肅反腐題材進行通俗化改編嘗試的電視劇,值得我們點贊。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