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反腐題材劇《人民的名義》橫空出世,號稱“史上尺度最大反腐片”,并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收視、點擊率排行占據各大排行榜前列。該劇旨在能讓人們看到人性的溫暖、信仰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為防腐提供警戒。
我們這個時代,在我們的熒屏上,并不缺少各種偶像劇、穿越劇、宮廷劇,真正缺少的是寫實劇,而《人民的名義》就是一部寫實劇。在滿屏盡是浮夸的當下,《人民的名義》是一股清流,顯得有些標新立異,自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具體來說,這部電視劇既做到了尊重現實,也做到了追求藝術。理想的文藝作品,人們真正希望的文藝作品,應該是既有現實又有藝術。一部作品被認可,未必需要有現實性,但一定要有藝術性,需要通過自身藝術魅力,去打動和感動受眾。反腐劇一旦播出,就再也不是單純的價值輸出了,而必須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人們選擇接受。這就是藝術性的問題,作品需要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人民的名義》正是一部有藝術性的作品。劇中共有三條線索:一是辦案,揭露腐敗對人民的傷害;二是官員,展現被卷進腐敗案的官員間的斗爭;三是百姓,講述一個普通家庭在時代背景下的種種遭遇。三條線反映了現實生活,加深了該劇的深度。正如導演所說,“沒有人天生是貪官,人都有兩面性和復雜性,是什么樣的欲望、契機、事件促使他們走向了深淵,這是我想去探討的。”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文化市場出現了只要藝術性不要現實性的傾向。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提出,盲目追求收視率、點擊率,忽略節目內容的真實性,誤導了廣大電視觀眾,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人民的名義》以其神形兼具的姿態出現,體現了藝術與現實的交錯融合。告訴我們,市場永遠都存在高層次的作品需求,只有做到了藝術與寫實的表達,作品方能廣為流傳。
日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出品56集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筆者據悉京師某銀行各級黨組織把組織黨員、干部觀看《人民的名義》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確保實現黨員、干部全覆蓋。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可以成為黨員“兩學一做”教育常態化的重要學習內容。為進一步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強化黨員、干部紀律意識,我們全國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可以組織開展觀看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的反腐力作??《人民的名義》。
以人民的名義踐行“兩學一做”體現在生活中,每個黨員干部要學黨規黨章,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要做到“三嚴三實”,嚴于律己,嚴于用權,嚴于修身,*希望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能修身齊家為人民無私奉獻。作為一名黨員不僅要積極走群眾中,而且要深入群眾中。毛*說過:我們的黨只有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我們要崇尚質樸的生活,并養成良好的生活慣和正派的作風。待人友好,與群眾相處融洽。
以人民的名義踐行“兩學一做”體現在品德上,每一個黨員干部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并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認真學習黨的系列講話方針、政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制度。時尊敬領導,團結同事,積極要求進步,在各方面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在上和行動上與*保持一致,并以務實求真的精神熱心參與群眾的各種活動。
以人民的名義踐行“兩學一做”需要一縷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在當代我們需要一種情懷喚醒春雷,需要一出傳奇激蕩人心,需要一部作品代言人民。希望在這場易風易俗的大變遷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厲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義》甫一播出,便收獲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反映著當前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回應著反腐敗的民心所愿。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內容,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日,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是我國第一部以反腐為題材的電視劇,劇中沒有“小鮮肉”和“流量擔當”的加持,卻依然高居收視率榜首,觀眾對于反貪腐的關注度可見一斑。劇中一個腐敗官員的“雙面人生”被演繹得淋漓盡致,表面上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生活艱苦的父母官,私底下卻坐擁“黃金屋”,畫面震撼,令人觸目驚心。
藝術來源于生活,誠然,在我們的現實生活里“小官大貪”、“大官巨貪”的案例也是數見不鮮。“貪腐”問題緣何而來,如何治理成為了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物必先腐,而后蟲生”,這些官員之所以敢“頂風作案”除了自身松懈、自律意識淡薄、存有僥幸心理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制度建設還存在漏洞,使他們的“歪腦筋”、“小心思”有了可趁之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腐敗問題“零容忍”的態度已經深入民心。古語有云:“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勿輕小人,小人賤國”。“腐敗”問題其實是存在在體制內部的“大禍根”。根治“貪腐”問題,首先,要加強對于領導干部的教育工作,在端正領導干部的同時,使他們懂得如何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讓權力行使更加科學;其次,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完善監管制度,加強權力監督,讓這些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最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充分動員群眾監督,讓權力運行更加透明化,運用“互聯網+”等電子政務系統,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和群眾的監督舉報渠道,建設陽光政府。
“徇己之心切,則至公之理;貪仕之性彰,則連接之風德”。筆者認為,反腐永遠沒有“劇終人散”,只有我們以“人民的名義”不斷的把反腐的鐵籠扎的更密、更緊、更牢固,念好反腐的“緊箍咒”才能讓大大小小的貪腐現象無處藏身,讓百姓的獲得感更足。
最一部反腐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意外走“紅”了,不但收視率和好評度持續攀高,還贏得了一大幫“92中老年”網友鋪天蓋地的熱評。這部劇之所以能“紅”,除了劇情跌宕起伏、反腐題材勁爆、演員演技精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官場百態的藝術化再現,傳遞出了一種立黨為公、用權為民的正能量與價值觀。從這部劇的走“紅”,筆者得到了以下三點感悟。
權力需要監督,失去監督的權力,猶脫韁之野馬,必然滋生腐敗。劇中開篇就是某省會城市分管項目招商的副市長,在某高級酒店參加企業招商活動時觥籌交錯的場景,除了現場多個企業老板排隊敬酒以外,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就是這位副市長系著“LV”的皮帶,不禁讓人聯想到了“表哥”和“房姐”,而這位副市長果然也是貪腐的“人設”,劇情發展沒多久就“跑路”了。令人遺憾的是他因貪腐問題“跑路”后,當地黨委和監督部門竟然沒有事先察覺和控制。由此可見,黨內監督無禁區、無例外,無論職務高低,從事什么工作,都必須無條件接受監督,同時還要從細微處發現干部貪腐的端倪,不能對領導干部時的工作、生活表現沒有洞察,尤其是讓八小時以外的活動監管成為“南柯一夢”。誠然,當前黨內監督確實還存在某些薄弱環節,但在從嚴治黨的大背景和新常態下,我們的反腐制度會越來越健全,拒腐防變的“籬笆”也會越扎越緊,讓貪腐分子無處遁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員干部是不是真心干事,群眾往往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同時表現在行動上。從《人民的名義》開頭幾集放出的劇情來看,里面的領導干部可謂個個深藏不漏,角色的好壞也并不是一開始就能定義。其中“達康書記”一角就迅速引發了廣大網民的關注,筆者認為“達康書記”之所以能迅速圈粉,不光在于演員有演技,還在于這個角色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除了一心盯著“GDP”讓人覺得有些不妥以外,他雷厲風行、手段強硬,并且能辦實事,尤其是在處理大風廠“血拆事件”過程中,給老干部陳巖石披衣服、讓工人們先吃飯等情節,足以表明“達康書記”是一個實在人,這和劇中某些領導干部一心想著自己的升遷形成了鮮明對比。另外,大風廠之所以引發“血拆事件”,也和領導干部不關心民生、只想著政績甚至一心想著貪腐有很大關系。由此可見,忽略了民生甚至q####j了民意,老百姓就會用另一種方式進行回應和懲罰,不管當多大的官,為人民服務才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為官一定要表里如一,兩面派的人生,只會一面更比一面壞。《人民的名義》刻畫了當前不少領導干部尤其是紀檢監察部門領導干部的正面形象,但也反映了貪腐干部的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兩面派作風。例如有的領導干部城府極深、滴水不漏;有的領導干部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甚至有的干部雖然時騎自行車上班、住在老式公寓樓里吃著炸醬面,但在外卻有隱秘別墅,且藏有大量貪腐得來的現金。前兩年媒體披露的被查處的國家發改委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就藏有人民幣2億余元。這樣的干部可謂臺上臺下不一樣、人前人后“兩張皮”,影視劇和媒體曝光這樣的干部,能使我們睜大眼睛、辨明是非,時刻警醒自己不在上滑坡,不在行為上出軌。也只有摒棄丑惡、追求高尚,才能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線,才能正確對待自己手中的權力,時刻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保持干凈的心靈和清白的名聲,在凡的崗位上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信任。
“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
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面,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另一處隱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最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為我們勾勒了這樣一個腐敗官員的“兩面人生”。反腐決心之強、貪腐為害之烈,通過視聽語言呈現,讓人尤覺震撼。
“厲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義》甫一播出,便收獲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反映著當前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回應著反腐敗的民心所愿。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內容,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電視劇中觸目驚心的貪腐畫面,是驚心動魄的反腐敗斗爭的藝術再現。在調查武長順案件期間,舉報人到中央紀委接受約談,為避免被打擊報復,一路竟換了三次車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權錢交易,事發后,僅僅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少數人的腐敗行為,甚至讓編劇周梅森感嘆,“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實踐的影視劇,可以讓觀眾對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我不干好事也就罷了,我還干這么多的壞事,就自己感覺到自己簡直是不可饒恕”“錢財有什么用,錢財沒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讓我罪孽深重”,這是落馬官員朱明國、魏鵬遠的懺悔。但到要承擔后果時才幡然醒悟,一切已為時晚矣。女縣委書記袁菱落馬后,常常回憶昔日在大學工作時的生活。她始終記得,夏天的時候,一家三口省吃儉用買了個空調裝在9方米的書房,全家擠在空調前吃飯,其樂融融。可如今,這樣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濫用權力帶不來幸福,不義之財給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這樸素的道理,最終只落得“樹倒猢猻散”。
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老虎”“蒼蠅”一起打,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朱明國承認,“這一步邁出去之后,你沒有外力的強制和組織上的干預,靠個人不容易停下來”。從這樣的意義上講,反腐是緊箍,更是保護。雷霆的行動、強力的震懾,助推了政治生態好轉,正如周梅森所說,“改善土壤,改變政治生態,理順關系,讓能干的人得以發揮,讓正氣得以張揚”。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當前,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但要真正實現“不能腐”和“不想腐”,還要依靠建設和制度建設繼續推進。“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意義。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