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作為一檔用文字承載情感的節目,《朗讀者》的氛圍相對安靜,節奏更為舒緩,和追求刺激、熱鬧的“快消內容”截然不同,恰恰會滿足受眾在疲憊的忙碌之后回歸內心寧靜的欲望,感受朗讀傳達的力量。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世間共通的情感,會幫助觀眾去了解和理解朗誦文字背后蘊含的寬度、厚度、濃度,遍嘗人生百味。
節目每期以一個充滿寓意的主題詞作線索,有關“遇見”,有關“選擇”,有關“陪伴”,有關“眼淚”……名人和素人同臺,分別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電影戲劇劇本。聆聽一段安靜的訴說,就仿佛路過一段人生。這些故事看似關于別人,其實映照著最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聯起不同的人生關鍵詞。《朗讀者》還原著電視人的初心,希望節目帶來的觸動能溪流汩汩地從觀眾心靈流淌開來,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寧中,找尋自我。
央視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上周六播出第九期節目,主持人董卿邀請到潘際鑾、趙文?、畢飛宇、梁曉聲、冉瑩穎、王耀慶等嘉賓以"家"為主題詞,一同朗讀并分享各自的故事。而最令人觸動的無疑是以90歲的"中國焊接第一人"潘際鑾院士與十位清華校友共同朗讀清華大學救國會的《告全國民眾書》,另外還邀請了91歲的音樂家茅沅、95歲的歷史學者胡邦定、97歲的詩人鄭敏、91歲的航天科學家林宗棠等當年西南聯大的清華老校友在場外一同朗讀。這些耄耋老人,朗讀時字正腔圓,激情澎湃,讓聽者熱血沸騰、感慨萬千。節目播出后,觀眾和網友激動不已,紛紛表示,"超喜歡這個節目,給人滿滿的正能量。讓我們年輕一代了解為祖國貢獻的科學家們的人生經歷,從此把他們當做偶像,科學家們才是最美麗的人。""這一段《告全國民眾書》有朗讀者的抱負,也是老者們對年輕一輩學子最殷切的希望!這段超過1200歲的朗讀才是真正的“燃”!"
作為我國焊接科學的奠基者、學術權威、清華大學焊接專業的創始人,潘際鑾為中國高鐵以及中國核電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節目中,他講述自己在槍林彈雨的年代艱苦求學、立志報效祖國的信念和決心。本期節目的主題詞是"家",在潘際鑾眼中,當時的"國"就是"家","我們念書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國,回家。"
潘際鑾在為祖國科學發展奮斗終身的背后,他的愛人,北大才女李世豫默默付出了許多。說起老伴,潘老的臉上就笑開了花,"她跟了我,就跟了我,從沒有怨過,就算我因為大項目而錯過孩子出生的時刻也沒埋怨。六十多年來,我的每個決定,她都支持,從沒拌過嘴。"節目中,兩人透露每天仍會手牽手在清華園里遛彎,像年輕時候一樣。
《朗讀者》開播以來口碑和收視一路走高,這檔豆瓣評分8.7、堪稱走心的文化綜藝節目受到觀眾和網友的熱議。《朗讀者》每期節目的最后一位朗讀者大多是我國各個領域中功勛卓著的專家和學者,從第一期里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到第九期我國焊接科學奠基人潘際鑾,他們的登臺朗讀讓觀眾領略了為國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貢獻的匠人的風采。正如網友所說,"《朗讀者》節目更大的看點不在于朗讀了什么,而是通過節目,我們見到了普通百姓幾乎不可能見到的人,他們是為祖國奉獻畢生精力的前輩,是真正的學者、科學家、藝術家,他們多數雖然年事已高,但目光炯炯有神,渾身散發著對生活和事業的熱情與神情,這種精神激勵著后輩,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我想把自己寫的這首詩朗誦給我的自行車,這輛我親手組裝的自行車已經陪伴了我整整2年,我對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今日清晨6時多,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大二男生徐國清就趕到了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門前,成為央視“朗讀亭”現身武漢后的第一位朗誦者。
“朗讀亭”因央視文化欄目《朗讀者》應運而生,目前它已走過了北京、廣州、上海、杭州、西安等幾大城市,今日是首次來到武漢。記者在武漢大學看到,這座高約3米的“朗讀亭”外觀古樸別致,內部有兩個GO PRO攝像機以及一套完整的錄音設備。朗讀者進入后,只需要對著圓形的麥克風念出自己準備的內容即可。為了保障朗讀者們在亭內不受干擾地釋放情緒、忘我朗讀,亭子外面的央視工作人員會遙控“霧化”設備,將亭子玻璃調整成毛玻璃狀態。
很多《朗讀者》的粉絲們昨日都是清晨七八點就趕到武漢大學,在亭子前面排起長龍。他們中有學生、教師,也有公務員、企業白領,尤以女性居多。等候的過程很枯燥,愛好者們卻樂于享受,他們要么捧著一本書輕聲吟讀,要么互相交流,臨時提高一下技巧和節奏。
央視《朗讀者》外拍組有關負責人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在這么美麗的大學校園里朗誦,無疑是一種特殊的人生體驗。武漢人對于朗誦的熱情也是令我們意外的,今天共有140余人登記要朗誦,這個數字在我們之前走過的幾座城市里面也是位居前列的,一般來說,首日登記朗誦的人數都在120人左右。”
記者注意到,這些武漢的朗讀者們在進入“朗讀亭”前,還紛紛在登記表上寫下自己的心聲。“希望成為一生的朗讀者”,“朗讀,讓心靈更加美”,“讓人間充滿真情和溫暖”,這些寄語滿滿都是正能量。
據介紹,這座充滿愛和溫暖的“朗讀亭”今天還將繼續在武漢大學等候朗讀者們的到來,此后它還將在武漢“漂流”6天。從明日開始,“朗讀亭”將先后到達湯湖圖書館、東湖屈原紀念館行吟閣、西北湖廣場,在這3個地點各對外開放2天。
每個朗讀者都有自己的故事
獻給朋友、父母、老師、家鄉、董卿……今日,走進“朗讀亭”的人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心愿。
來自江夏區大花嶺小學三(7)班的李恩妮是昨日最小的朗讀者,年僅8歲。昨天是上學時間,小恩妮卻堅持要請假趕到武大朗誦。小恩妮的媽媽告訴記者:“她是一個很有追求的小女孩,每期《朗讀者》必看,所以我想這個小小的愿望還是應該滿足她。”
這一次,李恩妮的朗誦內容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徐魯的散文《美麗的愿望》:“即使在凡的日子里,也要有一些美麗的愿望……”她說,我想把這首詩獻給媽媽,希望媽媽永遠幸福。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今日春光明媚,陶曉輝女士把女兒送到武漢大學附屬第二小學后,一時興起到珞珈山走走,正好遇到了剛剛開放的“朗讀亭”,她便報名朗讀了林徽因的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
“女兒在學校也算‘詩詞小達人’,她能夠背誦五六百首古詩詞。”陶女士透露,“我要把自己朗讀的整個過程用手機錄制下來,帶回家放給女兒聽,最我們之間產生了些小矛盾,希望她能理解媽媽的愛。”
走進“朗讀亭”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則是武大哲學學院大三學生凌佳薪期待已久的心愿,“我12歲時公開朗讀的第一篇稿子是《荷葉?母親》,十年過去了,我想體會一些不同的感覺,沒想到,朗讀到最后,我的情緒被徹底調動起來了。”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