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供給側改革作為改革的重要主線,將是今年“兩會”的核心內容。
去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中央領導層面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概念,隨后高層在九天內四次提到“供給側改革”,預示著供給側改革已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主線之一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改革方向。
我們認為“轉型與改革”還將是今年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而供給側改革作扶“新”整“舊”的核心方式,將是今年兩會的核心內容之一。
我們認為,供給側改革的首要看點在于去產能。
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的現實情況,提升有效供給的最便捷方式即去產能,優化產業結構。而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有效供給。日周小川等政府重要官員也表達了關于供給側改革的諸多觀點,我們可以看出,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任務還是圍繞去產能為主。
從已經過去的地方兩會的內容中可以看出,供給側改革是重要議題和施政主線。地方兩會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兩會方向的提前反應,供給側改革政策推動正當時。在地方兩會上,多數省份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了重點任務的第一項,并部署了一系列實質性措施。
關注兩會重要議題供給側改革的五個方面:量化產能壓縮、政府配套措施、地方供給側改革進展、相關產業并購重組機會和多方面激發企業活力。
量化產能壓縮:我們認為,在今年的兩會中,自上而下的去產能數量可能會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重點依然在鋼鐵、煤炭、電解鋁、焦炭和玻璃等行業。
政府配套措施:我們認為未來兩會中或有關于供給側改革相關配套措施利好政策,如專項安置資金等,用于扶持人員安置,解決地方就業。
地方供給側改革進展規劃:建議關注自上而下的推動地方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催化進展和其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側重點。
相關產業兼并重組機會:圍繞著產能過剩行業的兼并重組是化解產能過程的重要通道。建議重點關注國企聚集的鋼鐵、煤炭產業中,由上層推動的產能過剩行業兼并重組的機會。
多方面激發企業活力:通過一系列減稅、簡政放權、金融改革等政策實施針對性的推動。減少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發揮市場的主動性,提升整體經濟體運行的效率。
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政府工作報告中或涉及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兩會臨,我們建議關注“鋼鐵、煤炭、有色、房地產、農業、紡織、交運"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并購重組的主題投資機會。
一、改革主線:供給側改革概念由來
供給側改革提出即作為改革主線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一種改革路徑。
去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是中央領導層面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概念,隨后高層在九天內四次提到“供給側改革”,預示著供給側改革已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主線之一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改革方向。
通過梳理高層去年下半年對經濟的相關表述,我們認為未來一年“轉型與改革”還將是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而供給側改革作為扶“新”整“舊”的核心方式,將是今年兩會的核心內容之一。
供給側改革六大要點:(1)繼續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去杠桿、控風險、提效率,發揮對經濟增長的重大牽引作用。(2)給企業更大力度的減稅減負讓利,發揮稅收政策作為需求側政策和供給側改革連接點的作用。(3)更多運用市場化機制,積極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改善國內競爭環境。(4)調整和完善產業政策,做好鼓勵產業升級的加法,實現由特定激勵性產業政策向普惠性產業政策轉變。(5)加快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促進技術進步,真正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轉變。(6)繼續釋放和創造人口新紅利,著重培育人力資本紅利。
供給側改革首要看點在去產能
我們認為,供給側改革的首要看點在于去產能。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的現實情況,提升有效供給的最便捷方式即去產能,優化產業結構。而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有效供給。去產能與供給側改革應有機結合,二者相輔相成,密切相連。去產能可以推動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能夠很好地實現去產能。在2月19日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周小川等政府重要官員也表達了關于供給側改革的諸多觀點,下表是重要觀點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出,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任務還是圍繞去產能為主,重點行業以鋼鐵煤炭為主。
二、兩會看供給側改革看什么???五大方面政策催化
從前期地方兩會看供給側改革重點
在地方兩會上,今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破題,不少省份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了重點任務的第一項,并部署了一系列實質性措施。可以看出地方上關于供給側改革的闡述逐步有清晰化、實質化的趨勢,重點在切實、量化的明確供給側改革的目標。
如鋼鐵大省河北,計劃到“十三五”末,鋼鐵、水泥、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其中,壓減煉鐵產能1000萬噸、煉鋼800萬噸、水泥150萬噸、板玻璃600萬重量箱。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表示將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關鍵,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山西省決定重點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業過剩產能化解力度。將推動煤炭行業脫困轉型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重組整合、減量置換退出、依規核減、擱置延緩等手段,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以多措并舉的力度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嚴峻問題。
結合地方兩會的供給側改革議題,我們可以推斷,在本屆全國兩會中,供給側改革議題主線與可能的政策催化應該可以歸類為一下五個方面:量化產能壓縮、政府配套措施、地方供給側改革進展、相關產業并購重組機會、多方面激發企業活力。
量化產能壓縮:從地方兩會的內容情況來看,地方兩會前期制定諸多目標,以產能去化數量為主。我們認為,在今年的兩會中,自上而下的去產能數量可能會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重點依然在鋼鐵、煤炭、電解鋁、焦炭和玻璃等行業。可能出臺的是整體的產能去化路線規劃圖。
政府配套措施:在供給側改革推進過程中,債務處置措施以及人員安置問題是否能處理好,是經濟轉型中的重要社會問題。我們認為未來兩會中或有關于供給側改革相關配套措施利好政策,如專項安置資金等,用于扶持人員安置,解決地方就業,處理社會問題為主。
地方供給側改革進展規劃:建議關注自上而下的推動地方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催化進展,對于不同經濟狀況的地區,其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側重點也不同,產能過剩大省以去產能為主要方向,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區域以發展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要方向。
相關產業并購重組機會:圍繞著產能過剩行業的兼并重組是化解產能過程的重要通道。建議重點關注國企聚集的鋼鐵、煤炭產業中,由上層推動的產能過剩行業兼并重組的機會。
多方面激發企業活力:供給側改革中重要的部分就是通過釋放企業活力,通過一系列減稅、簡政放權、金融改革等政策實施針對性的推動。減少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發揮市場的主動性,提升整體經濟體運行的效率。
三、行業層面供給側改革推動圖譜??重點關注鋼鐵、煤炭、有色、紡織、地產、農業
從前期政策面推動和地方具體動作的角度看,建議重點關注鋼鐵、煤炭、有色、紡織、農業等行業在政策催化下的供給側改革主題投資機會。
鋼鐵:去產能穩步進行中
鋼鐵行業供需結構失衡、鋼企盈利能力弱是行業面臨的兩大重點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指出,“以重鋼集團為例,三年來,其實際產能僅占設計產能的一半”。可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是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年來,鋼企盈利也不斷惡化,嚴重侵蝕行業資產負債表。
而供給側改革重點在于去產能及結構調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出清鋼鐵行業過剩產能,調整行業供需情況。另外,通過提升鋼材產品質量及附加值,從而提升鋼企盈利能力。2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從開始,在年來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基礎上,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可見領導層對于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決心以及目標的明確。
煤炭:兼并重組、產業升級
年來,我國能源消費向可再生、低碳化發展。風電、光伏市場增長迅速,產業技術進步非常明顯,成本大幅下降,競爭力越來越強,水電、核電等其他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和優先發電,清潔能源新增發電量已能滿足全國用電需求3?4%乃至更高的增長。清潔能源不僅將占有能源消費的增量,而且要越來越多的頂替存量,開始對煤炭這類傳統能源行業產生擠出效應。
煤炭行業也是年來僅次于鋼鐵行業的盈利惡化的周期性行業,供給側改革需求較強。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重點關注:一是整合兼并重組方向。大型煤炭企業對中小型煤礦進行兼并重組,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二是向上下游看,特別是煤電一體化的方向調整發展。實現煤電一體化。三是向煤炭清潔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轉型發展。四是向煤炭深度加工轉化調整。
有色:重點關注電解鋁和稀土子行業
有色行業建議重點關注電解鋁和稀土子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進展。有色行業中電解鋁行業是虧損最為嚴重的,從行業自發出清的角度來看,電解鋁供給側改革的可能性大于其他子行業。
末,全國電解鋁產能約4000萬噸,當年產量為3140萬噸,年末產能利用率不到80%。電解鋁供需過剩仍達約100萬噸。未來一段時間,我們認為電解鋁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進度依然會是有色子行業中值得關注的。
稀土方面,工信部在年初稀土行業座談會議上指出“十三五”期間稀土行業將著力推動供給側改革,今年6月底前完成六大稀土集團全部集團組建工作。此外,還提出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建立產品追溯體系,“黑稀土”采掘問題有望得到遏制。我們認為,稀土行業由于我國在其資源上的特殊地位,也可能會成為有色行業中供給側改革受益較大的子行業之一。
地產:去庫存是首要看點
我們認為,地產行業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看點還是在于去庫存進程的推進。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領導層提到“經濟工作一大任務是化解房地產庫存。”短期內,這將是地產行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大重要內容。
2017年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11月達到了69637萬方米,比10月末增加1004萬方米。70個大中城市住宅價格指數前4個月環比下降,房地產開發的投資信心方面,前10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僅增長2%,住宅投資增速更僅同比增長1.3%,已經接金融危機時期水。
化解房地產高庫存,如果著眼于短期效果,主要還得從需求側制定措施,比如貨幣、金融、財稅等,刺激需求有助于消化存貨。如果著眼于中長期改革,從供給側改革考慮,則需要全局性的戰略性政策指引。
過去地產政策主要在需求端發力,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方式是是控制增量,調整土地供應節奏,增加土地有效供給;還要消化存量,在增強對周圍人口吸引力上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在庫存積壓嚴重區域增加道路、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和基礎設施配套;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服務,保障房和棚改回遷房以貨幣化安置為主;建立良好的金融和法律環境。
地產供給側改革,首要看點在于去庫存,消化庫存的行業性機會正好可以回籠資金,完成從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的轉型,從住宅開發銷售向商用物業持有并重轉型,從依賴低成本土地向依賴規模和控制能力降低成本轉型,從依賴土地自然高速增值向依賴產品價值提升利潤率轉型,從純住宅開發向產業綜合地產開發轉型,從地產開發行業向業務多元化轉型,從依賴房價上漲獲取高利潤向依賴高周轉提升凈收益率轉型。
農業:以保產能為前提,提高生產效率
農業供給側改革重心不在于去產能,而是以保產能為前提,在此基礎之上,提升生產效率,原因主要跟我國農業目前的主要矛盾有關。第一,從中長期視角來看,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主要矛盾,第二,從短期視角來看,庫存高企,糧價倒掛,扶農資金壓力較大是主要矛盾。能將兩種矛盾有機結合起來就是在穩住產能基礎上,大力提升生產效率。
生產效率提升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主要是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關注契合這種趨勢之下的種植一體化服務提供商,第二方面是挖掘一些有潛力的生產要素,核心看好的是種子,其它的要素包括農機、動保、互聯網方面也都值得關注。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