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占蓮,女,現年55歲,是太仆寺旗寶昌鎮向陽村農民,在向陽村婦聯工作。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和諧社會的今天,常占蓮同志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子、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常占蓮結婚后生有兩個兒子,丈夫在婚后的第四年頭得了“骨髓空洞”癥,不能下地勞動,因此農村沒完沒了農活就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每天被繁重的農活、家務折騰的腰酸背痛。盡管如此,她沒有任何怨言,心想只要一家子在一起好好生活就好,再苦再累都無所謂。但房漏偏遇連陰雨,不幸的事又降臨在這個家中,她的婆婆患腦溢血,又臥床不起了。照顧婆婆的任務又得由她來包攬,婆婆無法自理,從晨起開始每一件事都需要她幫助,處理大、小便,洗漱,擦身等等都得由她來做。有時她有事情早晨起床外出后,家婆便把大便拉到了房間里面或者褲子內面。她回家后便默默地把家婆的房間打掃干凈,把衣物洗干凈,這樣的工作她一做就是兩年。一邊照顧婆婆,一邊照顧丈夫,還要干農活家務,盡管常占蓮付出這么多的艱辛,承受這么多的苦難,然而婆婆還是于2002年離開了他們。在婆婆去世后,智障的小姑子抱住她淚流滿面,常占蓮哄著她:“別哭了,嫂子就是娘!”她又當起了“嫂娘”,對小姑子又是百般照顧,在2004年小姑子因抽搐過度也走了,家里親人不斷離去,令常占蓮夫婦悲痛至急。
??丈夫更是倍受打擊,病日益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呼吸靠氧氣,她看在眼里,痛在心中,默默無聞的照料老公,直到2012年7月,老公也丟下她離開了。一個女人的傷心艱辛無處訴說!不幸接二連三,公公在兒子走后的一周臥床不起,她又帶公公求醫,皮膚癌到了公公眉心間,無錢醫治回家后,她每天都要一口一口喂飯,為他洗衣服,晚上不間斷的上藥。為死去丈夫贍養父親,2012年11月公公又走了,十年間她送走了四位親人,村里人都說:“她這回沒牽掛了,該去兒子家安度余生了。”不料她沒走,她又把丈夫的無兒無女四叔接回家,她要替張家獨苗的丈夫贍養完最后一位親人,她才能踏踏實實的去兒家享清福。
??常占蓮深懷愛老之心,恪守夫妻之德,力行孝敬之舉,以責任去體現孝道,從點滴小事做起,踐行傳統美德,為老人送溫暖,對丈夫不離不棄、患難與共。在常占蓮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中華兒女的優秀傳統美德,孝敬老人、誠實守信、無私奉獻、勇于擔當。她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筑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是常人所無法做到的,何況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我們為她點贊?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們家就有這樣一個孝老、愛老的好榜樣,他就是我的弟弟??李文釗。弟弟是華山旅游公司華山自來水廠的一名普通職工,1976年出生,現年37歲。他用真愛勾勒了傾注與付予的光環,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美德。兩年來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盡心竭力贍養年長的母親,他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我們家和單位同事及體委家屬區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面對困難勇于擔當
2012年6月30日早,父親突發腦溢血住院,醫生說父親腦出血位置不好,壓迫了右側肢體不能動,也說不了話。父親生病時63歲,身體一直很硬朗,剛退休,正是享受晚年幸福的時候怎么說病就病成這個樣子了!全家人都無法接受這個殘苦的現實,但又不得不面對現實,接受事實。生病住院期間,弟弟精心照顧父親,親力親為,每天給他變著花樣做飯菜,學習腦出血病人護理知識,從生活、精神等多方面對父親照顧的無微不至。父親的病恢復的較好,15天后就能在家人的協助下下地活動、自己用勺子吃飯和我們正常交流。就在醫院決定讓第二天出院的前一天晚上,父親精神很差,晚上睡不著覺,一晚上都很緊張,汗出的不停,但意識還清楚,第二天早上做CT檢查后診斷同位置對應的右側又出血了,而且比第一次出血量多,這對我們家人來說就是一個晴天霹靂,感覺天都塌了下來。父親睡在病床上和植物人一樣,眼睛連眨都不眨一下,高燒39度,每天嗜睡,不能和我們交流,神志和意識也不清。此時,我們只祈求老天保佑父親躲過這一劫,早日醒過來。這個時候最可憐的就是母親了,她整日以淚洗面,給我們說:“你爸剛退休,正是享福的時候,他病后,我現在看著家里的所有東西都感覺是多余的”。醫生告訴弟弟,父親的情況不好,要有準備。拿著病危通知單,弟弟化悲痛為力量,他說:“只要有一線希望,絕不放棄治療,就是把賣房子賣了也要給父親看病”。他還開導母親說:“我爸雖然有病了,但咱家的生活還得繼續,不能因我爸有病而影響咱家的正常生活,凡事都有我呢,你不用擔心,你每天該鍛煉就去鍛煉,該逛街就去逛街,把你自己身體搞好是最重要的了”。
積極籌錢全力醫治
兩年來,先后在華陰市人民醫院、西安西京醫院ICU重癥監護室、陜西省中醫院、陜西省榮復軍人康復醫院、唐都醫院、交大一附屬醫院給父親醫治。弟弟在網上查,到處打聽什么藥物能讓父親恢復快些,得知神經節甘脂對腦神經好時,他要求醫生給父親打營養神經的神經節甘脂,這個藥不在醫保促銷范圍,一支就200多,他沒說一句嫌藥費高的話。醫生叮囑,腦神經被破壞后,想要修復是很困難的,主要還在于病人自己加強鍛煉和家屬后期護理。為防止褥瘡,他給父親買了氣墊床;為了不讓腳變形,給父親買了矯正鞋;還買了康復器材(站床、腳蹬車)、能看到視頻的隨身聽、專用洗腳盆、泡腳的中藥、理發工具、刮痧板等,只要父親說想吃什么,弟弟從不算計花錢多少就給父親買,凡是對父親病好的藥物或是康復治療他都讓醫生給父親做。每到一家醫院都得花費不少的費用,都得付出很大的心血。但弟弟沒讓母親和我擔憂,也從沒有怨言和不滿話。他四處籌錢給父親看病,親朋好友知道父親的病后,他們既出錢又出力,幫我家度過了這個難關。從父親病危到現在能正常同我們交流,表達自己的意愿,這是一個多么不易的過程啊!從父親去年生病到現在已1年多了,這期間,弟弟承受著精神與身體的雙重壓力,來回奔波于醫院和家之間,他瘦了好多。回想起父親生病所度過的日日夜夜,真不敢想像是怎么挺過來的。在全家人的不離不棄、相互鼓勵支持和親朋好友的關心與幫助下,父親終于過了鬼門關。這是上蒼在眷顧我們,給我們孝敬父親的機會啊!
不遺余力精心照顧
父親生病后,弟弟放棄了單位給他提升的機會,一下班就回到家陪父親鍛煉,全身心都用到父親身上。他總說“行孝要及時,百善孝為先,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新聞和報紙上經常講有些人長期伺候長年癱瘓在床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再別說這是咱們的親生父親呀”!
在父親病重用鼻飼時,每天為了保證父親有足夠的營養,弟弟專門從網上買了鐵棍山藥,母親做了山藥小米粥,蔬菜湯、魚湯、水果汁,再用豆漿機打成糊狀,他用針管一管一管給父親推進去;怕醫院的飯菜不合父親的胃口,弟弟和弟媳總給父親帶上他們親自做的父親喜歡吃的飯菜。父親后半夜休息不好,醫生開的安眠藥,弟弟嫌有副作用就沒讓父親服,他整晚上就不睡覺陪父親,他從不讓父親受一點委曲。還常給母親講,照料父親就得順著他,如果父親睡不著,我們不陪他反而睡著了,那還照料什么。所以,父親無論是大便或是小便弄到褲子上了,他都會說:“沒事,洗一下就好了,不必在意”。每次,父親蹲在馬桶上大便完后,他都要把大便認真研究一翻,看是干還是軟,多還是少,顏色正不正等,以便在飲食上給他調節。父親住院期間,同病房的人看到我和父親聊這聊那,給父親擦洗身上時就說:“還是女兒好,要是兒子的話不一定能做到這一點。”父親驕傲和自豪地說:“我兒子比女兒做的還好。”同病房的劉伯見到弟媳給父親倒尿,還以為女兒,知道是兒媳后說:“你這當兒媳的真好,沒見過兒媳能給公公倒尿的。”弟媳笑著說:“誰都有老的時候。”因長期臥床,父親便秘,怕他大便時用力傷身,我老公就用手一把一把地給父親摳大便。劉伯感動地給父親說:“老弟,你值呀,你兒媳和女婿都能這樣侍候你,你應該知足啊!”在弟弟孝心的感染和帶動下,全家人齊心協力,各盡所能,不厭其煩地照顧父親。一生開朗樂觀、風趣幽默、思維敏捷的父親一年來被病痛折磨的像個小孩,喜怒無常,說話含糊不清,大小便失禁,因肌張力高,四肢不靈活,一著急手就發抖(這是腦出血后遺癥)。在醫院,好多病人家屬為了方便,都用保鮮袋接尿,弟弟堅持用尿壺接,雖然接不好了總會尿濕床單,但他寧可多洗些床單也不愿意讓父親下身捂在保鮮袋內。他常給父親跳舞、說笑話、扮鬼臉逗父親開心。父親雖說有病在身,但和沒病時是一樣的,每天刮胡須、堅持勤洗澡、勤換衣服、勤清理鼻孔、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掏耳朵……每天晚上堅持給父親擦洗身子,用艾葉和紅花煮水給父親泡腳。堅持每天給父親全身做按摩。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親現在身體比以前硬朗多了,也胖了,臉上氣色看上去也好多了,這一切可喜的變化,家人很欣慰也很高興,看到父親一天天在好轉,我們的心情也都隨著好了起來,對治療父親的病更有信心了。父親現每天坐在輪椅上自己能吃飯、喝水、扣扣子、用筷子夾菜,更值得家人欣慰的是,父親記憶力還好、能唱歌、唱秦腔、迷胡戲、吟詩、猜謎語、算數等等。父親雖然有病了,但他還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有時我們說的不對的地方他還及時給我們糾正,聽到我們表揚他耳聰目明、記性好,腦子聰明時,父親像個小孩子一樣樂得合不攏嘴。醫院的護士和醫生看到父親現在的樣子都說:“你父親能恢復到現在這個樣子是個奇跡呀”!親朋好友也說父親恢復的比想象中要好的多。這一切都傾注了弟弟更多的心血,也讓全家人欣慰和動容。看到弟弟既要照顧父親還要上班,好多人都建議找個保姆來照料父親,但弟弟卻怕保姆掌握不住父親的喜好,照顧不好;怕父親心理上有被家人遺棄的感覺。所以他就是再苦再累也不提找保姆的事。現在照顧父親兩年了,一天不見父親他心中就會不安,只要有時間就陪父親說話,變著法地逗他開心。父親1.76米的個子,上下樓很費勁,但這都是弟弟的差事。天氣暖和時,弟弟不嫌費事,每天推著父親出去轉,讓他呼吸新鮮空氣,接觸外面的人和物,培養他的自信心。弟弟還買了拔罐的儀器,每周給父親做一次拔罐,他還說要學會針灸,自己親自給父親進行針灸治療。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樸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蘊含著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
我的弟弟李文釗,用他的善良和孝心為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武香桃,女,現年47歲,系西山煤電杜兒坪礦多經公司金屬制品廠的一名普通女工。在大力提倡樹立*,*和諧社會的今天,武香桃同志以孝道為先,以奉獻為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女、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神圣職責,在貧苦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溫暖和希望。
從結婚伊始,武香桃就和婆婆公公在一起生活,同住一個屋檐下,同吃一鍋飯。她說:“公婆年歲都大了,他們一輩子經歷的苦難實在太多太多,吃盡了苦、受盡了累,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們,現在正是需要我們照顧他們的時候了。”從那時起,她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日子過好!哪怕千辛萬苦,哪怕遭受再大的困難和挫折,也決不灰心!要和丈夫一起用勤勞的雙手,努力工作,營建一個溫暖幸福、和諧美滿的家庭,讓公婆安享晚年,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結婚后,她精心贍養著四個老人,還要上班掙錢貼補家用。婆婆患有食道癌,身體很虛弱,吃飯也是大問題,她每天都給婆婆做細軟易咀嚼吞咽又有營養的食物,照顧婆婆生活。自己的母親又患有中風常年臥病在床,每天除了上班、照顧公婆、照顧孩子和丈夫,還要抽出時間去照看照看母親,為母親洗衣擦身,端屎端尿。就這樣維持著艱難的生活,卻從未想著要放棄。2007年,公公突發腦溢血,癱在了床上,這給這個家庭和她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她雖只是兒媳婦,但也像女兒一樣,為公公洗洗漱漱,端屎端尿。但上天總是不盡如意,2008年,公公再一次突發腦溢血,卻沒有搶救過來。她安慰著傷心的婆婆、丈夫和孩子,自己何嘗又不難受,畢竟在一個家里共同生活了18年。接下來的日子里,她更用心的照顧著婆婆的生活起居,也更用心的照顧著這個家庭。
老天似乎也總是不愿意眷顧折翼的天使,2012年,上天又和她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不幸的事情再次降臨。丈夫在礦井下工作的時候,發生了意外,生命雖躲過一劫,但卻導致左小腿的脛腓骨粉碎性骨折。這對于她,對于這個本來就多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雪上加霜。看著躺在病床上不能動彈,臉色蒼白、神色痛苦的丈夫,她心里的疼痛一點也不少于丈夫。在重重的困難和重壓下,她沒有被擊垮,沒有被嚇倒,更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用生命本能的斗志,用她孱弱的肩頭,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因為她知道這個家庭不能沒有她,婆婆、丈夫、孩子們需要她、離不開她。在丈夫住院的日子里,她整日整夜陪護在丈夫床邊,丈夫腿部傷勢較重,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她每日為丈夫端屎端尿、換洗衣物、擦拭身體,為了不讓腿部肌肉萎縮,天天給丈夫按摩。手術前后的那段日子更是日夜不眠。家里留下才12歲的女兒和年逾80的婆婆互相照顧,她內心也很是愧疚。總是希望自己能多做一點,多付出一點,即使再苦再累也從無怨言。好在有大姑姐們的幫忙,使她能安心的照顧丈夫。上大學的兒子也很懂事,主動要去醫院替換母親照顧父親,可她卻總是在兒子第二天上午沒課的時候,偶爾同意讓兒子晚上來陪護父親,盡量不占用兒子的學習時間。而她回了家卻也沒時間休息,還要給婆婆和孩子洗洗衣服,收拾屋子,第二天早早就給婆婆孩子做好飯后,再帶著給丈夫的飯來到了醫院替換兒子。丈夫就這樣在山大二院病床上住了有一年的時間,她也日日夜夜陪了一年。丈夫的腿部在拆了冰冷的支架后轉回了礦務局醫院,離家了,也好些了,能拄著拐杖下床了后,她就每日奔波在家和醫院之間,照顧著婆婆、女兒和丈夫。丈夫被鑒定為8級傷殘,喪失了主要勞動力,無法繼續工作,她知道后,一邊照顧著這個家,一邊拼命工作,辛苦掙錢養家。忙里忙外,儼然成了“一家之主”。
她對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的機會,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身體健康,孩子們陽光上進,父親和婆婆晚年生活幸福。
只要愛心無涯,孝心永駐,就能使每個家庭和諧美滿,社會的穩定發展就有了堅實的保障。
馬安,男,中共黨員,1964年4月出生,1983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西山煤電集團公司西曲礦排矸區生產副區長。
多年來,馬安同志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愛”的真諦,這份愛包含著對工作的熱愛,對父母的敬愛,對妻兒的疼愛,對同事的關愛……
“百善孝為先”,馬安是父母的“好兒子”。馬安同志的母親現在已經91歲高齡,他總覺得孝敬父母是做兒女天經地義的義務,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由于母親常年在古交馬蘭鎮武家莊居住,離單位西曲礦較遠,但他總會經常出現在母親的身邊,為她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2008年、2010年父親兩次因患心腦血管疾病住院,都是他積極為父親奔走,經常是一邊上班一邊照顧老父親,在父親住院期間,他白天上班晚上去照顧父親。作為兒子,一方面要盡兒子的孝心,但作為單位的一名中層干部,他又不能把單位的工作全部拋開。孰重孰輕?馬安沒有放棄任何一邊。街坊鄰居都說:“馬安真是個孝順的好兒子!”
“親情斗病魔”,馬安是家里的“主心骨”。馬安同志的兒子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生病,為了給兒子看病,他經常奔走于各大醫院之間,經過幾年不懈的努力,現在兒子的身體好多了,現在已經上了大學,學習成績一路領先。可能是由于兒子小時候經常生病,妻子心理負擔過重,2005年妻子檢查出患上了腎功能萎縮癥,接連的打擊讓這個硬朗堅強的男人只能把淚與苦咽在肚里。他再次用自己的堅強感化著妻子,為了給妻子看病,他又經常奔走在各大醫院之間,北京、河南、天津等地的大醫院都去過,現在妻子病情還算穩定,但每星期都必須做三次的血液透析,經濟的負擔催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妻子的痛苦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的堅強讓善解人意的妻子也變得堅強。他不知疲倦地在家庭與單位之間奔波,一晃已經十年了,也許是他的堅強感化了上蒼,妻子渡過了那艱難的時期。現在用妻子的話說??“安是家里的‘主心骨’,有他在,什么困難我們都不怕!”
“熱心助他人”,馬安是同事們的“貼心人”。單位職工有啥事都愿意和他溝通,每當職工有啥事來找他時,總是盡力而為,是個不折不扣的熱心腸。誰最工作有情緒了,他基本上都能在第一時間了解,耐心細致的做好工作,解疙瘩;誰家里有什么困難了,他也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盡自已最大能力幫助解決;單位來的大中專畢業生和技校生,剛畢業沒對象,他張羅著介紹;同事小兩口子工作忙了顧不上接孩子,他就幫著接;同事家的老人病了,他幫著聯系醫院……在單位里,他的確是大家的貼心人。
誠信工作,他不忘奉獻社會。多年來,他積極為創建和諧社會作貢獻。曾多次義務獻血,給災區、孤寡老人、殘疾人、貧困戶等捐款捐物。2008年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為災區獻上一份微薄之力,在他并不寬裕的工資收入中拿出500元錢捐獻給災區;玉樹發生特大地震后他又積極捐款捐物,在他的帶動下,排矸區職工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踴躍為災區捐款捐物。用他的話來說,是黨給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現在國家有難了,我們就要為黨分憂,為國家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