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永不退休,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要一輩子為人民服好務!”河南街沿南社區退休老黨員邵澤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今年63歲的邵澤友,家住沿南社區老區17棟,退休之前,他擔任過礦務局紀委主任,擔任過電力公司主任,無論在職退休,他始終保持著共產黨員本色,牢記黨的宗旨,信念堅定,保持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信念沒變;心系社區,以一顆真誠的心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作風沒有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共產黨員永不退休”。
在今年3月份,沿南社區成立了紅馬甲義務巡邏隊,他主動要求加入巡邏隊志愿者行列,每周巡邏兩次,大街小巷經常看見他的身影,有時治安巡邏、有時發放法制宣傳單,有時化解矛盾。看到社區里有不文明的行為,他主動制止,并及時進行道德文明教育。大家勸他歇一歇,他總說:“我不累,我現在還能做呢!有人說我愛管閑事,我不管別人怎么說,趁著有力氣多為社區做點事。社區和諧了,社會就和諧了。我是一名老共產黨員,為社區工作,為居民義務服務,我認為這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
在琿春第十八屆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中,老邵是居民樓長,他說:“人民選代表,這是大事!我們樓有很多上班族,他們白天不在家,宣傳、講解的事就包在我身上。”從那天起,他每天都穿行于居民家中,一戶戶的走訪,詳細地向群眾講解投票規則、介紹候選人基本情況,并耐心地解答群眾心頭的疑問。有的人家,白天都要上班上學,上門時往往碰到“鐵將軍”把門,有的居民晚上很晚才回來,為了保證不落下一個人,他就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在晚上、雙休日前往。有些流動人口對人大換屆工作不理解,非常不配合,輕者對他不理不睬,重者對他惡語相加。但是,他從不氣餒,一遍遍地登門,給他們耐心地講解人大工作的目的和意義,直到順利完成選舉。
在他負責的國稅小區樓,業主經常和物業發生矛盾,社區多次化解都是治標不治本,后期社區決定為了更好的行駛業主的監督權力,在國稅住宅成立業主委員會,使業主的權益能夠受到合法的保護,起初很多居民不支持、不理睬,他多次和社區的工作人員一起挨家挨戶摸底做工作,給大家進行正面的宣傳。一次次被拒之門外,一次次遭人冷眼,他總是笑臉相伴,不厭其煩。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小區的居民都被他的毅力感動了。關鍵時刻老黨員以身作則,旗幟鮮明的行為,在沿南社區及周邊居民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對后期成立業主委員會工作順利實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除此之外,作為居民組長的老邵不僅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到戶,而且將群眾的心聲及時帶到社區,真正成為聯系黨和民眾的紐帶。
老邵的母親今年已經91歲高齡了,長年住在老邵家,心臟不好,需要人照顧,但他沒有怨言、沒有絲毫厭煩的念頭,多年如一日照顧自己的老母親,盡自己所能的讓老母親吃好、住好,經常攙扶老人下樓遛彎,是社區公認的大孝子。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這份孝親敬老的愛,這份奉獻他人奉獻社會的精神,都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邵澤友同志,他雖退崗,但他永不“退休”。在社區組織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他積極發揮表率作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自主研讀學、撰寫體會剖析學等形式,學習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補足“精神之鈣”,加強“信仰之修”,熔鑄“信念之魂”。他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不求名利,為社區事業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本色,不愧是為民服務的好黨員,黨和民眾的架橋人。他在發揮余熱上實現了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價值,在為民服務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先進事跡,在社區黨員群眾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一個共產黨員,如何在退休后保持本色,繼續為黨和國家發揮光與熱?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在遠離喧囂,淡泊寧靜的生活狀態中,怎樣才能留下個人價值的印記?
李學亮同志是中國人壽北京市分公司退休干部。今年76歲,50年黨齡,1962年在北京市門頭溝區財稅局參加工作,1984年進入北京市保險公司工作,退休前曾擔任西城區支公司經理、分公司機關黨委副書記,黨委辦公室主任等職務,2000年退休。
(一)改造荒山愚公志,余熱之心常在
李學亮同志退休后沒有含貽弄孫、宜養天年,而是找“苦”吃,自找“罪”受。2004年開始在家鄉門頭溝區潭柘寺鎮魯家灘村承包了500多畝的山場,他12年如一日,長期駐扎在荒山上,掏出自己所有退休金和積蓄,開墾出五十畝經濟林地,先后在山上種植了柿子、紅果、花椒、黑棗、杏、桃、梨、蘋果、大棗、李子、核桃等十幾種經濟作物。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和付出,如今這五十多畝山已變成了花果山。經濟效益隨著樹木的長大逐年增加,但是老李同志說:我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用自身實踐探索種植業發展的新路子。他把經濟收入全部投入到新的開墾荒山的事業中。他堅信只要能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堅定不移,這片荒山一定會改變。
他每年開春上山,初冬下山,在山上勞作時間有七八個月,每天步行上山往返兩小時,如果去山頂更要花四個小時。經常在山上一干就是五、六個小時,一背就是六、七十斤重,餓了吃口干糧,渴了喝口涼水。家里人都勸他:都這把年紀了,不要再這樣玩命的干。但他心中一直有個夢想:讓家鄉的荒山變模樣。為了在荒地上種植出好的經濟作物,他把種植果樹方面的書買回來研讀,從挖樹坑、選苗、剪枝、嫁接到防病蟲害都按照科學方法操作,并虛心向當地有經驗的農民學習。現在他的果樹嫁接技術聞名當地,對市場行情也了如指掌。鄉親們評價他是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他還無償把技術教給鄉親們,讓大家少走彎路,早日致富。
(二)一片冰心寫忠誠,組織觀念常存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李學亮同志始終以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在老李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山上,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路,只有三間自建的土坯小房,生活用水必須到山下去拉,做飯和照明靠白天太陽能積聚的能源,晚上在漆黑孤寂的大山里只有一個半導體陪伴著他通曉天下事。老李每月的退休金除了家用和生活,基本都用于支付雇用的工人工資,購買生產工具和學習材料。
在山上,只要天氣允許,他每天迎著朝陽在居住的小房前升國旗,唱國歌,在他的房屋前永遠飄揚著兩面干凈整潔的紅旗??國旗和黨旗。他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要牢記黨的宗旨,只要黨支部通知他黨員同志必須參加的學習或活動,他從沒有用任何理由拒絕,無論嚴寒酷暑都是義無反顧下山,從門頭溝趕到朝陽門準時出現在活動現場,他是一個從骨子里滲透著信仰的共產黨人,愛黨、護黨、憂黨、擁黨,他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永遠跟黨走”的堅定告白。
(三)一份愛好增活力,退休生活常樂
人常說“人過三十不學藝”,但李學亮同志退休后,用三年時間完成攝影專業的學習,獲得攝影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成為北京市攝影家協會會員。他拍攝的照片經常刊登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北京旅游報》、《中國經濟導報》上。老李同志多次參加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單位舉辦的攝影活動,作品屢屢入選并獲獎。
就這樣,在退休后的16年里,李學亮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延續著人生的激情與夢想,用執著和熱情渲染著自己的退休生活,向我們展示著一位退休老干部的崇高風范,一位退休老黨員為黨和首都的事業增添正能量的博大情懷,樹立了一個當代老人發揮余熱、奉獻社會的典范。
謝楚,1930年9月生,湖南衡南縣人,中共黨員,1991年從曲靖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崗位上退休,現任曲靖市關工委麒麟希望學校校長。他從事教育工作61載,工作成績斐然,先后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老科學技術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一、殫精竭力,多元辦學
1994年,曲靖市關工委任命謝楚為麒麟希望學校校長。希望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沒有先期資金投入,白手起家,面對諸多困難,謝楚沒有退縮,而是知難而進。沒有校舍自己租,沒有資金自己籌,沒有教師自己聘。希望學校9次搬遷、步履艱難,謝楚和同事們仍然滿懷激情、奮勇前行。
為辦一所學生讀得起、留得住、學得好的學校。他推行兩個降低:降低入學門坎,讓學生進得來;降低收費標準,讓普通老百姓受益。他大膽改革學校發展模式和內部結構,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方式,實行三個并舉: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并舉、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舉、學制長與短并舉,以適應社會多樣化的需求。為緩解幼兒入園難,辦起了幼兒園;為讓高考落榜生圓大學夢,開辦了高考補班;當打工族子女難以就學,就為他們開辦了初中班;當黨委、政府開展扶貧工作,就辦扶貧職業高中班,面向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招生,讓他們學習種植、養殖、加工專業技術,用科技脫貧致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希望學校在各級的關心、支持和謝楚的努力下,2004年學校用積累下來的錢購買了一所閑置的公辦學校,終于結束了長期“流浪”辦學的歷史,擁有了獨立的校園,固定資產達5千余萬元。
二、尊師重道,改革興校
謝楚依托民辦學校得天獨厚的靈活用人體制,堅持按照德才兼備好中選優、學科結構合理、有利于穩定的原則選聘教師,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辦學20余年來,有450多名教師在希望學校任教,許多教師是德高望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壇精英,其中大多數是謝楚通過個人努力請來的,有的“三顧茅廬”才出山。為了聘請到優秀的教師,謝楚上昆明下會澤、奔陸良跑宣威,到全省各地廣納賢才。先后有92名離退休教師應聘到希望學校工作,具有高級職稱的任課教師占72%,其中有9名是特級教師。
謝楚在希望學校大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徹底打破“鐵飯碗”,實行全員聘用,一年一聘,不聘懶人,不養閑人,以學生是否滿意作為教師去留依據,形成有進有出、有壓力、有動力、有活力的用人機制。實行一課多師制、聽課制、學生意見反饋會等教學相長的制度。教師效益獎和教學效果相掛鉤,做到獎懲分明、多勞多得。
謝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提倡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業留人。嚴格要求管理人員節約開支,把錢用在刀刃上,保證一線教師的待遇。謝楚對教師無微不至地關心和體貼,老師生病親自去探望,為28名教師解決了子女就學問題。他大力支持教師進修提高,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改進教學。充分理解和信任教師,不強行坐班制,引導教師傾心盡力備課、講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馳騁在教書育人的前沿。
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謝楚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尊重教育規律,堅持教育本原,以人為本,育人第一。多年來,希望學校扎扎實實推行素質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實行與德育實踐、學科教學、精神文明“三結合”,把關愛與管理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良好慣和學習紀律。
謝楚對待各種學生一視同仁,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習成績差和生活慣差的學生,教師不存偏見,上不嫌棄,行動上不放棄,付出多一份,熱情高一度。學校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設“特優獎”,促其好上加好。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設“進步獎”,促其奮勇爭先。對后進生、輟學生、落榜生、殘疾生、家庭困難學生等傾注特別的關愛,做到熱心關懷、真心幫助、誠心溝通、耐心疏導、細心點撥,用理解、鼓勵和尊重幫助學生獲得積極進取的力量。學校設立困難學生校助金,對困難學生減、免學雜費。20余年來,救助貧困學生2300多人,救助金額達76萬余元。謝楚還從自己微薄的收人中資助貧困學生萬元以上。
謝楚還十分關心“問題”學生,對那些曾經犯過錯誤或受過處罰輟學的學生,他領導的希望學校堅持上不歧視,行動上不排斥,為他們提供改過自新的機會和臺,加以重點關心和教育,幫其轉化,促其進步,成為有用人才
四、為人師表,無私奉獻
謝楚嚴以律己,廉潔奉公。希望學校不以盈利為目的,收費只有同類學校的一半左右;他只為學校謀公利,不為自己謀私利。謝楚堅持不拿校長津貼,與職工同工同酬,然而假期工作量全校數他最多,節假日和雙休日經常看到他在學校伏案工作。他每天清早吃完早點就往學校跑,晚上10點多鐘才回家,品嘗的永遠是工作的幸福。
謝楚常年奔忙積勞成疾,常常是吞下藥片就到學校處理教學、管理等事務。謝楚認為自己退休后忙碌的日子過得很充實,他說:“學校辦好了,學生成人成才了,就是我晚年的人生價值。”希望學校不斷發展壯大,積累了不少資產,謝楚仍然堅持艱苦奮斗、勤儉辦學。
在謝楚的帶領下,20余年來,希望學校克難奮進、自立圖強,辦班320個,使20640名青少年有了讀書受教育的地方,為高等院校輸送合格新生12006名,還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急需人才844名。20余年來,希望學校為國家節省教育經費6000余萬元,先后9次受到省、市、區表彰獎勵,2010年躋身云南省“優秀民辦學校”行列。謝楚從事教育工作半個多世紀,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有的成為科學家、大學校長、院士、將軍、園丁、農村致富帶頭人。他作出的突出貢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贊譽。
晚霞滿天正繽紛。如今84歲高齡的謝楚,還在風雨兼程,奔波于學校、課堂、學生之間。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生命不息、奮斗不止,老有所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追求。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