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一貫宗旨,“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今天走進我們視野的是這樣的一位老人。
她,是鄰里的知心大姐;她,是小區的環境衛士;她,是78歲的老年大學學生,她就是我們馨祥園小區78歲的老黨員??王瑞珍同志。
王瑞珍出生于1939年,198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多年來她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事已高的她仍出現在社區黨組織的各種活動中,保持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她利用業余時間報名參加了渭南老年大學書法班,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更為可貴的是,她更是一位環保人士,外出鍛煉身體時總會順路將沿路垃圾撿拾起來放入垃圾箱內。在小區內經常協助物業、幫助鄰里打掃小區環境衛生。
1962年,王瑞珍畢業于西安衛校,之后分配到渭南下吉醫院工作。多年來立足本崗努力鉆研業務,兢兢業業工作,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從業30多年來,遵守醫生職業道德規范,從未發生過不良醫療事件及糾紛,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贊譽和同事的好評。屢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并將她的先進事跡在渭南電視臺報道。
時時體現正能量,小事彰顯大情懷。據王老回憶,在工作期間,一位產婦臨盆時大出血,下吉醫院條件簡陋,血庫告急,也沒有電話網絡,此時病人情況危急,在場的親人也都沉默不積極表態,在得知產婦的血型和自己一致后,王老站毅然了出來,獻出自己250ml的獻血,隨后東塬上的血漿也及時送到,才保得母子安。醫者仁心,對于王老的義舉,產婦的家人非常感激,為此,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至今,他們仍然會在閑暇之余來看望老人。
還有一次,醫院接到一個放學下樓時不慎摔倒被踩踏的小學生,據診斷,小男孩是脾破裂,需要先繳費才能做手術,事發突然,家長來沒帶錢,當時王瑞珍準備下班,看到情況緊急,向醫院申請先救人,立刻穿上剛脫下的白大褂參與到救治中,經過緊急的化驗配型, 第一時間為手術室提供了血源,最終孩子順利完成手術。在王老的從醫生涯中這種無私奉獻、克己奉公的事例舉不勝舉,幾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地奮戰在醫療一線,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這種精神正是我們每位黨員應該學習的。
雷鋒同志曾說過“共產黨員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每位共產黨員都要積極主動,不計得失,用自己的言行感召周圍的同志、讓身邊的群眾感受黨的溫暖。 時下,正值“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熱潮,古稀之年的王老毅然堅持每天抄寫黨章,字跡清晰,行列工整。王老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一名合格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進取精神,其認真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每位黨員學習。讓“黨員”這一光榮稱號在自己身上閃耀發光。 真正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落到實處。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一個共產黨員,如何在退休后保持本色,繼續為黨和國家發揮光與熱?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在遠離喧囂,淡泊寧靜的生活狀態中,怎樣才能留下個人價值的印記?
李學亮同志是中國人壽北京市分公司退休干部。今年76歲,50年黨齡,1962年在北京市門頭溝區財稅局參加工作,1984年進入北京市保險公司工作,退休前曾擔任西城區支公司經理、分公司機關黨委副書記,黨委辦公室主任等職務,2000年退休。
(一)改造荒山愚公志,余熱之心常在
李學亮同志退休后沒有含貽弄孫、宜養天年,而是找“苦”吃,自找“罪”受。2004年開始在家鄉門頭溝區潭柘寺鎮魯家灘村承包了500多畝的山場,他12年如一日,長期駐扎在荒山上,掏出自己所有退休金和積蓄,開墾出五十畝經濟林地,先后在山上種植了柿子、紅果、花椒、黑棗、杏、桃、梨、蘋果、大棗、李子、核桃等十幾種經濟作物。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和付出,如今這五十多畝山已變成了花果山。經濟效益隨著樹木的長大逐年增加,但是老李同志說:我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用自身實踐探索種植業發展的新路子。他把經濟收入全部投入到新的開墾荒山的事業中。他堅信只要能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堅定不移,這片荒山一定會改變。
他每年開春上山,初冬下山,在山上勞作時間有七八個月,每天步行上山往返兩小時,如果去山頂更要花四個小時。經常在山上一干就是五、六個小時,一背就是六、七十斤重,餓了吃口干糧,渴了喝口涼水。家里人都勸他:都這把年紀了,不要再這樣玩命的干。但他心中一直有個夢想:讓家鄉的荒山變模樣。為了在荒地上種植出好的經濟作物,他把種植果樹方面的書買回來研讀,從挖樹坑、選苗、剪枝、嫁接到防病蟲害都按照科學方法操作,并虛心向當地有經驗的農民學習。現在他的果樹嫁接技術聞名當地,對市場行情也了如指掌。鄉親們評價他是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他還無償把技術教給鄉親們,讓大家少走彎路,早日致富。
(二)一片冰心寫忠誠,組織觀念常存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李學亮同志始終以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在老李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山上,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路,只有三間自建的土坯小房,生活用水必須到山下去拉,做飯和照明靠白天太陽能積聚的能源,晚上在漆黑孤寂的大山里只有一個半導體陪伴著他通曉天下事。老李每月的退休金除了家用和生活,基本都用于支付雇用的工人工資,購買生產工具和學習材料。
在山上,只要天氣允許,他每天迎著朝陽在居住的小房前升國旗,唱國歌,在他的房屋前永遠飄揚著兩面干凈整潔的紅旗??國旗和黨旗。他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要牢記黨的宗旨,只要黨支部通知他黨員同志必須參加的學習或活動,他從沒有用任何理由拒絕,無論嚴寒酷暑都是義無反顧下山,從門頭溝趕到朝陽門準時出現在活動現場,他是一個從骨子里滲透著信仰的共產黨人,愛黨、護黨、憂黨、擁黨,他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永遠跟黨走”的堅定告白。
(三)一份愛好增活力,退休生活常樂
人常說“人過三十不學藝”,但李學亮同志退休后,用三年時間完成攝影專業的學習,獲得攝影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成為北京市攝影家協會會員。他拍攝的照片經常刊登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北京旅游報》、《中國經濟導報》上。老李同志多次參加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單位舉辦的攝影活動,作品屢屢入選并獲獎。
就這樣,在退休后的16年里,李學亮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延續著人生的激情與夢想,用執著和熱情渲染著自己的退休生活,向我們展示著一位退休老干部的崇高風范,一位退休老黨員為黨和首都的事業增添正能量的博大情懷,樹立了一個當代老人發揮余熱、奉獻社會的典范。
在新馨社區,有個居民口中的“老徐”,頭發花白的“老徐”全名叫徐家騮,不僅是一名老黨員,還曾擔任過新馨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十年。在社區工作的十年時間不僅讓老徐熟知社區工作的方方面面,也讓他成了居民的知心人。卸任社區書記和主任的職務后,老徐似乎還是像以前一樣,社區里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退休不退崗的他還在忙著給社區居民奉獻著自己的熱情。
居民們的安全是他最掛心的,每天一早到小區逛一圈,察看社區環境衛生,巡檢小區公共設施,檢查保安執勤的儀容儀表,是老徐多年來養成的慣。不論寒冬酷暑,他每天都會對小區幾處人流量大,往來車輛多,容易出事故的位置進行踩點,遇到上下班高峰還一邊維持著排隊秩序,一邊指導車輛避開人流,給行人留出安全距離。生活中,老徐還是個愛學習的人,日里不僅關心國內國際大事,更關心民生民情。用他的話說,經常學習才能不跟社會脫節,才能保持清醒的雖然是個男同志,但時刻掌握市場菜價也是他每天的必修課之一,因為他還是社區的菜價監督志愿者。老徐通過走訪周邊農貿市場與價蔬菜直銷點,詳細了解和記錄每天肉蛋禽蔬菜的價格,只要發現要外面農貿市場價格低于價菜點的價格,他就會第一時間通知價菜點負責人,提醒他們進行菜價調整,讓居民們的菜籃子拎得更輕松。
擔任多年的社區主任,老徐在居民糾紛調解上也是一把好手。退休后的他自告奮勇到社區報名做了一名志愿調解員。每次小區中出現車位糾紛,或者因空調外機擾民等引發的居民糾紛時,徐家騮都會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幫忙疏導居民情緒,協調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劍拔弩張的現場他用幾句詼諧幽默的話語就能化“險”為夷,不少棘手難纏的問題到了他那里,也總能有智慧又溫情的解決方案。老徐那些成功的調解案例里不僅透露著社區工作的智慧,更是居民對他為人的信任和認可。
全心把自己奉獻給社區的老徐,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雖然子女總是心疼父親,勸他多休息少操心,但熟悉老徐脾性的他們卻從不攔阻徐家騮在小區里忙活。老徐的愛人也在背后全身心的支持著他,不論老徐在外面多忙碌,愛人總是默默的照顧好家里,老兩口相濡以沫,相敬如賓,一家人其樂融融。在老徐的帶動下,全家人都積極參與社區各種公益活動。“凡事講理,有事說法”不僅是老徐心中一桿不可動搖的秤,更是其教育子女的家訓。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