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識網訊5月19日,第二屆京津冀非遺進校園交流會暨海淀區非遺進校園成果展在北京一零一中學舉行。
活動現場,海淀中北部傳統文化教育聯盟宣布成立,北京市海淀區文委陳靜主任為北京一零一中學頒發北京市海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基地校牌,并向海淀區區級非遺志愿者頒發證書。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的中小學生和非遺傳承人表演了舞獅、五虎棍、古琴、少林五行八法拳、弦子舞、相聲、京劇等非遺項目。
據陳靜主任介紹,自2007年首次開展進校園活動以來,海淀區非遺進校園活動日益壯大,開展非遺教學傳承的學校從最初的幾所發展到目前的38所,已有包括30多個項目的60多位傳承人被請進中小學校園開展非遺教學、展演和展示活動,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之所以選擇在校園率先開展這個工作,將校園作為非遺傳承工作的起始點,主要是考慮到海淀文化大區、教育大區的特點。通過學校教育,可以培養出一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解、有感情的青少年,這對非遺傳承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陳靜主任也表示,通過這兩年多的努力,非遺傳承在海淀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前景喜人,但任重道遠。因此,今后的工作中還需要在提高非遺傳承人待遇、加強區際間交流等方面進行加強。
據了解,北京一零一中學自2011年起,就開始接觸“非遺進校園”項目,以此為契機開展了各式各樣的與非遺相關的活動。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每個學期有固定的、多達10余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校本課程。在校園活動中,各年級組充分利用班會課時間組積學生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例如邀請非遺傳承人進校進行專題講座、進班進行集體授課,自發組建相聲社團、京劇社團等。不僅如此,在接待國外友好學校師生來訪時,學校還通過太極、茶藝、書法篆刻等非遺課程,讓國外友好師生們參與其中,豐富了他們的中國之行,同時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積極的宣傳。
對于非遺傳承對學生的影響,在北京一零一中學教學處副主任史藝看來,非遺的一些項目凝聚著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同時,非遺傳承藝人、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對于當下學生們都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此外,通過課程的引入、活動的開展、社團的組建,學校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習中,從初識到了解,從了解到喜愛,從喜愛到保護,也可以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
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