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歷史上名人有董仲舒、蘇定方、、高長恭、、張子善、孝文竇皇后、馮太后、尚可喜、高適、拜左拾遺、弓仲韜、竇建德、劉黑闥、邳彤、竇嬰、楊壽山、孫犁、北燕文成帝馮跋、崔浩、高歡、高澄、北齊文宣帝高洋、劉焯等,以下是具體介紹。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廣川(河北省景縣廣川大董故莊村)人西漢時期經學家、家、政治家董仲舒早年用功讀書,以研讀《公羊春秋》出名,治學以公羊學為主,因此于景帝年間任為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武帝時深得漢武帝賞識,元光元年(前134),漢武帝下詔征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并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的新的體系,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所采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影響長達兩千多年。
于元朔四年(前125)辭官回家,開始著書寫作,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議,皇帝即會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問他的建議,表明董仲舒仍受漢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歷經三朝,度過了西漢王朝的極盛時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約75歲,因武帝眷顧,被賜葬于長安下馬陵。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里,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開始為唐朝效力,并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顯慶二年(657年)累功升任伊麗道行軍大總管,開始獨當一面,并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蘇定方征西突厥、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 ,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咸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此后,蘇定方歷任左驍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御,乾封二年(667年)蘇定方去世,年76歲,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謚號“莊”。
高長恭(?-573年),名肅,族名高孝瓘,字長恭,勃海郡蓨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朝北齊宗室、名將,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高長恭溫良敦厚,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早年仕途經歷遠不如其兄弟,以通直散騎侍郎為起家官,559年開始出任地方官,代理肆州刺史;廢帝高殷即位后,晉封蘭陵郡王,世稱蘭陵王,因治軍躬勤細事,累遷并州刺史;乾明之變后,孝昭帝高演登基,給予蘭陵王高長恭進一步重用, 轉中領軍,加開府儀同三司,后歷任尚書令、大司馬、太保、太尉等。
因屢立戰功為北齊后主所忌,乃托疾家居,終飲鴆毒而死;死后追贈假黃鉞、太師、太尉公、冀州刺史,謚號忠武。
張子善(1914年-1952年2月10日),直隸(今河北)深縣尚村人193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培養教育下,為黨為人民做過很多有益的工作,無論是在抗日戰爭還是在解放戰爭中,都曾進行過英勇的斗爭,建立過功績;但在和環境中,經不起資產階級的腐朽和生活方式的侵蝕,逐漸腐化墮落,成為人民的罪人。
孝文竇皇后(?—前135年6月29日),清河觀津(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人漢文帝劉恒皇后漢惠帝時,被選為家人子,入宮伺候呂后,稱為竇姬;后被賜予代王劉恒,隨行代國,甘苦與共;漢文帝劉恒即位后,冊立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景帝即位后,尊為皇太后,建元元年(前141年)漢武帝即位后,尊其為太皇太后;竇氏掌握政權橫跨景帝、武帝兩代,主張黃老之術,成為西漢初年道家“無為而治”的忠實執行者及維護者,雖然竇氏不如呂雉、衛子夫般為人熟悉,但對西漢的政治影響深遠。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與漢文帝合葬于霸陵。
馮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詳,祖籍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獻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出身北燕王室長樂馮氏,北燕滅亡后,沒入太武帝拓跋燾掖庭,充為奴婢;正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皇后;獻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尊為皇太后,面對政局動蕩,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臣乙渾,依據祖制歸政于獻文帝;獻文帝去世后,擁立孫子拓跋宏即位,成為太皇太后,二度臨朝稱制,執掌天下十五年,將北魏的漢化推向巔峰,她對北魏的影響,在其孫北魏孝文帝朝更加發揚光大,成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其攝政二十多年期間,推行三長法、均田法、班祿法建立了農業大國的雛型,革除了相當多朝政亂象和貴族圈地行為,政策影響力陸續擴及后續所有朝代。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城,享年50歲,安葬于永固陵,謚號文明,史稱“文成文明太后”,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在龍門石窟修建古陽洞,以紀念馮太后。
尚可喜(1604年8月25日-1676年12月4日)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陽府洪洞縣,后遷至北直隸真定府衡水縣(今河北衡水市)明朝東江軍將領,清朝初五位漢王之一尚可喜不好學問,喜弓馬,有智勇,暢曉軍事,從軍后,效命于東江總兵毛文龍帳下,官至廣鹿島副將;1629年袁崇煥斬毛文龍,皮島總兵沈世奎接任,排擠原毛文龍舊部,1634年,沈世奎意圖誣以罪名,加以謀害尚可喜,此事為尚可喜部下許爾顯等人偵知,尚可喜遂有去意,遣許爾顯、班志富諸部下前往沈陽與后金接洽,皇太極聞之,大呼“天助我也”,賜尚可喜部名“天助兵”,于是尚可喜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歸降后金,皇太極出城30里相迎,賞賜珍寶無數,發還先前所俘虜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員共計27人,封總兵官;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加封尚可喜智順王,并將海州賜尚可喜為封地,家屬舊部可安置于此,受到皇太極極高禮遇,尚可喜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轉戰數萬里,為清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康熙年間晉封為南親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康熙帝賜謚曰“敬”。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 ,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玄宗時期大臣、邊塞詩人天寶八年(749年)進士及第,授封丘縣尉,投靠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擔任掌書記。
拜左拾遺,轉監察御史,輔佐哥舒翰把守潼關;天寶十五年(756年)護送唐玄宗進入成都,擢諫議大夫,出任淮南節度使,討伐永王李璘叛亂,討伐安史叛軍,解救睢陽之圍,歷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廣德二年(764年)入為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冊封渤海縣侯;高適長于古風、樂府,論詩推崇建安風骨,其詩題材廣泛,尤能反映民間疾苦,語言質樸,風格雄渾;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時年62歲,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忠。
弓仲韜(1886年-1964年3月)河北省衡水市安縣人革命先驅1916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學,初步接觸到一些新,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同年與李大釗結識并在李大釗的啟發教育下,開始學習研究馬列主義,1923年4月由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受李大釗派遣回原籍傳播馬列主義,建立和發展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同年8月弓仲韜在安縣臺城村帶領兩名剛剛入黨的農民黨員建立起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此后,在黨領導下,這個農村黨支部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發揮著堅強的戰斗堡壘作用,弓仲韜一生都對黨忠心耿耿,為黨的事業勇于獻身,弓仲韜的兩個女兒弓浦、弓乃如,也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中國革命事業。
竇建德(573年-621年8月3日)貝州漳南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隋末唐初割據群雄之一竇家世代務農,曾擔任里長,大業七年(611年)煬帝將攻高麗,竇建德任二百人長,因協助孫安祖起義,家屬被殺害,遂率部反隋,投高雞泊高士達;大業十二年,高士達以竇建德為軍司馬掌兵權,襲殺隋涿郡通守郭絢,聲勢大振,同年高士達陣亡,竇建德為士達發喪,招集散亡,遂領導余部襲擊饒陽(今河北衡水市饒陽),占據原(今山東德州市陵縣);由于他善待部下,從不屠城,各方百姓民眾紛紛投奔,軍隊發展到十萬人;大業十三年,稱長樂王,年號丁丑,定都樂壽,置官屬。
后旋殲滅隋將薛世雄部三萬余人,聲威大振,河北郡縣多降之;唐武德元年(618年)稱夏王,改元五鳳,國號夏,次年,兵進聊城,擒殺宇文化及;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圍攻王世充,竇建德率軍救援王世充,兵敗被俘,斬于長安。
竇建德自奉甚儉,每獲資財多分與將士,于境內則勸課農桑,使生產有所恢復,魏州百姓建夏王廟,每歲祭祀。
劉黑闥(?~623年),貝州漳南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隋末唐初割據勢力之一少時時狡詐蠻橫、不治產業,與竇建德交好,隋末從郝孝德參加瓦崗軍,唐朝武德元年(618年)魏公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潰敗,他為王世充所俘,世充以他為騎將,守新鄉,不久率部逃回河北,依附于夏王竇建德,封漢東郡公;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為唐軍所敗,劉黑闥召集竇建德舊部起兵,自稱漢東王,年號天造,定都于洺州,多次交戰唐軍,被秦王李世民擊敗,武德六年(623年)劉黑闥遭到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齊全力進攻,兵敗被殺。
邳彤(前1世紀-30年)字偉君,信都郡信都縣(今河北衡水冀州區)人東漢開國功臣, 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王莽政權時期,任和成郡(治今河北晉縣西)卒正,更始元年(23年)十月,劉秀經過下曲陽(今河北晉州市),邳彤率眾出降,被封為和成郡太守,不久,劉秀被王郎擊敗,逃至信都,邳彤率二千精兵赴信都接迎,劉秀拜邳彤為后大將軍,邳彤破白奢于中山,邳彤攻下邯鄲后,封為武義侯,建武元年(25年)再封靈壽侯;歷任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建武六年(30年),邳丹辭去官職,回到封國,同年病逝。
邳彤精通藥理,常為人治病,人稱“藥王”,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追封邳彤為侯,后改封公;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祁州志》記載:“考安國藥王廟,即邳彤廟。
”竇嬰(?—公元前131年)字王孫,西漢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人西漢大將軍,丞相竇嬰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堂兄之子,孝景三年(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被景帝任為大將軍,守滎陽,叛亂定后,以軍功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后因與武安侯田蚡不和,被以“偽造詔書” 之名彈劾,后被漢武帝處死。
楊壽山(1822年-1890年)字全仁,直隸冀州(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楊家寨人清朝商人,全聚德創始人楊在十多歲時進京謀生,先在郊區為人放養鴨子,兩年內學得了填鴨、屠宰雞鴨等家禽的手藝,后與人合作做起賣生雞鴨的買賣,在前門大街擺鴨子攤,后買下一家名為“得聚全”的雜貨鋪,并改為“全聚德”烤鴨掛爐鋪,因楊壽山字全仁,取“以全聚德,財源茂盛”之意;后經翻修,擴大到兩層二十多個單間,可以同時容納200多人進餐,并改名為“全聚德烤鴨店”。
該店以烤鴨為主,鴨雜為輔,由于風味獨特,很快譽滿京城。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樹勛,河北安人中國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創始人1924年跟隨父親前往安國縣城上高級小學,開始接觸到“五四”以后的文學作品,早年曾當過機關職員、小學教員;1937年冬抗日戰爭爆發,孫犁加入抗戰工作,并編寫了《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的小冊子,指導敵后的抗日宣傳工作,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短篇小說,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并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1951年出版長篇小說《風云初記》,1956年發表中篇小說《鐵木前傳》;2002年7月11日6時,孫犁因病逝世,享年90歲 。
因時間緊湊,以下人物就不一一列出生了,望理解~后續一定不會偷懶了(按年代排)崔寔(約103年-170年),字子真,涿郡安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縣)人,曾任東漢尚書,著有《四民月令》,成為后世研究古時農業及經濟的重要典籍。
北燕文成帝馮跋(?-430年),字文起,小名乞直伐,長樂群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五胡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
崔浩(381年—450年),字伯淵,清河郡東武城(今河北省故城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歷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累拜司徒,封東郡公。
高歡(496年~547年)勃海郡蓨縣(今河北衡水市景縣)人,鮮卑化漢人,為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權臣,爵封“渤海王”,也是北齊政權的奠基者,追尊為“神武帝”。
高澄(521年~549年),字子惠,勃海郡蓨縣(今河北衡水市景縣)人,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政治家、軍事家,北齊王朝奠基人之一,追尊為“文襄帝”。
北齊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11月25日),字子進,鮮卑名侯尼干,原籍勃海郡蓨縣(今河北衡水市景縣),南北朝時期北齊開國皇帝。
劉焯(544-610),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武邑縣)人,隋代學者、天文學家,曾任太學博士等職,精于歷法,604年編成《皇極歷》,在于歲差部分有極大改進,比過去的歷法準確,惜未被采用,與劉炫(隋代經學家)合稱二劉。
李百藥(565年-648年),字重規,博陵安(今河北省衡水市安縣)人,隋唐官員、史學家,創作了史學代表作《北齊書》。
孔穎達(574年-648年10月10日),字沖遠,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子第31世孫,唐朝經學家,參與修訂五禮,編纂《隋書》,后奉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了諸多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
高士廉(575年-647年2月14日),名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朝初年宰相。
張文瓘(606年-678年9月30日)字稚圭,貝州武城(今河北省清河縣)人,明經及第,唐高宗年間,官至宰相。
崔圓(705~768年),字有裕,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縣)人,武科入仕,安史之亂時拜為宰相。
張邦昌(1081年-1127年11月1日),字子能,河北東路永靜軍東光縣(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北宋末年宰相,是主和派代表人物。
李洛能(1788年-1876年),名飛羽,字能然,人稱老能,直隸省深縣(今河北深州市)人,清朝武術家,代形意拳大宗師,由于武藝絕頂,又有神拳李之威名,著有《形意拳譜》。
劉奇蘭(1819年-1889年),字奇翡,直隸省深縣(今中國河北省深州市)人,清末武術家,李洛能八大弟子之一,精十二形的龍形,絕技為“龍形搜骨”,為河北派形意拳最主要的傳承者之一。
郭云深(1829年-1900年),字峪生,直隸省深縣(今河北省深州市)人,清朝形意拳大師,李洛能門下八大弟子之一。
程廷華(1848年-1900年),字應芳,直隸省深縣(今中國河北省深州市)人,董海川之徒,為程派八卦掌的創始者。
李景林(1885—1931),字芳宸,號“廣古川”,清末直隸棗強(今河北省棗強縣)人,代武術大師、軍事將領、武當劍術傳人、山東國術館創始人。
曹福林(1894年4月10日—1964年6月9日)字樂山,河北景州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陸軍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率部轉戰山東、河北、湖北等地,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為抗日戰爭做出重大貢獻。
馮治安(1896年12月16日—1954年12月16日),直隸故城(今河北故城)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愛國將領。
張權(1899—1949)),原名壽棼,字栩東,河北武強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畢業,后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第13期學習,中華民國中將、愛國將領、革命烈士。
池峰城(1904年3月17-1955年3月16日),字鎮峨,河北景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著名抗日將領。
王東滄(1911年-1944年2月10日),河北安前子文村人,中共黨員、抗日英雄、民族烈士;六集抗日戰爭電視連續劇《滹沱河風云》主人公。
王任重(1917年1月-1992年3月16日),河北景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是三峽工程建設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以下為衡水籍開國將領朱軍(1908年—1999年3月24日),河北省景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劉有光(1914年一2001年7月4日),河北省景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張秀川(1919.07—2005),河北省深州市人,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62年改為海軍少將軍銜。
曹中南(1914年11月-2014年2月7日),河北省景縣人,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吳罡(1917年—2011年),河北省棗強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蘇克之(1919年—2012年),河北省深州市人,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王振東(1916年-1986年),河北省饒陽縣人,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李福堯(1917年—2000年),河北衡水人,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國林之(1915年—1998年),河北省武邑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丨拓展閱讀丨《蘭陵王入陣曲》《蘭陵王入陣曲》又名《大面》,是邙山之戰后北齊人歌頌高長恭所創作的舞樂,效仿高長恭指揮作戰、用武器刺殺敵人的姿態。
蘭陵王入陣曲在唐朝發展為歌舞戲,唐玄宗李隆基在皇宮中設置教坊,來演奏蘭陵王入陣曲。
孝文竇皇后的名字《史記》和《漢書》均未提及竇皇后的名字,東漢趙岐在《三輔決錄》有提到其名為“猗”,唐代司馬貞撰寫的《史記索隱》中,提到西晉皇甫謐稱竇皇后的名字為“猗房”。
清初三順王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加封孔有德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尚可喜智順王,為清初“三順王”。
歷史沿革:春秋時期,多歸晉國,戰國時代為燕、趙之地。漢代時,隸屬冀州刺史部。三國時,系魏國冀州域,冀州治自鄴始移信都。唐代時,隸屬河北道。明、清,先后為中書省、京師、直隸省所轄,境內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領。1962年6月27日,國務院批準衡水專區復置。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1996年撤銷衡水地區,改設地級衡水市。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衡水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地處河北沖積原,介于東經115°10′-116°34′,北緯37°03′-38°23′之間。東與滄州市毗鄰,西與石家莊市、辛集市接壤,南與邢臺市、山東省相連,北同保定市、滄州市交界,總面積8836方千米。
行政區域
行政區域:衡水市簡稱“衡”,郵政編碼:053000,車牌代碼:冀T。截至2022年12月,衡水市轄2個市轄區(桃城區、冀州區),1個縣級市(深州市),8個縣(棗強縣、武邑縣、武強縣、饒陽縣、安縣、故城縣、景縣、阜城縣)。
衡水
地形地貌:衡水市地處河北沖積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緩慢傾斜,海拔高度12米-30米。地面坡降,滏陽河以東在1/8000-1/10000之間,以西為1/4000。境內河流較多,由于河流泛濫和改道,沉積物交錯分布,形成許多緩崗、微斜地和低洼地
推薦1:周窩音樂小鎮
類型 4A景區
“周窩音樂小鎮”是位于河北省武強縣的一個音樂主題小鎮,以提供音樂教育和演出為主要。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鎮金音街與安路交叉口,(0318)3881388
推薦2:景州塔
類型 景點
景州塔是河北衡水景縣的標志性建筑,高達56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地址:衡水市景縣景安大街245號
推薦3:饒邑古城
類型 古鎮
地址:衡水市安西路詩經文化廣場對面
推薦4:景縣天主堂
景縣天主堂是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的一座西式古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價值。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南城墻街南150米
推薦5:寶云寺
類型 寺廟
衡水桃城區的寶云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珍貴的文化遺產而著名。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舊城村
推薦6:深州市法尊寺
類型 寺廟
“深州市法尊寺”是河北衡水深州市的一座古老佛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南周堡村,13835050467
推薦7:故城真武觀
類型 文物古跡
故城真武觀位于衡水市故城縣,是一座古老的道教寺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值得游客前來參觀。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東高才高西村真武路1號,18632800218
推薦8:天寧寺
類型 寺廟
天寧寺是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的一座古老佛寺,歷史悠久,藝術價值高,素有“華北第一禪林”之稱。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231省道北側
推薦9:周亞夫墓
類型 文物古跡
周亞夫墓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跡,是中國代著名愛國將領周亞夫的陵墓。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景縣景安西大街2號
推薦10:孝感圣姑廟
類型 寺廟
“孝感圣姑廟”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安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勝古跡,以祭拜孝感圣姑而著名。
地址:衡水市安縣為民街243號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