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一共有兩個市轄區,寶塔區和安塞區;10個縣延長縣、延川縣、志丹縣、吳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宜川縣、黃龍縣、黃陵縣;一個縣級市子長市,以下小編整理了關于延安的相關介紹,以供參考。
延安市一共有兩個市轄區,寶塔區和安塞區;10個縣延長縣、延川縣、志丹縣、吳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宜川縣、黃龍縣、黃陵縣;一個縣級市子長市,所以一共是13個區縣。
市轄區
1.寶塔區
寶塔區古稱延州,位于陜西省北部,陜北黃土高原中部丘陵溝壑區,素有“秦地要區”、“塞上咽喉”之稱。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設延安市,為陜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96年12月,延安撤地設市,延安市改稱寶塔區,是延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延安的中心城區。
2.安塞區
安塞區,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安塞自古有”上郡咽喉“之稱,處于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民族文化向北發展,以陰山巖畫文化為代表的北方民族文化向南發展的文化融合地帶,經過歷代文化變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體系和造形體系,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黃土高原文化保存最好、民間藝術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
縣級市
3.子長市
子長市,陜西省縣級市,由延安市代管,位于黃土高原中部,縣城距延安市93千米,距省城西安市430千米。
子長是中央紅軍萬里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東征的出發地,土地革命后期為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建國后定為革命老根據地之一。
縣
4.延長縣
延長縣,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位于陜西北部,延安市東部,東西長73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2368.7方千米。
延長縣早期人類活動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西晉泰始二年(266年),確立縣的建置。幾度變遷,到唐廣德二年(764),因延河由縣境自西向東長流入黃河而得名,始名延長縣,沿用至今。
5.延川縣
延川縣,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位于黃河中游陜北黃土高原東部,距延安市80公里。
延川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國現代民間藝術之鄉,陜北唯一的文狀元李郃、清代女詩人李娓娓都出在延川,代以路遙為代表的延川作家群享譽中國文壇。
6.志丹縣
志丹縣,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原名保安縣,1936年6月,為紀念“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將軍而更名為志丹縣。
7.吳起縣
吳起縣,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境內有無定河與北洛河兩大流域,地形主體結構可概括為“八川二澗兩大山區”。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吳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吳起成為陜甘寧邊區和隴東分區的革命大后方。
8.甘泉縣
甘泉縣地處陜西省延安市中部,因城西南5公里處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稱“美水之鄉”。西周即有史載,秦置雕陰縣,北魏初置臨真縣,唐武德元年置伏陸縣,天寶元年改甘泉縣。
9.富縣
富縣,古稱鄜州,位于陜西北部,延安市南部。縣域總面積4182方公里,居陜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富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陜北小關中”之美稱。
10.洛川縣
洛川縣位于中國陜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秦、漢置鄜縣,魏、晉匈奴入據,后秦姚萇建初八年劃鄜縣北部置洛川縣,因境內洛水得名。后幾經遷治,縣名沿用至今。
11.宜川縣
宜川地處陜西省北部、延安東南部,全縣國土總面積2931方公里,轄6鎮3鄉,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309國道、303省道和201省道穿境而過,青蘭高速和榆商高速、蒙中鐵路縱橫交匯。
12.黃龍縣
黃龍縣,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位于陜西省中北部,延安市東南緣。黃龍縣是全國八大防護林區之一,陜西省五大林區之一,被譽為陜北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黃河綠洲”、“陜西的一葉肺”。
13.黃陵縣
黃陵縣,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位于陜西省中部,延安市南,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24千米,南距古都西安165千米。
黃陵人文資源濃厚。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寢位于縣城北1千米的橋山之巔,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第一號,有“天下第一陵”之盛譽。
延安,簡稱“延”,陜西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全市總面積3.7萬方公里,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2022年延安市常住人口226.76萬人。
延安古稱膚施、延州,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文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陵寢:黃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國革命圣地,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順利到達吳起鎮,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布局最為完整的城市。*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雙擁運動”發祥地,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著“中國革命博物館城”的美譽。境內有各類文物遺址點8545處,其中革命遺址445處。
延安市轄2區、10縣、代管1個縣級市。十八大以來,全市生產總值實現“兩個跨越”。2018年跨越1500億元大關,2021年邁上2000億元臺階,2022年達到2231.93億元,增長4.6%,居全省第二,2012-2022年年均增長5.0%(按不變價計算)。
陜西省屬于我國西北地區的省份,是我國西北地區人口最多、綜合實力最強的省份。陜西省由陜北、關中、陜南三個部分組成,三個部分的風俗、口音、飲食等各方面的情況,存在很大的區劃。例如陜南的漢中等地,喜歡吃米飯,正好連接了關中原和成都原,兼容了兩個區域的特點。從口音來說,陜南口音比較接于四川。
至于陜北的榆林、延安等地,則是另一個風格,與關中地區截然不同。這是陜西各地不同的氣候、地形地貌等各方面因素形成的。按照2022年七普統計的數據,陜西省總人口3950多萬人,在西北各省中,排名第一位。2022年,陜西省GDP總量3.27萬億,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
2022年,陜西省糧食播種面積4526.21萬畝,總產量達到了1297.89萬噸,園林水果產量1993.4萬噸,其中,蘋果1301.7萬噸、獼猴桃138.8萬噸。從蘋果總產量來說,陜西省占了全國的七分之一。這是結合陜西省的地形地貌、土質、氣候等各方面因素,形成的成果。
西安市是陜西省的省會城市,同時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全國9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全國重要的鐵路、公路、航空樞紐城市。此外,還是我國重要的教育、軍工、科研基地之一。以西安市的關中城市群,發展潛力巨大。
延安市是陜西省下轄的地級市,同時也是陜西省的重要區域城市。2022年,延安市糧食總產量72.42萬噸,蔬菜產量133.7萬噸,蘋果產量431.8萬噸。豬存欄43.3萬頭、豬出欄60萬頭,羊存欄62.1萬只、羊出欄42.3萬只。牛奶產量3291噸,禽蛋產量2.6萬噸,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5.94萬噸。
2022年,延安市常住人口220多萬人,戶籍人口230多萬人。2022年,延安市GDP總量2200多億。從人均經濟來說,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目前,延安市下轄了2個區、1個縣級市、10個縣,合計13個區縣,分別是:寶塔區、安塞區、延長縣、延川縣、子長縣級市、志丹縣、吳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宜川縣、黃龍縣、黃陵縣。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政權一直屬于反復拉鋸的狀態。在中原王朝強盛時期,肯定會集結大軍北伐,打擊北方游牧政權。不過,一旦中原王朝進入戰略守勢,肯定會依靠一系列的要塞和兵家必爭之地層層抵御。我國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歷經元明清三朝幾百年時間的調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內陸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
1279年,元朝消滅了大金國、西夏國、南宋等一系列的政權,定各地以后,建立了疆域面積空前遼闊的龐大帝國。但是,如何管理各地,成為了很大的問題。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對于元朝來說并不合適。元朝在金國行尚書臺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組建了10大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福建行省等等。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通過大規模的北伐,將元朝勢力驅逐回北方草原一線,在歷史上稱之為北元政權。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在元朝行省區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調整。但是,北元政權并不甘心失敗,屢屢組織軍隊南下,進攻明朝的北部各個州府。西北地區的地形結構復雜,以山地、丘陵和高原為主,如果各自為戰,很容易被游牧騎兵各個擊破。
為了更好的協防各地,加強對西北各地的管理,1376年,明朝撤銷了甘肅省,把甘肅省的各個州府,劃入了陜西省管理。因此,在明朝歷史文獻中,沒有甘肅省,只有陜西省。明朝時期的陜西省,相當于當代的陜西、甘肅、寧夏3個省級區劃。
17世紀中期,清陜西省的管理范圍太大,出現了州縣太多、管理難度大、經濟薄弱等諸多問題。結合西北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清朝開始商議重新組建甘肅省。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重新組建了甘肅省,陜西省的區劃輪廓,基本形成。截至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時期,陜西省形成了7個府、5個直隸州的區劃格局。
分別是:西安府、同州府、鳳翔府、榆林府、延安府、興安府、漢中府、綏德州、商州、乾州、鄜州、邠州。延安市下轄的各個縣,基本上隸屬于延安府管理。清朝統治時期,延安府下轄了10個縣,分別是:膚施縣、安塞縣、甘泉縣、安定縣、保安縣、宜川縣、延川縣、延長縣、定邊縣、靖邊縣。
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復雜時期。陜西省的地理位置重要,連接了西北、中原、華北各地。各個軍閥相互爭奪,相互進攻,對陜西各地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再加上部分地區的土匪壓榨,陜西各地群眾的生活很苦,急需進入休養生息。
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時期。出于實際管理的需要,陜西省被臨時劃分為陜北行署區、陜南行署區。過分復雜的區劃并不利于經濟建設,陜北、陜南行署區被撤銷,重新合并為陜西省,并且組建了各個專區。
延安專區組建以后,下轄了12個縣,分別是:延安縣、延長縣、安塞縣、志丹縣、吳旗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宜川縣、宜君縣、黃龍縣。1956年,綏德專區撤銷以后,延川縣、子長縣等2個縣,劃入了延安專區。延安專區的區劃框架,調整為14 個縣。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調整為地區以后,延安地區調整為延安地區。
1972年,延安地區在延安縣城區和部分鄉鎮的基礎上,組建了延安縣級市,延安地區的區劃框架,調整為1個縣級市、14個縣。1975年,延安縣撤銷,各個鄉鎮劃入了延安縣級市管理。70年代末期,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陜西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進行了各方面的區劃變動。
1983年,延安地區的宜君縣,劃入了銅川地級市管理,延安地區的區劃框架,調整為1個縣級市、12個縣。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延安各地的經濟發展,1996年,延安地區被撤銷,組建了延安地級市。延安縣級市被撤銷,組建了寶塔區。延安市的區劃框架,調整為1個區、12個縣。
2005年,延安市的吳旗縣更名為吳起縣。進入21世紀以后,延安市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城區人口進一步增加,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2016年,延安市的安塞縣被撤銷,組建了安塞區。2019年,延安市的子長縣被撤銷,組建了子長縣級市。
截止2019年,延安市2個區、1個縣級市、10個縣的區劃框架,徹底形成,合計13個區縣。出于經濟均衡發展的全盤考慮,進入21世紀以后,延安市陸續組建了經開區、延安新區等幾個新區。這幾個新區屬于功能型區劃,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