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社會要避免出現更多的基于個人信息的精準詐騙,就必須從基礎做起,從規則、法律和標準做起,做到精準治理、精準打擊。以下是由高考知識網收集整理的關于如何認定個人信息泄露的具體內容,歡迎閱讀。
一、保護公民隱私及個人信息的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于1986年4月12日通過,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本法于2009年8月27日作出修正。)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于1997年3月14日修訂,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上述條款為2009年2月28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七)中新增的部分內容。)
3、《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三十六條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于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第六十九條侵犯未成年人隱私,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于1991年9月4日通過,于2006年12月29日和2012年10月26日先后作出兩次修正,修正后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第四十二條第一款婦女的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受法律保護。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于1992年4月3日通過,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本法于2005年8月28日作出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十四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
第二十九條 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
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
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
第五十條 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于2013年10月25日作出修正,修正后自3月15日起施行。)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八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于1991年4月9日通過,自1991年4月9日起施行。本法于2007年10月28日和2012年8月31日先后作了二次修正。)
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第三款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第一百五十條第二款 偵查人員對采取技術偵查措施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保密;對采取技術偵查措施獲取的與案件無關的材料,必須及時銷毀。
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一款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于1979年7月1日通過,于1996年3月17日和2012年3月14日先后作出二次修正,修正后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第四條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二)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六條第二款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民事侵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于2000年12月28日通過,于2009年8月27日作出修正,第六條為修正后的內容。)
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為了保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特作如下決定:
一、國家保護能夠識別公民個人身份和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電子信息。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公民個人電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電子信息。
二、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在業務活動中收集、使用公民個人電子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
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收集、使用公民個人電子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
三、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四、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
五、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采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六、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用戶辦理網站接入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服務,應當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
七、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電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電子信息接收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或者個人電子郵箱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
八、公民發現泄露個人身份、散布個人隱私等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網絡信息,或者受到商業性電子信息侵擾的,有權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電子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以及其他網絡信息違法犯罪行為,有權向有關主管部門舉報、控告;接到舉報、控告的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被侵權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十、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履行職責,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范、制止和查處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電子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以及其他網絡信息違法犯罪行為。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時,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予以配合,提供技術支持。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在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十一、對有違反本決定行為的,依法給予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吊銷許可證或者取消備案、關閉網站、禁止有關責任人員從事網絡服務業務等處罰,記入社會信用檔案并予以公布;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十二、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于2012年12月28日通過。)
除此之外,我國《統計法》、《居民身份證法》、《郵政法》、《商業銀行法》、《傳染病防治法》、《執業醫師法》、《監獄法》《母嬰保健法》等,對于一些容易獲悉他人隱私的特殊行業,設有公民隱私及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門規定。
二、保護公民隱私及個人信息的行政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第七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從事危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第二十五條任何組織和個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給國家、集體或者他人財產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于1994年2月18日國務院令第147號公布并施行,于2011年1月8日作出修正。)
2、《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第二十五條第一款 保安服務中使用的技術防范產品,應當符合有關的產品質量要求。保安服務中安裝監控設備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技術規范,使用監控設備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或者個人隱私。
保安服務中形成的監控影像資料、報警記錄,應當至少留存30日備查,保安從業單位和客戶單位不得刪改或者擴散。
第四十三條 保安從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二)使用監控設備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或者個人隱私的;
(注:《保安服務管理條例》于2009年10月13日國務院令第564號公布,自2010年1月1日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第五十八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危害電信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為:
(二)利用電信網從事竊取或者破壞他人信息、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六十六條 電信用戶依法使用電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
電信業務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電信用戶使用電信網絡所傳輸信息的內容。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
(三)擅自向他人提供電信用戶使用電信網絡所傳輸信息的內容的;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于2000年9月25日國務院令第291號公布并施行。)
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上海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19:52泰山科技學院對比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