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國就業扶貧經驗交流現場會和全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擴大)暨脫貧攻堅視頻推進會精神,扎實推進就業扶貧工作,幫助全省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以下簡稱貧困勞動力)通過就業創業實現脫貧,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圍繞實現精準對接,促進穩定就業的目標,通過搭建動態管理、用工對接、技能培訓、幫扶吸納、創業服務、公益崗位、勞務輸出、維權保障等8個臺,使全省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得到積極就業政策扶持,有就業愿望的貧困勞動力得到免費的就業服務,為每名有培訓愿望的貧困勞動力提供一次免費的技能培訓。全年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400場,創建就業扶貧車間38個,創建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30個,技能培訓貧困勞動力5000人,培育農村勞務經紀人6500人,全省實現就業貧困勞動力占貧困勞動力總數的6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調查摸底,搭建動態管理臺
1.調查摸底。各地人社部門與扶貧部門聯動,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聯系、數據比對等方式,對農村貧困戶進行摸底調查,核實確認貧困勞動力基本信息。
2.建立臺賬。根據調查結果,對貧困勞動力進行實名登記,編制貧困勞動力臺賬,準確掌握貧困勞動力的姓名、性別、年齡、學歷、技能水、就業失業狀況、求職意向、就業創業意愿、培訓需求等。
3.錄入系統。將貧困勞動力就業失業信息錄入全國“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臺”,為精準識別、精準服務打好基礎。
4.動態管理。按月對錄入全國“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臺”的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進行更新,實行動態管理。對已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加強后期的跟蹤管理,通過電話回訪和短信聯系等方式,了解貧困勞動力就業后的基本情況,促進穩定就業。對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繼續加大幫扶力度,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幫助盡快就業。
(二)搞好服務,搭建用工對接臺
1.建立與重點企業聯動機制。發揮市(州)、縣(市、區)人力資源市場作用,加強與發改、工信、國資等部門的溝通,全面掌握當地產業發展情況,定期組織人員進入當地重點企業收集用工崗位,與企業建立互動機制。
2.挖掘就業崗位。深入園區、企業挖掘適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工作崗位,進行篩選分類,結合貧困勞動力登記的就業意愿和本人自身條件,及時推薦就業崗位。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和社會需求,開發一些適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崗位。
3.打造“半小時就業服務圈”。在貧困地區較大鄉鎮(行政村)、工業集中區和用工集散地建立人力資源市場,為當地貧困勞動力及時提供就業信息,促進就業創業。
4.開展就業專項活動。以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活動為契機,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信息。
5.舉辦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會。每季度至少組織1次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會或送崗下鄉活動。
(三)提升素質,搭建技能培訓臺
1.按貧困勞動力需求開展培訓。對在鄉貧困勞動力,因地制宜地開展棚膜蔬菜、食用菌栽植、人參種植、雜糧雜豆、禽畜養殖、品牌培訓、電商孵化等中短期實用技術培訓。對可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勞務品牌培訓。對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貧困勞動力,開展創業培訓。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兩后生”開展免費技工教育,進行“訂單式”培養,按規定落實“雨露計劃”助學補助。
2.按企業用工需求開展培訓。加強與當地及周邊企業聯系,通過QQ群、微信群等形式,與企業建立互動臺,提前掌握各產業、各行業技能人才需求情況,通過當地政府網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人社部門微信臺等動態發布市場緊缺工種需求目錄,采取進村入戶、電話聯系、發送短信等形式,有針對性地組織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開展訂單、定向、定崗等培訓,并做好培訓后的跟蹤服務。
3.實施項目制培訓。通過項目制方式向政府認定的培訓機構整建制購買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項目,為貧困勞動力免費提供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對承擔項目制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給予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四)創新載體,搭建幫扶吸納臺
1.創建就業扶貧車間。鼓勵和引導企業將適合分散加工的初級產品生產車間建在鄉鎮和農村,通過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就業,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
2.創建返鄉創業基地。加大貧困地區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建設力度,鼓勵吸納當地貧困勞動力,對達到省級標準的給予資金補助。
3.創建就業幫扶基地。對各地熱心公益、具有社會責任感、吸納一定量貧困勞動力就業并符合相關規定的愛心企業,擇優推薦為國家級就業扶貧基地,在全社會營造鼓勵企業吸納和穩定貧困勞動力就業的良好氛圍。
(五)創業就業,搭建創業服務臺
1.推介創業項目。廣泛征集投資少、見效快、市場前景好的創業項目,免費提供給有創業愿望的貧困勞動力。建立由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和政府工作人員組成的創業導師服務隊伍,對有創業愿望的貧困勞動力開展“一對一”的就業指導服務。
2.鼓勵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的,給予一次性初創企業補貼。對畢業三年內自主創業的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3.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對符合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個人創業者貸款額度最高為20萬元,合伙創業或組織起來共同創業的貸款額度最高為200萬元,企業的貸款額度最高為400萬元,并按規定享受貼息有關政策。對在電商網絡臺開辦“網店”的貧困勞動力,也可按規定享受創業擔保貸款政策。
(六)就業援助,搭建公益崗位臺
1.鼓勵企業吸納。依托縣(市、區)工業集中區、小城鎮建設以及鄉鎮企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企業推動、農民合作組織帶動、市場營銷促動、家庭農場驅動和農業園區拉動等形式,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就業,對符合條件企業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2.鼓勵靈活就業。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組織貧困勞動力從事居家就業和靈活就業,對符合條件人員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3.促進高校和中職畢業生就業。對在畢業年度有就業創業意愿并積極求職創業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對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貧困家庭的高校和中職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的單位,給予一定標準的就業見補貼。
4.開發公益性崗位。按照省公益性崗位穩控規模的有關要求,各地可結合實際適度開發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看護、鄉村治安協管、鄉村道路維護、鄉村保潔保綠、山林防護等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用于安置貧困勞動力,并按規定給予用人單位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
(七)轉移就業,搭建勞務輸出臺
1.推進扶貧勞務協作。落實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指導意見,推進延邊州與寧波市、長春市與白城市、吉林市與白山市開展扶貧勞務協作,促進貧困勞動力與用人單位精準對接。
2.促進勞務輸出。發揮駐外勞務機構的作用,促進貧困勞動力實現輸出就業。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等市場主體開展縣域外有組織勞務輸出貧困勞動力,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貼。到2018年末,每個貧困縣至少打造1個具有本地的勞務品牌,每個貧困村至少培育1名勞務經紀人。
(八)開展督查,搭建權益保障臺
1.維護勞動權益。指導督促用工企業與貧困勞動力簽訂并履行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按時足額發放勞動報酬。
2.開展用工檢查。強化日常巡視檢查、專項檢查,對在省內務工的貧困勞動力權益保障工作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對發現的問題隱患及時進行通報警示,將嚴重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企業納入“黑名單”,確保勞動報酬全部及時足額支付到位。
3.搞好跟蹤服務。做好跨省務工貧困勞動力的維護跟蹤服務,幫助實現穩定就業。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就業扶貧是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任務,各地要切實加強領導,明確部門分工,強化協調配合,健全工作機制。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政策支持保障措施等。3月31日前,各市(州)、長白山管委會、梅河口市、公主嶺市要將本地就業扶貧工作方案報省廳。
(二)分解落實任務。為確保就業扶貧工作實效,省里制定了《2018年就業扶貧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表》(附件1)和《2018年貧困縣就業扶貧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表》(附件2),各市(州)對省里分配的就業扶貧重點工作任務要進行細化分解至所屬縣(市、區),層層壓實工作責任。
(三)開展督促檢查。各地就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要積極做好本地就業扶貧工作的督促檢查,促進工作落實。要建立健全就業扶貧考評制度,對工作進展緩慢、落實不到位的地方予以通報批評,實行“一票否決”。省里已將就業扶貧工作納入各部門2018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將適時對各地就業扶貧工作情況開展督查。每季度末前,各市(州)、長白山管委會、梅河口市、公主嶺市要將本地貧困勞動力就業扶貧工作情況和就業扶貧統計報表(附件3、4、5)報省廳。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電臺、互聯網等媒體,大力宣傳國家及省制定的就業扶貧政策措施,教育引導貧困勞動力解放、轉變觀念,增強轉移就業的勇氣和信心。要樹立推廣先進典型,調動個人、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積極性,為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創造良好環境。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