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火了!欄目靜心策劃,文庫大力拓展,主題精細研選,嘉賓嚴格篩選,結構精致簡約。所有的這些,令《朗讀者》在萬眾期待中,于昨晚呈現出一臺自然清新、真誠感人的文化“清新流”。那么董卿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是怎樣的呢,以下是高考知識網精心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朗讀者》是央視2017年出品的一檔閱讀類節目,在滿屏充滿了當紅小鮮肉、小花旦的電視熒幕中,它就是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
節目的序幕就透著濃厚的文藝氣息,舞臺上的布景、燈光色調都透著文學獨有的清冷和優雅。這檔節目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說:“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關注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定一個主題,打開一本書,節選一段文字,把它朗讀出來。看似簡單的形式,卻包含無窮的故事。
朗讀的人,有名人,比如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世界小姐”張織琳,著名演員濮存晰……但也請來了不少普通人,他們有的曾遠赴阿富汗,冒著戰火做一名無國界醫生;有的人為了一個愛的承諾,離開繁華的都市,隱居偏僻小鎮開辟鮮花谷……
朗讀者,均是有過經歷的,具有正真底蘊的,正真“有故事”的人。一個人,一段文,緩緩地、動情地朗讀著屬于自己的文字,講述著自己的人生故事。
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而我們遇見《朗讀者》,便遇見了最美好的遇見。請我們用清醒的所有時間去充實自己,尋覓那段會影響我們生命的獨有的文字,遇見更好的自己。
最初知道這個節目并不打算看,因為那時候綜藝界已經有了第一股清流《見字如面》,我想,這大概是又一個高仿品吧,不看也罷。后來得知主持人是端莊得體、優雅知性的董卿,突然就有了興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再者我相信能讓董卿做主持人的節目,應該不會差到哪里去。
《朗讀者》,每期都會選擇特定的主題詞。每次看完,會有些許感觸、感動,也會有些些思考和反省。但晚上的時間總是匆匆,我帶著腦海里的這些文字入夢了。今晚有充足的時間,用手機看視頻回味,再用紙筆和電腦記下一些思緒、一些疑惑、一些欽佩。
第一期主題詞,遇見。最讓我觸動的是許淵沖老人家,名片上寫著“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給人第一感覺,有點自負。慢慢看,才知道他的自負,或者說自信,是有資本的。過度謙虛等于驕傲,我倒更喜歡他的坦蕩。后面會看的,這是一個可愛、幽默并極其感性的老人家。年輕時的許淵沖,把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詩:《別丟掉》,翻譯成英文,送給喜歡的一個女同學。現場讀起,竟哽咽不已、老眼通紅,讓我的心情為之一揪。鏡頭切換后,情緒過去,他又笑意盈盈了,多真實、朵可愛的一個老人家…“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創造美,發現美許淵沖”。
還喜歡張梓琳朗讀的劉瑜的作品:《愿你慢慢長大》,與《見字如面》節目里,張曉風寫給全世界的一封信:《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一樣,都包含著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
第二期主題詞,陪伴。令我最震撼的是喬榛老師和他妻子唐國妹的陪伴,一起經歷了七次生死。“我只是感覺,做了一個妻子應該盡的責任”,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還很喜歡冰心的作品《不為什么》:“媽媽,你到底為什么愛我?”“不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孩子”。
第三期主題詞,選擇。讓我有強大共鳴的,是麥家這一段,更確切的說,是最后他與董卿的對話。不過這段放在第二期,是不是更貼合主題詞一些呢?
麥家說,“陪伴他那叛逆期的兒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一樣,得小心翼翼的”。“當你哪天突然意識到,爸爸媽媽開始對你小心翼翼的時候,不要以為那是出于一份恐懼,那是出于一份愛”。
我想起自己的叛逆期,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那時候的我,做的一些事,現在想來,還是令人傷心。叛逆期養成的性格,在前幾年春節,還有些后遺癥,就好像魔咒似的,每年都會有那么一次,對家里人發脾氣,先關門睡上好久,直到老媽把我哄好為止。每次發完脾氣睡醒來,都知道自己又犯錯了,可在那個當下,就是控制不好情緒。而且還死要面子,非等著老媽來給我一個臺階。只要我不吃飯,老媽一定會來哄我的。記不起哪一天,我看到一句話:“有的年輕人,在外面是一頭羊,在家里是一頭狼”。這說的不就是我嗎?對待外面的朋友同事、陌生人,從來都是禮貌有佳,不起非必要的沖突,因為我知道,他們不會有多一絲的忍耐。慢慢的,開始有意識的控制。是媽媽多一點、再多一點的溫柔和忍耐,陪我走過叛逆期。話說回來,我的叛逆期,似乎也改造了媽媽。
童年的記憶里,媽媽是一個強悍的女人,對我和哥哥的管教很嚴,換句話說,我們挨了不少打。隨著我叛逆期的到來,媽媽再強硬,也硬不過我寧折不彎的性格。于是媽媽變的越來越溫柔了,因為除了溫柔和忍耐,她別無選擇,因為我是她女兒。事后想,是不是因為她的步步退讓,我的叛逆期才會這么長;又或是因為她的包容,我才終于又回到正軌……慶幸,一切都過去了,終于學會感知、并感恩父母的愛。
第三期耶魯大學畢業、當了五年村官的秦飛,他讓我有些疑惑。一個如此高材生,站在舞臺上,用帶著磁性的聲音,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與視頻中農村的他,宛若兩人。如果說黑土麥田項目的其他參與者,是為了歷練,讓專業知識學以致用。那他呢,一待就是5年,他的所長,明明有更好的用處,為什么會做這個選擇,不是應該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嗎?每個人都有憧憬美好生活,并朝之努力的權利,可他在當下這種社會環境和壓力下,能堅守夢想這么久。
第二期的無國界醫生蔣勵,也是如此,好好的一個醫生,為什么要跑到阿富汗的戰亂中去;第三期的人民醫院院長郭小,跑去當艾滋病感染者學校的校長和爸爸已經13年了,33個孩子的命運,因此而改變。
在他們面前,我太渺小了,如茫茫滄海之一栗。做不了什么感天動地的大事,且過好自己,不給社會添亂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F說過,她很喜歡讀散文,我說我特別不喜歡,感覺很催眠。那時我對散文的印象還停留在學生時代的課本里,課本總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我也就等價的認為:散文很枯燥。而今聽著這些散文,突然有些喜歡上了。美好的有點像詩歌,再用美好的聲音讀出來,沉浸其中,有點飄飄然……
不管過去還是現在我都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它的含義包含著世間一切,一花一草一菩提。它所組成的詩句蘊含著詩人的心境,短短的幾句話就能把一幅幅的畫面放映在眼前。
品詩,品的是故事,是場景,是字里行間抹不去的情愁。“墻內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內佳人笑”是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情。詩,是我們華夏的瑰寶,在歷經五千年的時光里都不曾在人們的眼中消失,而如今懂詩的人越來越少,品詩的人也越來越少,只有極少數人才有發現美的眼睛。
詩,需要去朗讀,需要將自己帶入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以前我只知詩美,卻從未想過朗讀它,可是如今的我才知道只有朗讀才能讓詩的美更上一層。“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要用豪氣去朗讀;“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要用溫和;“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要用凄美。這些好詩如果不去朗讀,不去品味,那詩中的豪情壯志,凄美柔和就展示不出來。古人時讀書要求大聲的朗讀,雖然現在的人也有朗讀,但他們大多是學生時代,只求的大聲不求理解其意,埋葬了詩的意境。
如今我國還有大量的詩集流落在外或埋葬在土里等我們去發現,那些因出土而破損的詩集是我們損失最大的財富。試想一下,當你老了,兩鬢斑白,帶著老花鏡,手里捧著一本詩書,坐在長椅上,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呢?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有關董卿朗讀者第五期觀后感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河北高考525至53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9:44:13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